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新型GPMISS的研制和人體標本實驗,通過實驗組(新型GPMISS組)和對照組(徒手穿刺組)在穿刺時間、穿刺優(yōu)良率、X線曝光次數等指標的比較,論證新型GPMISS在經椎間孔入路的椎間盤穿刺及經椎弓根椎體穿刺操作的準確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介紹運用新型GPMISS在椎體壓縮性骨折行PVP治療中的實用性。
第一部分新型GPMISS的研制和實驗研究
目的:總結舊版GPMISS及其實驗和臨床試驗的
2、經驗,研制出新型GPMISS。使手術方便快捷,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術中術后并發(fā)癥,減少患者及術者的輻射損傷。進行實驗研究來討論新型GPMISS在經椎間孔入路的椎間盤穿刺及經椎弓根椎體穿刺操作的準確和可行性。
方法:總結現有器械優(yōu)缺點及臨床應用經驗研制出新型GPMISS。實驗:將8具腰段脊柱及其附屬軟組織完整的人體標本根據隨機、對照的原則分成實驗組(運用新型GPMISS)和對照組(徒手穿刺)。8具標本均進行CT掃描,取得數據導入
3、Mimicis17.0進行三維重建。在重建模型上完成經椎間孔入路的椎間盤及經椎弓根的椎體模擬穿刺,并測得皮膚穿刺點到后正中線(棘突連線)的距離(旁開距)、穿刺針水平面角度、矢狀面角度及穿刺深度。將參數設定于新型GPMISS上,進行穿刺。分別記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穿刺時間、穿刺優(yōu)良率、X線曝光次數等數據;椎間盤穿刺需要對標本進行解剖,在直視下觀察穿刺效果,完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統(tǒng)計學比較。
結果:椎體穿刺:實驗組單個經椎弓根椎體穿刺
4、用時(6.93±1.80)min,對照組為(11.81±1.79)min。實驗組每個椎體穿刺(一個椎體雙側穿刺)用時(8.13±1.33)min,對照組每個椎體穿刺用時(12.71±1.55)min。而椎間盤穿刺為:單側(6.45±2.40)min,(10.43±2.45)min。雙側(7.50±2.21)min,(12.00±1.59)min。椎體穿刺透視次數:單側(6.10±2.56)次,(10.10±3.18)次。雙側(7.54±
5、2.36)次,(12.21±2.36)次。椎間盤穿刺透視次數:單側(5.28±2.06)次,(8.53±3.06)次。雙側(6.55±1.76)次,(10.20±2.82)次。椎體穿刺優(yōu)良率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是93.75%、77.08%,椎間盤穿刺為95%、80%。各組之間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52;4.114 P<0.05)。
結論:新型GPMISS操作方便,設計更為合理。可以減少X線暴露次數及椎體及椎間盤穿刺時間
6、,提高經皮穿刺的準確性及安全性。
第二部分新型GPMISS在PVP治療OVCF的初步臨床試驗
目的:初步評估新型GPMISS在經椎弓根椎體穿刺的有效性。
方法: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科對17例(21個椎體)手術適應證確切的OVCF患者予以PVP治療,采取經椎弓根入路進行椎體穿刺。術前獲取患者手術部位CT斷層掃描或者MRI掃描圖像,導入Mimics17.0軟件,完成病變椎體及手術相關組織的三維重建,
7、在三維模型上進行術前虛擬仿真經皮椎體穿刺,測量穿刺深度、穿刺角度(水平面角及矢狀面角)及旁開距。術中應用自制GPMISS輔助定位。記錄穿刺優(yōu)良率、穿刺時間、X線曝光次數等數據,對新型GPMISS在經椎弓根椎體穿刺中的實用性進行初步評估。
結果:17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雙側穿刺時間(n=21)5~21 min,平均14.7 min;單側穿刺時間(n=42)5~21 min,平均10.33 min。手術時間:20~45 m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Mimics三維可視化技術結合脊柱微創(chuàng)定位器的臨床研究.pdf
- 基于數字人的仿真腰椎模型及經皮脊柱微創(chuàng)定位器的研究.pdf
- 三維定位器測試系統(tǒng)的研發(fā).pdf
- 一種基于數字醫(yī)學影像的脊柱微創(chuàng)手術定位器的臨床初步研究.pdf
- 基于國人三維重建新型TKA脛骨截骨定位器設計及模擬應用.pdf
- 導航輔助下微創(chuàng)經皮內固定治療脊柱胸腰椎骨折.pdf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碎石取tt
- 基于LabVIEW的脊柱三維運動定位系統(tǒng)研究.pdf
- 高精度微定位器結構與控制研究.pdf
- 經皮微創(chuàng)內固定治療手舟骨骨折
- abb定位器
- 基于硅微通道板的新型三維傳感器.pdf
- 移動gps手機定位系統(tǒng)手機gps定位器gps定位器
- 定位器原理
- 閥門定位器
- 新型C2椎弓根拉力螺釘經皮微創(chuàng)治療Hangman骨折的臨床研究.pdf
- 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技術治療馬蹄腎結石的研究.pdf
- 經腎上盞入路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術
- abb定位器概述
- 閥門定位器9815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