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建立膝關節(jié)的三維有限元模型(Finite element model,F(xiàn)EM),分析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ment,MCL)淺層和深層的生物力學功能。
方法:選取組織完整的冰凍新鮮人體膝關節(jié)標本10側,解剖出MCL,測量并記錄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淺層(Superficial medial collateral ligment,SMCL)、內側副韌帶深層(Deep medial col
2、lateral ligment,DMCL)厚度。選取一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齡27歲,通過X線檢查確認右膝關節(jié)無病變。分別采用64排螺旋CT和3.0T MRI設備對該志愿者的右膝關節(jié)于伸直位進行掃描。將掃描數(shù)據(jù)信息以DICOM格式導入交互式醫(yī)學影像控制系統(tǒng)MIMICS14.0,分別對股骨中下段、脛骨中上段、腓骨中上段、髕骨以及前交叉韌帶(Anterior crue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韌帶(Posterior cru
3、eiate ligament,PCL)、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Lateralcollateral ligament,LCL)、髕韌帶(Patellar ligament,PL)、半月板進行三維重建,獲得膝關節(jié)骨組織、韌帶及半月板模型。將以上模型以STL格式導入到自動化逆向工程軟件Geomagic Studio12.0中,對模型進行裁剪、封閉、偏移、膨脹、布爾減運算等處理,分別得到更為精細的模型文件,并按照內側副韌帶淺深兩層的長、寬、厚
4、解剖結構,運用裁剪、拉伸、布爾減運算等功能將淺、深兩層分割開,得到兩者的精細模型。將以上各精細模型文件再以STL格式導回MIMICS14.0軟件中,在此軟件3-matic模塊中進行初步網(wǎng)格劃分。建模成功后,將模型中的骨組織、韌帶及半月板以ANSYS前處理文件cdb格式導入到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 Workbench中,對模型進行組裝,并賦予各材料屬性。設定各韌帶起止點與骨之間、內側副韌帶淺深兩層與半月板之間的接觸定義為綁定接觸(Bon
5、ded),其他部位的接觸方式均定義為不分離接觸(No separation)。并重新對模型進行網(wǎng)格劃分,各部分均采用五面體與六面體交互式網(wǎng)格劃分,共獲得節(jié)點877070個,單元354003個。約束股骨上端全部6個自由度,在模型上施加脛骨的前后向力、外翻及內外旋力矩,分別觀察在MCL完整、SMCL缺失、DMCL缺失、MCL全部缺失時,脛骨的位移或偏轉角度以及內側副韌帶淺層、深層的應力大小和分布情況。
結果:
1、在13
6、4N前向力作用下,脛骨位移由MCL完整時的4.89mm變?yōu)镾MCL缺失后的5.17mm、DMCL缺失后的5.04mm、MCL全部缺失后的5.17mm。且ACL的應力峰值最大,SMCL的應力峰值較大,DMCL的應力峰值較小。A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止點處,SMCL的應力峰值也主要集中在股骨止點處,D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起止點處。
2、在134N后向力作用下,脛骨位移由MCL完整時的4.98mm變?yōu)镾MCL缺失后的4.
7、99mm、DMCL缺失后的4.92mm、MCL全部缺失后的5.02mm。且PCL的應力峰值最大,SMCL的應力峰值較小,DMCL的應力峰值很小。P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起止點處,S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止點處,D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起止點處。
3、在10N.m的外翻力矩作用下,脛骨外偏角度由MCL完整時的4.06°變?yōu)镾MCL缺失后的6.08°、MCL缺失后的4.86°、MCL全部缺失后的6.22°。且SMCL
8、的應力峰值最大,DMCL的應力峰值次之,ACL及PCL的應力峰值較小。S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止點處及前部,D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起止點處。
4、在10N.m的外旋力矩作用下,脛骨外旋角度由MCL完整時的5.92°變?yōu)镾MCL缺失后的5.95°、DMCL缺失后的5.94°、MCL全部缺失后的6.10°。且SMCL的應力峰值較大,ACL及PCL的應力峰值相對較小,DMCL的應力峰值很小。S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
9、股骨止點處及后部,D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起止點處。
5、在10N.m的內旋力矩作用下,脛骨內旋角度由MCL完整時的6.64°變?yōu)镾MCL缺失后的7.48°、DMCL缺失后的6.72°、MCL全部缺失后的7.57°。且SMCL的應力峰值較大,ACL及PCL的應力峰值相對較小,DMCL的應力峰值很小。S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股骨止點處,DMCL的應力峰值主要集中在起止點處。
結論:
1、利用健康人體膝
10、關節(jié)CT、MRI影像數(shù)據(jù)及MIMICS、Geomagic和ANSYS等軟件可以建立人體膝關節(jié)的三維有限元模型,并保持膝關節(jié)各解剖結構的真實性。
2、通過建立的膝關節(jié)三維有限元模型,模擬膝關節(jié)前后平移、外翻和內外旋運動,可以有效地分析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的生物力學功能。并可以得知:在膝關節(jié)伸直位時,膝MCL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膝關節(jié)外翻運動,并對脛骨向前移位、膝關節(jié)內外旋運動也有限制作用,而在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結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SMC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膝關節(jié)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內側副韌帶生物力學三維有限元分析.pdf
- 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模型的開發(fā)及其有限元分析.pdf
- 膝關節(jié)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前交叉韌帶生物力學三維有限元分析.pdf
- 切斷膝關節(jié)后外側角對后交叉韌帶生物力學影響的有限元分析及驗證.pdf
- 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
- 人膝關節(jié)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后交叉韌帶生物力學三維有限元分析.pdf
- 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損傷
- 4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
- 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關節(jié)線變化對髕股關節(jié)生物力學影響的有限元分析.pdf
- 合并膝關節(jié)脫位的脛骨內側平臺骨折4種內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學性能靜態(tài)有限元分析
- 肘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前束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膝關節(jié)三維有限元模型的構建及生物力學分析.pdf
- 人膝關節(jié)外側副韌帶在后交叉韌帶重建前后應變情況的生物力學研究.pdf
- 踝關節(jié)生物力學有限元仿真.pdf
- 運動力學對線的人工膝關節(jié)有限元建模和生物力學研究.pdf
- 人體膝關節(jié)有限元建模及損傷生物力學探索性研究.pdf
- 人體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模型研究.pdf
- 狗膝關節(jié)半月板股骨韌帶生物力學試驗研究.pdf
- 后交叉韌帶完全斷裂對外側副韌帶繼發(fā)損傷影響的生物力學三維有限元分析.pdf
- 踝關節(jié)三維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三角韌帶損傷和重建的踝關節(jié)生物力學有限元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