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納米管陣列的界面接觸傳熱強化方法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電子設備的功率、組裝密度不斷提高,導致其功率密度急劇增大,給其散熱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在高功率密度條件下,電子設備散熱系統中的固-固界面接觸熱阻已經成為影響系統散熱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亟待開展高性能熱界面材料(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TIMs)研究,探索界面接觸傳熱的強化方法。
  近年來,碳納米管陣列(Vertical Aligned Carbon Nanotube array

2、,VACNT)由于具有優(yōu)異的導熱性能、獨特的取向結構、較低的徑向面內膨脹系數、以及形貌可適應接觸面粗糙度的機械性能,使其作為導熱填料或者獨立使用,均可能有效降低界面接觸熱阻。以往研究表明,碳納米管陣列基熱界面材料的傳熱性能受到制備工藝、結構參數等因素的控制,相關影響規(guī)律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文研究碳納米管陣列基熱界面材料的制備工藝、傳熱性能調控以及熱阻分析等方面內容,為碳納米管陣列在熱界面材料領域的應用提供方法支撐。
  本文實驗

3、制備了碳納米管陣列復合樹脂柔性熱界面材料,分析了碳納米管陣列基熱界面材料傳熱性能的影響因素,探索了碳納米管陣列自支撐薄膜的制備方法,研究了碳納米管陣列基熱界面材料在封裝結構中的熱阻理論模型,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復合樹脂碳納米管陣列熱界面材料的制備與性能表征
  制備了寬管徑(~80nm)、高結晶度(IG/ID=2.51)、高密度(0.17g/cm3)的碳納米管陣列,進而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備了碳納米管陣列/環(huán)

4、氧樹脂(VACNT/Epoxy),碳納米管陣列/硅酮樹脂(VACNT/S160)和碳納米管陣列/聚氨酯(VACNT/TPU)三種柔性復合熱界面膜片,實驗測量了復合膜片的傳熱與機械性能。結果表明,與普通復合樹脂碳納米管陣列熱界面材料相比,三種柔性復合膜片的傳熱特性和機械性能均有大幅度的提高。VACNT/Epoxy膜片的導熱系數為13.15 W/(m·K),為環(huán)氧樹脂的68.57倍,純碳納米管陣列的74.6%,比同類研究中制備的VACNT/

5、Epoxy膜片提高170.02%。
  2.復合樹脂碳納米管陣列熱界面材料傳熱特性的調控
  研究了碳納米管合成工藝、管徑、高度以及納米銀片改性樹脂對復合樹脂碳納米管陣列熱界面材料傳熱性能的影響。
  (1)通過實驗對比發(fā)現,浮動輔助催化氣相沉積法(vapour-phase floating-catalystchemical vapor depositon, FCCVD)制備的碳納米管陣列導熱性能和耐溫性均優(yōu)于預沉積催

6、化劑氣相沉積法(Pre-deposition catalys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CVD)制備的碳納米管陣列。
  (2)在可制備范圍內(20~200nm),碳納米管陣列管徑增大,碳管填充密度增大,導熱通道增多,表面?zhèn)鳠峤佑|面積增大,碳納米管陣列的宏觀導熱系數增大。
  (3)碳納米管陣列的導熱性能隨著高度的增加呈現一個先增加后減小的趨勢,500μm的高度是本文中碳納米管陣列的最優(yōu)高度,

7、在此高度下導熱系數最高,熱阻最低。
  (4)通過對碳納米管陣列進行預退火處理,使得碳納米管陣列復合材料的導熱系數提高了34.52%,界面熱阻降低了65.94%。
  (5)通過納米銀片改性聚氨酯,建立了三維導熱網絡結構,碳納米管陣列復合聚氨酯熱界面材料的熱阻值在銀粉含量為60wt%時,相比不添加降低了50%。
  3.碳納米管陣列自支撐薄膜的制備與界面接觸傳熱特性
  首次提出熱弱氧化法轉移陣列和合成轉移一體化

8、,實現了合成工藝結束后即可獲得碳納米管陣列的自支撐薄膜,并且面積、形狀可控,質量完好,解決了碳納米管陣列應用中封裝金屬不耐高溫的問題,并且可用多種膠黏劑應用于任何基底。傳熱特性測試結果表明,VACNT自支撐薄膜轉移至Cu基底后,可以使總熱阻降低38%。首次提出了VACNT與封裝基底間的根部轉移組裝結構,相比以往的頂部轉移,其界面熱阻降低50%。
  4.Au/VACNT/Au自支撐薄膜的制備與界面?zhèn)鳠崽匦匝芯?br>  為了進一步

9、減小VACNT自支撐薄膜與封裝界面間的接觸熱阻,在VACNT表面蒸鍍金屬納米層制備了Au-VACNT-Au薄膜,實現了三明治的導熱結構,上下界面為金屬納米層,中間為碳納米管陣列導熱骨架。此薄膜熱擴散系數相比純的VACNT薄膜提高了33%,界面熱阻降低了50%。納米壓痕結果發(fā)現,Au-VACNT-Au薄膜表面可承受的壓力為641mN,而純的VACNT薄膜僅為7mN。金屬納米層解決了碳納米管陣列與封裝金屬間聲子傳遞不一致的問題,既減小了界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