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世紀初,西方世界為反思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而帶來的精神空虛、道德墮落等問題,興起了一股追溯古典的新人文主義思潮。白璧德作為其中的領軍人物在國內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并通過課堂這一陣地,深深的影響了一批在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
這批留學生以吳宓、梅光迪、胡先騙等為代表,不僅服膺白璧德的思想,更將白璧德思想作為西方文化的精髓引入到了中國。為了傳播白璧德思想,他們在歸國之后集結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識分子創(chuàng)辦了《學衡》雜志,以《學衡》為陣地翻譯
2、了大量白璧德的作品,還圍繞人文主義思想發(fā)表了大量文章。當時的中國剛剛經(jīng)歷了封建專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巨大社會變革,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個行業(yè)都百廢待興,中國未來向何處去幾乎是所有有識之士都在關注和思考的問題。學衡派諸君在這樣一個時點將白璧德思想譯介到中國,已經(jīng)表達了他們對于中國未來發(fā)展的保守主義態(tài)度,而他們的這種態(tài)度通過與新文化派的激烈論爭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因此白璧德思想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從開始就帶有較強的目的性,暗含了學衡派諸君的文化主張。<
3、br> 本文從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思想出發(fā),以學衡派為主線,詳述了《學衡》雜志創(chuàng)刊始末、人員流變及對白璧德思想的翻譯情況,并通過文本的對比,總結了學衡派的翻譯特點,指出了其在翻譯的過程中對白璧德思想進行的中國式轉換。這些翻譯中的轉換既有跨文化語境下詞義對譯上的困難,也有學衡派對白璧德思想的解讀,這使得白璧德思想在傳播之初已然發(fā)生了中國化的現(xiàn)象,并成為了學衡派對抗新文化運動的武器。
由于學衡派試圖通過白璧德思想來表達對于西方文化
4、和中國文化的看法以及對中國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建議,筆者將學衡派的思想放入到20世紀初的時代背景中,橫向對比了學衡派與其他保守主義流派的異同,也通過與新文化派的論戰(zhàn)分析了當時中國激進主義和保守主義兩大學派的不同文化觀念。雖然從論戰(zhàn)結果上學衡派慘敗,但筆者依舊客觀的分析了白璧德思想在學衡諸君的運用下對中國當時哲學、文學、史學、教育界產生的影響。
其后經(jīng)過梁實秋在臺灣的傳播以及上世紀80年代人們對于學衡派的反思,白璧德思想再次回到人們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研究.pdf
- 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pdf
- 選擇與重構論梁實秋對白璧德人文主義的接受
- “學衡派”對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的“誤讀”及利用
- “學衡派”對白璧德“人文主義”思想的“誤讀”及利用_5589.pdf
- 新人文主義與梁實秋的文學批評(19191936)
- 薩頓新人文主義產生的歷史根源.pdf
- 白璧德與吳宓:中西保守主義的個案研究
- 薩頓新人文主義產生的歷史根源
- 白璧德與吳宓:中西保守主義的個案研究.pdf
- 淺析德伯家的苔絲中的生態(tài)人文主義
- 淺析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
- 以人文主義對抗整體主義
- 伊豆的舞女在中國的譯介與傳播
- 猶太外衣下的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猶太人文主義運動研究
- 路的后人文主義研究
- 人文主義概念的歷史界定.pdf
- 人文主義的技術之思
- 人文主義概念的歷史界定
- 人文主義的技術之思.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