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chǎn)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nóng)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jīng)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diào)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jīng)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nóng)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jīng)營營銷 >
    經(jīng)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jīng)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nèi)控風控 地產(chǎn)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nèi)科醫(yī)學 婦產(chǎn)科 神經(jīng)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論十大關系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借鑒蘇聯(lián)經(jīng)驗、充分的調(diào)查研究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篇重要文獻,以此為起點,我們黨開始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益探索。論十大關系是馬列主義在中國實踐中的發(fā)展,它概括出來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基本思想,科學地揭示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占有重要的基礎地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今天的情況和問題與五十多年前已大不相同,但我們可以從論十大關系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例如其中所蘊含的哲學智慧,深刻地把握論十大關系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對我們今天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著深遠的意義。一、論十大關系中的哲學思想一、論十大關系中的哲學思想(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這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對“實事求是”做了辯證的解釋,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nèi)パ芯俊!泵珴蓶|對“實事求是”做出了全新的解釋,使其內(nèi)涵得到了升華。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堅持了實事求是的根本觀點,對我國社會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個問題進行了辯證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原則,從而達到“把國內(nèi)外一切積極因素調(diào)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要調(diào)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地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的目的。首先,這一哲學思想在論十大關系的準備階段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從1955年12月上旬起,毛澤東聽取了34個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的匯報,并利用討論等多種形式,了解情況,掌握材料,研究問題。同時,論十大關系的形成也吸收了其他國家領導人在調(diào)查研究基礎上形成的觀點、看法,比如當時負責起草八大政治報告的劉少奇對經(jīng)濟建設情況采用的大規(guī)模調(diào)研的方法,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和贊同。其作為全黨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xiàn)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精神。正如毛澤東1958年2月18日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所說的“我在北京經(jīng)過一個半月,每天談一個部,找了三四十個部的同志談話,逐步形成了那個十條。如果沒有那些人的談話,那個十大關系怎么會形成呢不可能形成。”其次,論十大關系中所提出的問題與解決方案是立足于中國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光輝典范,突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一主題。建國初期,由于我們?nèi)狈ι鐣髁x建設的經(jīng)驗,故采用了“蘇聯(lián)模式”。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毛澤東發(fā)現(xiàn)了“蘇聯(lián)模式”的很多弊端和不適于中會主義強國。論十大關系體現(xiàn)了毛澤東對矛盾的觀點的深刻認識與把握。首先,它體現(xiàn)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但同時中國的矛盾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避免教條主義,避免照搬蘇聯(lián)模式。論十大關系在把社會主義社會看作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的基礎上,對正確處理中國社會發(fā)展中的一些重大關系做出深刻論述。“十大關系”,本質(zhì)上就是“十大矛盾”。其次,它體現(xiàn)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于如何解決這些矛盾,論十大關系指明了基本方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nèi)黨外、國內(nèi)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diào)動起來,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著重論述了在抓好重點工作的同時又抓好非重點,以非重點促重點的新的工作方法。例如,他關于農(nóng)業(yè)與重工業(yè)、輕工業(yè)的關系,沿海與內(nèi)地工業(yè)的關系的論述,就是用了這種方法。這種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認識矛盾、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tǒng)一解決矛盾的思想,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之中。再次,論十大關系對唯物辯證法的另一典范性運用,就是矛盾轉(zhuǎn)化問題。毛澤東指出“一切矛盾著的東西,互相聯(lián)系著,不但在一定條件之下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而且在一定條件之下互相轉(zhuǎn)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義?!泵珴蓶|在論十大關系中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對矛盾轉(zhuǎn)化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在黨和非黨的關系上,毛澤東分析了以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及其知識分子為主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的雙重態(tài)度,即雖然表示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但實際上又是程度不同的反對派。他們對于中共“將革命進行到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問題都是又反對又不反對。毛澤東認為“他們是反對派,又不是反對派,常常由反對走到不反對?!泵裰鼽h派為為什么會由反對走到不反對這就是由于中國共產(chǎn)黨對民族資產(chǎn)階級采取了正確的政策,不是把它們當作敵人,而是視為可以爭取的同盟者。中共正確的政策是矛盾轉(zhuǎn)化的條件,它促成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民主黨派由反對轉(zhuǎn)化為不反對。在當代,民主黨派已經(jīng)完全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多黨合作政黨體制的基本構成,是國家政治穩(wěn)定的重要力量。在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上,毛澤東明確指出,反革命是一種消極因素、破壞因素,但在我國條件下他們中間的大多數(shù)人會有程度不同的轉(zhuǎn)變。這又是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具體問題的范例。這里說的我國條件下,主要是指我國有強大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器,黨對反革命分子采取了正確的政策。毛澤東是著眼于盡可能將消極因素轉(zhuǎn)化為積極因素的。他說“反革命是廢物,是害蟲,可是抓到手以后,卻可以讓他們給人民辦點事情?!?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7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精品文檔★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chuàng)16西方哲學史讀書報告西方哲學史讀書報告以下是編輯為您整理的西方哲學史讀書報告范本,供以下是編輯為您整理的西方哲學史讀書報告范本,供您參考,您參考,西方哲學史讀書報告西方哲學史讀書報告在哲學史上,通常把在哲學史上,通常把1818世紀末至世紀末至1919世紀中期的德國世紀中期的德國哲學稱為德國古典哲學。哲學稱為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的思想來源及對后德國古典哲學的思想來源及對后世的影響從德國古典哲學同它產(chǎn)生之前的西方哲學思想聯(lián)世的影響從德國古典哲學同它產(chǎn)生之前的西方哲學思想聯(lián)系來看,不僅是對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西方近代哲學尤其系來看,不僅是對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西方近代哲學尤其是英國經(jīng)驗論和大陸唯理論、是英國經(jīng)驗論和大陸唯理論、18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的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的系統(tǒng)總結和發(fā)展,而且是對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基督教神學系統(tǒng)總結和發(fā)展,而且是對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基督教神學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的、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礎之上的清理,也思想的一種系統(tǒng)的、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礎之上的清理,也是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思想的是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思想的一種發(fā)揮或發(fā)展。它是德國民族精神和啟蒙運動的產(chǎn)物,一種發(fā)揮或發(fā)展。它是德國民族精神和啟蒙運動的產(chǎn)物,充分的展示了民族精神和時代感。從德國古典哲學同馬克充分的展示了民族精神和時代感。從德國古典哲學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xiàn)當代西方哲學的關系來看,它不僅構成了思主義哲學和現(xiàn)當代西方哲學的關系來看,它不僅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的理論來源,而且?guī)缀跏侨楷F(xiàn)代哲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的理論來源,而且?guī)缀跏侨楷F(xiàn)代哲學批判討論的對象和借以出發(fā)的起點。學批判討論的對象和借以出發(fā)的起點。一、德國古典哲學的“體系化”一、德國古典哲學的“體系化”整個德國古典哲學都帶有非常明顯的“體系化”特整個德國古典哲學都帶有非常明顯的“體系化”特征,德國古典哲學家們都非常注重借助于“體系”來總括征,德國古典哲學家們都非常注重借助于“體系”來總括以往的哲學并展開自己的哲學思想。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以往的哲學并展開自己的哲學思想。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人康德以其“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人康德以其“三大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實踐理★精品文檔★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chuàng)36的。黑格爾把自己的哲學分為三大部分的。黑格爾把自己的哲學分為三大部分邏輯學,研究理念邏輯學,研究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自在自為的科學自然哲學,研究理念的他在或外在化的科自然哲學,研究理念的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學精神哲學精神哲學研究理念由他在回復到自身的科學。精神哲研究理念由他在回復到自身的科學。精神哲學又分為“主觀精神”學又分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三個“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三個環(huán)節(jié)。黑格爾由此完成了龐大而宏偉的哲學體系的建構。環(huán)節(jié)。黑格爾由此完成了龐大而宏偉的哲學體系的建構。最后,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進行了系統(tǒng)的批判,最后,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進行了系統(tǒng)的批判,他把自己哲學的對象規(guī)定為“人連同作為人的基礎的自他把自己哲學的對象規(guī)定為“人連同作為人的基礎的自然”然”,試圖從人和自然出發(fā)來建立人本主義的和唯物主義的,試圖從人和自然出發(fā)來建立人本主義的和唯物主義的哲學新體系。哲學新體系。二、德國古典哲學的內(nèi)在邏輯規(guī)律二、德國古典哲學的內(nèi)在邏輯規(guī)律德國古典哲學的發(fā)展德國古典哲學的發(fā)展即從一個體系到另一個體系的即從一個體系到另一個體系的過渡,是有著內(nèi)在的可循邏輯規(guī)律的,恩格斯在大陸上過渡,是有著內(nèi)在的可循邏輯規(guī)律的,恩格斯在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書中寫道“在法國發(fā)生政治革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書中寫道“在法國發(fā)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fā)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命的同時,德國發(fā)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他推翻丁前世紀末歐洲各大學所采用的陳舊的萊布尼的。他推翻丁前世紀末歐洲各大學所采用的陳舊的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體系。德國哲學從康德到黑格爾的發(fā)展是連茨的形而上學體系。德國哲學從康德到黑格爾的發(fā)展是連貫的,合乎邏輯的、必然的。貫的,合乎邏輯的、必然的?!钡聡诺湔軐W的發(fā)展之所以”德國古典哲學的發(fā)展之所以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規(guī)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古典哲學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規(guī)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古典哲學家們探討的問題無法回避自近代以來日益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家們探討的問題無法回避自近代以來日益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的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的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而且他們中的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在恩格斯之前就已經(jīng)自覺而且他們中的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在恩格斯之前就已經(jīng)自覺地認識到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當中最基本的問地認識到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當中最基本的問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6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西方哲學史新編西方哲學史新編●苗力田●苗力田目錄導言1第一章古希臘哲學1引言1第一節(jié)早期希臘的自然哲學9一、伊奧尼亞哲學11二、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shù)目哲學19三、愛利亞學派的存在哲學23四、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的自然哲學30五、留基波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37第二節(jié)古典時期的希臘哲學(上)。蘇格拉底和柏拉圖43一、智者的社會倫理思想44二、蘇格拉底的德性論51三、小蘇格拉底學派57四、柏拉圖的理念論59第三節(jié)古典時期的希臘哲學(下)。亞里士多德76一、形而上學80二、自然哲學89三、實踐科學98第四節(jié)晚期希臘各派哲學104一、斯多亞主義107二、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114三、懷疑主義121四、新柏拉圖主義125本章小結133第二章中世紀哲學135引言135第一節(jié)教父哲學138一、早期基督教與古代希臘哲學139二、早期希臘教父141三、早期拉丁教父143四、亞歷山大里亞宗教哲學144五、奧古斯丁146六、波愛修154第二節(jié)早期經(jīng)院哲學157一、愛留根納158二、安瑟爾謨162三、洛色林和阿伯拉爾164第三節(jié)經(jīng)院哲學的繁榮168一、阿拉伯的亞里士多德主義170二、早期弗蘭西斯教派172三、多米尼克教派。托馬斯阿奎那174四、拉丁阿威洛依主義184第四節(jié)經(jīng)院哲學的解體186一、羅吉爾培根186二、鄧斯司各脫191三、奧康的威廉194四、約翰艾克哈特197本章小結200第三章文藝復興時期哲學202引言202第一節(jié)人文主義思潮和社會政治學說204一、人文主義思潮204引言499第一節(jié)康德509一、“前批判時期”的哲學思想510二、“批判時期”的哲學思想514第二節(jié)費希特和謝林566一、費希特566二、謝林578第三節(jié)黑格爾591一、哲學體系的形成593二、精神現(xiàn)象學596三、邏輯學604四、自然哲學626五、精神哲學631第四節(jié)青年黑格爾派647一、黑格爾學派解體的社會文化背景648二、施特勞斯651三、布魯諾鮑威爾653四、施蒂納657第五節(jié)費爾巴哈661一、早期哲學思想662二、關于人的學說671三、關于自然的學說689四、關于宗教的學說692本章小結699結束語701后記703導言一、哲學史的對象一、哲學史的對象哲學是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以概念形式并從整體上認識世界、人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指導人們改變世界、完善自己、改善自己同世界關系的理論體系,簡言之,即是關于人與世界的關系的理論體系。哲學史也就是這一理論體系的發(fā)展史。人具有精神活動、意識現(xiàn)象,具有以實踐為基礎的自覺能動性,從而能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人類文化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人因此同世界有了關系,這種關系是為人而存在的。而“動物不對什么東西發(fā)生‘關系’,而且根本沒有‘關系’。對于動物來說,它對他物的關系不是作為關系存在的”。那么對于具有精神(理性、意志、情感等等)的人來說,人和對象(主體和客體)的關系是什么很顯然,人無論是作為實踐主體還是認識主體,都必須要有對象、客體的存在。它們當然不依賴于主體而存在。但對象乃是人的對象。無論是實踐對象還是認識對象,只是對人來說,才具有“對象”的規(guī)定性。具有精神的人反思精神同對象的關系。具體科學并不對這種關系本身進行探討,而是把這個問題的肯定觀點當作一個既定的無可置疑的前提,以對象的某一方面或?qū)ο笈c人關系的某一方面或人的精神現(xiàn)象(活動)的某一方面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而作為人類知識系統(tǒng)最高層次的哲學,恰恰要對這個關系本身進行探討,做出理論上的闡明、論證,并以哲學的語言,把這一關系抽象地概括地表達為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zhì)的關系。正是哲學研究對象的規(guī)定性,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zhì)的關系也就成為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史也就是這一基本問題的生成史。哲學基本問題的核心是思維對存在、精神對物質(zhì)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存在、物質(zhì)還是思維、精神由于回答的不同,便產(chǎn)生了不同的派別。唯物主義者主張物質(zhì)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存在。唯心主義者則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zhì)第二性,思維是世界的本原。當然也有些哲學家在這個問題上采取“中間派”的立場。哲學史因而也就是各個哲學派別,主要是唯物主義這兩個基本派別的產(chǎn)生、形成、發(fā)展及其論爭的歷史。西方哲學史表明,雖然在哲學發(fā)展的兩千多年的長河中,哲學研究的范圍在不同歷史條件下曾幾次發(fā)生過變化,哲學家們也曾對哲學下過各自區(qū)別的定義。然而任何哲學,只要它是哲學,即使是宗教化的哲學但不是哲學化的宗教,都或明或暗地體現(xiàn)出這一哲學最高問題的存在。哲學家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直接或間接地表明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見解。有些杰出的哲學家(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不僅肯定了哲學上存在著這兩個基本派別,甚至提出了劃分派別的標準。亞里士多德在總結以往哲學的基礎上指出,有一門學問專門研究“有”(存在)本身以及有憑本性具有的各種屬性。他一方面肯定有雖然有許多意義,但“最根本的‘有’卻顯然是那個‘什么’,即事物的實體”。亞里士多德還指出,早期自然哲學家有的主張“物質(zhì)性的本原”是始基,有的則“脫離可感事物”說明始基。至于近代,萊布尼茨、巴克萊、拉美特里等人,以及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都對這個問題作過重要論述。黑格爾就指出,近代哲學的最高分裂是思維和存在的對立;全部哲學的興趣就在于和解這一對立。費爾巴哈認為思維與自身的關系,思維與客體、自然的關系是哲學上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唯心主義的實在性就在于它的回答是否正確。等等。這說明第一,哲學史上確實存在著兩個基本派別;第二,并非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肯定哲學上兩個派別的對立和論爭,問題在于馬克思以前的哲學家由于沒有正確的哲學學,因而不能對此做出科學的完整的闡述。在以人與世界的關系問題為自己主要研究對象的哲學中,同存在與思維、物質(zhì)與精神何為第二性的最高問題相聯(lián)系,還有人能否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85
      4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為了凸顯人的價值,主要是()200分A拿人與人做對比B拿人與自然作對比C拿人與上帝作對比2、經(jīng)驗論者的大本營是()200分A英國B法國C德國3、德國的著名唯理論者,斯賓諾莎的同時代人,發(fā)明了微積分的哲學家與科學家是()200分A牛頓B康德C萊布尼茨4、黑格爾哲學的基本原則是實體即什么200分A自因B主體C他物D理念5、不屬于基督教對哲學的貢獻的是200分A培根B笛卡爾C萊布尼茨D洛克10、蘇格拉底可以讓一個八歲無知的孩子說出畢達哥拉斯定理,靠的是什么200分A反譏B歸納C誘導D定義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200分A西方哲學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B公元2世紀到公元16世紀叫做古代哲學C20世紀叫做近代哲學12、康德的實踐理性只限于哪個領域200分A思考B制度C倫理D法則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11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西方哲學史1西方哲學史西方哲學史AHISTYOFWESTERNPHILOSOPHY作者羅素BERTRRUSSELL美國版序言4英國版序言5緒論6卷一古代哲學11第一篇前蘇格拉底哲11第一章希臘文明的興起11第二章米利都學派22第三章畢達哥拉斯24第四章赫拉克利特29第五章巴門尼德34第六章恩培多克勒36第七章雅典與文化的關系38第八章阿那克薩哥拉40第九章原子論者41第十章普羅泰戈拉46第二篇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49第十一章蘇格拉底49第十二章斯巴達的影響55第十三章柏拉圖見解的來源60第十四章柏拉圖的烏托邦62第十五章理念論67第十六章柏拉圖的不朽論74第十七章柏拉圖的宇宙生成論79第十八章柏拉圖哲學中的知識與知覺82第十九章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87第二十章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94第二十一章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99第二十二章亞里士多德的邏輯104第二十三章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109第二十四章希臘早期的數(shù)學與天文學111第三篇亞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學116第二十五章希臘化世界116第二十六章犬儒學派與懷疑派121第二十七章伊壁鳩魯派126第二十八章斯多葛主義132第二十九章羅馬帝國與文化的關系142西方哲學史3第二十二章黑格爾346第二十三章拜倫354第二十四章叔本華357第二十五章尼采360第二十六章功利主義者366第二十七章卡爾馬克思370第二十八章柏格森374第二十九章威廉詹姆士383第三十章約翰杜威387第三十一章邏輯分析哲學391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404
      1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思想、意義、局限。最早見于柏拉圖的對話泰阿泰德篇“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耙馑际钦f,事物的存在是相對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覺怎樣,事物就怎樣;對同一事物的感覺,因人因時而異,這些不同的感覺并無真假是非之分?!叭耸侨f物的尺度”的觀點中同樣把認識或價值的主題放在了人身上,這是人的主體地位的確立。在古希臘早期的自然哲學中,事物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認識是訴諸于客體的。普羅泰戈拉命題意味著人們開始懂得這樣的道理人的主體狀態(tài)是認識過程中的重要因素,知識有賴于具體的認知者,認識的內(nèi)容、性質(zhì)和標準不再僅僅取決于外在對象的情形,而且也必須視主體的狀態(tài)而定,甚至應當完全以人為標準進行衡定和選擇。這在認識論上是由訴諸客體轉(zhuǎn)向訴諸主體,包含了個人人權中的一人為主題的核心思想?!疤熨x人權”觀念的起源與基督教的教義有關?;浇陶J為,人是神創(chuàng)造的,神按照祂自己的樣式造人,因此,人是神圣的。神造人的同時,也賦予了人管理萬物的職責,從這一點可以看到“天”與“人”兩種觀念邏輯上的聯(lián)系因為被賦予管理萬物的職責和權力,從而人的感官便成為了判斷萬物價值的的標準尺度,由此可以延伸到“人”的觀點?!叭恕痹谡J識論上是由訴諸客體轉(zhuǎn)向訴諸主體,對于認識論的研究來說,這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不轉(zhuǎn)向主體,就不可能有進一步的主客體相統(tǒng)一的認識論。從價值論看,這是以人為價值標準的確立?!叭耸侨f物的尺度”,意味著人是道德、法律、政體等社會事物的尺度。道德、法律等社會事物的選擇以人為標準,它們有無價值以人為尺度裁定。這就從價值生成的基礎方面確立了人本主義。普羅泰戈拉的命題是人文意識的覺醒。當個體本位的文化成為古希臘整個文化創(chuàng)造的中心時,普羅泰戈拉以高度凝練的哲學語言第一次在本體論、認識論和價值論方面確立了個體人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在實際上開啟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淵源即在于此。否認外在的規(guī)制對人的約束2、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德性論)與“問答法”對蘇格拉底而言,認識人自己就是認識心靈的內(nèi)在原則,亦即認識德性。所謂“德性”(ARETE)在希臘語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長、功能,亦即使一事物成為該事物的本性,而人的ARETE就是人之為人的本性,所以后來便有了倫理上的意義?!吧啤笔亲匀蝗f物的內(nèi)在原因和目的,具體到人身上,就是“德性”。德性是人的本性,由神平均分配給了每一個人,因而人人都具有德性。但是說人人都有“德性”,并非指現(xiàn)實地擁有,而是潛在地擁有。換言之,人并不是生來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導下認識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實現(xiàn)出來,成為現(xiàn)實的和真正的善。所以蘇格拉底認為,未經(jīng)理性審慎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他自己,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因此,他把德性與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無人有意作惡”的結論。在蘇格拉底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沒有人志愿追求惡或他認為惡的東西,是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于他的知識,因而每個人在他有知識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無知識的事情上則是惡的。蘇格拉底把德性與知識等同起來的觀點,奠定了理性主義倫理學的基礎,第歐根尼拉爾修因此而稱他是“倫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然而,將德性與知識等同起來而忽略了它們之間的差別畢竟有失偏頗。正如亞里士多德所分析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識時,取消了靈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同時,知識并不是德性的充分條件,有知識不意味著有德性,“因為知道公正的人不會馬上變得公正,其他德性的情況亦同樣”。既然認識你自己就是認識德性而德性就是知識,那么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什么是真正的知識蘇格拉底創(chuàng)立的問答法被世界公認為“最聰明的勸誘法”。其原則是與人辯論時,開始不要討論分歧的觀點,而著重強調(diào)彼此共同的觀點,取得完全一致后,自然地轉(zhuǎn)向自己的主張。具體的做法和特點實性和明確性的程度相對應。柏拉圖認識的四等級理論是建立在唯心主義理念論的基礎上的,與馬克思主義關于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學說有本質(zhì)區(qū)別。但是,必須承認,這種理論在認識的發(fā)展史上還是有一定意義的。4、亞里士多德的四因說四因說認為事物的存在和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四種即形式因、目的因、質(zhì)料因和動力因首先“質(zhì)料因”即“事物所由產(chǎn)生的并在事物內(nèi)部始終存在著的那東西”其次“動力因”即“那個使被動者運動的事物引起變化者變化的事物”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達出本質(zhì)的定義”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終結“后三者常??梢院隙鵀橐灰驗樾问胶湍康氖墙y(tǒng)一的而運動變化的根源又和這兩者是同種的”“四因說”是亞里士多德對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四大學派及隨后思想發(fā)展的一種獨到的概括和總結一種全新的提煉和升華關于“四因”的來源亞里士多德本人在形而上學一書中實際上有所提及首先“質(zhì)料”因即“事物所由產(chǎn)生的并在事物內(nèi)部始終存在著的那東西”來源于以泰勒斯為首的米利都學派以及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顯然從泰勒斯不定型的“水”到德謨克利特抽象的“原子”作為萬物之本所強調(diào)的都是“質(zhì)料”的始基作用其次“動力因”即“那個使被動者運動的事物引起變化者變化的事物”來源于赫拉克利特的“火”和恩培多克勒的“愛憎說”毫無疑問以“火”為萬物之本所強調(diào)的是其善變的動力作用而“愛憎說”進一步把動力劃分為吸引和排斥兩個方面再次“形式因”即事物的“原型亦即表達出本質(zhì)的定義”來源于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shù)”和柏拉圖的“理念“不難看出以“數(shù)”和“理念”為萬物之本所強調(diào)的實際上都是“通式”的定性作用最后“目的因”即事物“最善的終結“可追溯到巴門尼德的“存在”和阿那克薩歌拉的“理性”因為以永恒不變的“存在”為萬物之本所強調(diào)的是因果的同一性而以“理性”作為安排萬物秩序的“善”更表明了其趨向性通過對古希臘自然哲學發(fā)展的歷史回顧亞里士多德指出“人們似乎都在尋找我在物理學中指明的諸原因我們再也沒有找到過其它原因但是他們的研究是模糊的;他們有些象是說到了又象全沒說到”可見通過“四因說”可以對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各流派和學說進行一種“對號入座”的整理這一點在學界尚未引起注意作為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的功績首先在于指出了“四因”在自然界的普遍性其中“質(zhì)料“、“動力“、“形式”的普遍性是不難想象的而“目的”的普遍性則頗有爭議對此亞里士多德是這樣說明的“若有某一事物發(fā)生連續(xù)運動并且有一個終結的話那么這個終結就是目的須知并不是所有終結都是目的只有最善的終結才是目的”“無論在技藝制造活動中和在自然產(chǎn)生中都是這樣一個個前面的階段都是為了最后的終結既然技術產(chǎn)物有目的自然產(chǎn)物顯然也有目的因為前面階段對終結的關系在自然產(chǎn)物里和在技術產(chǎn)物里是一樣的”“如果因為看不到能有意圖的推動者就不承認產(chǎn)生有目的這是錯誤的”從亞里士多德的辯解來看目的性與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相關其關鍵不在于是否具有自我意識而在于是否存在不依賴于初始條件的最終結果這一點是非常深刻的實際上道出了貝塔朗菲在一般系統(tǒng)論中稱之為“動態(tài)目的論”的“等結果性”貝塔朗菲證明開放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狀態(tài)具有“等結果性”(即不同的初始條件可以不同的途徑達到相同的穩(wěn)定的狀態(tài))因為開放系統(tǒng)并非人和生命特有所以目的性也就有了更普遍的意義用貝塔朗菲的話來說“目的論過去被排除在科學之外現(xiàn)在成了科學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這至少表明了應對亞里士多德的“目的因”進行重新的認識作為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的功績還在于闡明了“四因”的相關性如果說亞里士多德以前的自然哲學家已分別涉及到自然界的“四因”那么他們也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因此難以對自然界的整體作出令人信服的統(tǒng)一解釋比如水性不變何以說明自然界的千變?nèi)f化水形不定又何以解釋各種事物的形式“一切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10
      1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西方哲學史鄧曉芒趙琳緒論第一章古希臘羅馬哲學第一節(jié)希臘哲學產(chǎn)生的背景及發(fā)展梗概一、希臘哲學產(chǎn)生的背景二、希臘哲學發(fā)展的梗概第二節(jié)早期希臘哲學一、米利都學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二、畢達哥拉斯學派三、赫拉克利特四、愛利亞學派1克塞諾芬尼2巴門尼德3芝諾4麥里梭第三節(jié)鼎盛時期的希臘哲學一、智者派1普羅泰戈拉2高爾吉亞二、原子論者及其先驅(qū)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薩戈拉3留基波4德謨克利特三、蘇格拉底與柏拉圖1蘇格拉底2小蘇格拉底學派3柏拉圖四、亞里士多德第四節(jié)希臘哲學的衰頹一、伊壁鳩魯學派二、斯多葛學派1早期斯多葛學派2晚期斯多葛學派三、懷疑主義1早期懷疑主義2晚期懷疑主義四、新柏拉圖主義1斐洛2普羅提諾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第一節(jié)概論第二節(jié)教父哲學一、教父哲學對待理性與信仰的基本態(tài)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學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義的確立二、奧古斯丁的哲學思想第三節(jié)經(jīng)院哲學一、實在論與唯名論1“共相”問題的由來2安瑟爾謨3,最初的唯名論者4阿伯拉爾二、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思想三、反托馬斯主義的方濟各修會經(jīng)院哲學家1羅吉爾培根2約翰鄧斯司各脫3威廉奧卡姆第三章1618世紀西歐哲學第一節(jié)概論第二節(jié)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一、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二、宗教改革第三節(jié)早期經(jīng)驗論哲學一、弗蘭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國自然神論第四節(jié)唯理論哲學一、笛卡爾二、伽桑狄與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馬勒伯朗士三、斯賓諾莎四、萊布尼茨第五節(jié)晚期經(jīng)驗論哲學一、貝克萊二、休謨第四章18世紀法國哲學第一節(jié)概論第二節(jié)法國自然神論者一、伏爾泰二、孟德斯鳩三、盧梭第三節(jié)法國唯物主義者一、狄德羅二、拉美特利三、愛爾維修四、霍爾巴赫第五章德國古典哲學第一節(jié)概論第二節(jié)康德一、“前批判時期”的自然觀及批判哲學的形成1“前批判時期”的自然觀2康德批判哲學的形成二、批判哲學的認識論純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來形而上學的方法三、批判哲學的道德哲學實踐理性批判1道德問題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四、批判哲學的美學和目的論判斷力批判1康德兩大批判的對立及調(diào)和的努力2審美判斷力批判3目的論判斷力批判第三節(jié)費希特和謝林一、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的“行動哲學1對康德哲學的批判2知識學的基本原理3理論知識的基礎4實踐知識的基礎二、謝林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同一哲學1對費希特的批判和“絕對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學3先驗哲學4藝術哲學第四節(jié)黑格爾一、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總結和開拓二、邏輯學1存在論2本質(zhì)論3概念論三、應用邏輯學1自然哲學2精神哲學第六章近代哲學的終結及向現(xiàn)代哲學的過渡第一節(jié)青年黑格爾派與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哲學一、“實體”和“主體”之爭二、費爾巴哈的感性的人學和直觀的唯物主義第二節(jié)馬克思的實踐唯物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一、馬克思的感性學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三、馬克思的辯證法第三節(jié)非理性主義的興起一、叔本華的生命意志哲學二、尼采的權力意志哲學三、克爾凱郭爾的存在哲學第四節(jié)實證主義哲學的濫觴一、孔德的社會學的實證主義二、穆勒的歸納邏輯及其運用三、斯賓塞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后記3希臘民族的思辨稟性遵從以普遍性、最高的、定數(shù)或者是必然性為隱喻特點的普遍性法律,使希臘人養(yǎng)成把抽象原則看做比感性生活更本質(zhì)性的思維習慣。表現(xiàn)在城邦時期的神話傳說中,司法正義女神狄克(DICE)、命運女神莫伊拉(MOIRAE)、必然性之神亞男克(ANANCE)被突出其重要性。這種力圖從復雜現(xiàn)象背后把握某種本質(zhì)性和根源性的原則或原因的思維習慣,為變化無常的現(xiàn)實生活尋找某種恒定性和統(tǒng)一性的尺度或規(guī)范的心理傾向,最終形成希臘人的思辨性格。黑格爾認為,希臘精神是“尺度”和“限制”,將規(guī)定性(法制生活逐漸培養(yǎng)出的普遍意識)給予那些不可度量的東西。在希臘語中,“哲學”(ΦΙΛΣΟΦΙ?。┮辉~的本義是“愛智慧”。而只有那種探尋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問自然萬物的本原和根據(jù)的知識,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對這種“智慧”的熱愛與追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這種狹義的哲學即對于自然萬物的最普遍的原理與原因的探索,是希臘民族所首創(chuàng)的一門獨立學術??偨Y希臘哲學的發(fā)展,1第一個階段自然哲學階段(從泰勒斯創(chuàng)立希臘哲學開始到愛利亞學派對自然哲學的超出)(1)貫穿核心問題萬物的本原問題(米利都無定形水氣、畢達哥拉斯有定形數(shù)、赫拉克利特二者統(tǒng)一有無定形之火、愛利亞學派二者分裂為真理邏格斯和意見自然)(2)所糾纏的基本矛盾本原的性質(zhì)是“無定形”還是“有定形”。2第二階段在邏各斯的基礎上從自然哲學走向形而上學的階段(1)貫穿核心問題存在和一的問題(2)兩大流派①打碎邏格斯所建立的存在和一而重構自然哲學,使之結構化(恩培多克勒四根說、阿那克薩戈拉種子說、德謨克利特原子論代表的唯物主義自然哲學)②解構重構邏格斯本身,通過呈現(xiàn)邏格斯背后的“尺度”人和神努斯,建立哲學概念思辨結構,探討問題不局限于自然,轉(zhuǎn)向人的倫理生活和社會生活(智者派詭辯、蘇格拉底柏拉圖辯證法所代表的唯心主義思辨哲學、亞里士多德將其推向體系化,包容唯物主義自然哲學,首次建立形而上學大系統(tǒng))3第三階段亞里士多德哲學解體并專注于倫理學和人生哲學的階段(1)貫穿核心問題人生如何達到“不動心”的幸福境界的問題(宇宙論認識論和邏輯學成為論證手段)(2)三大流派①伊壁鳩魯派感覺論的幸福主義倫理學(以德謨克利特原子論自然哲學為基礎)②斯多葛派理性主義的禁欲主義倫理學(以邏格斯主義的宇宙論為理論基礎)③懷疑派對一切倫理學的解構(理論上解構感性自然理性邏輯論證)不同于各古老文化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等,使哲學從神話、史詩和歷史敘事詩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或知識體系,是古代希臘人的獨特貢獻。試圖超越經(jīng)驗性和實用性的現(xiàn)象世界去尋找萬物的統(tǒng)一性根據(jù)或本原的哲學沖動,植根于城邦時代的希臘人對法律、正義、命運、必然性等一系列普遍性范疇的尊崇之中,使他們一貫認為形上普遍的東西決定著形下現(xiàn)實。第一節(jié)早期希臘哲學一、早期希臘哲學主要指1愛奧尼亞地區(qū)的米利都學派以自然物質(zhì)說明萬物本源,奠定自然哲學的基礎。2南意大利地區(qū)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初步涉及了事物的抽象本質(zhì),開啟了形而上學的基礎。3愛非斯學派推進自然哲學,發(fā)展抽象思想,力圖在一與多、永恒與流變、抽象的本質(zhì)與具體的現(xiàn)象間建立統(tǒng)一性4愛利亞學派強調(diào)前代哲學范疇的對立,一否定多,靜止否定運動,本質(zhì)否定現(xiàn)象。共性都致力于尋找本原,強調(diào)其作為萬物的開端或者本質(zhì)的重要意義。這一努力終結于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和懷疑主義之中,用感官知覺和邏輯論證對客觀實在性的本院本身進行了解構,將人作為萬物的尺度。羅素認為,哲學乃介乎科學與神學之間的東西,就其研究的對象范圍而言,哲學與神學一樣具有超越性,就其使用方法而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106
      3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董明珠的董明珠的“斗爭哲學斗爭哲學”時間20110218144328用戶小米專業(yè)度專業(yè)度43463進入我的博客董明珠的“斗爭哲學”和諧是斗爭出來的,女性領導絕非“親和力”話事“董明珠一過,寸草不生?!边@是業(yè)內(nèi)對這位格力女將霸氣的注腳。董明珠自己亦表示,“工作中沒有任何柔情可言,不可能即能把工作做好,又不苛刻、咄咄逼人。和諧是斗爭出來的?!薄岸髦樽哌^的路,草都長不出來。”關于董明珠,這句判斷被反復引用,成為了這位格力女將霸氣與狠勁的注腳。在如今這個注重人際關系與溝通的時代,柔性管理大行其道,管理大師杜拉克曾指出“這種時代的轉(zhuǎn)變,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質(zhì)。”很多人因此認為,權力女性的黃金時代已經(jīng)來到。但董明珠卻反其道而行,她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直言,工作中沒有柔情可言,和諧是斗爭出來的,女性領導不是靠“親和力”來解決問題的?!澳闫茐牧艘恍┤说募鹊美?,他肯定怨恨你你破壞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肯定怨恨你”曾有人自費飛到珠海格力,只為“看看董明珠究竟是什么樣的女人”1990年,初入格力的董明珠連續(xù)40天追討公司債款;亦曾帶領23名員,打敗了國內(nèi)一些廠家近千人的營銷隊伍;她堅持原則,規(guī)定凡拖欠貨款的經(jīng)銷商一律停止發(fā)貨;而去年底,廣州格力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了法庭,雖然天河區(qū)法院駁回了訴訟,但董明珠堅持認為,格力一定能贏。格力怒告廣州市財政局后,格力被定義為潛規(guī)則的“破壞者”,董明珠也被扣上了“敢和政府叫板”的。但董明珠毫不客氣地質(zhì)問,政府公務員應該按照規(guī)矩和標準來辦事,“你不但代表不了政府,還破壞了政府的形象”“政府采購潛規(guī)則很多。很多企業(yè)和我說,多年來他們不敢講、不敢做的事情,格力做了,也幫他們出了一口氣?!钡珜τ诟窳Α昂驼邪濉钡恼f法,董明珠卻反駁說,格力恰恰是和政府站在一邊,“我們不是要搞掉誰,我們只希望政府采購環(huán)境更加公平有序,格力不是靠搞關系做上去的。”董明珠笑言,有些人說她太厲害,都不是一個女人。“你破壞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肯定怨恨你。但你失去1%,可以得到99%的信任?!薄昂芏嗳苏f女性領導者有一種親和力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我堅決不同意這個觀點,絕對不能說是你的溫柔可以改變一個矛盾,或是處理好一個問題,這絕對是做不到的必須要有強硬的決策或者手段?!倍髦檎f,領導在管理方面沒什么藝術不藝術,唯一有的就是鐵的紀律和制度,什么崗位就什么制度。有人說有人說“有她沒我有她沒我””董明珠回答董明珠回答“有我沒他有我沒他”有沒有一種辦法,既能把工作做好,又不苛刻,還不顯得咄咄逼人在董明珠看來,不可能,“和諧就是斗爭出來的”先款后貨,決不賒賬,是董明珠為自己設立的第一條商規(guī)。當時,拖欠貨款是行內(nèi)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但董明珠卻向經(jīng)銷商宣布凡拖欠貨款的經(jīng)銷商一律停止發(fā)貨,補足款后先交3寂與蒼涼。但董明珠不這么認為,“只有生活而沒有工作,人生就沒有價值。以工作為快樂,以事業(yè)為依托,事業(yè)的成功和社會的肯定充實了個人生活。我沒有孤寂,無須慰藉,有的只是加倍努力和一往無前?!眮碓翠N售與市場原作者汪小星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3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蘇州科技大學大學生民族宗教知識簡明讀本蘇州科技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編(2016年11月27日)我國民族政策的主要內(nèi)容有哪些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為促進少數(shù)民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項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內(nèi)容有(1)堅持民族平等團結。(2)民族區(qū)域自治。(3)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4)培養(yǎng)少數(shù)民族干部。(5)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科教文衛(wèi)等事業(yè)。(6)使用和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7)尊重少數(shù)民族風俗習慣。(8)尊重和保護少數(shù)民族宗教信仰自由。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什么中國共產(chǎn)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條例試行(中發(fā)〔2015〕14號,2015年5月18日)第十二條規(guī)定,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尊重和保護公民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權利。堅持政教分離,禁止以行政力量消滅或者發(fā)展宗教,禁止利用恐嚇、欺騙等手段傳播宗教,禁止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制造民族矛盾、破壞祖國統(tǒng)一的活動。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健全宗教事務管理法規(guī)和制度,依法處置涉及宗教因素的矛盾和問題。防范外國勢力干預和支配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支持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防范和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支持和引導宗教界人士對宗教教義作出適應時代進步要求的闡釋。發(fā)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在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是每個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xiàn)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現(xiàn)在不信教的自由。我國法律是如何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的宗教事務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此外,憲法民法通則、教育法、勞動法、義務教育法、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廣告法、兵役法、勞動法等許多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guī)都有關于保護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不得歧視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公民的相應條文。公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時,必須在憲法、法律和國家政策許可的范圍內(nèi)依法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權。我國憲法第51條明確規(guī)定公民在進行宗教活動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宗教事務條例第3條明確規(guī)定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維護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的活動。對宗教的選擇是公民個人的私事,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信仰宗教的公民與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權利和義務上完全平等。為什么教師不能信仰宗教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guī)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教師法所賦予人民教師的職責和義務,也要求教師不但不應信仰宗教,而且更不應該向?qū)W生宣傳宗教,如果信仰并向?qū)W生宣傳宗教,直接違背了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動;③嚴禁師生建立宗教團體和組織;④嚴禁師生在校內(nèi)外組織或參加宗教活動;⑤嚴禁穿戴宗教服飾、佩戴宗教標志;⑥嚴禁下載、傳播、存儲、觀看爆恐音視頻。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2015年10月18日)對黨員違反宗教政策是如何處分的條例第五十條規(guī)定組織、參加會道門或者邪教組織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干分子,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對其他參加人員,情節(jié)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jié)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nèi)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對不明真相的參加人員,經(jīng)批評教育后確有悔改表現(xiàn)的,可以免予處分或者不予處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組織、利用宗教活動反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破壞民族團結的,對策劃者、組織者和骨干分子,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對其他參加人員,情節(jié)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jié)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nèi)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對不明真相被裹挾參加,經(jīng)批評教育后確有悔改表現(xiàn)的,可以免予處分或者不予處分。有其他違反黨和國家宗教政策的行為,情節(jié)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jié)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nèi)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jié)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我校校規(guī)對違反宗教政策的紀律處分規(guī)定蘇州科技大學學生手冊(2016版)中蘇州科技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guī)定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學生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不得有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言論和行為,不得從事非法的社會、政治、宗教活動。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情節(jié)輕重和悔改態(tài)度,給予記過以上直至開除學籍處分(二)張貼、投遞、散發(fā)大小字報、反動傳單及邪教宣傳品,通過網(wǎng)絡以及其他途徑散布反動言論,混淆視聽,制造混亂。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禁止宗教活動、宗教行為、宗教言論、宗教服飾和宗教思想進校園。學生在學校內(nèi)參與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動、有做乃瑪孜、封齋、穿戴宗教服飾等行為且不聽勸阻者,給予警告直至開除學籍處分。幾個名詞解釋1馬克思主義的五觀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2什么是“三股勢力”指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3“三個離不開”指的是漢族離不開少數(shù)民族、少數(shù)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shù)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4“三非”指的是非法宗教活動、非法宗教出版物、非法宗教網(wǎng)絡傳播。5“四個認同”的內(nèi)容是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3
      1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我的哲學世界我的哲學世界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蘇菲的世界讀后感蘇菲的世界作者作者作者喬斯坦賈德喬斯坦賈德JOSTEINGAARDER內(nèi)容簡介內(nèi)容簡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一封神秘的信。蘇菲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fā),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涉及藝術、科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xiàn)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又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讀后感讀后感關于哲學,一直抱有好奇的態(tài)度。那些伊甸園,希臘,雅典,柏拉圖等等之類神秘的名詞,讓我覺得很向往。我知道,這是來自本能的一種對哲學的探索。然而如果是看一些比較正規(guī)的哲學書,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枯燥不想再看下去看,包括我在內(nèi)。不過蘇菲的世界,我卻一直樂于并欣然的看完了,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chǎn)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書中刻畫了一個勇敢,聰穎的少女蘇菲。因為追求哲學,就一定要有好奇心,這正是蘇菲最大的特點,所以我覺得作者刻畫這個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為了向人們解開世界歷史之謎,書中涉及的內(nèi)容很多。從遠古羅馬到現(xiàn)代,在每一個不同時期,有哪些為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哲學家,他們主要討論的題目是什么,一些哲學家的經(jīng)歷和遭遇。這本書都詳細地為人們做了講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學史在你面前演變了一遍。它內(nèi)容廣,但并不紊亂,書中內(nèi)容分成許多章節(jié),每節(jié)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jié)內(nèi)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jié)內(nèi)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jié)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有人說這本書對于一個真正的哲學研究者來說,過于幼稚。而對于我這個初學者,我依然受益匪淺。每天夜里我都會看一章節(jié),一直把自己當成是蘇菲。從怎么收到信怎么上課,每一件事都像是自己親身體驗。那種在收到信的時候的激動,最后謎題解開獲得知識的喜悅,我都能感受。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說實在太陌生。但是當我讀完它后,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所以,我愿意和它一起去思索去探討。書里的內(nèi)容很多,我的想法與思考也很多。在這里我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和自己微薄的見解和大家分享。首先我要說的是大家說得最多卻真正了解甚少的哲人柏拉圖。在小說中,柏拉圖問了蘇菲三個問題。第一個是面包師傅如何做出50個一模一樣的餅干;第二個是為何所有的馬都一樣;最后一個問題很難很有深度人有沒有不朽魂。從這些問題中,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柏拉圖的想法。柏拉圖關心的是永恒不變的事物與“流動”事物之間的關系。在柏拉圖之前的蘇格拉底認為世間所謂的永恒,絕對是是非觀念的存在。然后后來出3方文化,必然會遇到源自希臘神話的典故,而每一本重要的西方經(jīng)典文學作品幾乎都涉及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和情節(jié),有些甚至直接取材于希臘神話。時至今日,我們雖然不必“言必稱希臘”,但對希臘神話作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乃是每一個人的必需。希臘神話是古希臘民族關于神和英雄的故事總匯。它將現(xiàn)實生活與幻想交織在一起,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包羅萬象的瑰麗世界,生動地描繪了古希臘人的社會生活圖景,許多故事例如伊阿宋盜取金羊毛、英雄赫拉克勒斯建立十二件功勛、特洛亞戰(zhàn)爭等已經(jīng)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直到今天,希臘神話仍以其優(yōu)美的形象和濃郁的詩意長久留存在人們的意識中,并作為文學藝術的永恒題材而流傳下來。其實天神不過是人們臆想出來的巴黎。他們有著和人類一樣的思想一些優(yōu)秀的品格或者一些人類天生的劣根。但是大部分的神話故事教會了我們怎么堅韌。哲學和神話,誰說他們沒有聯(lián)系呢蘇菲的世界是一篇哲學的發(fā)展史在哲學的發(fā)展中我還看到了文學的力量。以前看小說總是去追求文藻的美麗去追尋美麗感人的故事情節(jié)可這本書看過以后我卻不為書中的人物評頭論足不為作者獨具匠心而連連贊嘆我不知道別人讀完此書后是什么樣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荒謬的心靈體驗縱觀此書的各個哲學偉人各個哲學流派我都覺得他們很偉大。書中并未對他們進行任何的評價他們是值得學習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貢獻他在這個領域他在那個領域這些本來就不能相提并論的誰能說他們的思想不是受時代和環(huán)境的限制誰能說他們那一個不是用盡了心智和頭腦苛求古人是愚蠢的更是不道德的沒有古人的失敗與繆誤又何來今天的成功與真理這些都是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哲學是一門關于智慧的學科,在看了蘇菲的世界后,我知道,我真的應該像蘇菲一樣,用心去體會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給自己一個機會,審視自己,審視我們這個世界吧。其實每個人都是哲學家。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shù): 3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序我們今日要編中國古代哲學史,有兩層難處。第一是材料問題周秦的書,真的同偽的混在一處。就是真的,其中錯簡錯字又是很多。若沒有做過清朝人叫做“漢學”的一步工夫。所搜的材料必多錯誤。第二是形式問題中國古代學術從沒有編成系統(tǒng)的紀載。莊子的天下篇,漢書藝文志的六藝略、諸子略,均是平行的紀述。我們要編成系統(tǒng),古人的著作沒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學史。所以非研究過西洋哲學史的人,不能構成適當?shù)男问健,F(xiàn)在治過“漢學”的人雖還不少,但總是沒有治過西洋哲學史的。留學西洋的學生,治哲學的,本沒有幾人。這幾人中,能兼治“漢學”的更少了。適之先生生于世傳“漢學”的績溪胡氏,稟有“漢學”的遺傳性;雖自幼進新式的學校,還能自修“漢學”,至今不輟;又在美國留學的時候兼治文學哲學,于西洋哲學史是很有心得的。所以編中國古代哲學史的難處,一到先生手里,就比較的容易多了。先生到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才滿一年。此一年的短時期中,成了這一編中國古代哲學史大綱,可算是心靈手敏了。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幾處的特長第一是證明的方法。我們對于一個哲學家,若是不能考實他生存的時代,便不能知道他思想的來源;若不能辨別他遺著的真?zhèn)危悴荒芙页鏊麑嵲诘闹髁x;若不能知道他所用辯證的方法,便不能發(fā)見他有無矛盾的議論。適之先生這大綱中此三部分的研究,差不多占了全書三分之一,不但可以表示個人的苦心,并且為后來的學者開無數(shù)法門。第二是扼要的手段。中國民族的哲學思想遠在老子、孔子之前,是無可疑的。但要從此等一半神話、一半政史的記載中,抽出純粹的哲學思想,編成系統(tǒng),不是窮年累月不能成功的。適之先生認定所講的是中國古代哲學家的思想發(fā)達史,不是中國民族的哲學思想發(fā)達史,所以截斷眾流,從老子、孔子講起。這是何等手段第三是平等的眼光。古代評判哲學的,不是墨非儒就是儒非墨。且同是儒家,荀子非孟子,崇拜孟子的人,又非荀子。漢宋儒者,崇拜孔子,排斥諸子;近人替諸子抱不平,又有意嘲弄孔子。這都是鬧意氣罷了適之先生此編,對于老子以后的諸子,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都還他一個本來面目,是很平等的。第四是系統(tǒng)的研究。古人記學術的,都用平行法,我已說過了。適之先生此編,不但孔墨兩家有師承可考的,一一顯出變遷的痕跡。便是從老子到韓非,古人劃分做道家和儒、墨、名、法家等的,一經(jīng)排比時代,比較論旨,都有遞次演進的脈絡可以表示。此真是古人所見不到的。以上四種特長,是較大的,其他較小的長處,讀的人自能領會,我不必贅說了。我只盼望適之先生努力進行,由上古而中古,而近世,編成一部完全的中國哲學史大約,把我們?nèi)陙硪话霐酄€、一半龐雜的哲學界,理出一個頭緒來,給我們一種研究本國哲學史的門徑,那真是我們的幸福了中華民國七年八月三日蔡元培●第一篇導言哲學的定義哲學的定義從來沒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暫下一個定義“凡研究人生切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一個根本的解決,這種學問,叫做哲學?!崩缧袨榈纳茞海耸侨松粋€切要問題。平常人對著這問題,或勸人行善去惡,或?qū)嵭匈p善罰惡,這都算不得根本的解決。哲學家遇著這問題,便去研究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惡;人的善惡還是天生的呢,還是學得來的呢;我們何以能知道善惡的分別,還是生來有這種觀念,還是從閱歷經(jīng)驗上學得來的呢;善何以當為,惡何以不當為;還是因為善事有利所以當為,惡事有害所以不當為呢;還是只論善惡,不論利害呢;這些都是善惡問題的根本方面。必須從這些方面著想,方可希望有一個根本的解決。因為人生切要的問題不止一個,所以哲學的門類也有許多種。例如一、天地萬物怎樣來的。(宇宙論)二、知識、思想的范圍、作用及方法。(名學及知識論)三、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行為。(人生哲學,舊稱“倫理學”)四、怎樣才可使人有知識,能思想,行善去惡呢。(教育哲學)五、社會國家應該如何組織,如何管理。(政治哲學)六、人生究竟有何歸宿。(宗教哲學)哲學史這種種人生切要問題,自古以來,經(jīng)過了許多哲學家的研究。往往有一個問題發(fā)生以后,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解決方法,遂致互相辯論。有時一種問題過了幾千百年,還沒有一定的解決法。例如孟子說人性是善的,告子說性無善無不善,荀子說性是惡的。到了后世,又有人說性有上中下三品,又有人說性是無善無惡可善可惡的。若有人把種種哲學問題的種種研究法和種種解決方法,都依著年代的先后和學派的系統(tǒng),一一記敘下來,便成了哲學史。哲學史的種類也有許多一、通史。例如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之類。二、專史。(一)專治一個時代的,例如希臘哲學史、明儒學案。(二)專治一個學派的,例如禪學史、斯多亞派哲學史。(三)專講一人的學說的,例如王陽明的哲學、康德的哲學。(四)專講哲學的一部分的歷史,例如名學史、人生哲學史、心理學史。哲學史有三個目的(一)明變哲學史第一要務,在于使學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變遷的線索。例如孟子、荀子同是儒家,但是孟子、荀子的學說和孔子不同,孟子又和荀子不同。又如宋儒、明儒也都自稱孔氏,但是宋明的儒學,并不是孔子的儒學,也不是孟子、荀子的儒學。但是這個不同之中,卻也有個相同的所在,又有個一線相承的所在。這種同異沿革的線索,非有哲學史、不能明白寫出來。(二)求因哲學史目的,不但要指出哲學思想沿革變遷的線索,還須要尋出這些沿革變遷的原因。例如程子、朱子的哲學,何以不同于孔子、孟子的哲學陸象山、王陽明的哲學,又何以不同于程子、朱子呢這些原因,約有三種(甲)個人才性不同。(乙)所處的時勢不同。(丙)所受的思想學術不同。(三)評判既知思想的變遷和所以變遷的原因了,哲學史的責任還沒有完,還須要使學者知道各家學說的價值,這便叫做評判。但是我說的評判,并不是把做哲學史的人自己的眼光,來批評古人的是非得失。那種“主觀的”評判,沒有什么大用處。如今所說,乃是“客觀的”評判。這種評判法,要把每一家學說所發(fā)生的效果表示出來。這些效果的價值,便是那種學說的價值。這些效果,大概可分為三種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118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自然科學理論的思維方法有哪些自然科學理論的思維方法有哪些答一、科學實驗法科學實驗、生產(chǎn)實踐和社會實踐并稱為人類的三大實踐活動。實踐不僅是理論的源泉而且也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科學實驗就是自然科學理論的源泉和檢驗標準。特別是現(xiàn)代自然科學研究中任何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發(fā)明、新的理論的提出都必須以能夠重現(xiàn)的實驗結果為依據(jù)否則就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甚至連發(fā)表學術論文的可能性都會被取締。數(shù)學方法數(shù)學方法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方法論全書中的數(shù)學方法指研究和發(fā)展數(shù)學時的數(shù)學方法數(shù)學方法有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方法論全書中的數(shù)學方法指研究和發(fā)展數(shù)學時的思想方法而這里所要闡述的數(shù)學方法則是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思想方法其內(nèi)涵是它是科學抽象的一種思維方法其根本特點在于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只抽取出各種量、量的變化及各量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在符合客觀的前提下使科學概念或原理符號化、公式化利用數(shù)學語言即數(shù)學工具對符合進行邏輯推導、運算、演算和量的分析以形成對研究對象的數(shù)學解釋和預測從而從量的方面揭示研究對象的規(guī)律性。這種特殊的抽象方法稱為數(shù)學方法。系統(tǒng)科學方法系統(tǒng)科學是關于系統(tǒng)及其演化規(guī)律的科學。盡管這門學科自系統(tǒng)科學方法系統(tǒng)科學是關于系統(tǒng)及其演化規(guī)律的科學。盡管這門學科自20世紀上半世紀上半葉才產(chǎn)生但由于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發(fā)展十分迅速現(xiàn)已成為一個包括眾多分支的科學領域。它包括有一般系統(tǒng)論、控制論、信息論、系統(tǒng)工程、大系統(tǒng)理論、系統(tǒng)動力學、運籌學、博弈論、耗散結構理論、協(xié)同學、超循環(huán)理論、一般生命系統(tǒng)論、社會系統(tǒng)論、泛系分析、灰色系統(tǒng)理論等分支。這些分支各自研究不同的系統(tǒng)。用現(xiàn)代管理中的例子說明分析法離不開綜合法的指導用現(xiàn)代管理中的例子說明分析法離不開綜合法的指導答分析法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該方法一、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去解決決策的選擇和實施問題的過程,是科學決策的前提和基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是影響整個決策過程的成敗與否的關鍵,在當代社會問題錯綜復雜,運用科學合理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可以減少公共政策的失誤,提高決策的效率。目前關于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科學合理的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已成為政府進行科學決策有效實施公共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新的政策問題不斷出現(xiàn),以往過于重視經(jīng)濟與技術為主的定量政策研究方法已經(jīng)暴露出一些問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的研究不僅為了完善公共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體系,而是為了給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執(zhí)行者提供可行的操作與技巧,從而更有效、更快捷地發(fā)現(xiàn)政策問題,確定政策目標,提出政策方案并成功解決政策問題,以達到公眾的利益要求。公共政策分析不僅要求有操作性強的實用技巧,而且更離不開唯物辯證法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辯證法的基該方法,是我們分析事物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該方法。公共政策分析所直面的是社會問題與矛盾,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公共政策問題出現(xiàn),也有不同的解決公共政策的方法與手段,尤其是在當代這樣一個日益多元化的時代,社會問題更是趨于具體化、專業(yè)化,對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不論問題多復雜、多具體,最根本的一點是政策問題的產(chǎn)生根源于矛盾,所以我們從矛盾入手,運用矛盾分析法是最基本的要求現(xiàn)代管理決策的一般程序是現(xiàn)代管理決策的一般程序是答1、調(diào)查研究,分析形勢,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2、系統(tǒng)分析,確定決策目標;3、擬制決策方案;4、分析和評價方案;5、總體權衡,方案擇優(yōu);6、組織決策執(zhí)行。決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決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決策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沒有目標無法進行系統(tǒng)決策2決策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追求目標的優(yōu)化3決策的過程是從若干個有價值的方案中選擇最優(yōu)選擇過程就是一個優(yōu)化過程4決策具有可行性管理控制的手段包括哪些管理控制的手段包括哪些答一般包括人員配備控制,對實施情況進行評價控制,正式組織結構控制,政策和規(guī)則控制,財務控制,自適應控制等。管理客體的性質(zhì)是什么管理客體的性質(zhì)是什么答1、管理客體系統(tǒng)具有目的性和穩(wěn)定性;2、管理客體系統(tǒng)具有協(xié)同性;3、管理客體具有不協(xié)調(diào)性;4、管理客體系統(tǒng)具有變動性。管理主體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哪些管理主體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哪些答1良好的政治素質(zhì)2具有專和博的只是素質(zhì)3掌握正確的哲學理論4具備良好的能力素質(zhì)具備良好的能力素質(zhì)管理理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管理理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答1、經(jīng)驗管理,即管理理論的萌芽時期;2、古典管理理論;3、“人際關系行為科學”理論;4、現(xiàn)代管理理論;5、馬克思主義的管理理論。管理協(xié)調(diào)的原則有哪些答管理協(xié)調(diào)的原則有哪些答1、及時性原則;2、關鍵性原則;3、激勵性原則;4、溝通情況和信息傳遞原則;5、全局性原則;6、長遠性原則;7、原則的決策和策略的靈活性。答1個人和組織的矛盾關系2平衡和不平衡的矛盾關系3集權和分權的矛盾關系4穩(wěn)定和變革的矛盾關系5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等要素的重要作用6組織管理中“寬”與“嚴”的辯證關系管理理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管理理論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答管理理論的發(fā)展大體經(jīng)過了以下幾個階段1經(jīng)驗管理,即管理理論的萌芽時期;2古典管理理論;3“人際關系形為科學”理論;4現(xiàn)代管理理論;5馬克思主義的管理理論。2研究管理哲學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答首先,管理哲學能夠把一般哲學具體化,成為聯(lián)系聯(lián)系一般哲學和管理科學,管理實踐的橋梁和紐帶,有利于發(fā)揮一般哲學的指導作用。其次,管理哲學能促進管理理論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發(fā)展,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管理客體具有的性質(zhì)有(一)管理客體具有客觀性;(二)管理客體的可管理性;(三)管理客體具有復雜性;(四)管理客體具有能動性。管理哲學和一般哲學的關系管理哲學和一般哲學的關系管理哲學不同于一般哲學。一般哲學要概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的一般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雖然也存在于管理領域中,但沒有反映管理活動的特點。管理哲學是從世界觀的高度,對管理的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所作的哲學概括,帶有管理領域的特點。它們之間又有聯(lián)系,管理哲學受一般哲學觀點的指導和影響。管理哲學在建立自己的概念、范疇、基本理論時,要在一般哲學觀點指導下進行,要吸收一般哲學的合理性成分和有益的因素。管理哲學的特點管理哲學的特點一方面,它屬于哲學范疇,具有較高層次的概括性,不同于一般的科學理論;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哲學,它是從管理活動和管理科學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對于管理領域來說,具有普遍意義。3、管理哲學和管理學的關系、管理哲學和管理學的關系管理哲學研究的是管理的本質(zhì)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是關于管理的一般世界觀和方法論,屬于哲學范疇。而管理學屬于具體科學范疇,它研究的是管理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具體理論、具體問題。管理哲學研究管理領域中更高層次、更一般的共性,它注重從管理的整體性上揭示各種管理活動中深層次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這些本質(zhì)和規(guī)律適用于管理科學和各種管理活動。所以,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4、管理哲學的的作用、管理哲學的的作用(1)能夠把一般哲學具體化,成為聯(lián)系一般哲學和管理科學、管理實踐的橋梁和紐帶,有利于發(fā)揮一般哲學的指導作用;(2)能促進管理理論的發(fā)展,也有利于發(fā)展、豐富馬克思主義哲學。5、人為什么是管理客體系統(tǒng)的中心、人為什么是管理客體系統(tǒng)的中心(1)客觀存在的事物能夠成為管理客體,是由于具有能動性,人們通過實踐活動,能把原來不是管理客觀的事物變成管理客體。(2)在管理過程中,只有管好了人,對人進行正確有效地指揮、調(diào)節(jié)和控制,才能通過人實現(xiàn)對物力和財力的管理。(3)在管理客體系統(tǒng)中,人的要素不是被動地適應管理主體的管理,而是對管理主體有能動性,能夠反作用于管理客體。6、什么樣的決策才稱得上科學決策呢、什么樣的決策才稱得上科學決策呢(1)決策所確立的目標是正確的;(2)決策確定的措施方案也應該是正確的;(3)保證在實施方案、實現(xiàn)正確目標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財力最少,時間最短;(4)由于客觀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在執(zhí)行決策方案的過程中往往會對相關的事物產(chǎn)生影響,有些影響對社會發(fā)展不利,是我們不希望出現(xiàn)的。7、計劃在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計劃在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1)只有科學地制定計劃,才能協(xié)調(diào)與平衡多方面的活動;(2)計劃可以幫助管理者建立管理目標,是管理者指揮的依據(jù);(3)計劃是管理者進行控制的基礎。8、管理控制過程的辯證關系。、管理控制過程的辯證關系。(1)控制過程的幾個步驟是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2)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的關系;(3)目標與手段的關系。9、要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化,決策者本人應該具備哪些條件、要實現(xiàn)決策的科學化,決策者本人應該具備哪些條件(1)決策者應充分認識到?jīng)Q策科學化、民主化的意義;要能拋棄舊觀念,樹立與社會化大生產(chǎn)相適應的新觀念,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2)要具有民主作風,能密切聯(lián)系群眾,善于運用各種智囊團、信息庫、咨詢公司等條件,彌補決策者個人知識、經(jīng)驗、才智、精力等方面的不足。(3)能注重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收集、掌握大量的國內(nèi)外有關信息,能夠不斷總結和研究別人的和自己的經(jīng)驗教訓,并應用于決策。(4)要能深刻認識和掌握決策對象的客觀規(guī)律,懂得相應的科學知識,使自己成為業(yè)務內(nèi)行,會用現(xiàn)代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進行決策活動。(5)應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能遵照決策科學的要求,按照決策的程序進行決策。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9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51管理哲學故事管理哲學故事100100集深圳長春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長春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351風險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如果風險小,許多人都會去追求這種機會,因此利益也不會很大。如果風險大,許多人就會望而卻步,所以能得到的利益也就大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有風險才有利益。可以說,利益就是對人們所承擔的風險的相應補償。有風險才有誘惑,沒有風險的社會,就沒有成果而言。5、有一個宰相妻子非常重視兒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辭勞苦地勸告兒子要努力讀書,要有禮貌,要講信用,要忠于國君等。而宰相卻是早上離開家去上朝,晚上回來則看書。愛兒心切的夫人終于忍不住說“你別只顧你的公事和看書本,你也該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兒子啊”這宰相眼不離書地說“我時時刻刻都在教育兒子啊”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會上有數(shù)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卻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錯。自己是一條蟲卻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這不是笑話嗎在一個組織里,領袖當然是眾人的榜樣,你的言行舉止都看在眾人的眼里,只要懂得以身作則來影響下屬,管理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了。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來都比嚴酷的打罵大不止一百倍。6、春秋時代,當了30年齊國大臣的晏嬰,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傳中,頗多晏嬰的記載,比如說,晏嬰經(jīng)常勸齊景公要愛民,但齊景公卻總是擾民。有一次,齊景公強令民工造大臺,鬧得齊國民不聊生,眾百姓苦不堪言。正巧晏嬰出使回來目睹了這一情景,他馬上進言齊景公不要造臺,齊景公總算同意了。晏嬰?yún)s不急于回家,而是立即趕到工地,催促民工抓緊干活,稍有懈怠,就以鞭子抽打。晏嬰罵累了、打累了,這才回家。他剛離開工地,齊景公的傳令官就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解散,可以回去和家人團聚了。民工一聽此令,齊聲歡呼,好像遇到大赦一般,高高興興地趕回家去了。晏嬰這樣做,是故意把“賢名”讓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鬃訉λ鬄樾蕾p,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人無完人,不管做到多高職位的人,他總有出錯的時候。聰明的下屬這時候就會為挽回上司的名聲而不遺余力。如果犯錯的是公司,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就是保全了公司對外的良好形象,對上司也好,對自己也好,甚至對整個團隊的成員來說都是有極大的好處的;于私上司會非常感激你的犧牲,總會找機會投桃報李的。在管理中總充滿這樣的矛盾,看似付出了很多,實際你收獲的更多。而作為領導者呢雖然你有個好下屬但是也要盡量避免自己犯錯誤啊,要不然對外的形象雖然保住了,但是對內(nèi)卻留下了疤痕。一個人的思想總是有局限的,在做決定特別是重大的決定的時候,一個考慮不周就可能出事兒。所以一定要集思廣益,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一個有效的決策機制,實行民主決策,明智決策。每個人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巧妙地讓別人從尷尬中走出來,是高超的學問,是一種機變的本領。7、欲望人人都有。即便想“無欲”的人本身就懷著一種強烈的欲望。所謂“存天理,滅人欲”,做得到嗎欲望和欲望對象之間,有一種互相強化的關系,尤其是在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前更是如此。所以,隔絕欲望和欲望對象,便有助于將欲望維持在一定的“度”中。一個無法抑制自己欲望的人,會因為缺乏自制力而難以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就是一個能主動隔絕欲望對象的典型例子。有一次,令尹子佩請楚莊王赴宴,他爽快地答應了。子佩在京臺將宴會準備就緒,就是不見楚莊王駕臨。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51
      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三章第三章中國宗教知識中國宗教知識一、一、單項選擇題單項選擇題1、屬于我國本土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蘭教2、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數(shù)民族有。A藏族B壯族C傣族D納西族3、不屬于佛教四大圣跡的是。A迦毗羅衛(wèi)國B鹿野苑C拘尸那迦D菩提迦耶4、“和合一味”時期就是。A原始佛教時期B部派佛教時期C小乘佛教時期D大乘佛教時期5、印度佛教的發(fā)展描述錯誤的是。A在印度佛教的發(fā)展大致可以分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三大階段B印度佛教逐漸走向衰弱是在7世紀左右C佛教在印度從公元前6世紀創(chuàng)立“直延續(xù)至今,沒有消亡過”D部派佛教主要分為上座部佛教和大眾部佛教6、以下對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描述錯誤的是。A南傳佛教主要是指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B北傳佛教又稱為巴利語系佛教,南傳佛教又稱為梵語系佛教C小乘佛教是從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的D北傳佛教傳入中國后發(fā)展為漢語系和藏語系兩大藏傳佛教汲取和融合了7、藏傳佛教汲取和融合了的一些教義和宗教儀式。A伊斯蘭教B耶穌教C摩尼教D苯8、凈土宗、禪宗、法相宗、律宗、格魯派的創(chuàng)立人分別是。A善導、菩提達摩、玄奘、鑒真、宗咯巴B慧遠、慧能、道安、鑒真、八思巴C慧遠、神秀、玄奘、弘一、宗咯巴D善導、慧能、道安、弘一、八思巴9、“豎三世佛”是指。A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彌勒佛B(yǎng)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C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D文殊、釋迦牟尼佛、普賢10、四大天王是指。A全真道主要創(chuàng)派人為王重陽B全真道主張道、佛、儒三教合一C全真道士可以不出家不住宮觀D王重陽的七大弟子分別開創(chuàng)了全真道七個支派、其中一丘處機開創(chuàng)的龍門派勢力最大22、天妃宮主要供奉。A媽祖B王母娘娘C碧霞元君子D紫虛元君23、正一道的祖庭座落于A茅山B閣皂山C龍虎山D泰山24、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九月初九,十二月二十三分別是。A、張道陵誕辰,中元節(jié),王重陽誕辰,灶神升天B、張道陵誕辰,呂純陽誕辰,關對帝君誕辰,王重陽誕辰C、真武大帝誕辰,王重陽誕辰,灶神升天,中元節(jié)D、王重陽誕辰,呂純陽誕辰,中元節(jié),灶神升天25、道教中總御萬神的是A、玉皇大帝B北極大帝C南極大帝D后土皇地祗26、基督教最早傳入中國是在。A、東漢B、西漢C、唐代D、元代27、只有領受的儀式,此后才能有權領受其他圣事。A、洗禮B、堅振C、告解D、圣餐28、天主教認為世人生前所犯有未經(jīng)寬恕的輕罪或已蒙寬恕的重罪及各種惡習,其亡靈必須經(jīng)過凈化這種凈化的場所即是。A、天堂B、地獄C、煉獄D、火獄29、對紅衣主教描述錯誤的有。A、是天主教的最高宗教領袖B、有選舉權和當選教皇權C、正式場合穿紅色長袍,作為尊榮的標志。D、是羅馬天主教的最高級主教30、是一座典型的西歐哥特式建筑,是仿照巴黎圣母院的式樣而設計的。A、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B、佘山圣母教堂C、北京西什庫天主教堂D、廣州圣心教堂31、四大宗教中比較徹底的一神教是。A、佛教B、基督教C、道教D、伊斯蘭教32、伊斯蘭教是在傳入我國的。A、東漢B、西漢C、唐代D、元代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10
      1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10110、儒家的管理思想以、儒家的管理思想以“仁”為本。代表人物是為本。代表人物是。33分A、孔子B、孫子C、老子D、墨子210210、古典管理理論時期指(、古典管理理論時期指()。)。33分A、19世紀末20世紀初B、19世紀末50世紀初C、19世紀末30世紀初D、19世紀末40世紀初310310、古典管理理論的奠基人是美國的(、古典管理理論的奠基人是美國的()。被稱為)。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科學管理之父”。33分A、泰羅B、羅素C、埃爾頓梅奧D、巴納德410410、管理哲學具有兩方面的特點是、管理哲學具有兩方面的特點是。33分A、概括性和普遍指導意義B、局部性與普遍指導意義C、整體性與局部指導意義B、相對性C、不對等性D、差異性910910、行為學派把人看成(、行為學派把人看成()。)。33分A、經(jīng)濟人B、群體人C、社會人D、集體人10101010、哲學人類學的先驅(qū)是、哲學人類學的先驅(qū)是。33分A、馬克斯舍勒120120、認識客體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范圍,是指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認識客體作為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范圍,是指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的從事著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的從事著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22分A、正確B、錯誤220220、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兼愛兼愛”。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22分A、正確B、錯誤320320、管理哲學反映管理活動的特點。、管理哲學反映管理活動的特點。22分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shù): 47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