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狂犬病毒不同毒株間gC蛋白的抗原差異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偽狂犬病(PR)是由偽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種對養(yǎng)豬業(yè)危害極大的傳染病。2011年下半年,PRV變異株在我國免疫豬群中開始流行。本實驗室率先分離到變異株,命名為HeN1株。研究表明接種現(xiàn)有疫苗株不能使易感動物獲得對變異株的完全保護,血清中和試驗顯示疫苗株Bartha-K61與HeN1株之間存在明顯的抗原差異。gC蛋白是PRV重要的中和性抗原,其變異可能會導致疫苗株免疫豬體后產生的中和抗體不能對

2、PRV變異株進行有效的中和。因此我們利用酵母表面展示技術獲取疫苗株Bartha-K61與變異株HeN1gC蛋白的抗原區(qū),來探究毒株間的抗原性差異。
  為了解PRV變異株的流行及變異情況,2016~2017年間,對來自安徽、河北、山東等省份的大中型豬場送檢的疑似PRV病料進行PCR檢測,鑒定出16份PRV陽性病料,對其gC、gE基因進行序列分析,兩者氨基酸序列與2012年以來的變異株的相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別為982%~100%與

3、993~100%,與經典株的相應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相對較低,分別為925%~948%與953‰991%。變異株的gE蛋白均在第48位和第492位各插入1個天冬氨酸,在gC蛋白的64~70位處連續(xù)插入7個氨基酸,分離株具有與變異株相同的分子標記,并且分離的16株PRV與GenBank下載的近年來國內報道的PRV變異毒株在系統(tǒng)進化樹上處于同一分支,與經典株位于不同分支,表明HeN1株仍是目前PRV流行毒株的代表毒株。
  本研究利用DN

4、aseⅠ將疫苗株Bartha-K61與變異株HeN1的gC基因隨機酶切成100~250bp的小片段,然后連接到酵母展示載體pCTCON2中,將連接產物電轉入大腸桿菌DH5α中構建隨機的酵母展示文庫。提取兩個文庫的質粒并電轉入制備的釀酒酵母EBY-100感受態(tài)中進行培養(yǎng)誘導。用抗B artha-K61與抗HeN1株的豬陽性血清分別對兩個誘導表達后的酵母文庫進行染色,通過流式細胞儀對陽性酵母進行經兩輪分選富集,提取富集后陽性酵母的質粒進行測

5、序分析,通過分析克隆的分布及個數(shù)來繪制抗原區(qū)圖譜。結果顯示,HeN1-gC蛋白的主要抗原區(qū)位于A1區(qū)(23-152位aa)、次要抗原區(qū)位于A3區(qū)(337-487位aa)、非抗原區(qū)位于A2區(qū)(153-336位aa),Bartha-K61-gC蛋白的主要抗原區(qū)位于B1區(qū)(23-130位aa)、次要抗原區(qū)位于B2區(qū)(131-222位aa)、非抗原區(qū)位于B3區(qū)(223-480位aa)。
  將兩毒株gC蛋白的各抗原區(qū)片段進行酵母展示表達與

6、原核表達,進行流式分析與ELISA分析,結果驗證了兩毒株gC蛋白的各抗原區(qū)的抗原特性,抗原區(qū)與血清交叉分析表明兩毒株gC蛋白的主抗原區(qū)的抗原性差異不大,次要抗原區(qū)的抗原性存在差異,非抗原區(qū)與血清交叉分析存在一定的抗原性,本研究推測PRV兩毒株gC蛋白之間的抗原差異性可能與氨基酸的同源性關系較小,而與病毒自身的調控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酵母展示技術將構建的疫苗株Bartha-K61與變異株HeN1的gC蛋白抗原文庫展示于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