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耶魯大學開放課程之文學理論導論耶魯大學開放課程之文學理論導論第一課第一課一理論與方法論的區(qū)別:一理論與方法論的區(qū)別:可以這么說,方法論就是對理論的運用。但是倘若認為理論的每一個方面都可以直接被應用則是不對的。理論有時候僅僅是一種純粹推測性的東西;是對某事物的一種假說,并不一定需要知道這種事物的確切本質。就像其他人回復《列西達斯》(Lycidas,彌爾頓的一首詩),《古舟子詠》(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所用
2、的方法那樣,我們將對《托尼的拖車》(TonytheTowTruck)進行回復,以便對應用理論提出一些問題。二我們將盡可能仔細地對文學進行定義二我們將盡可能仔細地對文學進行定義如果某種事物導致了文學,那么在其背后一定會有某種權威性,因而我們會問“什么是作者?”同樣,如果文學具有某種影響,它一定會對某人產生某種影響,我們則會問“什么是讀者?”文學理論與這些問題有關,而將這些問題組織起來則構成了我們教學綱要的主要內容。我們將學到如下內容:文學
3、在某種程度上由語言產生,某種程度上由人類心理產生,或者在某種程度上由社會的,經濟的,歷史的原因促成。最后,關于文學理論,人們還會問這樣一個問題,“閱讀是如何進行的?”也就是說,在我們充分闡釋完文本之后,是如何做出結論的;對于我們正在閱讀的文本,我們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嗎?閱讀經驗是什么樣的?我們如何與文本面對面地交流?倘若我們使用了種種方法之后,文本與我們的距離仍然相隔甚遠,我們如何面對它?想當然地以為,一切事物都源自一個基本觀點,但卻沒有
4、想到,基本觀點之間存在某種共性:它們會共享空間,能像自助餐一樣,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隨意搭配,這些將是我們在這門課里偶爾會做的事情。三文學理論與批評歷史的關系?三文學理論與批評歷史的關系?文學批評想當然地認為所是的東西,在文學理論里面是沒有的。文學理論與價值判斷的問題無關,也與伴隨而來到的評價問題無關。文學理論將這些想當然的東西看做是經驗的感覺,或者讀者的感覺。文學理論關注的是這樣一些問題:描述,分析和懷疑。四文學理論里有什么新內容?四
5、文學理論里有什么新內容?文學理論是對事物基礎的懷疑,大多數情況下,是對文學理論自己本身所做之事的懷疑。為什么在20世紀,對闡釋的可能性會有如此大的懷疑?人類歷史的概覽:懷疑主義起源于現(xiàn)代性(我們現(xiàn)在理解的“現(xiàn)代性”是指啟蒙時代以來的“新的”世界體系生成的時代。一種持續(xù)進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轉的發(fā)展的時間觀念。)——不要和現(xiàn)代主義弄混淆,是20世紀初期的一種現(xiàn)象,但是現(xiàn)代思想的歷史通常起源于笛卡爾,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這一代人。笛卡爾在
6、其《沉思錄》里提出了一些關于我們如何認識事物的問題,其中一個關于懷疑的問題是,“也許我不是瘋了?”(mightInotbecrazy)康德說過:“我們無法認識物自身?!?807年,黑格爾在其《精神現(xiàn)象學》里說,“我們具有‘不愉快的意識’,而它則導致了一種疏遠,使得我們遠離那些讓我們認識的事物。上述人物的觀點歸納到一點則是,意識不僅僅與世界疏遠,也同自己本身疏遠。在馬克思看來,兩種形式的信仰——對商品價值的信仰與對上帝的信仰是一樣的。馬克
7、思的觀點是,社會、歷史和經濟因素能夠決定我們的思考內容以及我們通常所說的“思想意識”。尼采認為,意識的不真實性在于語言自身的本質。弗洛伊德對意3下節(jié)課內容提要:下節(jié)課內容提要:闡釋學,闡釋學是什么?我們如何認識闡釋的本質?文本則是伽達默爾(HansGeg伽達默爾),海德格爾,赫希(E.D.赫希)的作品選段。第三課第三課一闡釋學的歷史一闡釋學的歷史闡釋學首先起源于宗教,特別是來自于基督教的傳統(tǒng),開始關注闡釋的藝術和本質。在西方世界里,闡釋
8、學的由來與新教改革有關:a)意義變得非常重要,b)弄清楚意義變得很困難。幾乎大多數的18世紀的文學里還沒有出現(xiàn)闡釋藝術??匆豢茨切?8世紀作家的文本,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他們對意義并不給予重視,將之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以亞歷山大蒲伯和塞繆爾約翰遜為例,在他們思考文學時,比如為什么文學很重要以及文學的本質是什么,但是卻并不考慮闡釋。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闡釋對于文學而言毫無價值;如果你想闡釋文本,不會有任何收獲。在18世紀后,緊
9、接著出現(xiàn)了浪漫主義。在西方文化里,將教育從宗教中分離是啟蒙時期發(fā)生的事情,也就是說在18世紀里,關于浪漫主義很重要的一點是,正如加拿大教育家、文學批評家弗萊(NthropFrye)所稱為的“世俗經文?!睋Q句話說,文學的意義變得更加困難,是因為其主觀性,并且不再包含那些產生文學重要性的普遍價值觀念。為什么文學變得越來越重要,是因為文學開始部分地扮演著宗教的角色。隨著世俗經文的普遍化,文學被認為是一種特別重要,同時又難以理解的東西,這樣很自
10、然的闡釋學便開始進入這一領域了。浪漫主義時期的神學者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FriedrichSchleiermacher)致力于建立闡釋學的準則,將之盡可能多地運用到經文的研究中,并且建立了一種傳統(tǒng),即將文學作為闡釋學的核心。緊接著施萊爾馬赫便是處于世紀之交的狄爾泰(WilhelmDilthey),海德格爾1927年的《存在于時間》以及海德格爾的學生伽達默爾。二伽達默爾伽達默爾的闡釋學觀點的闡釋學觀點什么是闡釋循環(huán)呢?是一種讀者和文本之
11、間的關系,對于一些學習闡釋學的學生來說(伽達默爾的學生除外),也是一種讀者和作者的關系,即致力于明白作者意圖被理解的關系。今天所選的赫希的引文就屬于這一類:文本是一種包含著作者意義的媒介。而對伽達默爾而言,情況則有一點不同了。闡釋循環(huán)可以被看成是一種讀者與文本的關系,但其有多種方法。最通常的方法是看作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我拿到一個文本,首先讀到一個短語或者句子,這只是文本的一部分,但是我立即就可以通過這個部分來假設全部。我接著繼續(xù)閱讀下去
12、,部分讀的越多,對整體的觀點也會發(fā)生改變。這種來回反復的闡釋就構成了一個闡釋循環(huán)。其次,還可以被看作是現(xiàn)在于過去的關系。正如伽達默爾認為的,闡釋學并不只與歷史視域有關,同時與文化、社會和個人視域有關。伽達默爾反對其他人對于闡釋學的一個看法在于,他們認為闡釋是有方法的,而這種方法被伽達默爾批評為歷史主義。他認為歷史主義是這樣一種觀點:你可以將自己的偏見放在一邊,也即你完全可以排除掉自己的主觀性,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你無法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