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16地球公轉(zhuǎn)的地理意義二,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五帶的劃分,知識回顧,1、晝夜交替2、地方時3、水平偏移,一、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看圖126分析問題,,1、晝夜長短的變化,晝夜長短的判斷方法晝弧長則晝長,夜弧長則夜長。FLASH演示,緯度變化規(guī)律(北半球),晝長夜短,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晝。,2)秋分次年春分(冬半年),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北半球以北出現(xiàn)極夜,春分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均為12小時。,1)春分日秋分日(夏半年),冬至日,另一種規(guī)律概括,直射點所在的半球晝長夜短,且緯度越高晝越長。,(1)晝夜長短狀況與太陽直射點位置的關(guān)系,(2)晝夜長短的變化與太陽直射點移動的關(guān)系,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增長,,直射點向北移,北半球晝增長。,直射點向南移,南半球晝增長。,(3)春、秋分全球晝夜平分,赤道永遠晝夜平分。,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有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極遞減。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越遠越小。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1、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達到最小值。2、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以南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達到最小值。3、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達最大值,達最大值,達最小值,達最小值,每年太陽直射兩次,,,地球自轉(zhuǎn),地球公轉(zhuǎn),,,平面,平面,交角,,的回歸運動,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高度的變化,,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五帶,晝夜長短的變化,赤道,黃道,黃赤,太陽直射點,季節(jié),緯度,季節(jié),緯度,小結(jié),二、四季和五帶的劃分,,四季的劃分,1、天文四季,中國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起點劃分四季。,歐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起點劃分四季。,2、氣象四季,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五帶的劃分,1、劃分方法,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2、作用五帶的劃分反映了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地區(qū)向高緯地區(qū)減少的規(guī)律。,23026N,23026S,66034N,66034S,北回歸線,北極圈,北回歸線,北極圈,課后作業(yè),達標寫出下列節(jié)日北半球所處季節(jié),晝夜長短情況和變化情況,正午太陽高度狀況勞動節(jié)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情人節(jié);,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14
大?。?0.6(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