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們表現出許多面部老年化的特征,如皮膚變薄,彈性降低,皮下組織及肌肉萎縮,皮膚松弛及皺紋增多。研究發(fā)現,皮膚老化松弛下垂的原因主要是真皮膠原纖維合成減少和彈力纖維變性,再加上重力因素,光化性損傷和皮下脂肪的萎縮等原因,加劇了面部老年化過程。尤其是在額部,顳部,眉間,上下瞼,眼角外側,兩側鼻唇溝,頦下和頸部等處,皮膚松垂及皺紋增加較明顯。而首先受累的主要是上1/3面部,表現為額部、眉間皺紋的增加、眉毛
2、的下降、上瞼皮膚的松弛。因而要求對上1/3面部進行除皺手術治療的病患也明顯增多。 對于上1/3面部老年化的手術治療,主要分冠狀切口入路和內鏡小切口入路兩種方法。自從1992年Core等人首先報道了內鏡下除皺術以來,內鏡小切口上面部除皺術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和完善。但也有人認為內鏡小切口上面部除皺術不能充分暴露手術區(qū)域,不能對額肌及眉間肌群做充分處理,會影響手術效果。本研究將冠狀切口入路和內鏡小切口上面部除皺術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手術
3、時間,并發(fā)癥進行比較,探討兩者在臨床的應用。 研究方法: 從1995年9月至2007年1月,該院收治上面部除皺患者67例,從中選取年齡為42歲至50歲的41例進行回顧性研究。其中冠狀切口上面部除皺術23例,內鏡小切口上面部除皺術18例,隨訪時間10-31月不等,獲得術后眉毛上提距離、滿意度、手術并發(fā)癥(血腫、皮瓣壞死、感染、神經損傷,禿發(fā),雙側不對稱、閉眼困難、疤痕等)、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資料,對兩組之間進行比較。
4、 結果: 1.兩種方法術后眉毛上提距離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內鏡小切口組術后12月時的提眉距離與術后6月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 3.冠狀切口組手術時間較內鏡小切口組長,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住院時間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4.冠狀切口組較內鏡小切口組并發(fā)癥多。 結論: 冠狀切口及內鏡小切口上面部除皺術均能較好的改善上面部皺紋及恢復原有眉毛位置。而且內鏡小切口上面部除皺術手術時間短,術后并發(fā)癥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冠狀切口與內鏡小切口提眉術的初步臨床應用比較.pdf
- 小切口與內窺鏡除皺術的臨床解剖學研究.pdf
- 面部除皺術17例臨床分析.pdf
- 改良Round-block技術面部除皺術.pdf
-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的臨床應用
- 除皺美容切口與傳統(tǒng)切口在腮腺手術中的臨床對比研究.pdf
- 眉下緣切口上瞼皮膚松弛矯正術臨床應用探討.pdf
- 小切口微創(chuàng)冠狀動脈搭橋術的臨床研究.pdf
- 可吸收整形提升帶聯合PPDO在中下面部除皺術中的臨床應用.pdf
- 中下面部除皺改良切口SMAS筋膜瓣折疊重構與傳統(tǒng)切口筋膜下懸吊對比.pdf
- 傳統(tǒng)后外側切口、腋下小切口及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肺葉切除術的對比研究.pdf
- 后外側入路小切口與傳統(tǒng)切口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比較.pdf
- 小切口重瞼術臨床療效觀察.pdf
- 胸腔鏡乳暈切口與常規(guī)腋下切口治療手汗癥臨床效果比較.pdf
-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非小細胞肺癌根治術的臨床研究.pdf
- 微創(chuàng)小切口腹腔鏡輔助腎癌根治術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閉合性跟腱斷裂改良切口與傳統(tǒng)切口的臨床比較.pdf
- 顳頰部除皺術的臨床結果分析研究.pdf
- 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與常規(guī)胸骨正中切口行房間隔缺損修補術臨床對比研究.pdf
-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對比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