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多組分的代謝紊亂綜合征,包括超重或肥胖、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等,其中肥胖及胰島素抵抗是MS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隨著肥胖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肥胖及其相關疾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
肥胖癥主要是由能量的攝入與消耗不平衡導致的,并且脂肪組織一直被認為是“罪魁禍首”。其實,脂肪組織分兩種類型:白色脂肪組織(White adipose tissue,WAT)和棕色
2、脂肪組織(Brown adipose tissue,BAT)。動物研究表明BAT與體溫調節(jié)有關,并且BAT產熱耗能的功能主要是因其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大量的解偶聯(lián)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UCP1)。既往認為成人體內不存在有活性的BAT或是其對人體沒有重要的生理學作用。
隨著分子功能影像學的發(fā)展,近期人們在使用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計算機顯像技術(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
3、uted tomography, PET-CT)進行全身掃描時發(fā)現(xiàn)了對稱分布于成人的頸部、鎖骨上窩、脊柱兩旁等處的濃聚陰影,并通過病理活檢確認該組織并非腫瘤組織,而是可以高攝取示蹤劑氟代脫氧葡萄糖(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的棕色脂肪組織。因BAT具有較高的生物學活性,所以稱之為活性棕色脂肪組織(Active brown adipose tissue,aBAT)。
2009年
4、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的多項獨立研究顯示:成人體內存在著aBAT,并且BAT的陽性率及活性與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相關。這提示BAT在成人體內仍然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功能,也暗示了BAT可能參與維持能量代謝的平衡。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回顧性的,研究對象也局限于腫瘤患者,且僅僅觀察了BAT與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的相關性。目前尚缺乏樣本量大的橫斷面研究以及BAT活性對成人代謝譜影響的研究,而這些研究方向卻可以為
5、防治肥胖癥及其相關的代謝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中樞神經內分泌因子通過下丘腦食欲調節(jié)網(Appetite regulating network,ARN)參與能量代謝的調控,其中激發(fā)和維持食欲的神經肽Y(Neuropeptide Y,NPY)與去甲腎上腺素一起存儲于交感神經纖維中,在外周發(fā)揮神經遞質的作用;而基礎研究顯示去甲腎上腺素與甲狀腺激素一起協(xié)同促進UCP1的表達,從而增加BAT的活性。所以,有學者提出一種假說:BAT活性的調
6、控可能是網絡式的調控機制,并且中樞系統(tǒng)在其中起重要作用。雖然目前調控BAT活性的機制尚未完全明晰,但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肥胖癥的轉化醫(yī)學中會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此外,PET-CT作為分子功能影像學的先驅,不僅可以顯示腦部的影像,還可以分析不同腦區(qū)的葡萄糖代謝率,故而可以利用該技術來探究腦區(qū)糖代謝與BAT活性之間的關系,這將有助于揭示中樞在BAT活性調控中的作用。
因此,本課題組通過對照研究來比較健康體檢人群中不同BAT
7、活性受試者的糖脂代謝及炎癥狀態(tài)(代謝譜)的差異,利用18F-FDG PET-CT技術分析健康成人的腦區(qū)糖代謝與BAT活性的關系,并且在基礎實驗中探索NPY對BAT活性的調控及其機制,希望為代謝性疾病,尤其是肥胖癥的防治提供新線索、開拓新視野。
第一部分中國健康成人棕色脂肪對代謝的影響
目的:比較室溫下PET-CT掃描顯示aBAT(BAT陽性)和未顯示BAT(BAT陰性)的健康成人的代謝譜的差異,觀察部分BAT陽性者保
8、暖前后的代謝譜的變化,評估BAT活性對代謝譜的影響并且分析BAT活性的預測因素。
方法:(1)橫斷面調查自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PET中心,在非刺激條件下,使用18F-FDG PET-CT進行全身掃描的受檢者資料。(2)通過對照研究,全面比較健康成人中BAT陽性者(BAT陽性組)以及與其同一天檢查、同性別、年齡和BMI相近的BAT陰性者(BAT陰性組)的下述資料: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身體組成
9、指標、生化法檢測的代謝譜指標、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測定的脂肪因子、炎癥因子、神經內分泌因子以及PET-CT的圖像數據等。(3)對部分BAT陽性組的受試者進行前瞻性研究,一周內進行保暖干預后復查PET-CT,比較保暖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4)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BAT活性與代謝譜指標之間的關系,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BAT活性的預測因素。所有受試
10、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結果:(1)5945例18F-FDG PET-CT受檢者中有105名(1.77%)存在aBAT,BAT陽性者中健康成人共79例。收集到62對BAT陽性及陰性對照者的完整資料。(2)無論在男性還是女性中,BAT陽性組的年齡、BMI均低于其陰性對照組(P<0.05); BAT陽性組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腦啡肽水平顯著高于陰性
11、組(P值均<0.001);并且BAT陽性組的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與HDL-c比值(TC/HDL-c)、空腹胰島素、穩(wěn)態(tài)模型評估胰島素抵抗指數(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HOMA-IR)、瘦素以及NPY水平均顯著低于陰性組(P值均<0.05)。此外,在男性中,BAT陽性組的體脂率、空腹血糖、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12、factorα,TNFα)以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F(xiàn)GF-21)均顯著低于陰性組(P值均<0.05),而在女性中,BAT兩組間上述指標的差異未達統(tǒng)計學意義。(3)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校正年齡、性別、BMI、甚至是體脂率等可能的混雜因素后,無論在男性還是女性中,兩組間的HDL-c、TC/HDL-c、瘦素、NPY以及腦啡肽的差異仍然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4)15例存在a
13、BAT的健康成人進行保暖干預后復查PET-CT,結果PET-CT未顯示BAT(變?yōu)锽AT陰性);受試者保暖前后的血糖、血脂及生命體征沒有顯著性變化,但是其血中的NPY顯著升高,而腦啡肽顯著下降(P值均<0.001)。(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加,BAT陽性率降低;而運動則是BAT陽性率增加的預測因素。
結論:與BAT陰性組相比,中國健康成人BAT陽性組的年齡更小、BMI更低,胰島素敏感性更好,HDL-
14、c水平更高;并且兩組間的一些脂肪因子與神經內分泌因子也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不僅提示成人aBAT在糖脂代謝過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還暗示了神經內分泌因子NPY與BAT活性密切相關。此外,溫度、年齡和運動均是成人BAT活性的重要影響因素。
第二部分神經肽Y與棕色脂肪活性的關系
目的:明確NPY在外周對BAT的活性有無影響,并探討其可能的調節(jié)機制。
方法:(1)通過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time quan
15、titative 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檢測不同組織(雄性C57小鼠WAT、BAT及下丘腦組織)、不同脂肪細胞(3T3-L1前脂肪細胞系誘導分化為成熟的白色脂肪細胞,C3H10T1/2多潛能間質干細胞系誘導分化為成熟棕色脂肪細胞)的NPY及NPY的1、2、5型受體的表達。(2)應用免疫組化及免疫印跡(Western blotting)技術確定BAT上是否有NPY5型受體(NPY5R
16、)的表達;并且采用冷刺激增加BAT的活性,使用反轉錄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技術觀察NPY的1、2、5型受體表達的變化。(3)在細胞水平上,探討NPY是否能通過NPY5R調節(jié)棕色脂肪細胞的活性:使用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誘導C3H10T1/2多潛能分化干細胞分化為成熟的棕色脂肪細胞;再分別給予不同的處理因素:生理鹽水對照組、NPY
17、組、NPY5R激動劑組、NPY5R拮抗劑組以及NPY+NPY5R拮抗劑組。采用油紅染色觀察各組的細胞內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聚集情況;Western blotting觀察各組間的脂肪細胞成脂情況(422-aP2)和BAT特異的生物學標志物(UCP1)的表達;Real-time PCR觀察不同處理組與脂肪分化、BAT產熱功能、線粒體合成功能相關的基因的變化:含PR結構域蛋白16(PRD1-BF1-RIZ1 homolo
18、gous domain containing16,PRDM16)、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輔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alpha, PGC-1α)、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3(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2 homolog3,Sirt3)、體細胞細胞色素C(Cytochrom
19、ec,somatic,Cycs)、線粒體轉錄因子A(Transcription factorA,Tfam)、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核呼吸因子2(Nuclearrespiratory factor2,Nrf2),以探討NPY對BAT產熱功能是否有直接作用。
結果:(1)BAT及成熟棕色脂肪細胞上均有NPY及NPY受體的表達,且NPY5R在其中均特異性高表達。(2)冷刺激
20、使BAT活性增加時NPY5R表達下調。(3)成熟棕色脂肪細胞的體外實驗發(fā)現(xiàn)各組間的細胞內甘油三酯聚集、422-aP2表達量以及與脂肪細胞分化相關基因(PRDM16)的表達量無明顯差異;但NPY5R拮抗劑組及其合并使用NPY組的UCP1、與BAT產熱相關基因(PGC-1α,Sirt3)以及與線粒體合成功能相關的基因(Cycs、Nrf1、Nrf2及Tfam)的表達量高于其他組,而NPY及NPY5R激動劑組的相應基因的表達量低于對照組。
21、> 結論:NPY在外周可以影響B(tài)AT的活性,并且NPY通過NPY5R對BAT的活性起抑制作用。
第三部分腦區(qū)代謝與健康成人棕色脂肪活性的關系
目的:通過PET-CT技術分析腦區(qū)葡萄糖代謝與成人BAT活性的關系,并探討其可能的機制。
方法:(1)收集80例自2009年9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PET中心,在非刺激條件下,使用18F-FDG PET-CT進行全身掃描發(fā)現(xiàn)BAT顯影的健
22、康體檢者資料(BAT陽性組),并按1∶1比例收集80例性別、年齡、BMI、空腹血糖、檢查日期與陽性者相匹配的BAT未顯影的體檢者作為對照組(BAT陰性組)。采用最新版本的統(tǒng)計參數分布圖(Statistical parametricmapping,SPM)軟件分析所有受試者的腦部圖像數據,比較兩組間有代謝差異的腦區(qū)并且用Brodmann area分區(qū)(BA)描述其具體定位,并計算出差異腦區(qū)代謝的半定量值。(2)運用圖像歸檔與傳輸系統(tǒng)(Pi
23、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PET-CT Viewer軟件半定量分析BAT陽性組的BAT活性;采用ELISA法檢測BAT陽性組空腹血樣中NPY水平。(3)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BAT陽性組的腦區(qū)代謝半定量值與BAT活性之間的相關性,并將NPY納入統(tǒng)計分析。
結果:(1) BAT陽性組的右腦島葉(BA13a、BA13b)、右腦邊緣葉鉤回(BA20)的葡萄糖代謝水平
24、顯著低于BAT陰性組(經FDR-校正后P<0.05)。(2) BAT陽性組的上述三個腦區(qū)代謝的半定量值顯著低于陰性對照組(BA13a的P=0.011,BA13b的P=0.010,BA20的P<0.001)。(3)在校正了年齡、性別、BMI、室外溫度等因素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顯示三個腦區(qū)代謝半定量值、血漿NPY水平與BAT活性呈負相關(P值均<0.05);但進一步校正NPY水平后,腦區(qū)(BA13b與BA20)代謝的半定量值與BAT活性的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國成人棕色脂肪相關因素及活化機制研究.pdf
- 棕色脂肪干細胞的獲取及其在代謝調控中的作用和ENGRAILED1基因對棕色脂肪細胞生成的影響.pdf
- 冷刺激誘導的內臟脂肪棕色變對小鼠代謝的影響及機制研究.pdf
- 肝X受體抑制對脂肪棕色化和代謝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研究.pdf
- Dicer對小鼠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pdf
- 有氧運動對肥胖小鼠棕色脂肪部分糖脂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pdf
- 中鏈甘油三酯對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的影響.pdf
- 重組irisin促進白色脂肪組織向棕色脂肪組織轉變及機制研究.pdf
- 白藜蘆醇與運動干預對小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響及機制分析.pdf
- 有氧運動對肥胖SD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響研究.pdf
- 多不飽和脂肪酸對3T3-L1脂肪細胞白色脂肪棕色化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不同運動方式對Wistar大鼠肩胛棕色脂肪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pdf
- miR-129-5p對脂肪細胞增殖、分化及棕色化的作用及機制研究.pdf
- 辛伐他汀激活棕色脂肪活性改善奧氮平引起的大鼠體重與代謝異常的初步研究.pdf
- 激活棕色脂肪冷敏感通道(TRPM8》預防肥胖的機制研究.pdf
- 不同運動方式對wistar大鼠肩胛棕色脂肪形態(tài)和功能的影響
- 冷刺激活化的棕色脂肪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影響和機制研究.pdf
- GLP-1與白色脂肪細胞棕色化.pdf
- 棕色姑娘,棕色磚房的棕色夢
- Wntless調控毛囊發(fā)育,毛發(fā)循環(huán)和表皮代謝及Foxp1調節(jié)棕色脂肪形成與功能的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