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觀察Bio-oss復合富血小板纖維蛋白修復牙槽骨缺損區(qū),并進行正畸牙移動的臨床效果,評價引導骨組織再生術修復牙槽骨缺損,進行正畸牙移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為正畸臨床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選擇一名33歲女性成年患者,46缺失多年,牙槽骨重度吸收,36因牙髓牙周病聯(lián)合病變,頰側皮質骨壁吸收至根尖1/3,需拔除。37、47健康,第三磨牙發(fā)育良好。擬拔除36,前移下頜磨牙代替并關閉拔牙間隙。局麻下完整拔除36,清創(chuàng),牙槽窩植入
2、復合富血小板纖維蛋白的Bio-Oss骨粉,覆蓋Bio-Gide膠原膜。46缺牙區(qū)粘膜切開,翻瓣,骨表面制備滋養(yǎng)孔,植入復合PRF的Bio-Oss骨粉,鈦膜塑形并覆蓋在植骨材料表面,膜釘固定。雙側粘膜減張縫合,術后抗感染治療。術后半年取出鈦膜,開始正畸治療。采用MBT矯治技術,排齊后,下頜牙列以前牙為支抗,牽下頜雙側第二磨牙近中移動。上頜應用微螺釘種植體支抗推磨牙向遠中移動,解除上頜牙列擁擠。植骨術前、術后半年、下頜第二磨牙近中移動半年后
3、分別拍攝CBCT,評價骨缺損區(qū)的成骨效果;觀察患者術后疼痛、腫脹反應及愈合恢復情況;每四周復診一次,測量下頜第二磨牙近中移動的距離、近中移動過程中牙根吸收情況以及牙髓活力及牙周狀況等。
結果:1、骨缺損區(qū)植骨后牙槽骨高度和寬度均顯著增加;2、37、47早期移動速度較快,后期移動速度減慢;3、下頜雙側第二磨牙移動過程中牙根存在輕微吸收;4、近移過程中未出現(xiàn)牙齦折痕;5、植骨區(qū)術后無明顯的疼痛、腫脹等不良反應;6、下頜雙側第二磨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組織工程骨修復牙槽骨缺損與正畸牙齒移動.pdf
- 牙槽骨牽張成骨技術輔助正畸快速移動牙齒的實驗研究.pdf
- 牙槽骨缺損不同材料修復后對正畸牙移動的實驗研究.pdf
- 骨皮質切開術在大鼠正畸牙齒移動中對牙槽骨改建的影響.pdf
- 倍骼生充填缺損牙槽骨后影響牙齒移動的實驗研究.pdf
- 對牙槽骨頰側骨缺損種植病例的回顧性研究.pdf
- 牙槽骨受植區(qū)預備及不同植骨塊對骨增量效果的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擴弓對牙槽突裂植骨區(qū)骨改建影響的實驗研究.pdf
- 新型骨支架復合材料修復牙槽骨缺損的研究.pdf
- 牙槽骨弧形牽張成骨修復單側上頜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組織工程化骨修復羊牙槽骨缺損的實驗研究.pdf
- 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動中骨形成的實驗研究.pdf
- 辛伐他汀對根分叉牙槽骨缺損的再生作用.pdf
- 大鼠正畸牙移動局部牙槽骨Ca-P比值變化與相關組織學研究.pdf
- 成人骨性Ⅱ類錯牙合畸形不同垂直骨面型尖牙區(qū)牙槽骨的測量研究.pdf
- 牙槽骨來源間充質干細胞對頜骨缺損重建的研究.pdf
- 微創(chuàng)植骨術與開放植骨術治療骨缺損的對比研究.pdf
- 骨質疏松狀態(tài)對正畸牙移動骨轉化平衡的影響.pdf
- 對牙槽骨固有牙槽骨與松質骨骨微結構和骨細胞密度研究.pdf
- 自體骨移植修復牙槽骨缺損后二期種植的臨床療效評價.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