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燒傷早期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的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盡管隨著臨床先進救治策略與措施的應用,燒傷救治成功率有了顯著提高,但嚴重燒傷患者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成為燒傷領域進一步發(fā)展的重點和難點。早期有效治療是嚴重燒傷救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病程轉歸。燒傷早期損害的實質之一是缺血缺氧性損害,其根本原因是過度應激反應所致炎癥反應失控。缺血缺氧、應激與炎癥反應二者相互促進,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是嚴重燒傷后各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病理基礎,但目前缺少有效針對過度應激反應的治療措施。

2、早期研究中曾嘗試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蛋白酶抑制劑、中成藥等控制燒傷后應激反應水平,但效果并不確切。目前研究已證實炎癥反應的分子基礎是各種炎性介質,如TNF-α、IL-1、IL-6、內毒素等,針對SIRS的本質,大量臨床研究試圖通過滅活、拮抗和中和炎性介質的治療方法降低燒傷后應激水平,但結果并不理想。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血液凈化可有效降低燒傷傷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全身應激反應和炎癥反應,此外還能能調節(jié)酸堿、水、電解質平衡平衡,維持

3、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據此推測,血液凈化有可能成為嚴重燒傷早期治療的有效措施之一,故本課題著手將連續(xù)性血液凈化(Continue Blood Purification CBP)應用于嚴重燒傷早期的臨床治療,為其臨床應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臨床依據。
  目的:初步觀察并評估CBP在嚴重燒傷早期治療中應用的可行性和療效,為其臨床應用提供臨床依據。
  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5年7月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燒傷研究

4、所收治且符合入選標準的41例嚴重燒傷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21例和血液凈化組20例。常規(guī)治療組按照嚴重燒傷救治原則給予常規(guī)治療;血液凈化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入院后及時進行連續(xù)性靜脈-靜脈血液透析濾過模式的血液凈化治療,持續(xù)至傷后72 h。傷后1、2、3d,觀察并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補液量、尿量;采集患者股動脈血,檢測乳酸(Lac)、碳酸氫根、剩余堿,并計算氧合指數。傷后12、24、48、72 h,采集患者股靜脈血,檢測白細胞

5、計數(WBC)、血小板計數(PLT)、中性粒細胞比(Neu%)、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計算AST/ALT比值)、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糖(Glu);采集患者治療前、后股靜脈血5ml,靜置后離心,取上層血清,低溫凍存(-80℃),研究結束后統(tǒng)一檢測治療前、后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0、皮質醇、降鈣素原

6、(PCT)、心肌鈣蛋白T(cTnT)、二胺氧化酶(DAO)的濃度。隨訪記錄患者傷后2個月內感染、膿毒癥、MODS發(fā)生率、28天死亡率和最終死亡率。對數據行x2檢驗、重復測量方差分析、t檢驗、秩和檢驗,并對P值進行Bonferroni校正。
  結果:
  1、4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試驗,無一例脫落。
  2、二組患者生命體征、補液量、尿量情況比較:二組患者試驗期間生命體征平穩(wěn),生命體征、補液量、尿量三者組間均無顯著差異(

7、P值均大于0.05)
  3、二組患者PLT的變化:傷后12、24、48、72 h各時相點PLT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值均大于0.05)。
  4、二組患者血Scr和BUN的變化:血液凈化組傷后48 h肌酐顯著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P值小于0.05),其余時相點組間均無顯著差異(P值均大于0.05);較常規(guī)治療組,傷后24、48、72 h血液凈化組血液凈化組BUN水平顯著下降(P<0.05或P<0.01),而傷后12h組間無顯著差異

8、(P值大于0.05)。
  5、二組患者Glu的變化:傷后24、48、72 h血液凈化組Glu平均水平分別為(7.9±2.0)、(6.7±0.9、(6.9±1.8)mmol/L,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10.1±3.8)、(9.1±2.4)、(8.8±4.1)mmol/L(P<0.05或P<0.01);而傷后12h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大于0.05)。
  6、二組患者氧合指數(OI)的變化:傷后第3天,血液凈化組OI為3

9、70±98,顯著高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305±81(P值小于0.05),傷后第1、2天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大于0.05)。
  7、二組患者Lac的變化:二組患者Lac平均水平比較,傷后第2、3天血液凈化組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P值均小于0.05),傷后第1天二組無明顯差異(P值大于0.05)。
  8、二組患者CK、CK-MB、LDH三者的變化:傷后24、48、72 h血液凈化組CK-MB平均水平分別為(81±43)、(55±

10、34)、(58±40)U/L顯著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的(179±184)、(124±71)、(103±57)U/L(P<0.05或P<0.01);而傷后12h組間無明顯差異(P值大于0.05)。CK和LDH二組間各時相點均無顯著差異(P值均大于0.05)。
  9、二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10治療前后濃度的變化:治療前二組間四種炎性因子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大于0.05),治療結束后血液凈化組IL-1β

11、、IL-6、IL-10三者水平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P值均小于0.05或0.01),但TNF-a組間無顯著差異(P值大于0.05)。
  10、二組患者PCT和皮質醇治療前后的變化:治療前二組間PCT和皮質醇水平無明顯差異(P值大于0.05),治療結束后即傷后72 h,血液凈化組PCT和皮質醇較常規(guī)治療組顯著下降(P值小于0.05)。
  11、二組患者cTnT和DAO治療前后的變化:治療前二組間cTnT和DAO水平無明顯差異

12、(P值大于0.05),治療結束后即傷后72 h,血液凈化組cTnT和DAO顯著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P值小于0.05)。
  12、二組患者碳酸氫根和剩余堿濃度的變化:與常規(guī)治療組對比,血液凈化組傷后第3天二者濃度較常規(guī)治療組均明顯降低(P值均小于0.05),傷后第1、2天二者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大于0.05)。
  13、二組患者肝功能指標AST、ALT及AST/ALT的變化:傷后各時相點肝功各指標二組間均無明顯差異(

13、P值均大于0.05)。
  14、二組患者傷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比較:傷后2個月的隨訪期內,血液凈化組感染率、膿毒癥發(fā)生率、MODS發(fā)生率、28天死亡率和最終死亡率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其中感染發(fā)生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小于0.05)
  結論:嚴重燒傷早期(傷后24 h內)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予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治療至傷后72小時,治療期間,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補液量、尿量、血小板計數均未受明顯影響,證明嚴重燒傷早期應用連續(xù)性血液凈化

14、治療是安全可行的。此外,連續(xù)性血液凈化能及時清除代謝廢物,改善微循環(huán),通過調節(jié)脫水量和置換液透析液電解質濃度糾正體內水、電解質、酸堿紊亂,保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減輕全身水腫尤其是肺水腫,改善呼吸功能;連續(xù)性血液凈化還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濃度,防治SIRS的發(fā)生發(fā)展,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血清多種生化指標,保護重要臟器功能;連續(xù)性血液凈化能控制應激性高血糖,有益于創(chuàng)面的愈合和改善機體能量代謝;連續(xù)性血液凈化有助于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