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制度的理性光輝——默頓科學社會學思想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默頓窮其畢生精力在科學社會學領域創(chuàng)建了一系列頗具影響力的學說和理論,為我們深刻理解科學的社會運行提供了一個成功范式,其學術成就在美國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學界得到了一致公認,被尊稱為科學社會學之父。曾幾何時,以結構功能分析為理論基礎,以經驗研究為特征的默頓范式在科學社會學界獨領風騷,占據統(tǒng)治地位。盡管隨著SSK的興起,默頓范式在科學社會學中的主導地位已被消解并被迅速地邊緣化,但它所散射出的耀眼理性光輝及其在科學社會學界和其他相關學術領域所產生

2、的深遠歷史影響是永存的。 本文主要運用文獻分析法、歷史與邏輯相結合的方法和比較法對默頓科學社會學思想進行分析,試圖解決以下問題:默頓科學社會學從科學的知識社會學轉向科學制度社會學的原因是什么?它的研究重心何在,要解決什么基本問題,其思想體系是否存在一以貫之的主線?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局限性及其緣由何在?它和SSK的根本分歧及其實質是什么?在陷入理論困境之際,它是否會被SSK所取代,亦或與之發(fā)生整合?默頓科學社會學是否還有繼續(xù)存在的價

3、值,它對我國學術界有何啟示?圍繞這些問題,本文沿著默頓思考問題的一貫思路,以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科學為切入點,集中對默頓科學社會學的研究重心、精神內核、局限性及其緣由和未來發(fā)展趨向等問題進行系統(tǒng)深入地探討,并取得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論文提出并著力論證了貫穿默頓科學社會學思想的一條主線是通過強調科學制度的自主性,以捍衛(wèi)和闡揚科學的理性與客觀性,默頓及其學派的工作基本上是圍繞著捍衛(wèi)和闡揚科學的理性與客觀性這一主旨而展開的。在默頓科學社會學陷入

4、困境的情況下,本文結合SSK理論和社會與境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問題,對其未來發(fā)展趨向作出了理論上的探討。以上有關論文的選題來由與意義、研究現(xiàn)狀,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的內容將在導言里展開論述。 本文包括導言、正文和余論三大部分,正文部分有五章。 第一章梳理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研究路徑。由于理論背景和時代背景的變化,默頓科學社會學在不同時期的研究重點有所改變。根據默頓在不同時期所關注問題的不同,本文將其思想發(fā)展大致劃分為

5、四個階段:初創(chuàng)期:20世紀30年代。這一時期主要致力于對促成近代科學興起或制度化的各種社會因素進行動態(tài)分析,尚未形成對科學的獨立的社會學解釋,其理論框架屬于傳統(tǒng)知識社會學范疇。轉折期:20世紀40至50年代。納粹德國踐踏科學的事件以及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對默頓產生了極大影響。默頓通過揚棄傳統(tǒng)知識社會學,構建其功能分析范式,確立了科學社會學的方向,即把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制度,轉入對科學自身結構的研究,提出了科學規(guī)范理論和科學獎勵思想。繁

6、榮期:20世紀60至70年代中期。隨著科學本身成為引發(fā)社會問題的富源,默頓的工作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逐漸形成了以默頓為代表的默頓學派。這一時期主要致力于研究科學的社會結構,對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科學的評價機制、獎勵制度、交流方式、分層結構等進行了多側面的研究,屬于靜態(tài)結構—功能分析。衰落期:20世紀70年代后期至今。出于全文布局上的考慮,筆者將有關衰落期的內容放到了第五章。 第二章分析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理論前提、研究重心及精

7、神內核。首先,結合默頓科學社會學的發(fā)展轉向思考默頓科學社會學中的“科學”的涵義。在初創(chuàng)期,默頓主要是把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形態(tài)來分析它與社會存在的關系,這時的科學是一種狹義的科學,專指自然科學。默頓科學社會學思想發(fā)生轉向后,其主要研究的是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科學,它具有自己獨特的規(guī)范結構,并以“擴展被證實了的知識”為價值目標,從這點來看,又與作為知識形態(tài)的科學有了相通之處。其次,從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基本內容,即科學與社會的互動研究、科學的社會結

8、構研究以及學科或專業(yè)興衰的研究中挖掘默頓科學社會學的研究重心。默頓僅在“影響”而非“根本動力”的意義上談論社會因素對科學發(fā)展的作用;默頓及其學派強調讓科學制度按照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獎勵制度、評價機制等運行,以避免和防止各種人為的和社會的因素對科學的干擾和控制;同時,他們又指出學科或專業(yè)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外界因素的影響只有通過學科或專業(yè)本身才能起作用。這些內容從不同方面體現(xiàn)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研究重心在于強調科學的自主性。再次,從默頓的實證主

9、義認識論立場入手分析了其科學社會學思想的精神內核。默頓在科學知識問題上沿襲了實證主義的科學觀,認為社會因素只能影響科學發(fā)展的速度及其關注焦點的轉移,并不影響科學知識的內容。邏輯實證主義從知識論角度強調了理性精神,默頓科學社會學則從社會學角度將科學視為一種社會制度,通過強調科學制度的自主性,保證擴展被證實了的知識這一科學制度性目標的實現(xiàn),對科學的理性精神予以了加強??梢哉f,默頓科學社會學思想的精神內核就是捍衛(wèi)和闡揚科學的理性與客觀性。

10、 第三章探討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局限性及其緣由。首先,從微觀上結合構成默頓科學社會學基本理論框架的科學規(guī)范及科學獎勵思想,分別探討了它們各自的局限性及其遭到的批判。接著,從宏觀上分析并概括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幾點不足之處:對主觀因素和社會因素的重視不夠,對科學制度與其他社會制度互動的考察欠缺以及對非精英科學家的分析薄弱。最后,嘗試從默頓科學社會學賴以建立的哲學基礎追溯這些局限性的緣由。這里先考察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哲學基礎——實證主義認識

11、論和結構—功能主義方法論的現(xiàn)實狀況,結果發(fā)現(xiàn),實證主義科學觀的科學劃界、價值中立、經驗證實原則等核心信條已遭到了歷史主義和后現(xiàn)代科學哲學的顛覆。結構功能分析法強調功能相對于結構的優(yōu)先性和共同價值體系相對于個人動機和行為的優(yōu)先性,這就排斥了系統(tǒng)中多樣性結構的存在,忽視了個人的能動性和特殊性,受到了社會交換理論等的批駁。然后,回到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局限性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對默頓規(guī)范的批判主要來自于經驗證掘的反駁、反規(guī)范的存在等,實質上這是對結構功

12、能分析法的詰難的一種延伸。默頓規(guī)范延用了實證主義科學觀,將技術規(guī)范看成是普遍有效的,忽視了技術規(guī)范運用的歷史性和情景性,因而受到了批判。默頓強調科學獎勵制度的認知強化功能,卻忽視了其經濟功能,受到了來自李克特的“兩類交換系統(tǒng)”、馬爾凱的“信息交換理論”及拉圖爾和伍爾加的“信用循環(huán)模式”的挑戰(zhàn),這事實上是社會交換理論對結構功能理論批判的一種擴展。宏觀層面上若干不足之處的根源也可歸結于默頓科學社會學之哲學基礎的局限性。 第四章考察了

13、來自SSK的挑戰(zhàn)。SSK正是以批判默頓科學社會學為發(fā)展契機的,它對默頓科學社會學主張捍衛(wèi)科學的理性與客觀性,進而懸置科學知識的做法很不滿,認為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社會學?;谧匀恢髁x的經驗主義和相對主義前提,SSK集中批判了傳統(tǒng)科學觀,認為所有知識都應毫無例外地成為社會學研究的合法領域,其全部工作重心就在于說明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認識的成果無不包含著社會因素。默頓及其學派對SSK的批判作出了回應,他們一方面承認建構主義進路的科

14、學社會學變得越來越有影響了,同時批判SSK的極端相對主義立場片面夸大了社會因素的作用。將默頓科學社會學與SSK進行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的根本分歧是能否對科學知識的內容進行社會學分析,分歧的實質在于社會因素在科學知識的產生中到底起多大作用。SSK對科學知識的社會性作出了說明,認為自然界在科學知識的建構中很少或幾乎不起作用。本文認為,雖然科學的認識過程中充斥著各種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也的確在科學認識和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這并不能

15、說明科學知識的內容是由非理性的或社會的因素所決定的。從根本上說,知識是對客觀實在的反映,受客觀實在的制約,離開自然客觀物質對象的認識是難以想象的。 第五章思考了默頓科學社會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向問題。首先分析了默頓科學社會學和SSK的當前境況。SSK的興起促使默頓科學社會學逐漸衰落了,并迫使其作出一定的調整和讓步。默頓及其學派開始克服簡單化和理想化的實證主義科學觀,默頓丟棄了功能主義的標簽,而贊成結構分析的范式,默頓的弟子則提出建構主

16、義的功能論和實在論的建構主義對默頓理論方案進行了修訂。他們開始著手研究科學實際運作過程中的社會因素,并對科學的社會結構和認知結構交界處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但其研究更多是思想總結性而非開拓性的。與此同時,SSK的認識論相對主義遭到來自不同方面的猛烈抨擊,社會學家和哲學家集中批判了強綱領所倡導的對稱性原則、相對主義知識觀和社會學主義的野心。SSK在解釋社會因素如何影響科學知識的具體內容時顯得力度不足,加之相對主義是自我駁斥的,SSK面臨反身性

17、難題,其對稱性實則不對稱性,SSK內部出現(xiàn)爭吵并開始分裂。在這種情況下,默頓科學社會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向將如何呢?本章圍繞與此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默頓規(guī)范在大科學時代是否必要及其如何擴展”,“SSK取代或與默頓科學社會學發(fā)生整合的可能性”,“后SSK的實踐化轉向對默頓科學社會學的啟示”,“默頓科學社會學的思想遺產”展開討論。本文指出,SSK并不能否定默頓科學社會學繼續(xù)存在的價值。默頓科學社會學無論在經驗部分還是理論部分都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