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畢 業(yè) 設 計</p><p> 題 目: 多回路智能溫控儀 </p><p> 院 系: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p><p> 姓 名: </p><p> 指導教師
2、: </p><p> 系 主 任: </p><p> 2014年 6 月 19 日</p><p><b> 多回路智能溫控儀</b></p><p><b> 摘 要
3、</b></p><p> 隨著單片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單片機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設計的多回路溫控儀是應用于對糧庫的溫度控制,糧食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而溫度是保存好糧食的先決條件。糧庫一般較大,測量點會很多。因此需要對多點的溫度進行巡回檢測,鑒于此目的,本論文針對糧倉設計了多回路溫控儀。</p><p> 本設計采用AT89C51為主控制芯片,以AD590為溫度傳感
4、器,通過ADC0809采集了各個溫度點的溫度,利用LCD1602液晶顯示器形象直觀的顯示出測量的溫度值,再通過單片機對于電機及加熱絲的控制將糧倉溫度控制在保存糧食最佳的溫度5到15℃,以實現(xiàn)多路溫度顯示、報警、控制等功能。本文在確定法設計方案基礎上,著重論述了系統(tǒng)的軟硬件設計,并且描述了系統(tǒng)電路設計、硬件設計框圖及所使用各種芯片功能和特性且通過PROTEUS軟件仿真出了該系統(tǒng),本設計設計簡單,抗干擾能力強,可廣泛的應用于各種溫度控制系統(tǒng)
5、。</p><p> 關鍵詞: AT89C51; AD590; ADC0809; 溫度控制 </p><p> Based On 51 Single-Chip Multi-loop Temperature Controller</p><p><b> Abstract</b></p><p> With the
6、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p technology, the microcontroller in various fields has been widely used. The design of the multi-loop temperature controller is used in temperature control applications for grain storage, food i
7、s a necessity for human survival, and the temperature is a prerequisite for saving good food. Grain generally larger, measuring a number of points will be. Hence the need for multi-point temperature tour detection, in vi
8、ew of this, the thesis granary multi-loop temperatur</p><p> This design uses AT89C51 main control chip to AD590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collected by ADC0809 each temperature point, the use of visua
9、l image LCD1602 LCD display shows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and then through the microcontroller for motor control of the heating wire Granary optimum temperature control in stored grain temperature , in order to achieve
10、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display, alarm and control fun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is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law, focuses o</p><p> Keywords: AT89C51; AD590; ADC0809; temperature control</p&g
11、t;<p><b> 目錄</b></p><p><b> 摘要I</b></p><p> AbstractII</p><p><b> 第一章 緒論1</b></p><p> 1.1 課題背景1</p><p>
12、 1.2 設計的目的和意義1</p><p> 第二章 系統(tǒng)硬件設計3</p><p> 2.1 設計要求3</p><p> 2.2 方案設計3</p><p> 2.3 溫度采集模塊設計3</p><p> 2.3.1 溫度傳感器的選擇3</p><p> 2.3.
13、2 AD590簡介4</p><p> 2.4 AD轉換模塊設計5</p><p> 2.4.1 A/D模數(shù)轉換電路芯的選擇5</p><p> 2.4.2 ADC0809簡介5</p><p> 2.5 單片機部分設計7</p><p> 2.5.1 單片機AT89C51簡介7</p>
14、;<p> 2.5.2 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10</p><p> 2.6 顯示電路設計12</p><p> 2.6.1 LCD1602簡介12</p><p> 2.6.2 顯示按鍵電路設計14</p><p> 2.7 報警模塊硬件設計15</p><p> 2.8 控制單元設計1
15、5</p><p> 2.9 串行口上位機通信模塊設計16</p><p> 2.9.1 RS-232C標準16</p><p> 2.9.2 通過MAX232芯片與電腦串行口連接17</p><p> 第三章 系統(tǒng)軟件設計19</p><p> 3.1 AD轉換模塊軟件設計20</p>
16、<p> 3.2 單片機軟件設計21</p><p> 3.3 顯示模塊軟件設計21</p><p><b> 第四章 仿真24</b></p><p> 4.1 仿真軟件簡介25</p><p> 4.1.1 Keil軟件簡介25</p><p> 4.1.2
17、 PROTEUS軟件簡介25</p><p> 4.2 Keil與PROTEUS聯(lián)合仿真26</p><p><b> 結論28</b></p><p><b> 致謝29</b></p><p><b> 參考文獻30</b></p><
18、p><b> 附錄A31</b></p><p> 附錄B.................................................................................................................32</p><p> 附錄C.....................
19、............................................................................................40</p><p> 附錄D....................................................................................................
20、.............53</p><p><b> 第一章 緒論</b></p><p><b> 1.1課題背景</b></p><p> 溫度的測量和控制在日常生活和工業(yè)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對溫度測量控制的精度和范圍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測溫方法是針對單個溫度點的單點檢測、單
21、點控制。如果需要對多個點進行檢測和控制,一般的方法是在每一個測溫點安放一個溫度敏感元件,如鉑電阻(或者是采用集成溫度傳感器如AD590)和相應的外圍電路,最后通過A /D轉換器將采集到的溫度值送入單片機等控制單元,經(jīng)過運算后再通過電機改變現(xiàn)場的溫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對多點的溫度進行巡回檢測和控制。</p><p> 1.2 設計的目的和意義</p><p> 溫度控制系統(tǒng)在國
22、內各行各業(yè)的應用雖然已經(jīng)十分廣泛,但從生產(chǎn)的溫度控制器來講,總體發(fā)展水平仍然不高,同日本、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相比有著較大差距。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總體技術水平處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水平,成熟產(chǎn)品主要以“點位”控制及常規(guī)的PID控制器為主。它只能適應一般溫度系統(tǒng)控制,難于控制滯后、復雜、時變溫度系統(tǒng)控制。而適應于較高控制場合的智能化、自適應控制儀表,國內技術還不十分成熟,形成商品化并在儀表控制參數(shù)的自整定方面,國外已有較多的成熟產(chǎn)品。
23、但由于國外技術保密及我國開發(fā)工作的滯后,還沒有開發(fā)出性能可靠的自整定軟件。控制參數(shù)大多靠人工經(jīng)驗及現(xiàn)場調試確定。</p><p> 國外溫度控制系統(tǒng)發(fā)展迅速,并在智能化、自適應、參數(shù)自整定等方面取得成果。日本、美國、德國、瑞典等技術領先,都生產(chǎn)出了一批商品化的、性能優(yōu)異的溫度控制器及儀器儀表,并在各行業(yè)廣泛應用。它們主要具有如下的特點:一是適應于大慣性、大滯后等復雜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二是能夠適應于受控系統(tǒng)數(shù)學
24、模型難以建立的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三是能夠適應于受控系統(tǒng)過程復雜、參數(shù)時變的溫度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四是溫度控制系統(tǒng)普遍采用自適應控制、自校正控制、模糊控制、人工智能等理論及計算機技術,運用先進的算法,適應的范圍廣泛;五是溫控器普遍具有參數(shù)自整定功能。借助計算機軟件技術,溫控器具有對控制對象控制參數(shù)及特性進行自動整定的功能。有的還具有自學習功能,能夠根據(jù)歷史經(jīng)驗及控制對象的變化情況,自動調整相關控制參數(shù),以保證控制效果的最優(yōu)化;六是具有控制
25、精度高、抗干擾力強、魯棒性好的特點。</p><p> 目前,國內外溫度控制系統(tǒng)及儀表正朝著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等方面快速發(fā)展。本課題設計的系統(tǒng)符合當代科學發(fā)展的趨勢,能夠滿足現(xiàn)代生產(chǎn)生活的需要,其測溫效率高,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方便快捷的實現(xiàn)了多路溫度采集并顯示,該系統(tǒng)用液晶顯示器節(jié)省了空間且顯示效果好,報警電路同時包含了蜂鳴器和提示燈,能更好的引起操作者的警覺,在實際生產(chǎn)中能夠降低由于溫度超過額定范
26、圍引發(fā)的事故,有良好的實用性,在國內外都具備良好的應用前景。</p><p> 第二章 系統(tǒng)硬件設計</p><p><b> 2.1 設計要求</b></p><p> 由以上背景和研究目的,總結出以下設計內容:</p><p> 1. 能夠實時的測量溫度并顯示;</p><p> 2
27、. 溫度控制范圍5-15℃;</p><p> 3. 測溫精度±0.5℃;</p><p> 4. 精確地控制電機和加熱絲控制溫度。</p><p><b> 2.2 方案設計</b></p><p> 方案:該方案由單片機、模擬溫度傳感器AD590、運算放大器、AD轉換器ADC0808、LCD顯示電路
28、、報警器、控制電路組成。該方案采用模擬溫度傳感器AD590作為測溫元件,傳感器測量的溫度變化轉換成電流的變化,再通過電路轉換成電壓的變化,使用運算放大器交給信號進行適當?shù)姆糯螅ㄓ捎赑ROTEUS中沒有AD590,本設計中用滑動變阻器模擬AD590和放大器),最后通過模數(shù)轉換器將模擬模擬信號轉換成數(shù)據(jù)信號,傳給單片機,單片機將溫度值進行處理之后用LCD顯示,當溫度值超過設定值時開始報警,再通過單片機對溫度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是溫度控制在規(guī)定的
29、范圍。</p><p> 系統(tǒng)框圖如下圖2-1:</p><p> 圖2-1 系統(tǒng)總體框圖</p><p> 2.3 溫度采集模塊設計</p><p> 2.3.1 溫度傳感器的選擇</p><p> 要進行一個具體的測量工作,首先要考慮用何種原理的傳感器,這需要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之后才能確定。因為,即使是測量
30、同一物理量,也有多種原理的傳感器可以選用,哪一種原理的傳感器更為適合,則需要根據(jù)被測量的特點和傳感器的使用條件考慮以下具體問題:量程的大小,被測位置對傳感器體積的要求,測量方式是接觸式的還是非接觸式的,信號的引出方法,傳感器的來源,國產(chǎn)還是進口,價格是否能承受。</p><p> 在考慮上述問題之后就能確定選用何種類型的傳感器,然后再考慮傳感器的具體性能指標。傳感器的具體指標有靈敏度,頻率響應特性,線性范圍,穩(wěn)
31、定性,精度等。這些參數(shù)并不是要求越高越好,因為要求越高不僅會帶來成本的提高,也會帶來信號處理的難度,噪音等問題。在滿足檢測系統(tǒng)要求的前提下我們一般選擇價格便宜和簡單的傳感器。</p><p> 由于DS18B20在價格上較AD590較貴,本設計要用到八個所以在性價比上不高且本設計較簡單(AD590須被用于150℃以下的溫度傳感應用中,這是目前常規(guī)電子溫度傳感器的工作范圍。單片集成電路的天生低成本,加上無需外圍支
32、持電路,使得AD590成為許多溫度測量場合最具吸引力的選擇方案)且線性電路,熱阻測量電路以及冷接點補償?shù)鹊?,在AD590應用中都不再需要。 除了溫度測量以外,AD590的應用還包括溫度補償﹑分立器件校正﹑恒定誤差的絕對溫度比例﹑流速測量﹑液體水平檢測和風速測定。AD590提供可選的芯片封裝,適用于混合電路以及受保護環(huán)境中的快速溫度測量?! D590在遙感應用中尤其有效。因其高阻抗電流輸出,器件對遠程傳輸?shù)膲航挡⒉幻舾小H魏瘟己媒^
33、緣的雙絞線都足以應付距離接收電路數(shù)百英尺以外的操作。AD590的輸出特性也讓其輕松實現(xiàn)復用:電流可由CMOS多路復用器選擇,而供壓則可被邏輯門輸出任意切換,所以我們選擇AD590做溫度傳感器。</p><p> 2.3.2 AD590簡介</p><p> AD590溫度傳感器是一種已經(jīng)IC化的溫度傳感器,它會將溫度轉換為電流。其規(guī)格介紹如下:溫度每增加1℃,它會增加1μA輸出電流。可
34、量測范圍-55℃至150℃。 供應電壓范圍+4V至30V[1]。</p><p> AD590的輸出電流值說明如下:其輸出電流是以絕對溫度零度(-273℃)為基準,每增加1℃,它會增加1μA輸出電流,因此在室溫25℃時,其輸出電流Io=(273+25)=298μA[1]。</p><p> 由于PROTEUS中沒有AD590,故在仿真時用滑動變阻器模擬AD590和放大器。</p
35、><p> 由于AD590輸出的電流過小,因此需要放大電路對電壓進行放大,還需在放大電路與AD590間添加電壓跟隨器起緩沖、隔離、提高帶載能力的作用。</p><p> 溫度采集模塊電路連接圖如下圖2-2:</p><p> 圖2-2 溫度采集電路</p><p> 2.4 AD轉換模塊設計</p><p> 2
36、.4.1 AD模數(shù)轉換電路芯的選擇</p><p> 盡管ADC芯片的品種、型號很多,其內部功能強弱、轉換速度快慢、轉換精度高低有很大差別,但從用戶最關心的外特性看,無論哪種芯片,都必不可少地要包括以下四種基本信號引腳端:模擬信號輸入端(單極性或雙極性);數(shù)字量輸出端(并行或串行);轉換啟動信號輸入端;轉換結束信號輸出端。本次課程設計選用的是ADC0808或ADC0809芯片。</p><p
37、> ADC0808和ADC0809除精度略有差別外(前者精度為8位、后者精度為7位),其余各方面完全相同。它們都是CMOS器件,不僅包括一個8位的逐次逼近型的ADC部分,而且還提供一個8通道的模擬多路開關和通道尋址邏輯,因而有理由把它作為簡單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 。利用它可直接輸入8個單端的模擬信號分時進行A/D轉換,在多點巡回檢測和過程控制、運動控制中應用十分廣泛。</p><p> 2.4.2 ADC
38、0809簡介</p><p> ADC0809外部引腳圖如下圖2-3所示:</p><p> 外部引腳定義分述如下:</p><p> 1. IN0~IN7——8路模擬輸入,通過3根地址譯碼線ADDA、ADDB、ADDC來選通一路。</p><p> 2. D7~D0——A/D轉換后的數(shù)據(jù)輸出端,為三態(tài)可控輸出,故可直接和微處理器
39、數(shù)據(jù)線連接。8位排列順序是D7為最高位,D0為最低位。</p><p> 圖2-3 ADC0809引腳</p><p> 3. ADDA、ADDB、ADDC——模擬通道選擇地址信號,ADDA為低位,ADDC為高位。</p><p> 4. VR(+)、VR(-)——正、負參考電壓輸入端,用于提供片內DAC電阻網(wǎng)絡的基準電壓。在單極性輸入時,VR(+)=5V,
40、VR(-)=0V;雙極性輸入時,VR(+)、VR(-)分別接正、負極性的參考電壓。</p><p> 5. ALE——地址鎖存允許信號,高電平有效。當此信號有效時,A、B、C三位地址信號被鎖存,譯碼選通對應模擬通道。在使用時,該信號常和START信號連在一起,以便同時鎖存通道地址和啟動A/D轉換。</p><p> 6. START——A/D轉換啟動信號,正脈沖有效。加于該端的脈沖的上
41、升沿使逐次逼近寄存器清零,下降沿開始A/D轉換。如正在進行轉換時又接到新的啟動脈沖,則原來的轉換進程被中止,重新從頭開始轉換。</p><p> 7. EOC——轉換結束信號,高電平有效。該信號在A/D轉換過程中為低電平,其余時間為高電平。該信號可作為被CPU查詢的狀態(tài)信號,也可作為對CPU的中斷請求信號。在需要對某個模擬量不斷采樣、轉換的情況下,EOC也可作為啟動信號反饋接到START端,但在剛加電時需由外電
42、路第一次啟動。</p><p> 8. OE——輸出允許信號,高電平有效。當微處理器送出該信號時,ADC0808/0809的輸出三態(tài)門被打開,使轉換結果通過數(shù)據(jù)總線被讀走。在中斷工作方式下,該信號往往是CPU發(fā)出的中斷請求響應信號[2]。</p><p> ADC0809與單片機接口電路如圖2-4所示。</p><p> 圖2-4 ADC0809與單片機接口
43、電路</p><p> 2.5 單片機部分設計</p><p> 2.5.1 單片機AT89C51簡介</p><p> AT89C51是美國ATMEL公司生產(chǎn)的低電壓、高性能CMOS 8位單片,內含4Kbytes的可反復擦寫的只讀程序存儲器(EPROM)和128 bytes的隨機存取數(shù)據(jù)存儲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儲技術生產(chǎn),
44、兼容標準MCS-51指令系統(tǒng),片內置通用8位中央處理器(CPU)和Flash存儲單元,功能強大的AT89C51單片機可提供許多高性價比的應用場合,可靈活應用于各種控制領域,該芯片外形結構及引腳如圖2-5所示[4]。</p><p> AT89C51提供4K字節(jié)Flash閃速存儲器,128字節(jié)內部RAM,32個I/O口線,兩個16位定時/計數(shù)器,一個5向量兩級中斷結構,一個全雙工串行通信口,片內振蕩器及時鐘電路。
45、同時,AT89C51可降至0Hz的靜態(tài)邏輯操作,并支持兩種軟件可選的節(jié)電工作模式??臻e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許RAM,定時/計數(shù)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斷系統(tǒng)繼續(xù)工作。掉電方式保存RAM中的內容,但振蕩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他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個硬件復位。</p><p> 圖2-5 AT89C51外部引腳</p><p> AT89C51單片機主要性能參數(shù)為:</p>&
46、lt;p> 1. 與MCS-51產(chǎn)品指令系統(tǒng)完全兼容;</p><p> 2. 4K字節(jié)可重擦寫Flash閃速存儲器;</p><p> 3. 1000次擦寫周期;</p><p> 4. 全靜態(tài)操作:0Hz — 24Hz;</p><p> 2. 三級加密程序存儲器;</p><p> 6. 128
47、×8字節(jié)內部RAM;</p><p> 7. 32個可編程I/O口</p><p> 8. 2個16位定時/計數(shù)器;</p><p><b> 9. 6個中斷源;</b></p><p> 10. 可編程串行UART通道;</p><p> 11. 低功耗空閑和掉電模式。<
48、;/p><p> AT9C51外部引腳說明:</p><p> 1.Vcc:電源電壓。</p><p><b> 2.GND:地。</b></p><p> 3.P0口:P0口是一組8位漏極開路型雙向I/O口,也即地址/數(shù)據(jù)總線復用口。作為輸出口用時,每位能吸收電流的方式驅動8個TTL邏輯門電路,對端口寫“1”可作為
49、高阻抗輸入端用。在訪問外部數(shù)據(jù)存儲器或程序存儲器時,這組口線分時轉換地址(低8位)和數(shù)據(jù)總線復用,在訪問</p><p> 期間激活內部上拉電阻。在Flash編程時,P0口接收指令字節(jié),而在程序校驗時,輸出指令字節(jié),校驗時,要求外接上拉電阻。</p><p> 4.P1口:P1口是一個帶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P1的輸出緩沖級可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TTL邏輯門電路。對端口
50、寫“1”,通過內部的上拉電阻把端口拉倒高電平,此時可做輸入口。做輸入口輸入時,因為內部存在上拉電阻,某個引腳被外部信號拉低時會輸出一個電流IIL。Flash編程和程序校驗期間,P1接收低8位地址。</p><p> 5.P2口:P2是一個帶有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P2的輸出緩沖級可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TTL邏輯門電路,對端口寫“1”,通過內部的上拉電阻把端口拉倒高電平,此時可做輸入口,做輸入口使
51、用時,因為內部存在上拉電阻,某個引腳被外部信號拉低時會輸入一個電流IIL。在訪問外部程序存儲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數(shù)據(jù)存儲器(例如執(zhí)行MOVX@DPTR指令)時,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數(shù)據(jù)。在訪問8為地址的外部數(shù)據(jù)存儲器(如執(zhí)行MOVX@R1指令)時,P2口線上的內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區(qū)中R2寄存器的內容),在整個訪問期間不改變。Flash編程或校驗時,P2亦接受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號。</p><p>
52、6.P3口:P3口是一個帶有內部上拉電阻的8位雙向I/O口,P3口的輸出緩沖級可驅動(吸收或輸出電流)4個TTL邏輯門電路。對端口寫“1”時,它們被內部上拉電阻拉高并可作為輸入端。作輸入端時,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將用上拉電阻輸出電流IIL。P3口除了作為一般的I/O口線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如下表2-1所示。</p><p> 7.RST:復位輸入。當振蕩器工作時,RST引腳出現(xiàn)兩個機器周期以上高電平將
53、使單片機復位。</p><p> 8.ALE:當訪問外部程序存儲器或數(shù)據(jù)存儲器時,ALE(地址鎖存允許)輸出脈沖可用于鎖存地址的低八位字節(jié)。即使不訪問外部存儲器,ALE仍以時鐘振蕩頻率的1/6輸出固定的正脈沖信號,因此它可對外輸出時鐘或用于定時目的。要注意的是:每當訪問外部數(shù)據(jù)存儲器時將跳過一個ALE脈沖。對Flash存儲器編程期間,該引腳還用于輸入編程脈沖。如有必要,可通過對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區(qū)中的8E
54、H單元的D0位置位,可禁止ALE操作。該位置置位后,只有一條MOVX和MOVC指令ALE才會被激活。此外,該引腳會被微弱拉高,單片機執(zhí)行外部程序時,應設置ALE無效。</p><p> 9.PSEN:程序儲存允許輸出是外部程序存儲器的讀選通信號,當AT89C51由外部程序存儲器取指令(或數(shù)據(jù))時,每個機器周期兩次有效,即輸出兩個脈沖。在此期間,當訪問外部數(shù)據(jù)存儲器時,這兩次有效的信號不出現(xiàn)。</p>
55、<p> 表2-1 P3口第二功能</p><p> 10.EA/VPP:外部訪問允許。欲使CPU僅訪問外部數(shù)據(jù)存儲器(地址為0000H—FFFFH),EA端必須保持低電平(接地)。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LB1被編成,復位時內部會鎖存EA端狀態(tài)。如EA端為高電平(接Vcc端),CPU則執(zhí)行內部程序存儲器中的指令。Flash存儲器編程時,該引腳加上+12V的編程允許電源Vpp,當然這必須是該器件使
56、用12V編程電壓Vpp。</p><p> 11.XTAL1:振蕩器反相放大器及內部時鐘發(fā)生器的輸入端。</p><p> 12.XTAL2:振蕩器反相放大器的輸入端[5]。</p><p> 2.5.2 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p><p> AT89C51是一種低損耗、高性能、CMOS八位微處理器,片內有4K字節(jié)的在線可重復編程快擦寫程
57、序存儲器,能重復寫入/擦除100次,數(shù)據(jù)保存時間為十年。它與MCS-51系列單片機在引腳和指令系統(tǒng)上完全兼容,不僅可以完全代替MCS-51系列單片機,而且能使系統(tǒng)具備許多MCS-51系列產(chǎn)品沒有的功能。</p><p> AT89C51可構成真正的單片機最小應用系統(tǒng),縮小系統(tǒng)體積,增加系統(tǒng)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統(tǒng)成本。只要程序長度小于4K,四個I/O口全部提供給用戶??捎?V電壓編程,而且擦寫時間僅需10 ms,僅
58、為8751/87C51的擦除時間的百分之一,與8751/87C51的12V電壓擦寫相比,不易損壞器件,沒有兩種電源的要求,改寫時不必拔下芯片,適合許多嵌入式控制領域。工作電壓范圍寬(2.7V-6V),全靜態(tài)工作,工作頻率寬,在0Hz-24Hz內,工作頻率比8751/87C51等51系列的6MHz-12MHz更具靈活性,系統(tǒng)能快能慢。AT89C51提供三級程序存儲器加密,提供了方便靈活而可靠的硬加密手段,能完全保證程序或系統(tǒng)不被仿制。&l
59、t;/p><p> 51系列單片機片內含有一個的反向放大器,通過XTAL1、XTAL2外接反饋元件的晶體便成為自激振蕩器,晶體成感性,與C1、C2構成并聯(lián)震蕩電路,振蕩器的振蕩頻率主要取決于晶體;電容的值則是微調作用,通常取30pF左右。</p><p> 振蕩器輸出的震蕩脈沖經(jīng)2分頻成為內部時鐘信號,用作單片機內部各功能不見按時序協(xié)調工作的控制信號。其周期也成為時鐘周期(或則狀態(tài)周期)。
60、6個時鐘周期構成一個機器周期。指令周期以機器周期為單位。若采用6MHz晶振,則單指令周期和雙指令周期執(zhí)行時間分別為2μs和4μs,ALE引腳輸出的脈沖周期為1μs。</p><p> 為確保系統(tǒng)中電路穩(wěn)定可靠的運行,復位電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復位電路的第一功能是上電復位。一般微機電路工作需要供電電源為5V±5%,即4.75-5.25V。由于微機電路是時序數(shù)字電路,它需要穩(wěn)定的時鐘信號,因此在電源上電
61、時,只有當VCC超過4.75V以及晶休振蕩器穩(wěn)定工作時,復位信號撤除,微機電路開始工作。微機電路在運行中受到干擾后,容易出現(xiàn)CPU程序“跑飛”盲目運行甚至出現(xiàn)死機現(xiàn)象。此時復位信號有效,使微機系統(tǒng)重新恢復正常運行。這種監(jiān)視CPU運行的電路稱為Watchdog電路。</p><p> 51系列單片機的復位(RST)引腳只要出現(xiàn)10ms以上的高電平,單片機就會實現(xiàn)復位,復位后程序的入口地址為0000H,單片機工作在
62、寄存器0組,堆棧在片內RAM的08H單元建立,P0~P3口輸出全為1,中斷系統(tǒng)禁止工作。</p><p> 51系列單片機系統(tǒng)常常有上電復位和操作復位兩種方法。所謂上電復位,是指計算機上電瞬間,要在RST引腳上出現(xiàn)寬度大于10ms三萬正脈沖,使計算機進入復位狀態(tài),復位靠外部電路實現(xiàn),上電時+5V電源經(jīng)R對C3充電,C3上電壓建立的過程就是負脈沖的寬度,經(jīng)倒相后,RST上出現(xiàn)正脈沖使單片機實現(xiàn)上電復位。按鈕按下同
63、樣使RST實現(xiàn)高電平,實現(xiàn)了操作復位。</p><p> 對MCS-51系列的單片機來說,最小系統(tǒng)一般應該包括:單片機、晶振電路、復位電路等,最小系統(tǒng)是保證單片機正常運行所必須的外圍電路設計,如果沒有這部分電路,單片機則不能正常工作。晶振電路為單片機提供最基本的基準時序。時鐘又是時序的基礎,時鐘可以由兩種方式產(chǎn)生,即內部方式和外部方式。本系統(tǒng)采用內部方式。MCS-51系列單片機允許的振蕩頻率可在1.2—24MH
64、z之間選擇,一般選為11.0592MHz。電容C1、C2的取值對振蕩頻率的穩(wěn)定性、大小及振蕩電路的起振速度有一定的影響,可在20—100pF之間選擇,電容的典型值30pF。MCS-51系列單片機通常采用上電自動復位和按鈕復位兩種方式。通常因為系統(tǒng)運行的需要,常常需要人工復位,只需要將一個常開按鈕并聯(lián)于上電復位電路。當晶體振蕩頻率為12MHz時,RC的典型值為C=10μF,R=8.2kΩ。最小系統(tǒng)電路如下圖2-6所示[6]。</p&
65、gt;<p> 圖2-6 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p><p><b> 2.6顯示電路設計</b></p><p> 顯示電路本設計采用LCD1602作為顯示器件,與采用數(shù)碼管相比,硬件連接和軟件調試上都由優(yōu)勢,只要把要顯示的內容放進液晶模塊的顯示存儲器里面就可以直觀的顯示出指定的內容,操作方便,且本設計是要做八回路若應用數(shù)碼管LED顯示的話數(shù)量要求過
66、大,成本過高,故綜合以上因素我們選擇LCD作為顯示器件。</p><p> 2.6.1 LCD1602簡介</p><p> 字符型液晶顯示模塊是一種專門用于顯示字母、數(shù)字、符號等點陣式LCD,目前常用16×1,16×2,20×2和40×2行等的模塊。</p><p> LCD1602主要技術參數(shù):</p>
67、<p> 顯示容量為16×2個字符;</p><p> 芯片工作電壓為4.5~5.5V;</p><p> 工作電流為2.0mA(5.0V);</p><p> 模塊最佳工作電壓為5.0V;</p><p> LCD1602各引腳接口說明如下表所示:</p><p> 表2-2 LC
68、D1602引腳說明</p><p> 1. VSS為地電源。</p><p> 2. VDD接5V正電源。</p><p> 3. VL為液晶顯示器對比度調整端,接正電源時對比度最弱,接地時對比度最高,對比度過高時會產(chǎn)生“鬼影”,使用時可以通過一個10k的電位器調整對比度。</p><p> 4. RS為寄存器選擇,高電平時選擇數(shù)據(jù)寄
69、存器、低電平時選擇指令寄存器。</p><p> 5. R/W為讀寫信號線,高電平時進行讀操作,低電平時進行寫操作。當RS和R/W共同為低電平時可以寫入指令或者顯示地址,當RS為低電平R/W為高電平時可以讀忙信號,當RS為高電平R/W為低電平時可以寫入數(shù)據(jù)。</p><p> 6. E端為使能端,當E端由高電平跳變成低電平時,液晶模塊執(zhí)行命令。</p><p>
70、 7. D0~D7為8位雙向數(shù)據(jù)線。</p><p> 8. 第15引腳為背光源正極。</p><p> 9. 第16引腳為背光源負極[8]。</p><p> LCD1602與單片機的連接圖,如下圖2-7所示:</p><p> 圖2-7 LCD1602與單片機連接圖</p><p> 2.6.2 顯示
71、按鍵電路設計</p><p> 本設計的按鍵電路設計比較簡單,由于是對糧倉的溫度進行控制,報警的溫度和溫度上下限是確定的,故沒有設計過于復雜的電路,只設計了一個LCD顯示啟動電路。如下圖2-8所示在單片機的P1.1口接了一個開關控制LCD顯示的啟停。</p><p> 圖2-8 LCD啟停電路</p><p> 2.7 報警模塊硬件設計</p>
72、<p> 本系統(tǒng)在報警電路中分別安裝了紅色發(fā)光二極管和蜂鳴器,分別設置溫度上限為+15℃,溫度下限為0℃。當系統(tǒng)正常運行時,八路溫度都在限定溫度范圍之內,連接發(fā)光二極管和蜂鳴器的兩端口同時輸出低電平,由于在發(fā)光二極管和蜂鳴器的另一端都接地,所以發(fā)光二極管處于熄滅狀態(tài),蜂鳴器不鳴響;當八路溫度有一路或幾路超過上限或者下限時,連接發(fā)光二極管和蜂鳴器的兩個端口同時由低電平向高電平跳變,后又由高電平跳到低電平,并循環(huán)此動作,來發(fā)出
73、一個高低電平循環(huán)跳變的脈沖波,使紅色發(fā)光二極管閃爍并且蜂鳴器發(fā)出聲音。當控制八路溫度都回到限定范圍內時,發(fā)光二極管熄滅且蜂鳴器停止響聲。二級管采用紅色,色澤鮮明,更加容易引起人員注意,加上蜂鳴器的響聲,警示作用更加明顯。其硬件連接如下圖2-9所示[9]。</p><p> 圖2-9 報警電路</p><p> 2.8 控制單元設計</p><p> 本設計用
74、單片機的P3.2和P3.4口控制兩個光電隔離的輸出口,當單片機輸出低電平時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三極管導通,然后驅動下一個三極管使之導通,線圈導通后繼電器觸點接通從而接通通風機或電熱爐。電路圖如圖2-10所示。</p><p><b> 圖2-10控制電路</b></p><p> 2.9 串行口上位機通信模塊設計</p><p> 串行通信是
75、指通信的發(fā)送方和接收方之間數(shù)據(jù)信息的傳輸是在單根數(shù)據(jù)線上,以每次一個二進制位移動的它的優(yōu)點是只需一對傳輸線進行傳送信息,因此其成本低,適用于遠距離通信,它的缺點是傳送速度低。</p><p> 串行通信有異步通信和同步通信兩種基本通信方式。同步通信適用于傳送速度高的情況,其硬件復雜而異步通信應用于傳送速度在50到19200波特之間,是比較常用的傳送方式在異步通信中,數(shù)據(jù)是一幀一幀傳送的,每一串行幀的數(shù)據(jù)格式由一
76、位起始位,5~8位的數(shù)據(jù)位,一位奇偶校驗位(可省略)和一位停止位四部分組成,在串行通信前,發(fā)送方和接收方要約定具體的數(shù)據(jù)格式和波特率(通信協(xié)議)。</p><p> PC機采用可編程串行異步通信控制器8250來實現(xiàn)異步串行通信。通過對8250 的初始化編程,可以控制串行數(shù)據(jù)傳送格式和速度。RS-232C串行接口COM1和COM2是PC機中的兩個標準,51系列單片機片內含有一個全雙工的串行接口,通過編程也可實現(xiàn)串
77、行通信功能[10]。</p><p> 2.9.1 RS-232C標準</p><p> RS-232C是美國電子工業(yè)協(xié)會(EIA)正式公布的,在異步串行通信中應用最廣的標準總線。該標準適用于DCE和DTE間的串行二進制通信,最高數(shù)據(jù)傳送速率可達19. 2kbps,最長傳送電纜可達15米。RS - 232C標準定義了25根引線,對于一般的雙向通信,只需使用串行輸入RXD,串行輸出TXD
78、 和地線GND。在電氣性能方面,RS-232C標準的電平采用負邏輯,規(guī)定+ 5V~+15V之間的任意電平為邏輯“0”電平,-5 V~-15V之間的任意電平為邏輯“1”電平,它要求RS-232C接收器必須能識別低到+3V的信號作為邏輯“0”,識別-3V的信號作為邏輯“1”,即有2V的噪聲容限。RS - 232C是是位串行方式,這是微機系統(tǒng)中最通用的格式。7位ASCII碼數(shù)據(jù)的連續(xù)傳送由最低有效數(shù)字開始,以奇偶校驗位結束(RS-232C標準
79、接口并不限于ASCII數(shù)據(jù),還可用5到8個數(shù)據(jù)加一奇偶校驗位的方式)。RS-232C標準接口上的信號線基本上可分為四類:數(shù)據(jù)信號(4根)、控制信號(12根)、定時信號(3根)和地(2根)。</p><p> 1.數(shù)據(jù)信號,“發(fā)送數(shù)據(jù)TXD”和“接收數(shù)據(jù)RXD”信號線是一對數(shù)據(jù)傳輸線,用于傳輸串行的位數(shù)據(jù)信息。對于異步通信,傳輸?shù)拇形粩?shù)據(jù)信息的單位是字符。發(fā)送數(shù)據(jù)信號由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DTE產(chǎn)生,送往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D
80、CE。在發(fā)送數(shù)據(jù)信息的間隔期間或無數(shù)據(jù)信息發(fā)送時,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DTE保持該信號為“1”。接收數(shù)據(jù)信號由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DCE發(fā)出,送往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DTE。同樣,在接收數(shù)據(jù)信息的間隔期間或無信息傳輸時,該信號應為“1”。</p><p> 2.控制信號,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DTE發(fā)出請求發(fā)送RTS信號到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要求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發(fā)送數(shù)據(jù)。在雙工系統(tǒng)中,該信號的置位條件保持數(shù)據(jù)通信的設備處于發(fā)送方式。在半雙工系統(tǒng)中,該信號
81、的置位條件維持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處于發(fā)送狀態(tài),并且禁止接收;該信號復位后,才允許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轉為接收方式。在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復位清除發(fā)送信號之前,請求信號不能重新發(fā)生。</p><p> 3.定時信號,數(shù)據(jù)終端設備使用發(fā)送信號定時信號指示發(fā)送數(shù)據(jù)線上的每個二進位數(shù)據(jù)中心位置,而數(shù)據(jù)通信設備使用接收信號定時信號指示接收數(shù)據(jù)線上的每個二進位制的中心位置。</p><p> 4.地信號,保護地即屏蔽地
82、;信號地是RS-232C所有信號公共參考點的地。在接口電路和計算機接口芯片中大都為TTL或CMOS電平,所以在通信時,必須進行電平轉換,以便與RS-232標準的電平匹配。MAX232芯片可以完成電平轉換[11]。</p><p> 2.9.2 通過MAX232芯片與電腦串行口連接</p><p> 電腦的串口是RS232電平的,而單片機的串口是TTL電平的,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個電平轉換電
83、路,我們采用了專用芯片MAX232進行轉換,雖然也可以用幾個三極管進行模擬轉換,但還是用專用芯片更簡單可靠。</p><p> MAX232芯片是MAXIM公司生產(chǎn)的低功耗、單電源、雙RS232發(fā)送/接收器。適用于各種EIA-232E 和V.28/ V.24的通信接口。</p><p> MAX232芯片內部有一個電源電壓變換器,可以把輸入的+5V電源變換RS-232C輸出電平所需
84、177;10V電壓,所以采用此芯片接口的串行通信系統(tǒng)只要單一的+5V電源就可以了。</p><p> MAX232外圍需要4個電解電容C1、C2、C3、C4,是內部電源轉換所需電容,其取值均為1μF/25V,宜選用鉭電容并且應盡量靠近芯片,C5為0.1μF的電容。T1IN、T2IN、R1OUT、R2OUT接TTL/CMOS電平的引腳,引腳T1OUT、T2OUT、R1IN、R2IN為接RS-232C電平的引腳,因
85、此TTL/ CMOS電平的T1IN、T2IN 引腳應接AT89C51的串行發(fā)送引腳TXD;R1OUT、R2OUT 應接MCS-51的串行接收引腳RXD;與之對應的RS -232C電平的T1OUT、T2OUT應接PC機的接收端RD;R1IN、R2IN應接PC機的發(fā)送端TD[12]。</p><p> 為提高本系統(tǒng)的可操作性和控制的靈活性和實時性,需要進行上位機通信,即通過串行口將數(shù)據(jù)送到PC機進行顯示,同時PC也
86、可以將數(shù)據(jù)和指令等傳送到單片機,使單片機對溫度進行處理。在單片機與上位機進行通信時,根據(jù)上文介紹,決定采用MAX232對數(shù)據(jù)進行轉換,其硬件連接如下圖2-11所示。</p><p> 圖2-11 串行通信電路第三章 系統(tǒng)軟件設計</p><p> 硬件部分設計制作完成后,關鍵是程序的編寫。該系統(tǒng)程序的編寫才用模塊化程序設計,采用模塊化程序設計的優(yōu)點在于:每個模塊都可以分配給不同的程序
87、員完成,從而縮短開發(fā)周。各個模塊高聚合、模塊之間低耦合,只要模塊之間確定了參數(shù)遞的接口,不管那個模塊內部的改動,均不會影響其他模塊,從而使件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更加靈活。系統(tǒng)細化到模塊,條理清晰,系統(tǒng)更加容易理解和實現(xiàn)且容易維護、系統(tǒng)可靠。</p><p> 系統(tǒng)程序總流程如圖3-1:</p><p> 圖3-1 系統(tǒng)總流程圖</p><p> 3.1 AD轉換模塊軟件
88、設計</p><p> ADC0809工作時序與使用說明:</p><p> ADC0808/0809的工作時序如圖下圖3-2所示,當通道選擇地址有效時,ALE信號一出現(xiàn),地址便馬上被鎖存,這時轉換啟動信號緊隨ALE之后(或與ALE同時)出現(xiàn)。START的上升沿將逐次逼近寄存器SAR復位,在該上升沿之后的2μs加8個時鐘周期內(不定),EOC信號將變低電平,以指示轉換操作正在進行中,直
89、到轉換完成后EOC再變高電平。微處理器收到變?yōu)楦唠娖降腅OC信號后,便立即送出OE信號,打開三態(tài)門,讀取轉換結果。</p><p> 圖3-2 ADC0809工作時序圖</p><p> 模擬輸入通道的選擇可以相對于轉換開始操作獨立地進行,然而通常是把通道選擇和啟動轉換結合起來完成。這樣可以用一條寫指令既選擇模擬通道又啟動轉換。在與微機接口時,輸入通道的選擇可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通過地址
90、總線選擇,一種是通過數(shù)據(jù)總線選擇。</p><p> 如用EOC信號去產(chǎn)生中斷請求,要特別注意EOC的變低相對于啟動信號有2μs+8個時鐘周期的延遲,要設法使它不致產(chǎn)生虛假的中斷請求。最好利用EOC上升沿產(chǎn)生中斷請求,不是靠高電平產(chǎn)生中斷請求。根據(jù)ADC0809的時序編寫ADC0809的初始化子程序,AD轉換子程序。軟件流程圖如3-3所示。</p><p> 圖3-3 AD轉換流程圖&
91、lt;/p><p> 3.2 單片機軟件設計</p><p> 編程前,須設置好地址、數(shù)據(jù)及控制信號,編程單元的地址加在P1口和P2口的P2.0~P2.3(11位地址范圍為,數(shù)據(jù)從0000H~0FFFFH)P0輸入,引腳P2.6、P2.7、P3.6、P3.7的電平設置見表4-1,PSEN為低電平,RST保持高電平,EA/VPP引腳是編程電源的輸入端,按要求加上編程電壓,ALE/PROG引腳
92、輸入編程脈沖(負脈沖)。編程時,可采用4—20MHz的時鐘振蕩器,AT89C51編成方法如下:</p><p> 1.在地址線上加上要編程單元的地址;</p><p> 2.在數(shù)據(jù)線上要寫入數(shù)據(jù)的字節(jié);</p><p> 3.激活相應的控制信號;</p><p> 4.在高電壓編程時,將EA/VPP端加上+12V編程電壓;</p
93、><p> 5.每對Flash存儲陣列寫入一個字節(jié)或每寫入一個程序加密位,加上一個ALE/PROG編程脈沖[10]。</p><p> 單片機方面需要編寫主程序對ADC809的轉換后的數(shù)字量進行處理和通過定時器定時顯示8路(一次分別顯示4路)的程序與對各子程序的調用,以及對預設溫度與測量溫度的比較后報警和對電機等的控制程序。(詳見附錄)</p><p> 3.3
94、顯示模塊軟件設計</p><p> LCD字符型顯示器模塊有兩種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和數(shù)據(jù)寄存器。單片機等主控制系統(tǒng)對LCM(LCD顯示器模塊)的指令寄存器寫操作,可以將“清屏”等控制指令發(fā)送給LCM。對指令寄存器讀操作,可得到的數(shù)據(jù)的最高位是LCM的狀態(tài)(空閑狀態(tài)或忙狀態(tài))標志位,低7位是地址計數(shù)器的信息。對LCM的數(shù)據(jù)存儲器寫操作,可以修改當前地址中顯示字符。讀操作可以得到當前顯示地址中的現(xiàn)實數(shù)據(jù)。LCD字符
95、型顯示器模塊的詳細指令如表3-1所示[11]。</p><p> 顯示方面需編寫對LCD的初始化子程序和對指令寄存器的讀寫子程序和對數(shù)據(jù)寄存器的讀寫子程序,最后還需要根據(jù)LCD的字符集編寫顯示程序。軟件流程圖如圖3-4所示。(LCD顯示程序見附錄)</p><p> 圖3-4 LCD顯示流程圖</p><p> I/D:顯示地址計數(shù)器模式選擇。I/D=1,選擇
96、加1模式;I/D=0,選擇減1模式。</p><p> D:顯示器開關控制位。D=1,顯示器ON;D=0,顯示器OFF。</p><p> C:光標開關控制位。C=1,光標ON;C=0,光標OFF。</p><p> B:光標閃爍開關控制位。B=1,光標閃爍ON;B=0,光標閃爍OFF。</p><p> S/C:顯示器或光標移位選擇
97、。S/C=1,選擇顯示器移位;S/C=0,選擇光標移位。</p><p> R/L:移位方向選擇。R/L=1,向右移動;R/L=0,向左移動。</p><p> R/L:移位方向選擇。R/L=1,向右移動;R/L=0,向左移動。</p><p> 表3-1 LCD字符型顯示器模塊的指令集</p><p> DL:傳輸數(shù)據(jù)的有效位長度選
98、擇。DL=1,有效位為8位;DL=0,有效位為4位。</p><p> N:顯示器行數(shù)選擇位。N=1,選擇使用4行顯示器;N=0,選擇使用兩行顯示器。</p><p> F:字符顯示塊的點陣選擇。F=1,選擇5×10點陣;F=0,選擇5×7點陣。</p><p> BF:忙標志位。BF=1,LCM處于忙狀態(tài);BF=0,LCM處于空閑狀態(tài)。&
99、lt;/p><p> CGRAM:字符發(fā)生器RAM。用戶自編成的字符或圖形存儲器。</p><p> CDRAM:顯示數(shù)據(jù)RAM[12]。</p><p><b> 第四章 仿真</b></p><p> 4.1 仿真軟件簡介</p><p> 4.1.1 Keil軟件簡介</p>
100、;<p> 單片機開發(fā)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樣離不開軟件,我們寫的匯編語言源程序要變?yōu)镃PU可以執(zhí)行的機器碼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手工匯編,另一種是機器匯編,目前已極少使用手工匯編的方法了。機器匯編是通過匯編軟件將源程序變?yōu)闄C器碼,用于MCS-51單片機的匯編軟件有早期的A51,隨著單片機開發(fā)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從普遍使用匯編語言到逐漸使用高級語言開發(fā),單片機的開發(fā)軟件也在不斷發(fā)展,Keil軟件是目前最流行開發(fā)MCS-51系列單片
101、機的軟件,這從近年來各仿真機廠商紛紛宣布全面支持Keil即可看出。Keil提供了包括C編譯器、宏匯編、連接器、庫管理和一個功能強大的仿真調試器等在內的完整開發(fā)方案,通過一個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uVision)將這些部份組合在一起。</p><p> Keil C51是美國Keil Software公司出品的51系列兼容單片機C語言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與匯編相比,C語言在功能上、結構性、可讀性、可維護性上有明顯的優(yōu)勢,因而易
102、學易用。用過匯編語言后再使用C來開發(fā),體會更加深刻。</p><p> Keil C51軟件提供豐富的庫函數(shù)和功能強大的集成開發(fā)調試工具,全Windows界面。另外重要的一點,只要看一下編譯后生成的匯編代碼,就能體會到Keil C51生成的目標代碼效率非常之高,多數(shù)語句生成的匯編代碼很緊湊,容易理解。在開發(fā)大型軟件時更能體現(xiàn)高級語言的優(yōu)勢[13]。</p><p> 4.1.2 PRO
103、TEUS軟件簡介</p><p> Proteus軟件是來自英國Labcenter electronics 公司的EDA 工具軟件,Proteus 軟件有近20年的歷史,在全球廣泛使用。它除了具有和其它EDA 工具一樣的原理布圖、PCB自動或人工布線及電路仿真的功能外,其革命性的功能是,它的電路仿真是交互的,可視化的,針對微處理器的應用,還可以直接在基于原理圖的虛擬原型上編程,并實現(xiàn)軟件源碼級的實時調試,如有顯
104、示及輸出,還能看到運行后輸入輸出的效果,配合系統(tǒng)配置的虛擬儀器如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可以測量仿真的波形及記錄仿真數(shù)據(jù)。在不需要硬件設備投入的情況下,Proteus 軟件可以建立完整的電子學習設計開發(fā)環(huán)境,縮短研發(fā)周期,并且降低開發(fā)成本[14]。</p><p> 4.2 Keil與PROTEUS聯(lián)合仿真</p><p> 打開Keil4,選擇Project| New Project命
105、令,在彈出的Create New Project對話框中選擇目標保存路徑,在“文件名”編輯框輸入工程名稱。單擊“保存”,在彈出的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對話框中雙擊Data base框中的Atmel選項,選擇AT89C51單片機,按“確定”后,在隨后彈出的μ Vision4的對話框中選擇“是”。選擇File | New命令,新建一個文檔,然后保存。本設計采用C語言編寫程序,故輸入擴展名為“.
106、c”。保存文件后,Keil4會自動識別C語言程序中的關鍵字,并以不同的顏色顯示。在Keil的編輯器里編寫源代碼,其源程序見附錄。</p><p> 編寫程序完成后,雙擊Keil4左邊的Project Workspace窗口中的Target 1,然后右鍵單擊Source Group 1文件夾,在快捷菜單中選擇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 1’,在彈出的Add Files to
107、Group ‘Source Group 1’對話框中選擇文件類型為C Source File類型,將編完的C語言程序文件添加到Source Group 1中。在Keil4中是以工程的方式對文件進行管理,為此需要將相關的目標文件加入到工程之中。右鍵單擊Project Workspace窗口中的Target 1文件夾,在快捷菜單中選擇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選項。在彈出的Options for Target
108、 ‘Target 1’對話框中選擇Output選項卡,選中Create HEX File復選框以生成Proteus所需的十六進制文件,然后單擊“OK”按鈕。在Keil中選擇Project|Build target命令,以產(chǎn)生目標程序和HEX文件。</p><p> 首先打開Proteus ISIS,完成系統(tǒng)電路原理圖的繪制,電路原理圖見附錄。雙擊U1即AT89C51,在彈出的Edit Component對話框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溫控風扇設計-畢業(yè)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溫控風扇設計畢業(yè)論文
- 風扇畢業(yè)論文--基于51單片機的智能溫控風扇
- 基于STC單片機的多路銀針溫控儀的研制.pdf
- 應用物理畢業(yè)論文基于單片機的智能風扇溫控系統(tǒng)設計
- 應用物理畢業(yè)論文基于單片機的智能風扇溫控系統(tǒng)設計
- 畢業(yè)論文--基于單片機的溫控風扇的設計
- 畢業(yè)論文(設計)基于單片機的溫控風扇的設計
- 畢業(yè)論文(設計)基于單片機的溫控風扇的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溫控風扇設計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溫控風扇設計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溫控風扇設計論文
- 畢業(yè)論文---基于單片機的智能血壓設計
- 基于單片機的稱重儀的設計畢業(yè)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小車設計畢業(yè)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窗簾設計-智能電網(wǎng)畢業(yè)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小車的設計 畢業(yè)論文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小車的設計-畢業(yè)論文
- 【畢業(yè)論文】基于單片機控制智能窗簾設計
- 畢業(yè)設計----基于at89c52的智能溫控儀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