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是抗生素的生產和使用大國,以青霉素為例,其生產和使用量在國內始終居于首位。青霉素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菌渣,因其富含高蛋白,具有資源化回收或利用的可能,但菌渣中含有一定量的青霉素及其代謝產物,若處置不當,易引發(fā)抗生素抗性菌及抗性基因的誘導和富集,對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本研究采用高溫好氧堆肥工藝,將青霉素菌渣與豬糞混合堆肥處理,以期消除菌渣中的青霉素殘留,實現(xiàn)菌渣的“變廢為寶”,同時探討青霉素菌渣堆肥過程中β-內酰胺酶基因型菌群
2、的誘導富集效應,評價青霉素菌渣堆肥化處置的安全性。
本研究以豬糞和青霉素菌渣為原料,以碎木屑為調節(jié)劑進行為期30d的高溫好氧堆肥,整個堆制過程在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技園完成。堆肥過程中設置4個處理:處理1,豬糞∶青霉素菌渣=1∶1;處理2,豬糞∶青霉素菌渣=2∶1;處理3,豬糞∶青霉素菌渣=4∶1;對照組,純豬糞。通過檢測堆體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指標,對比分析不同青霉素菌渣添加比例對堆肥腐熟度的影響;基于實時熒光定量PCR(R
3、eal-time PCR)研究方法,對β-內酰胺酶A(bla-TEM、bla-CTX-M-1、bla-CTX-M-9)、B(bla-IMP-1、bla-VIM-2、bla-NDM-1)、C(bla-CMY)、D(bla-OXA-23)四類基因進行絕對定量,初步探討青霉素菌渣堆肥過程中β-內酰胺酶基因型菌群的演變過程;篩選青霉素降解菌,分析其降解特性,評價其成為青霉素菌渣堆肥菌劑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經過30d的堆制過程
4、,4個處理組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指標均顯示堆肥已腐熟,對比處理組和對照組堆肥理化參數(shù)發(fā)現(xiàn),添加青霉素菌渣有助于延長堆肥的高溫期。堆肥結束后,各處理的堆體溫度接近室溫,堆料顏色變?yōu)樯詈稚?,堆體體積減小并變得松散,開始出現(xiàn)土腥味;pH值分別為7.3、7.4、7.3和7.9,EC值分別為6.3、5.5、5.3和4.3ms/cm;有機碳含量分別下降了14.1%、19.7%、17.7%和27.1%,總氮含量分別下降了27.4%、14.0%、4.4
5、%和16.5%;發(fā)芽指數(shù)(GI)均超過80%,均達到了堆肥無植物毒性標準。
高溫好氧堆肥方式可以有效降解青霉素菌渣中的青霉素殘留。運用超高效液相色譜(UPLC)法測定處理1、2、3的青霉素殘留濃度,分別由初始的(305.1±16.8)mg/kg、(208.6±4.2)mg/kg和(74.9±3.0)mg/kg降至濃度低于UPLC方法檢測限。各個處理的青霉素降解均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模型,處理1青霉素鈉的降解速率常數(shù)(k)為0.3
6、d-1,降解半衰期(t1/2)為1.9d;處理2青霉素鈉的k為0.2d-1,t1/2為2.4d;處理3青霉素鈉的k為0.2d-1,t1/2為2.3d,與常溫(25℃)下青霉素標準品的降解半衰期(39.4d)相比,堆肥化處理大大縮短了青霉素的降解時間。
高溫好氧堆肥過程對不同處理組的β-內酰胺酶不同基因型數(shù)量都有一定消減作用。堆肥結束(30d)后,4個處理中bla-TEM基因數(shù)量與初始(0d)相比分別減少了69.4%、53.3%
7、、67.9%和51.7%;bla-CTX-M-1基因數(shù)量與初始相比分別減少了93.4%、98.8%、98.9%和84.6%;bla-CTX-M-9基因數(shù)量與初始相比分別減少了99.0%、99.9%、99.9%和99.7%。bla-IMP-1基因數(shù)量在處理1和處理2堆制結束分別增加至初始值的21.8和16.3倍,而處理3和對照組中bla-IMP-1基因數(shù)量與初始相比分別減少了99.8%和72.6%。處理1和處理3中bla-VIM-2基因數(shù)
8、量在堆肥結束后有所上升,分別增加為原來的0.7和4.0倍,處理2和對照組分別減少了99.8%和78.3%。bla-CMY基因數(shù)量在處理1、2、3堆制過程中呈下降趨勢,至堆肥結束分別減少了80.5%、43.6%和88.3%。堆肥結束后,處理1和處理2中已檢測不到bla-OXA-23基因,而處理3和對照組中該基因數(shù)量與初始相比分別減少了80.2%和74.3%。整個堆肥期間,各個處理樣品中均未檢測到bla-NDM-1基因。
通過平板
9、劃線法從處理組篩選出一株青霉素高效降解新菌,命名PC-2T,已保藏于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GMCC1.15283)。經分子生物學鑒定,菌株PC-2T屬螯合球菌屬(Chelatococcus sp.)。經形態(tài)學及革蘭氏染色觀察,菌株PC-2T是革蘭氏陰性菌,在LB固體培養(yǎng)基上菌落呈圓形,乳白色,表面光滑,中間有凸起,不透明,邊緣整齊,直徑約為1~2mm。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為短桿狀,寬約為0.8~1.0μm,長約為1.8~2
10、.8μm。主要脂肪酸為C18∶1 w7c(50.7%)和C19∶0 cyclo w8c(22.3%)。經HPLC法測得的G+C mol%含量為70.9mol%。當葡萄糖為碳源、蛋白胨為氮源、接種量為14%、pH為6~8時,菌株PC-2T在37℃下振蕩培養(yǎng)6h,對底物濃度為400mg/L的青霉素鈉的降解率達98%以上。
青霉素菌渣堆肥產品各理化指標及生物學指標已達腐熟標準,能夠用于農業(yè)生產。高溫好氧堆肥過程對典型的幾類β-內酰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霉素菌渣混合堆肥過程生物特性分析.pdf
- 青霉素菌渣與城市污泥混合堆肥處理工藝研究.pdf
- 青霉素菌渣混合市政污泥好氧堆肥工藝效能研究.pdf
- 青霉素菌渣厭氧發(fā)酵制取沼氣工藝研究.pdf
- 青霉素酶基因異源表達及青霉素酶固定化研究.pdf
- 青霉素菌渣中青霉素檢測方法及其在土壤中吸附遷移降解特性研究.pdf
- 青霉素菌絲體堆肥研究.pdf
- 青霉素工藝流程
- 青霉素的生產工藝
- 青霉素的發(fā)現(xiàn)
- 高產青霉素菌株
- 青霉素菌渣生物減量化試驗研究.pdf
- 青霉素類藥物
- 青霉素的皮試
- 阿司匹林青霉素案例
- 青霉素過敏試驗新
- 青霉素過敏試驗法
- 青霉素菌渣制取飼料酵母與酵母膏的工藝研究.pdf
- 青霉素及其應用課件
- 1 青霉素 氧氟沙星 混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