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族人群先天性心臟病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簡稱先心,是圍產兒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世界范圍內先心的發(fā)病率在足月、活產的新生兒約為0.80%,在成年人中約為0.40%,其中散發(fā)型非綜合征型先心患者占絕大多數。我國衛(wèi)生部2012年9月發(fā)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圍產期先心發(fā)病率呈快速上升趨勢,每年新增病例18萬~22萬。
  心臟發(fā)育經歷了心管形成、環(huán)化、內部分隔、血管連接等過程,任何環(huán)節(jié)遭

2、到干擾都可能引起先天性缺陷。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盡管環(huán)境危險因素與先心發(fā)病有關,但在致病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是遺傳危險因素。先心的表型復雜多樣,臨床亞型多達幾十種,其病因機制存在明顯的異質性。本課題組對先心復雜的遺傳危險因素如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但目前,針對先心開展的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 Studies,GWAS

3、)還未有報道。
  近年來,GWAS已經逐漸成為人們探究常見復雜性疾病遺傳易感性的有力“武器”,它的優(yōu)勢在于不基于任何病因假設,不局限于已知基因/通路,能夠將研究范圍擴大到整個基因組的遺傳變異,可為先心遺傳易感因素研究提供新的線索?;诙嚯A段病例-對照研究設計,我們首次在中國人群中開展先心GWAS研究,對大樣本人群全基因組SNPs進行掃描,繼而在獨立病例-對照樣本中進行多階段驗證,探究與中國人群先心發(fā)病風險相關的常見易感位點。為了

4、控制遺傳異質性的影響,鑒別真正的遺傳危險因素,本研究選擇先天性心臟間隔缺損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包括房間隔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s,ASD)、室間隔缺損(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及房間隔缺損合并室間隔缺損(ASD/VSD)。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對由于頻率較低或效應微弱未能被GWAS闡明的部分位點進一步擴大樣本驗證,以期發(fā)現(xiàn)更多與先心發(fā)病風險顯著相關的常見遺傳變異。
  本

5、研究作為首個在中國人群中開展的先心GWAS,將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新的中國人群遺傳易感位點,提示易感基因及通路,為先心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提供線索;新發(fā)現(xiàn)的易感位點能夠增加人們對先心遺傳貢獻的認知,完善先心遺傳易感圖譜;此外,還有望將新發(fā)現(xiàn)的標志物用于遺傳學咨詢,預測人群子代先心患病風險,篩查子代先心高危人群,并為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數據支持。
  第一部分中國漢族人群先天性心臟病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
  近年來,全世界范圍內先心發(fā)病率不斷

6、攀升,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出生缺陷,嚴重影響人類生命健康。既往研究表明,先心作為一種復雜性疾病,是由環(huán)境因素與個體遺傳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中遺傳因素發(fā)揮主導作用。研究者們對先心遺傳易感性的研究多基于候選基因策略,并且僅有少數已知致病基因上的少數遺傳變異被發(fā)現(xiàn)與先心發(fā)病風險有關。關于先天性心臟病的GWAS研究目前還尚未有相關報道。因此,開展先心GWAS將有望幫助人們發(fā)現(xiàn)更多中低外顯度的先心常見遺傳易感位點。
  本研究運用高通量分型平臺—

7、Illumina HumanOmniZhonghua-8全基因組基因分型芯片,對945名明確診斷為散發(fā)型非綜合征型先心(ASD、VSD以及ASD/VSD)患者及1246名來自同一地區(qū)、無出生缺陷和心臟疾病的對照進行了全基因組常見遺傳變異檢測。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我們我們運用logistics回歸中的相加模型對708275個合格SNPs進行了關聯(lián)分析。8個SNPs在病例和對照中差異顯著(關聯(lián)研究中P≤1×10-5為驗證標準)進入后續(xù)三階段

8、獨立樣本驗證,驗證平臺采用Taqman基因分型平臺。第一、第二階段驗證樣本為來自南京和西安地區(qū)的2160名先心(ASD、VSD以及ASD/VSD)患者及3866名對照。結果顯示,rs2474937在兩階段驗證中均顯示出與先心發(fā)生風險顯著相關,與初篩一致,其突變基因型[C]顯著增加先心發(fā)生風險(第一階段:OR=1.35,P=9.97×10-5;第二階段:OR=1.27,P=9.97×10-5)。rs1531070在先心病例和對照中的頻率也

9、表現(xiàn)出顯著差異,其突變基因型[A]與先心發(fā)生風險增加顯著相關(第一階段:OR=1.29,P=2.70×10-4;第二階段:OR=1.36,P=2.32×10-3)。進入驗證階段的其余6個、 SNP(rs17019472,rs10182004,rs9461938,rs72759270,rs9533839和rs9533839)的基因型與發(fā)病風險無顯著關聯(lián)(P>0.05)。合并初篩及第一、二階段驗證所有樣本后分析顯示,兩個陽性SNPs的變異等

10、位基因型分別顯著增加先心的發(fā)病風險至1.40倍,并且均達到GWAS研究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rs2474937P=8.44×10-10,rs1531070 P=4.99×10-12)。為了探究其他先心亞型中SNP的關聯(lián)情況,我們特別納入了1180名除了ASD、VSD及ASD/VSD外的其他先心亞型來進行第三階段驗證。結果顯示,兩個SNPs與其他亞型先心發(fā)生風險也顯著相關(rs2474937 OR=1.32,P=2.00×10-3; rs153

11、1070 OR=1.20,P=1.40×10-2)。我們進一步根據先心不同亞型進行分層分析。本研究中納入的先心患者主要亞型有4種—ASD、VSD、ASD/VSD以及PDA。結果發(fā)現(xiàn)這兩個SNPs與四種先心的關聯(lián)強度類似,OR介于1.30至1.58之間,并且亞組間異質性分析沒有發(fā)現(xiàn)顯著異質性(rs2474937的異質性檢驗P=0.546;rs1531070的異質性檢驗P=0.428)。
  綜上所述,本研究鑒定了位于1p12和4q3

12、1.1的中國人群先心易感區(qū)域,填補了先心GWAS研究數據的空白,發(fā)現(xiàn)的遺傳易感位點可為先心的早期篩查提供候選標志物。
  第二部分中國漢族人群先天性心臟病全基因組關聯(lián)研究擴大驗證
  如第一部分所述,本課題組開展了首個中國人群先心GWAS研究,采用大樣本、多階段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發(fā)現(xiàn)了2個中國人群易感區(qū)域—1p12和4q31.1區(qū)域。與此同時,英國的紐卡斯爾大學Cordell等人在高加索人群中開展了先心GWAS研究,發(fā)現(xiàn)了

13、與歐洲人群ASD和法洛四聯(lián)癥(Tetralogy of Fallot,TOF)發(fā)生風險顯著相關的常見遺傳變異。這些GWAS研究為進一步探索先心分子生物學機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線索。
  然而,GWAS研究一般僅選擇少數關聯(lián)P值最小的峰值SNPs進行后續(xù)驗證,在降低假陽性的同時可能遺漏了大最效應較弱的易感位點和(或)區(qū)域,因此每個GWAS研究均只鑒別到少數遺傳易感位點,能夠解釋的遺傳力非常有限。為了發(fā)現(xiàn)更多的易感位點和(或)區(qū)域,我

14、們降低篩選標準,擴大驗證范圍,對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中P值1.0×10-4-1.0×10-5的45個候選SNPs進行驗證。第一階段驗證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分型平臺,驗證人群為來源于南京的2270名先心(ASD,VSD,ASD/VSD)患者及3911名對照。4個SNPs與先心發(fā)生風險有顯著關聯(lián)—rs1400558,rs7863990和rs490514的變異基因型均能夠顯著增加先心發(fā)生風險(rs1400558 OR=1.13

15、,P=1.18×103; rs7863990 OR=1.20,P=3.00×10-3;rs490514 OR=1.15,P=8.75×10-5),而rs2433752的變異基因型與先心風險降低有顯著關聯(lián)(OR=0.86,P=8.31×10-4)。其余41個SNPs基因型頻率在病例和對照中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4個顯著關聯(lián)SNPs進行第二階段驗證,納入來自西安的1095例ASD、VSD以及ASD/VSD患者及2379名非先心對照。基因分

16、型采用Taqman分型平臺,結果顯示驗證的4個SNPs都與先心發(fā)生風險顯著相關(P≤0.05),并且效應方向與初篩及第一階段驗證保持一致(rs1400558 OR=1.15,P=9.11×10-3; rs7863990 OR=1.28,P=6.30×10-3; rs2433752 OR=0.79,P=4.68×10-4;rs490514 OR=1.16,P=5.33×10-3)。此外,我們納入來自南京和西安的2188名除ASD、VSD以

17、及ASD/VSD外的其他類型先心患者和來自于同地區(qū)的1120名非先心對照作為第三階段驗證人群,結果表明這4個SNPs也與其他亞型先心發(fā)生風險顯著相關(rs1400558 OR=1.18,P=2.91×10-3; rs7863990 OR=1.45,P=1.76×10-5; rs2433752 OR=0.82,P=1.23×10-3; rs490514OR=1.22,P=1.96×10-4)。
  我們對本研究中包括各種亞型先心在內

18、的全部病例及全部對照進行合并分析,結果顯示rs14005584,rs7863990和rs490514這3個SNPs的突變基因型都能顯著增加先心發(fā)病風險,而rs2433752的突變基因型則能夠顯著降低先心發(fā)生風險,并且均達到GWAS研究統(tǒng)計學顯著水平(rs1400558 OR=1.15,P=1.63×10-9;rs7863990OR=1.34,P=3.71×10-14; rs2433752 OR=0.83,P=1.04×10-10; rs

19、490514OR=1.19,P=1.20×10-13)。此外,我們與英國Cordell課題組合作,歐洲人群中發(fā)現(xiàn)rs490514也與歐洲人群先心發(fā)病風險顯著相關(OR=1.18,P=3.40×10-3)。
  進一步在本研究中涉及的5種主要先心亞型—ASD、VSD、ASD/VSD、PDA以及TOF中對上述的4個陽性SNPs進行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rs2433752和rs490514與5種先心亞型發(fā)病風險的關聯(lián)方向相同,亞組間關聯(lián)強度無顯

20、著異質性(rs2433752異質性P=0.249; rs490514異質性P=0.193)。而對rs1400558和rs7863990的分析結果則顯示,它們對不同亞型的效應有顯著性差異(異質性P值分別為0.015和0.007)。rs1400558的突變基因型能顯著增加其他4種亞型的發(fā)生風險,但在對PDA的分析中得到相反的效應方向,關聯(lián)達不到顯著性水平(OR=0.88,P=1.24×10-1);rs7863990與5種亞型間都有顯著關聯(li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