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二十一世紀,憑借科技力量,人們已經對客觀世界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然而,人類對于自己的主觀世界——對自身賴以理解、探索客觀世界的大腦工作原理——卻知之甚少。人們說二十一世紀應該是一個認知時代,一個腦科學時代。的確,拋開入腦的心智功能談論認知猶如撇開天體談論宇宙。人腦的主要心智功能是思維,所涉及到的有語言、邏輯、計算、分析、音樂、美術、想象、創(chuàng)造等模式。隱喻思維是語言思維中的重要形式,其認知一定也必須在人腦認知大框架下進行。隱
2、喻不僅是一種語言形式,更是一種思維現象。隱喻思維有其特異的形式、特征和功能。 隱喻研究有悠久的歷史,但一直以來它都被歸類在語言修辭研究范疇之內。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提出了很多隱喻認知理論,將隱喻研究的對象從語言層面轉變?yōu)榻沂救祟愃季S規(guī)律的認知層面。與此同時,神經科學在研究手段上突飛猛進地發(fā)展使我們可以利用電生理的方法在線觀察語言認知的神經機制。近年來,憑借不斷改進的神經影像技術和分析方法,國外學者試圖用ERP(Even
3、t-related Potential)或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等技術手段來考察隱喻認知的神經機制,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討人類語言與思維的關系這一傳統(tǒng)問題。 在借鑒國外學者采用電生理方法研究隱喻認知的經驗基礎之上,本研究通過ERP實驗手段,以漢語為語料,以操漢語的本族年輕理工科大學生為被試,采集他們理解漢語隱喻時的行為數據和腦電數據,對實驗結果進行離線分析和討論,用以探
4、究漢語隱喻認知特有的神經機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本論文從大腦信息加工的視角,用腦成像實驗結果驗證理論的方法,在大腦語言認知大框架下研究漢語隱喻認知,主要貢獻如下: 一、發(fā)展了合理解釋隱喻認知的模型。對于隱喻的加工方式,西方理論中最經典的莫過于Searle為代表堅持的“兩步加工模型”和Lakoff & Johnson為代表的“一步加工模型”。盡管從共時的角度看,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其可取之處,而且在隱喻發(fā)展和認知的某一個階段可以采
5、用其中某一種模型解釋,即隱喻的創(chuàng)始階段(新隱喻)可用Searle的“兩步加工模型”來解釋,而隱喻的成熟階段(死隱喻)可用Lakoff&Johnson的“一步加工模型”來闡釋。然而,筆者認為,隱喻本身從創(chuàng)始到概念化就是一個從新隱喻向死隱喻的演化過程,相應地,隱喻認知是一個從兩步加工過渡到一步加工的發(fā)展演化過程,即是一個根據認知主體對于特定隱喻熟悉度而變化的加工過程,這種“過渡觀”在理論上發(fā)展了對于隱喻認知模型更為合理的解釋。 二、
6、提出了聯想是隱喻映射機制的假說。隱喻理解是一種特殊的語義理解,其理解過程是兩個不同域之間的映射,而映射的心智方式是聯想。這不僅因為隱喻認知體系的心理基礎是聯想,而且因為聯想的語義連接有其神經網絡信息連接的基礎。聯想在隱喻理解中的重要功能在于,將輸入的隱喻字面意義與心理圖式進行匹配,從而忽略字面意義而將隱喻意義導出。對于新隱喻加工的出發(fā)點是從本義加工開始的,當認知主體在慣常的神經元簇連接中找不到與字面意義的匹配模式,便會另辟蹊徑尋求其他相
7、近或相關的意義進行匹配連接,這一過程是由大腦信息加工的可塑性決定的。對于固化了的死隱喻加工,哪怕它處于一個混亂的形式之中,只要神經網絡檢測到該隱喻的一部分,便可通過慣常的連接方式進行神經元簇連接,即通過聯想與該隱喻加工原型進行隱喻意義匹配。 三、強調了隱喻認知主體對隱喻理解的制約作用。隱喻認知受到諸多語境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可分為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本文特別突出分析了主體因素對隱喻認知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認知主體對隱喻的熟悉程
8、度、生活經驗、年齡結構和文化層次。筆者認為,主體因素在語言認知中起著主導和決定作用,因為認知主體只有具備隱喻認知能力,他/她才能理解隱含在字面意義以外的隱喻意義。如果一個認知主體根本就不懂某種語言,或尚未習得某種語言(嬰幼兒),或喪失了某種語言能力(失語癥者),那么他/她對于一般的語言理解都會成問題,更不用說理解隱喻了。主體對隱喻認知能力缺失的情況下談客觀語境就顯得多余,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客觀語境再關聯也等于對牛彈琴。因此,隱喻認知首先
9、得從隱喻認知主體開始,從他/她對具體隱喻的熟悉度開始。 四、實現了對漢語隱喻認知研究方法上的突破。理論再好,若要有說服力,還得經過實踐的檢驗。既然隱喻認知主體在隱喻認知過程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我們一定可以在人腦信息加工中找到隱喻信息加工的軌跡。從一方面看,盡管國外學者已經率先從大腦神經機制層面觀察隱喻的生成機制、理解機制和加工腦區(qū),然而幾乎沒有人用漢語為語料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從另一方面看,許多中國學者在進行漢語隱喻認知的研究
10、,但是沒有人用ERP的方法來做漢語隱喻認知神經機制的實驗。借鑒國外經驗,本研究運用EEG腦電技術為實驗手段,選用漢語隱喻為語料,對漢語隱喻理解做了ERP在線考察實驗,實現了用腦電實驗探究漢語隱喻認知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五、驗證了當前隱喻認知理論和隱喻大腦加工過程。通過對ERP實驗結果的離線分析和討論,本研究不僅發(fā)現了漢語隱喻加工和本義加工存在著差異,而且還論證了差異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研究結論:(1)ERP的腦成像顯示出來的與隱喻理解相
11、對應的腦電活動證明:隱喻認知有其大腦神經活動基礎,隱喻認知與其它理性認知一樣,有其肉身基礎,必須在大腦的神經網絡中進行;(2)根據隱喻理解時左右腦同時出現的相應腦電波形判斷,隱喻加工不僅牽涉到理解語言的左半腦語言區(qū),而且還牽涉到與隱喻內容相關的大腦皮層各認知模塊,尤其是右腦加工的形象模塊,據此推出,在大腦神經網絡中,神經元簇連接聯系著大腦兩半球的隱喻加工,相應地,聯想在心智上完成隱喻不同概念域間的映射;(3)ERP實驗中隱喻認知的時間進
12、程跟熟悉度發(fā)生直接關系,認知主體對特定隱喻的熟悉度直接影響隱喻加工方式,由此證實隱喻認知確實受到認知主體能動性的制約;(4)本研究的行為數據和ERP數據結果顯示,漢語隱喻加工難于本義加工,兩者加工時在前額250~350ms處的N400和750~900ms處的LPC均有顯著性差異,認知主體對于漢語隱喻意義的識別比對于本義的識別更困難,在同等句式下,他/她必須付出更大的努力,或更多的注意;(5)漢語語義加工時N400的潛伏期稍短,波峰提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漢語新詞隱喻的認知研究.pdf
- 英漢語“頭發(fā)”隱喻的認知研究.pdf
- 漢語歌詞中隱喻的認知研究.pdf
- 漢語成語實體隱喻的認知研究.pdf
- 漢語詞匯隱喻的認知研究.pdf
- 認知符號視角的漢語隱喻研究.pdf
- 科學隱喻的認知機制.pdf
- 漢語網絡語言中隱喻的認知研究.pdf
- 漢語“草”隱喻和英語“Grass”隱喻的認知對比研究.pdf
- 英漢語空間隱喻認知對比研究.pdf
- 從認知語言學隱喻的角度探析漢語造詞機制.pdf
- 漢語網絡語言的認知隱喻和轉喻研究.pdf
- 漢語“草”隱喻和英語“Grass”隱喻的認知對比研究_14562.pdf
- 語境制約漢語反語認知加工的神經心理機制研究.pdf
- 漢語成語的認知機制研究.pdf
- 從認知角度研究英漢語中的身體隱喻.pdf
- 中文隱喻加工神經機制的ERP研究.pdf
- 新奇隱喻理解機制的認知語用學研究.pdf
- 漢語“手”詞群的語義范疇及隱喻認知研究.pdf
- 從認知角度研究漢語隱喻中“黑”的文化內涵.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