-
簡介:福柯是后現(xiàn)代思潮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一生都在求變創(chuàng)新,給世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因此,??鲁蔀楫敶軐W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本文力圖從科學技術哲學的專業(yè)視角來窺探福柯思想的深邃內(nèi)涵。論文共分為三章。第一章探討了??滤枷肱c法國科學思想研究傳統(tǒng)的關系,介紹了幾位對??滤枷胗绊懕容^大的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闡釋了??碌目茖W史思想以及福柯對于科學史研究的理論貢獻。結論是福柯深受法國科學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他開拓了科學史研究的新的理論范式。第二章分析了??碌目茖W哲學和技術哲學思想。他的話語理論和知識考古學方法對于科學技術哲學研究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他的權力知識思想對科學哲學的影響較大,他的符號學思想對科學哲學具有啟發(fā)意義。??聦嗔Α⒅R、技術和主體整合在一起,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來揭示出它們之間的作用方式和動力機制,深化了對于技術本質(zhì)的理解。第三章解讀了??碌目茖W社會學和技術社會學思想。福柯思想構成了科學社會學和技術社會學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他對于科學和技術的社會功能進行了深入的挖掘。??聦τ诳茖W技術社會學在話語實踐、文本符號、隱喻、修辭和語境等方面的研究獨樹一幟,值得借鑒。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56
大?。?1.9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蔡仁厚是第三代現(xiàn)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現(xiàn)代新儒家的陣營中,蔡仁厚是對傳統(tǒng)儒學及其現(xiàn)代意義詮釋頗有系統(tǒng)的人物之一,對原始儒學的研究與闡發(fā)是其具有重要特色的部分。蔡仁厚以現(xiàn)代新儒家的基本立場,從哲學的視角對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為代表的原始儒學的基本綱領、發(fā)展脈絡與理論特質(zhì)等進行了頗有理論深度和一定新意的詮釋,其原始儒學研究不僅構成了現(xiàn)代新儒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當代學界對原始儒學的研究中亦別具特色。蔡仁厚突出了先秦儒學“即內(nèi)在即超越、即宗教即哲學”的特質(zhì),嘗試從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學思想中找到知性精神的萌芽,以期對原始儒學進行新的闡釋。在一定意義上,蔡仁厚對原始儒家哲學思想的梳理與把握,對于弘揚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治西化派的民族文化虛無主義,推進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和世界化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但與此同時,蔡仁厚囿于其哲學立場,幾乎是無批判地全面肯定了儒學傳統(tǒng),對于儒家文化在歷史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缺失與不足未能予以充分的認識,反而表現(xiàn)為一種以傳統(tǒng)儒學的精神義理來容攝多元的中西文化的價值取向。這不僅導致了其思想最終未能給知性主體以獨立的地位,而且也減低了其闡釋原始儒家哲學的現(xiàn)實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58
大?。?2.32(MB)
子文件數(shù):
-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48
大?。?0.6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碩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黃楠森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HUANGNANSENSPHILOSOPHYCONTEMPARYVALUE李雨熹李雨熹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7月CLASSIFIEDINDEXB0UDC100DISSERTATIONFTHEMASTERDEGREEINPHILOSOPHYHUANGNANSENSPHILOSOPHYCONTEMPARYVALUECIDATELIYUXISUPERVISYANGTAOACADEMICDEGREEAPPLIEDFMASTEROFPHILOSOPHYSPECIALITYMARXISTPHILOSOPHYAFFILIATIONSCHOOLOFHUMANITIESSOCIALSCIENCESDATEOFDEFENCEJULY2014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52
大?。?2.0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馮友蘭是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界頗有影響的哲學史家與哲學家,是現(xiàn)代新儒學的重鎮(zhèn)。他的成名作中國哲學史與貞元六書是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本文研究的內(nèi)容,是圍繞貞元六書的中心特別是就馮友蘭的人生哲學進行新的詮釋。本人認為馮友蘭的人生哲學經(jīng)歷了兩個發(fā)展階段第一個是二十年代,其中以人生哲學為中心另一個階段是四十年代,以新原人為中心。通過對這兩個階段及其中間發(fā)展過程的研究,可以看出馮友蘭人生哲學的變遷軌跡和終極歸宿。另外,本文還對自四十年代至現(xiàn)在不斷出現(xiàn)的各類學者對馮友蘭新理學系統(tǒng)的批評或質(zhì)疑,以自己的研究所得,作出了必要的解釋與說明。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5
大?。?2.8(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哲學思想研究姓名陸啟義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中國哲學指導教師陳代湘20070508II派稱為“真修”在密宗修習上,格魯派強調(diào)顯密兼修,先顯后密,主張一切經(jīng)論、四部密法皆是修行證果的教授。西藏佛教各派密法在格魯派密法中無不兼具并包。十四世紀,佛教的靈光被動蕩的時局、廢馳的戒律、腐化的僧人所污蔽。宗喀巴大師順應西藏人民與地方政權的改革愿望,以戒律蕩行、以教義治心對僧風律儀進行了徹底的整肅,使僧俗大眾循釋氏正道進言。寺院面貌為之一新,迅速出現(xiàn)了政教昌明,經(jīng)濟繁榮的局面。其所創(chuàng)立的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宗派,為人民所接受、信仰。格魯派教法的施行,使得我國藏傳佛教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格魯派的思想影響廣大,意義深遠。關鍵詞藏傳佛教;格魯派;哲學思想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7
大?。?0.2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維特根斯坦作為分析哲學的兩大學派邏輯經(jīng)驗主義與日常語言分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無論對哲學還是對邏輯的發(fā)展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至今這種影響仍未消失。在維特根斯坦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中,其邏輯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中,其邏輯思想起到了整個哲學理論的支柱作用。同時我們知道維特根斯坦不僅是哲學史上具有轉(zhuǎn)折意義的人物,而且也是邏輯史上運用數(shù)理邏輯進行現(xiàn)代邏輯研究的先驅(qū)之一,同時還是第一位著有專門的邏輯哲學論著的哲學家,他在邏輯哲學論中提出的許多觀點成為后來邏輯哲學的主題。因此對維特根斯坦的邏輯思想,尤其是對前期的邏輯思想的研究對于哲學、對于邏輯、尤其是對目前尚未完全成熟的邏輯哲學領域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邏輯哲學的角度對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中的邏輯思想進行了嘗試性的探索,以對維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學代表作邏輯哲學論的解讀為中心,深入剖析了維特根斯坦在其中所論述的邏輯、哲學等基本問題,按照維特根斯坦所提供的視角考察其在邏輯哲學論中所提出的各個論點、論據(jù)及論證過程,展現(xiàn)了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中的邏輯思想發(fā)展的脈絡,指出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并不是其任意臆斷出的,他的邏輯是其理論分析的必然結果。通過對世界、事實、形象、思想、命題等一系列內(nèi)容的分析,并運用新興的數(shù)理方法,維特根斯坦完整而嚴謹?shù)仫@示出了邏輯在各個領域內(nèi)的構建性的作用,表明了其前期哲學的邏輯思想體系的完整性與嚴謹性。同時按照維特根斯坦的邏輯思想發(fā)展進程,重點從本體論、認識論及語言論三個方面,初步整理出了以維特根斯坦的邏輯本體論、邏輯認識論及邏輯語言論為框架的邏輯思想體系,在這個思想體系中,邏輯是貫穿于現(xiàn)實世界、形象世界、語言世界的紐帶與基礎,按維特根斯坦的觀點,分別統(tǒng)一三個世界的邏輯形式、邏輯形象、真值函項運算就是現(xiàn)實世界、形象世界、語言世界中的邏輯,三者實際上是同一的,都是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即本體論、認識論及語言表達的角度,對一種結構可能性變化的描述與體現(xiàn),邏輯歸根到底就是一種結構包括事實結構、形象結構、命題結構的可能性,這種結構的可能性是所有的根本,邏輯就是一切的根本。本文在充分論述維特根斯坦的邏輯思想體系的基礎上,同樣以維特根斯坦的思想發(fā)展為主線,分析總結出維特根斯坦對語言的考察及對哲學的批判的邏輯基礎,指出在一定意義上說,在維特根斯坦的視野下,哲學與邏輯實現(xiàn)了融合,哲學就是邏輯。與此同時,本文也旨在強調(diào)邏輯對維特根斯坦前期哲學的基礎作用,乃至邏輯對整個哲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及獨特的視角。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41
大?。?1.3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該論文包含緒論和四章約十六萬字緒論部分主要說明研究感性問題的當代意義同時在哲學認識論與生存論的基礎上界定感性問題內(nèi)涵并說明了感性相關概念的存在方式第一章古希臘哲學美學中的感性疏理古希臘哲學美學史上關于感性的看法并辨析了感性問題的哲學背景以及古希臘美學思想與感性的關系第二章近代西方哲學美學中的感性疏理近代西方哲學美學中關于感性的觀點并探討了此一時期哲學由認識論向存在論轉(zhuǎn)移的軌跡感性問題也隨之由感性認識向感性生存身體轉(zhuǎn)化的問題第三章現(xiàn)代西方哲學美學中的身體問題疏理現(xiàn)代西方哲學美學中有關身體的看法第四章感性與美從感性的體現(xiàn)邏輯入手研究人類的感性能力在文化語境中體現(xiàn)的內(nèi)在邏輯結構與審美意義并反思了西方哲學史上的感性問題的特點全文主要涉及以下內(nèi)容與觀點一、歷史地考察西方哲學史、美學史上有關感性和身體的思想觀點考察感性問題的哲學基礎和理論背景分古希臘、近代、現(xiàn)代三個階段回顧了西方哲學美學中有關感性的思想史勾勒出西方哲學史上哲學思想探討的重點由認識論向存在論轉(zhuǎn)移的軌跡感性問題也隨之由感性認識向感性生存轉(zhuǎn)化由此西方哲學對感性問題探討的著眼點開始轉(zhuǎn)移到對身體問題的關注上二、系統(tǒng)地分析感性思想史的演變對于美學中的感性因素的影響感性從認識論向生存論的轉(zhuǎn)化對美學的意義以及身體進入美學思想體系中對于美學的革新意義三、現(xiàn)實客觀地分析人類的感性能力的體現(xiàn)其中所隱含的內(nèi)在邏輯結構立足于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的材料闡明了感性能力的體現(xiàn)邏輯、體現(xiàn)的文化語境以及感性能力的體現(xiàn)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奠基于感性的體現(xiàn)之上的美的本義進而提出美在文化語境中體現(xiàn)的觀點并以此對哲學史上的感性問題的特點作了評價說明了對感性問題的研究方法和路徑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65
大小: 9.1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本文論述了普羅提諾的生平和所處的生活世界、宗教世界、思想世界決定了其宗教思想的核心問題是我們的靈魂如何走向上帝以達到靈魂與太一、人與上帝的合一。我們的靈魂走向上帝并與上帝合一的可能性就在于靈魂本身是神圣的,我們的靈魂來自神圣的三一體太一、理智和靈魂本體。本文揭示了普羅提諾神秘主義宗教思想對西方神論,尤其是早期基督教神學產(chǎn)生了非常明顯和深刻的影響。從消極的一面來看,普羅提諾及其學派為諾斯替派和阿里烏斯派這些異端提供了理論支持,助長了它們的發(fā)展和流傳。從積極的方面看,普羅提諾又為基督教正統(tǒng)神學,尤其是教父時期的正統(tǒng)神學提供了理論來源。他的思想通過奧古斯丁融入了正統(tǒng)基督教神學并對后者產(chǎn)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他的思想,尤其是神秘主義思想也為被正統(tǒng)教會譴責為異端的思想家所繼承,從而對中世紀乃至近代世界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在西方神論從古希臘的多元神論開始,經(jīng)過理性思辨的上帝觀,并與希伯萊唯信傳統(tǒng)的上帝觀相結合,終而形成基督教的上帝觀這一歷史演變中,普羅提諾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他就是一座橋,通過這座橋,柏拉圖和奧古斯丁相遇,希臘思想和基督教神學相通,古代世界和中世紀乃至近代世界相連。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70
大小: 7.1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咎短吠謦碩士學位論文羅蒂新實用論哲學探析學校代碼10357學號STUDYONRORTY’SNEWPRAGMATISMPHILOSOPHY姓名學科專業(yè)研究方向指導教師完成時間代祥龍外國哲學現(xiàn)代西方哲學張能為教授2006年5月看,羅蒂的新實用論哲學,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西方哲學發(fā)展主題的轉(zhuǎn)向,即以社會生活的關注來取代對形而上學問題的首要關注;羅蒂通過對傳統(tǒng)認識論的消解,繁榮了“小寫哲學”,在他看來,哲學家不應該去設立一個絕對理想的社會作為人們努力的目標,而是應找出社會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加以解決,以減輕甚至消除人們所受的痛苦。哲學就應為使人變得快樂,變得自由,變得沒有教條而努力。羅蒂的哲學觀表明了他對人類幸福追求的愿望,同時也反映了他是對人類的未來充滿希望的哲學家。在一定意義上,羅蒂的新實用論哲學是美國精神的一種反映,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對此我們應有一定的認識。關鍵詞實用主義真理鏡式哲學后哲學文化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55
大?。?1.7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分類號B21單位代碼10028Y869659密叛T無學號2020101020首都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歷史與詮釋一一公羊?qū)W“三科九旨”的歷史哲學解讀研究生指導教師學科專業(yè)學科方向張振楊乃喬教授文藝學比較詩學2006年5月15日ABSTRACTTHISDISSERTATIONRECONSIDERSTHECHINESETRADITIONALCLASSICSOFSPRINGANDAUTUMNANNALSGONGYANGSTUDYWITHTHEBACKGROUNDOFWESTERNSPECULATIVEANDANALYTICALHISTORICALPHILOSOPHYRELYINGONTHEDISSERTATION,THESPRINGANDAUTUMNANNALS’GONGYANGSTUDYBASICALLYBELONGSTOTHETHEORYOFTHESPECULATIVEHISTORICALPHILOSOPHYWITHSOMEANALYTICALANDCRITICALCOGNITIONSOFHISTORICEVENTSANDTEXTSBASINGONTHEQUALITYOFHISTORICALPHILOSOPHYOFGONGYANGSTUDYTHEDISSERTATIONALSORECOMPREHENDSSOMEPROBLEMSINCHINESEHISTORYOFTHOUGHT,RECOMMENTATESTHEDESTINYOFGONGYANGSTUDYANDSUMMARIZESTHEHISTORICALPHILOSOPHICALCHARACTERSOFGONGYANGSTUDYINCOMPARISONWIMWESTERNSPECULATIVEHISTORICALPHILOSOPHYBESIDESINTRODUCTIONANDEPILOGUE,THEDISSERTATIONISDIVIDEDINTOFOURCHAPTERSTHEFIRSTCHAPTERDISCUSSESTHEFORMINGPROCESSOFHISTORICALPHILOSOPHYOFGONGYANGSTUDYFROMTHEASPECTOFHISTORICALPHILOSOPHYSPR/NGANDAUTUMNANNA居ISHISTORYINSTEADOFCHRONICLESPR誡GANDAUTUMNANNA如’GONGYANGZHUANHASDRAWNASERIESOFHISTORICALPHILOSOPHYPROPOSITIONSDONGZHONGSHUEVENCREATEDTHETHEORYOFTHREEUNITIESINHISPHILOSOPHICSYSTEMOFTHEONTOLOGYOFHEAVENHEXIUALSOESTABLISHEDASPECULATIVEHISTORICALPHILOSOPHYSYSTEMBYRAISINGTHETHEORYOFTHREEEPOCHSTHUSGONGYANGSTUDYWASAREASONABLECONSEQUENCEOFCONFUCIANTHOUGHTSINTHEDOMAINOFHISTORICALPHILOSOPHYTHESECONDCHAPTERANALYZESTHEFOURHERMENEUTICLEVELSOFTHEHISTORICALPHILOSOPHYOFGONGYANGSTUDYTHESPRINGANDAUTUMNANNALS’GONGYANGSTUDYISCLASSICALHERMENEUTICSINTHECOURSEOFFORMINGSPECULATIVEHISTORICALPHILOSOPHYFROMTHESCHOLIUMOFSPRINGANDAUTUMNANNAB,F(xiàn)OURHERMENEUTICLEVELSEVENT,TEXT,PRINCIPLE,MEANINGCAMEINTOBEINGWHILEANALYZINGTHEFOURLEVELS,THECHAPTERPOINTSOUTTHATTHEHISTORICALPHILOSOPHYOFGONGYANGSTUDYAGREEDWITHTHEMODEMWESTERNANALYTICALHISTORICALPHILOSOPHYESPECIALLYOILTHECONSIDERATIONSABOUTHISTORICEVENTANDHISTORICTEXTTHETHIRDCHAPTERINTERPRETSITSDESTINYINTHEACADEMICHISTORYFROMTHEHISTORICALPHILOSOPHYPROPERTYOFGONGYANGSTUDYACCORDINGTOTHISCHAPTERGONGYANGSTUDYISAKINDOFHISTORICALPHILOSOPHYOFGRANDNARRATIVEWHILE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43
大?。?5.5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理性主義政治批判是奧克肖特政治哲學的核心內(nèi)容。作為自由的保守主義者,奧克肖特以實踐經(jīng)驗模式為理論基礎,運用在傳統(tǒng)中追求暗示的實踐方法,對理性主義政治進行批判。他關注歷史傳統(tǒng),主張采用漸進式的變革和改良。他把理性主義理解為技術理性至上,理性主義政治就是把理性主義的思維方式運用于政治領域,它忽視實踐知識,把所有政治問題的解決都訴諸于技術知識。本文從意識形態(tài)、政府權力觀念和市民社會理論三個方面探討奧克肖特對理性主義政治的批判。理性主義政治信仰意識形態(tài),這是陷入現(xiàn)代性困境的一個根本原因。理性主義者用一種意識形態(tài)代替另一種意識形態(tài),用一個希冀成功的理性主義計劃代替另一個已經(jīng)失敗了的理性主義計劃,致使現(xiàn)代性困境越陷越深。奧克肖特把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作為兩種典型的理性主義政治意識形態(tài),認為前者無視傳統(tǒng),過于強調(diào)理性設計,后者是信仰的、激情的、書本的和完美一式的政治。與上述兩種政治意識形態(tài)相對應的是個人主義的主權政府和集體主義的全權政府的設置。個人主義主權政府是有力的,能維護秩序,其力量未強大到威脅個體自由的程度,但它是單一的、至上的、沒有歷史傳統(tǒng)的政府;集體主義全權政府追求無限權力和全權控制,將所有的力量和資源都用于“至善”的目標,因而是與自由相對立的。為了批判理性主義的市民社會理論,奧克肖特把市民社會分為事業(yè)社團和公民社團兩種對立的結社模式。理性主義政治把市民社會理解為事業(yè)社團,它是基于滿足“基本需求”與勞動分工和商品交換的社團體制,是有目的性、強制性的社團,為了實現(xiàn)社團的整體目標和利益,勢必要犧牲個人的利益和自由;而他所構想的公民社團則是一種非目的性的、遵循法律與規(guī)則的道德社團。他從分析資本主義私有產(chǎn)權入手,闡釋“公民社團”的倫理道德性格,斷定公民社團是合理的國家模式。奧克肖特運用理性對理性主義政治進行批判,指出理性主義政治片面發(fā)展理性的理想性之維而忽視了歷史性之維,但他卻得出了放棄理性的理想性之維的結論。他把馬克思主義視為理性主義政治,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要走出理性主義政治的現(xiàn)代性困境,就必須堅持馬克思的辯證理性政治觀念,立足于現(xiàn)實實踐,辯證地看待理性的歷史性之維和理想性之維。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175
大?。?7.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哈貝馬斯宗教哲學思想研究姓名鐵省林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外國哲學指導教師傅永軍20080410山東大學博士學位論文中文摘要哈貝馬斯是當代西方最重要的社會哲學家之一,他的理論研究范圍涵蓋諸多學科理論與社會現(xiàn)實的廣泛領域。在哈貝馬斯廣泛的理論探討中,包容著豐富的宗教哲學思想,宗教神學問題也是他自始至終重點關注的問題,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宗教哲學思想是他的哲學思想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構建他的哲學思想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說,不了解他的宗教哲學思想,就不了解他的整個哲學思想,不了解他的公共領域、交往理性、現(xiàn)代性等一系列構成他的思想核心的思想。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陣營中的一員大將,哈貝馬斯承襲并重建了自馬克思到早期法蘭克福學派以來的理論宗旨,將自己的理論看成是帶有實踐意向的解放學說。在馬克思的解放學說中,宗教作為壓制解放的因素遭到無情的批判;在早期批判理論家的解放學說里,宗教既是壓制的因素,應該被批判,又是人們心靈的寄托,成了現(xiàn)實解放的替代物;而在哈貝馬斯的解放的學說中,因為受到馬克思和早期批判理論家的影響,他不僅把宗教看成是理性的對立物,對宗教給予了批判,同時又在解放的學說中給予了宗教一定的地位,認為解放、正義、道德、自由等是解放學說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nèi)容,而這些概念和內(nèi)容也正是宗教尤其是基督教一猶太教思想的主要因素。在哈貝馬斯那里,社會領域中的個人自由、社會安全、政治原則的逐步實現(xiàn),以及法律的健全和實施、民主機制的完善等等,都屬于人類解放的過程。在哈貝馬斯的帶有實踐意向的解放學說中,宗教始終是一個在場的因素。在早期的社會批判理論家中,神圣的維度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維度。霍克海默、阿多諾等把社會批判與宗教信仰結合起來。但是,霍克海默等人在啟蒙的辯證法的名義下實際上否定了啟蒙,把現(xiàn)代理性僅僅歸結為宰制人的工具理性,完全否定了資產(chǎn)階級的法治和民主,將正義和人的解放完全歸到了彼岸。哈貝馬斯同意早期社會批判理論家對啟蒙的辯證分析,同意他們對工具理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但是不贊成他們的結論。哈貝馬斯認為,啟蒙仍未完成,資產(chǎn)階級民主和法治仍有潛力,正義和人的解放只能在現(xiàn)實社會中追尋。這樣一來,社會批判理論中原有的神圣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303
大?。?19.3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學位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學位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據(jù)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為獲得直昌太堂或其他教育機構的學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手寫汪硝簽字日期聊Z年么月,日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本學位論文作者完全了解直昌太堂有關保留、使用學位論文的規(guī)定,有權保留并向國家有關部門或機構送交論文的復印件和磁盤,允許論文被查閱和借閱。本人授權直昌太堂可以將學位論文的全部或部分內(nèi)容編入有關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制手段保存、匯編本學位論文。同時授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中國學術期干IJ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將本學位論文收錄到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全文發(fā)表,并通過網(wǎng)絡向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書學位論文作者簽名手寫汪葡導師簽名手寫勰。凌簽字EI剪J20/乙年莎月夕日簽字日期幽屈年勿月廠日摘要摘要宗教與科學的對話關系在二者的歷史進程中主導著各自的發(fā)展與互動,尤以近代早期最為突出。本文通過對文化環(huán)境因素、組織力量與人才資源三個主要方面的論述,再借由中世紀神學與自然哲學之間關系的前提引申,構成了對文章主體部分展開探析的架構,而由近代早期宗教與科學的對話,又可引發(fā)對當代二者關系的哲學反思,繼而對人們起到警醒與明示的作用,成為文章落腳點。關鍵詞宗教;科學;對話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62
大?。?8.8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為什么世界上會有如此多的苦難或許還忘不了太平洋海嘯的慘景,非洲難民的無助眼神,非典時期的恐慌;也忘不了世貿(mào)大廈的轟塌,納粹令人發(fā)指的酷刑;更無法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為工作奔走的艱辛,不得不被淪為房奴的無奈現(xiàn)實中不可逃避的苦難已經(jīng)成為古往今來學者專家們不斷討論的話題,東有荀況,西有集大成者的奧古斯丁。但西方對惡的討論與東方略有不同,是處于宗教的范疇內(nèi),于是惡的問題便成為為什么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會允許惡的存在呢英國宗教哲學家約翰??苏J為,西方對惡的問題的討論大體有兩種不同的傳統(tǒng)奧古斯丁傳統(tǒng)和愛任紐傳統(tǒng)。奧古斯丁的思想對后世影響十分深遠,他最有影響的觀點是將惡的存在歸因于人的自由意志。上帝賜予人類寶貴的自由意志以使人類能夠進行自由的選擇,而自由選擇意味著人類可能會選擇作惡,從而導致惡的產(chǎn)生。奧古斯丁還開辟了自然神學的先河,即試圖用理性為上帝辯護。愛任紐則從另一角度為上帝為何允許惡的存在而進行解釋,他認為上帝造人的工作還未結束,世間的苦難是上帝為創(chuàng)造出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而設置的,是不可或缺的。理查德斯溫伯恩和約翰希克是當代兩位杰出的宗教哲學家。他們都接納了現(xiàn)代科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完善的神正論。然而他們的神正論卻分別繼承了上述兩種不同的傳統(tǒng)。理查德斯溫伯恩繼承了奧古斯丁傳統(tǒng),并對其中的不符合當代科學的地方進行了修正和完善。他認為上帝賦予人類的是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必然包含有人類選擇作惡的可能性。人類通過自己的選擇從而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選擇最終得以入天堂還是下地獄。約翰??藙t是一位大慈悲家,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東方佛教的影響,摒棄了基督教中的地獄說,從而發(fā)展了愛任紐的思想傳統(tǒng),提出了見解獨特的造靈說。他認為上帝造人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上帝之子”CHILDRENOFGOD,人生的過程是上帝造靈的過程,并且這一過程還沒有結束。為了實現(xiàn)目標,最終創(chuàng)造出上帝之子,上帝為人類設置了充滿邪惡的艱險之途,人類通過克服邪惡,最終成為喜悅上帝的子民。斯溫伯恩和??藦耐耆煌膬煞N傳統(tǒng)出發(fā),構建了他們的神正論,但他們的神正論內(nèi)部卻有很多相同的元素。他們都對惡的存在持有一種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認為惡的存在是為了更大的善自由,并且惡可以幫助人類成長,形成理想的人格。他們都摒棄了傳統(tǒng)的宿命論,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人類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性。斯溫伯恩和??松裾摰牟煌幵谟谒麄兊淖诮陶J識論。斯溫伯恩秉承奧古斯丁自然神學的傳統(tǒng),堅持用理性認知上帝。而希克在這一點上比較模糊,他認為上帝至高無上,不能為人類有限的智慧所完全認知。其次,他們對人類術世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斯溫伯恩認為人類最終是自己選擇入天堂或下地獄,而??藙t認為所有人類最終都能進入天堂,只有這樣才能與上帝之愛相符合。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1
頁數(shù): 74
大?。?1.96(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