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開題報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本科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p><p><b>  開題報告</b></p><p>  1. 選題意義與可行性分析</p><p><b>  1.1 選題意義</b></p><p>  畢業(yè)設計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說,意義重大。與前幾次接觸過的混凝土課程設計或者鋼結構課程設計

2、相比有所不同,這次的總結性和實踐性更強。通過完成這一課題,來提高我們綜合運用大學四年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專業(yè)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在整個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通過查閱文獻、收集資料,來培養(yǎng)我們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我們使用計算機軟件(如CAD、PKPM)來處理工程計算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們還將熟悉國家相關的設計規(guī)范、設計手冊和標準圖。這種規(guī)范性的理念在我們以后的設計師之路上表現(xiàn)的尤為重要,體

3、現(xiàn)的就是對工程的負責任。課題完成后,對設計的總體流程會有初步的了解,便于明確就業(yè)方向。因此,一個完整的畢業(yè)設計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無可或缺的。</p><p>  1.2 可行性分析</p><p>  此次浙江省杭州市某辦公樓框架結構設計采用的是框架結構體系,選擇框架結構主要看重的是它平面布置上相對靈活。便于利于安排較大的空間,非常適合現(xiàn)代辦公樓的功能需求。又可通過合理的設計,使之具有

4、良好的抗震性能及較好的延性,已被廣泛應用。此次設計,可以把大學四年所學過的知識做一個系統(tǒng)的梳理。比如說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建筑結構CAD及建筑抗震設計等等課程,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但是都太理論性的東西。完成課題之后就會有個更深層次的理解了,這些又能夠幫助我們解決框架結構設計的理論計算。在老師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圖集和設計規(guī)格及國家、地方標準,完成建筑結構選型,結構布置,結構設計及結構圖、施工圖的繪制。</p>&l

5、t;p>  2.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2.1 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p><p>  本工程浙江省杭州市某辦公樓采用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占地面積約937 m2,使用年限為50年;地上建筑層數(shù)為六層,地下室一層,建筑屋面高度20.6 m;建筑耐火等級二級;屋面防水等級Ⅱ級;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p><p>  根據(jù)已提供的地勘

6、資料及建筑圖等,來設計房屋的基礎、梁柱等構件的尺寸及配筋,使其達到“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弱構件”的要求,完成10張左右A2或A1規(guī)格的結構圖,包括結構設計總說明、基礎布置圖,標準層、頂層的結構平面圖和配筋圖及梁平法表示圖,框架柱配筋圖,樓梯詳圖等。</p><p>  2.2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p><p>  1)看懂建筑圖,了解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和規(guī)則;</p>

7、<p>  2)熟悉設計任務,學會看懂勘察設計報告,根據(jù)場地地質(zhì)及上部荷載完成樁位布置圖;</p><p>  3)手算:① 框架梁、板、柱的配筋計算,樓板樓梯的配筋計算;② 框架內(nèi)力的計算分析,內(nèi)力組合;③ 一榀框架在豎向荷載和風荷載作用下的內(nèi)力計算;④ 基礎計算;</p><p>  4)電算:① 建立結構模型;② 正確確定各種調(diào)整參數(shù);③ 利用電算核算手算結果并進行分析、判

8、斷和調(diào)整。</p><p>  5)完成10張左右結構施工圖</p><p>  3. 總體研究思路及預期研究成果</p><p>  3.1 總體研究思路</p><p>  3.1.1 熟悉設計任務</p><p>  根據(jù)設計任務書的內(nèi)容,熟悉所設計建筑物的類型、結構布局,了解所設計框架的設計具體要求,通過對

9、主體結構的布置、主要受力構件的整體計算和局部計算(包括常用結構程序設計和手算)、施工圖的繪制、計算書的編寫等工作,掌握并熟練掌握一般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圖的設計思路、操作方法及表達要求。</p><p>  3.1.2 收集設計資料和設計依據(jù)</p><p>  設計前應收集以下資料:</p><p>  1)辦公樓建筑圖資料</p><p

10、>  2)有關多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的計算與構造手冊;</p><p>  3)PKPM系列程序應用技術手冊;</p><p>  4)工程地質(zhì)勘探報告;</p><p>  5)《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5);</p><p>  6)《民用建筑工程結構施工圖設計深度圖樣》(04G10

11、3);</p><p>  7)有關建筑樁基標準圖集。</p><p>  3.1.3 學習本專業(yè)的設計規(guī)范</p><p>  建筑結構制圖標準 (GB/T 50105-2010)</p><p>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GB 50009-2001)</p><p>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 50010-20

12、10)</p><p>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 50007-2002)</p><p>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 50011-2010)</p><p>  建筑樁基檢測技術規(guī)范 (JGJ 106-2003)</p><p>  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 (JGJ 94-2008)</p><p>  砌體結構設

13、計規(guī)范 (GB 50003-2001)</p><p>  3.1.4 結構選型</p><p>  此次浙江省杭州市某辦公樓建筑層數(shù)有6層,開間為8.4m,其中有一跨度為16.8m,所以結構體系選擇框架結構。因為框架結構的優(yōu)點是建筑平面布置起來靈活,又可以用隔斷墻來分隔空間,利于安排大空間的結構?,F(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整體性和剛度都較好,可以達到基本的抗震要求。然而,磚混結構又適合開間

14、進深較小,房間面積小,多層或低層的建筑。兩者相互比較下,框架結構無論從抗震,穩(wěn)定性,房屋堅韌性等都優(yōu)于磚混結構。因此,此辦公樓的設計選擇框架結構體系比較合適。</p><p>  3.1.5 根據(jù)初步的結構選型及布置進行施工圖設計</p><p>  1)初估梁柱截面尺寸;</p><p><b>  2)荷載組合計算;</b></p&g

15、t;<p><b>  3)梁柱配筋計算;</b></p><p>  4)豎向荷載和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內(nèi)力計算;</p><p>  5)PKPM建模計算,復核梁柱截面</p><p><b>  6)板的配筋計算;</b></p><p><b>  7)樓梯配筋;<

16、;/b></p><p><b>  8)基礎布置。</b></p><p>  3.1.6 編寫一榀框架的計算書</p><p>  根據(jù)設計的方法,設計時的參數(shù)的選擇,編寫一榀框架的計算書,包括工程概況部分、計算荷載部分、構件計算結果部分、基礎計算部分等。</p><p>  3.1.7 繪制設計圖<

17、/p><p>  按照國家制訂的相關規(guī)范和圖集及計算結果,繪制施工圖,并進行整理、編號,最后打印出圖。</p><p>  3.2 預期研究成果</p><p>  通過對浙江省杭州市某辦公樓的結構設計,掌握混凝土框架的設計原理與步驟,運用建筑結構CAD—PKPM軟件輔助完成結構的設計,同時完成杭州市某辦公樓施工圖的繪制,最后編寫結構設計計算書。鞏固本科階段所學的框架

18、結構設計理論與實踐知識,同時擴展視野,及時更新和補充國內(nèi)外相關先進理論。同時閱讀10000字以上有關結構的英文資料,了解國內(nèi)外框架結構設計技術發(fā)展與現(xiàn)狀,并完成2000字以上的英譯漢翻譯。最后還完成一篇關于抗震概念設計的認識的文獻綜述報告。</p><p>  4. 研究工作計劃(進度安排)</p><p><b>  5. 要參考文獻</b></p>

19、<p>  [1]李慶憲,鄒銀生,陳俊,甘袁華. 論建筑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 基建優(yōu)化,2004,25(2):P42~43</p><p>  [2]郝潤霞. 淺談抗震設計的總體要求[J]. 科技信息, 2007, (7): P47~48</p><p>  [3]裴麗娜.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 江西建筑, 2010, (04): P18~19<

20、;/p><p>  [4]李國強,李杰,蘇小卒.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P11~12</p><p>  [5](GB 50011-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0</p><p>  [6]王家鼎. 基于建筑抗震概念設計的幾點看法[J]. 江蘇建筑, 2

21、011, 2(140): P45~46</p><p>  [7]張保珍. 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淺議[J]. 山西建筑, 2004, 30(6): P21~22</p><p>  [8]王永紅. 淺談結構抗震設計的概念設計[J]. 山西建材, 2010, 36(34): P66~67</p><p>  [9]劉信江,胡華堅. 新規(guī)范抗震概念設計要點[J].

22、 江西建材, 2004, (03): P29~30</p><p>  [10] 張鵬梁,項宗方,周凌.淺議工程抗震設計中的概念設計[J]. 山西建筑, 2006, (3): P48~49</p><p>  [11] 葛瀟, 張華. 混凝土框架節(jié)點抗震性能研究綜述[J]. 山西建筑, 34(32): P99~100</p><p>  [12] 沈文華. 淺談地震

23、及抗震設計[J]. 建筑設計管理, 2011,28(2): P49~50</p><p>  [13] (GB 50010-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0</p><p>  [14] BIANCHINI C A, WOODS E R, KESLER E C. Effect of floor concrete stre

24、ngth on column strength[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ncrete Institute, 1960, 31(11): P1149~1169</p><p>  [15] SUTAT LEELATAVIWAT, SUBHASH C GOEL, BOZIDAR STOJADINOVIC. Energy-based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