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吸附是固體表面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固態(tài)晶體表面上,原子或分子的力場是不飽和的,固體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具有剩余的力場,清潔的固體表面處于不穩(wěn)定的高能狀態(tài),極易產(chǎn)生表面吸附。吸附影響著固體表面的穩(wěn)定結構和電學性質(zhì)以及器件性能,因此,固體表面的吸附行為受到了很大關注。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從頭算法,利用VASP程序,研究了非磁性原子錫和鉛與磁性原子錳在鎳表面的吸附行為,以及磷化鎵半導體表面重構與表面鈍化機理。 1.研究了非
2、磁性原子Sn吸附在Ni(100)、Ni(110)和Ni(111)表面的結構屬性和最穩(wěn)定相在吸附前后的態(tài)密度分布。通過吸附能的計算,發(fā)現(xiàn)Sn吸附在鎳的三個表面的最穩(wěn)定結構都是形成表面合金相的替代吸附,Ni(111)(√3×√3)R30°-Sn合金相并不存在表面層錯現(xiàn)象。計算所得Sn吸附在Ni(100)、Ni(110)和Ni(111)表面的皺褶幅度分別為0.47(A)、0.49(A)和0.55(A),與實驗結果吻合很好。由于價電子電荷密度降
3、低和表面應力減少,皺褶幅度均遠小于硬球模型的期望值。另外,研究了較大非磁性原子Pb在Ni(111)(√3×√3)R30°表面的吸附行為,發(fā)現(xiàn)與Sn在該表面的吸附行為類似。 2.研究了Mn吸附在Ni(110)c(2×2)表面時磁性對結構和電學性質(zhì)的影響,考慮了順磁、鐵磁以及反鐵磁耦合情況。計算表明,在考慮的所有結構中鐵磁耦合表面替代吸附結構最穩(wěn)定,而如只考慮順磁耦合時第二層替代合金最穩(wěn)定。因此,Mn原子的磁性增加了表面的磁性能,從
4、而穩(wěn)定了該合金表面。Mn-Ni(110)c(2×2)表面合金皺褶幅度為0.26(A)以及第三層的皺褶幅度為0.038(A),與實驗結果吻合很好。態(tài)密度分析表明Mn原子存在大的磁場分裂,比Mn-Ni(100)c(2×2)表面合金(3.41eV)略大,Mn-3d和Ni-3d之間存在強的雜化現(xiàn)象。Ni(110)c(2×2)表面由于Mn的吸附引起功函變化-0.59eV,意味著電荷從吸附物轉移到底物。驗證了大的皺褶幅度和功函變化與Mn原子大的磁矩
5、(3.81μB)相關。另外,分析了Mn吸附在Ni(111)p(2×2)表面結構和電學性質(zhì),最穩(wěn)定結構是反鐵磁耦合時的第二層替代合金,Mn原子的磁矩為3.15μB和-3.03μB,電學性質(zhì)分析表明Mn原子的局域性弱于Mn-Ni(110)c(2×2)表面合金,這是由于Mn原子磁矩較小所較。最后,我們把Mn/Ni磁性表面合金與Mn/Cu磁性合金磁性合金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磁性表面合金大的皺褶幅度由幾何效應、磁體效應以及空位形成能共同決定。
6、 3.詳細研究了GaP(001)表面重構現(xiàn)象,模擬了GaP(001)表面在退火實驗中的相變過程,得到了GaP(001)(1×2)、(2×2)和(2×4)清潔表面的結構、能量和電學性質(zhì)。結構參數(shù)與原有的實驗和理論結果吻合很好。通過相變圖清楚地得到在不同條件下的穩(wěn)定相,發(fā)現(xiàn)在(1×2)到(2×4)相變過程中存在的混合態(tài)可能是β2(2×4),δ(2×4)和Ga(1×2)md結構的共存態(tài)。 4.詳細研究了0.5ML和1ML硫吸附在磷
7、截止與鎵截止的GaP(001)(1×2)表面的結構和電學屬性。吸附能計算結果表明,O.5ML硫吸附時最穩(wěn)定結構是硫吸附在鎵截止表面的橋位置;lML硫吸附在GaP(001)(1×2)表面時最穩(wěn)定結構是吸附在鎵截止表面的橋和空穴位置,所有二聚物被斷開,形成(1×1)的重構單元。S-Ga鍵強于S-P鍵。對0.5ML和1ML硫吸附后的最穩(wěn)定結構進行了相變分析,發(fā)現(xiàn)當-1.34eV<△μ(S)<0時(1×1)結構更穩(wěn)定,當△μ(S)為-1.34e
8、V時,(1×2)結構轉變?yōu)?1×1)結構,與實驗結果一致。能帶和態(tài)密度分析表明硫吸附在GaP(001)表面可以大幅度降低費米能級處的表面態(tài)。1ML硫吸附在鎵截止的GaP(001)(1×1)表面時在r處的能隙為1.6leV,禁帶中的表面態(tài)幾乎消失,而吸附在磷截止表面時由于存在S-P反鍵態(tài),禁帶中的表面態(tài)沒有減少,還存在一個新峰;另外,硫吸附在鎵截止表面時表面懸掛鍵趨于飽和,有效地防止外界環(huán)境對表面的污染。因此,硫吸附在鎵截止GaP(001
9、)表面時到了鈍化的目的。 5.討論了0.5ML和1ML的銦吸附在GaP(001)(1×2)表面時的結構和電學屬性。吸附能計算表明,0.5ML銦吸附時最穩(wěn)定位置是HH,其次是HB位置。1ML銦吸附時,銦吸附在HH-T3或HH-T4位置,吸附能只差30meV。電學性質(zhì)分析表明0.5ML和1ML銦吸附具有相似的吸附行為,費米能級附近的表面態(tài)減少,對表面有鈍化作用。銦吸附在GaP(001)(1×2)表面引起功函降低,電荷從吸附物轉移到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鎳與磷化鎵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1)
- 23325.表面吸附與生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銅摻雜砷化鎵材料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Al團簇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含氧氣體分子在鈾表面吸附與解離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石墨烯吸附CO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納米及表面吸附體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S吸附對SiC表面重構影響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23875.鉭鈮酸鉀鈉(001)表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氧化鎢表面氫吸附機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In、Tl在Si(111)面吸附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摻雜鋁團簇吸附氧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過渡金屬鉻摻雜砷化鎵材料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18649.氮氣在金屬鈾表面吸附與解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46193.si(100)表面吸附eo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TiO-,2-體相摻雜與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若干表面體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鋰原子在硅烯表面吸附和遷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方解石晶體結構及表面吸附浮選藥劑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 純鐵表面機械研磨相關問題及表面吸附C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