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2019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化學---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www.ks5u.com</p><p>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校2019屆高三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p><p><b>  化學試題</b></p><p>  1.化學與生活、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p><p>  A. 硅單質可作為制造宇宙飛船太陽能

2、電池帆板的主要材料</p><p>  B. 硫酸銅溶液可用來浸泡蔬菜,以保持蔬菜的新鮮</p><p>  C. 常用明礬、硫酸鐵等物質來處理污水中的懸浮物質</p><p>  D. 提倡使用共享單車,目的是為了降低碳排放</p><p><b>  【答案】B</b></p><p><

3、;b>  【解析】</b></p><p>  【詳解】A.硅單質是制造太陽能電池板的材料,故正確;B.硫酸銅對人體有害,不能浸泡蔬菜,故錯誤;C.明礬或硫酸鐵等物質可以在水中水解生成氫氧化鋁或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性,能凈化水,故正確;D.使用單車可以減少汽車等交通工具的使用,減少碳的排放,故正確。故選B。</p><p>  2.關于一些重要的化學概念有下列說法,其中

4、正確的是</p><p> ?、貴e(OH)3膠體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p><p> ?、贐aSO4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強電解質</p><p> ?、郾姿?、純堿、小蘇打分別屬于酸、堿、鹽 </p><p> ?、苊旱母绅s、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屬于化學變化</p><p> ?、葜脫Q反應都屬于離子反應

5、</p><p>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p><p><b>  【答案】B</b></p><p><b>  【解析】</b></p><p>  試題分析:①膠體和溶液都是混合物,正確;②硫酸鋇雖然難溶但是是強電解質,正確;③純堿、小蘇

6、打都是鹽類,錯誤;④煤的干餾、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屬于化學變化,正確;⑤置換反應不一定是離子反應,如鋁熱反應是置換反應但不是離子反應,錯誤,答案選B。</p><p>  考點:考查物質的分類、反應類型的分類、化學變化的判斷</p><p>  3.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p><p>  A. 100 g質量分數(shù)為46%的HCOOH溶液中含

7、氫原子數(shù)為8 NA</p><p>  B. 在標準狀況下,22.4 LNH3分子中含共用電子對數(shù)為3 NA</p><p>  C. 1 mol SO2與3 mol O2反應生成的SO3分子數(shù)為NA</p><p>  D. 1 L 0.5 mol·L-1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分子數(shù)為0.5 NA</p><p><b>

8、  【答案】C</b></p><p><b>  【解析】</b></p><p>  【詳解】A. 100 g質量分數(shù)為46%的HCOOH溶液中甲酸的質量為46克,為1mol,含有2mol氫原子,另外還有100-46=54克水,即3mol,含有6mol氫原子,則共含氫原子數(shù)為8 NA,故正確;B. 在標準狀況下,22.4 LNH3的物質的量為1mol,

9、每個分子含有3個共用電子對,所以該分子中含共用電子對數(shù)為3NA,故正確;C. 二氧化硫和氧氣的反應為可逆反應,不能準確計算二者反應的物質的量,故不能確定三氧化硫的分子數(shù),故錯誤;D. 1 L 0.5 mol·L-1葡萄糖溶液中含葡萄糖的物質的量為0.5mol,含有分子數(shù)為0.5NA,故正確。故選C。</p><p>  4. 下列是部分礦物資源的利用及產(chǎn)品流程,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p>

10、;<p>  A. 粗銅電解精煉時,粗銅作陽極</p><p>  B. 生產(chǎn)鋁、銅、高純硅及玻璃過程中都涉及氧化還原反應</p><p>  C. 黃銅礦冶銅時,副產(chǎn)物SO2可用于生產(chǎn)硫酸,FeO可用作冶鐵的原料</p><p>  D. 粗硅制高純硅時,提純四氯化硅可用多次分餾的方法</p><p><b>  【

11、答案】B</b></p><p><b>  【解析】</b></p><p>  粗銅精煉時,粗銅作陽極,精銅作陰極,A對;制玻璃發(fā)生的反應:CaCO3+SiO2CaSiO3+CO2↑,Na2CO3+SiO2Na2SiO3+CO2↑,都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B錯;SO2用于生產(chǎn)硫酸,FeO用作冶鐵原料屬于副產(chǎn)物的充分利用,C對;多次分餾提純可使SiCl4與

12、粗硅中的雜質分離徹底,保證制得高純度的硅,D對。</p><p>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說法有幾個</p><p> ?、倩罨肿娱g的碰撞不一定能發(fā)生化學反應</p><p> ?、谄胀ǚ肿娱g的碰撞有時也能發(fā)生化學反應</p><p> ?、墼龃蠓磻餄舛龋稍龃髥挝惑w積內活化分子數(shù),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多</p><p

13、> ?、苡袣怏w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增大壓強(即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數(shù),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p><p> ?、莼瘜W反應的實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p><p> ?、薮呋瘎┠茉龃蠡罨肿影俜謹?shù),從而增大化學反應速率</p><p>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p>&

14、lt;p><b>  【答案】D</b></p><p><b>  【解析】</b></p><p><b>  【分析】</b></p><p>  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必須分子間發(fā)生有效碰撞,普通分子間的不能發(fā)生發(fā)生有效碰撞,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組合,也是舊化

15、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過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適取向的有效碰撞,注意增大壓強,必須改變濃度,反應速率才能發(fā)生變化,以此解答。</p><p>  【詳解】①活化分子如果有合適的取向,發(fā)生的碰撞一定能發(fā)生化學反應,如果沒有合適的取向,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故正確;②普通分子不可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故錯誤;③增大反應物濃度,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不變,但是濃度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

16、分子數(shù)增大,從而使有效碰撞次數(shù)增多,故正確;④有氣體參加的化學反應,若增大壓強(即縮小反應容器的體積),可增大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數(shù),從而使反應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數(shù)不能增大,故錯誤;⑤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化學鍵斷裂和新化學鍵形成的過程,分子先成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發(fā)生碰撞,可生成新物質,故正確;⑥催化劑可降低活化能,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從而增大化學反應速率,故正確。故有①③⑤⑥正確,故選D。</p><p>

17、;  6.下列四組實驗中,操作正確且能達到預期目的是</p><p>  A. 配制稀硫酸 B. 固體NaHCO3分解</p><p>  C. 制備Fe(OH)2沉淀 D. 收集NH3</p><p><b>  【答案】D</b></p><p><b>  【解析】</b><

18、/p><p>  【詳解】A.不能在量筒中稀釋濃硫酸,應在燒杯中稀釋,故A錯誤;B.碳酸氫鈉分解生成水,則圖中試管口應向下傾斜,故B錯誤;C.制備Fe(OH)2沉淀,應防止氫氧化亞鐵被氧化,則圖中膠頭滴管應在液體中擠出NaOH,故C錯誤;D.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則圖中短導管進入可收集氨氣,故D正確;故選D。</p><p>  7.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可制取H2,兩個電極均為惰性電極,c 為陰離子

19、交換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p><p>  A. a為電源的正極</p><p>  B. 工作時,OH- 向左室遷移</p><p>  C. 右室電極反應為:C2H5OH+H2O-4e-=CH3COO-+5H+</p><p>  D. 生成H2和CH3COONa 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2:1</p><p><

20、;b>  【答案】D</b></p><p><b>  【解析】</b></p><p>  A. 根據(jù)圖示,電解池只左側生成氫氣,是溶液中的水放電,發(fā)生了還原反應,左側電極為陰極,則a 為電源的負極,故A錯誤;B. 工作時,陰極水放電生成氫氣和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濃度增大,向右室遷移,故B錯誤;C. 右室電極為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根據(jù)圖示,右側

21、溶液顯堿性,不可能生成氫離子,故C錯誤;D. 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生成1mol H2轉移2mol電子,則生成 CH3COONa 的物質的量為=0.5mol, H2 和 CH3COONa 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故D正確;故選D。</p><p>  8.下列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均正確的是</p><p>  A. A B. B C. C D. D</p>&l

22、t;p><b>  【答案】D</b></p><p><b>  【解析】</b></p><p>  【詳解】A.二氧化硫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是因為+4價硫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根離子但是二氧化硫與氯化鋇等不反應,故錯誤;B.鋅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鋅,銅和鋅和硫酸形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但硫酸銅不是催化劑,故錯誤;C.焰色反應

23、時火焰為黃色,只能說明物質中含有鈉元素,但不能確定是否為鈉鹽,故錯誤;D.濃鹽酸有揮發(fā)性和濃氨水揮發(fā)出的氨氣反應生成氯化銨,出現(xiàn)白煙,故正確。故選D。</p><p>  【點睛】焰色反應為元素的性質,只能說明含有該元素,但不能確定其具體的化學成分。</p><p>  9.W、X、Y、Z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加。W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所在周期數(shù)的2倍;Y+和X2-的電子層結構

24、相同;Z的原子序數(shù)等于W和Y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p><p>  A. Z的氫化物的酸性比WX2的水化物的強,說明Z的非金屬性比W的強</p><p>  B. 離子半徑大?。篫>Y>X</p><p>  C. 工業(yè)上用MnO2和Z的氫化物的濃溶液在加熱的條件下制取Z的單質</p><p>  D. 能形成WX

25、Z2這種共價化合物</p><p><b>  【答案】D</b></p><p><b>  【解析】</b></p><p><b>  【分析】</b></p><p>  W、X、Y、Z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加。W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所在周期數(shù)的2倍,可能為

26、碳或硫,根據(jù)其原子序數(shù)的大小關系,確定其為碳元素;Y+和X2-的電子層結構相同,則Z為氧元素,Y為鈉元素;Z的原子序數(shù)等于W和Y的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為氯元素。</p><p>  【詳解】A. 氯的氫化物的酸性比二氧化碳的水化物的強,但是不能說明氯的非金屬性比碳的強,應該用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進行比較,即用高氯酸和碳酸的酸性比較,故錯誤;B. 鈉離子和氧離子電子層結構相同,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所以氧離子半

27、徑大于鈉離子半徑,故離子半徑大小錯誤;C. 實驗室用MnO2和濃鹽酸溶液在加熱的條件下制取氯氣,工業(yè)上用電解食鹽水的方法得到氯氣,故錯誤;D. COCl2為共價化合物,故正確,故選D。</p><p>  10.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既能殺菌、消毒、又能絮凝凈水的水處理劑。工業(yè)制備高鐵酸鉀的反應離子方程式為Fe(OH)3+C1O-+OH-→FeO42-+C1-+H2O(未配平)。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l

28、t;/p><p>  A. 上述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p><p>  B. 高鐵酸鉀中鐵顯+6價</p><p>  C. 由上述反應可知,F(xiàn)e(OH)3的氧化性強于FeO42-</p><p>  D. K2FeO4處理水時,不僅能消毒殺菌,而且生成的Fe3+水解形成Fe(OH)3膠體能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p&

29、gt;<p><b>  【答案】C</b></p><p><b>  【解析】</b></p><p><b>  【分析】</b></p><p>  根據(jù)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和電子守恒配平方程式為2Fe(OH)3+3C1O-+4OH-=2FeO42-+3C1-+5H2O,C1O-為

30、氧化劑,F(xiàn)e(OH)3為還原劑。據(jù)此解答。</p><p>  【詳解】A. 上述反應中C1O-為氧化劑,F(xiàn)e(OH)3為還原劑,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故正確;B. 高鐵酸鉀中鐵顯+6價,故正確;C. 由上述反應可知,F(xiàn)e(OH)3為還原劑,F(xiàn)eO42-為氧化產(chǎn)物,故不能比較Fe(OH)3和FeO42-的氧化性,故錯誤;D.因為鐵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性,所以 K2FeO4處理水時,不

31、僅能消毒殺菌,而且能凈水,故正確。故選C。</p><p>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p><p>  A. 需要通電才可進行的有:電解、電泳、電離、電鍍、電化腐蝕</p><p>  B. 在Fe(OH)3膠體中滴加稀硫酸的現(xiàn)象為:先沉淀后溶解</p><p>  C. 用氯化鐵溶液和燒堿溶液反應制取氫氧化鐵膠體</p>

32、<p>  D. 在Fe(OH)3膠體中插入惰性電極通電,在陽極附近顏色加深</p><p><b>  【答案】B</b></p><p><b>  【解析】</b></p><p>  【詳解】A. 電離和電化腐蝕不需要通電,需要通電才可進行的有:電解、電泳、電鍍,故錯誤;B. 在Fe(OH)3膠體中滴加稀

33、硫酸的現(xiàn)象為先發(fā)生膠體的聚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后氫氧化鐵沉淀溶于硫酸,故正確;C. 用氯化鐵溶液和燒堿溶液反應得到氫氧化鐵沉淀,不是氫氧化鐵膠體,應該用沸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并加熱煮沸到顯紅褐色,即可得氫氧化鐵膠體。故錯誤;D. 在Fe(OH)3膠體中插入惰性電極通電,帶正電荷的氫氧化鐵膠體粒子向陰極附近移動,陰極附近顏色變深,陽極附近顏色變淺,故錯誤。故選B。</p><p>  【點睛】掌握膠體的制備和性

34、質是解題的關鍵。</p><p>  12.對于下列實驗現(xiàn)象描述正確的是( )</p><p>  A. 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紅色固體</p><p>  B. 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白色固體</p><p>  C. 將過量的NaOH溶液逐滴滴入AlCl3溶液中,先無明顯現(xiàn)象后出現(xiàn)白色絮狀沉淀</p><p> 

35、 D. 將過量的稀鹽酸逐滴滴入稀Na2CO3溶液中,開始幾乎不會產(chǎn)生氣體,后來出現(xiàn)大量氣體。</p><p><b>  【答案】D</b></p><p><b>  【解析】</b></p><p>  【詳解】A、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故A錯誤;B、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生成白色

36、固體,同時有黑色固體顆粒生成,故B錯誤;C.向氯化鋁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至過量,發(fā)生的反應方程式為Al3++3OH-═Al(OH)3↓、Al(OH)3+NaOH═NaAlO2+2H2O,氫氧化鋁是難溶性白色物質,偏鋁酸鈉是可溶性物質,所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先產(chǎn)生白色沉淀,最后沉淀溶解,故C錯誤;D. 將過量的稀鹽酸逐滴滴入稀Na2CO3溶液中,首先反應生成碳酸氫鈉,沒有氣體生成,然后鹽酸與碳酸氫鈉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故D正確;故選D。&

37、lt;/p><p>  13.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p><p>  A. S2-、Na+、ClO-、OH- B. Na+、HCO3-、Cl-、H+</p><p>  C. Na+、Al3+、Cl-、SO42- D. H+、Fe2+、NO3-、SO42-</p><p><b>  【答案】C</b

38、></p><p><b>  【解析】</b></p><p>  【詳解】A.次氯酸根離子能氧化硫離子,故不能大量共存,故錯誤;B. HCO3-和H+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錯誤;C. Na+、Al3+、Cl-、SO42-四種離子不反應,能共存,故正確;D. Fe2+和NO3-、H+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錯誤。故選C。</p&

39、gt;<p>  【點睛】分析離子共存問題是注意有復分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掌握常見的具有氧化性的離子,如次氯酸根離子和鐵離子和酸性條件下的硝酸根離子等。掌握酸式酸根離子與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都反應。</p><p>  14.下列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評價均合理的是(  )</p><p>  A. A B. B C. C D. D</

40、p><p><b>  【答案】B</b></p><p><b>  【解析】</b></p><p>  【詳解】A、將1mol Cl2通入到含1mol FeI2溶液中,Cl2不足,先氧化I﹣,離子方程式為:2I﹣+Cl2═2Cl﹣+I2,故A錯誤;B、AlO2-與H+物質的量之比為1:1反應時,生成Al(OH)3沉淀,1

41、:4反應時生成鋁離子,所以1mol?L﹣1的NaAlO2溶液和2.5mol?L﹣1的HCl溶液等體積互相均勻混合,離子方程式為:2AlO2-+5H+═Al3++Al(OH)3↓+H2O,可理解為2molAlO2-消耗2molH+,生成2molAl(OH)3,其中1molAl(OH)3又消耗了3molH+,生成1molAl3+,所以AlO2﹣與Al(OH)3消耗的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3,故B正確;C、過量SO2通入到NaClO溶液中,

4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H2O+SO2+ClO-=SO42- +Cl- +2H+,無法比較H2SO3和HClO的酸性強弱,故C錯誤;D、Ca(HCO3)2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a 2++2HCO3-+4OH-=2H2O+Mg(OH)2↓+2CO32-,酸式鹽與堿反應生成正鹽和水的說法不全面,故D錯誤。</p><p>  【點睛】本題重點考查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電離方程式正誤判斷,

43、第一看是否符合反應事實;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守恒);第三看:拆不拆(即離子、分子形式的書寫是不是有問題)。⑴強酸、強堿和易溶于水的鹽要拆寫為離子,難溶物質、難電離物質、揮發(fā)性物質、單質、氧化物、非電解質等要書寫為化學式。⑵微溶物作為反應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寫為離子,若是懸濁液寫為化學式。微溶物作為生成物,一般寫為化學式,并標“↓”符號。⑶多元弱酸酸式根離子,在離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寫。如HCO3-不能寫成CO32-+H+

44、(注:NaHSO4在溶液中需寫成SO42-+H+)</p><p>  15.反應C(s)+H2O(g)=CO(g)+H2(g)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下列說法或結論正確的是</p><p>  A. 當v(CO)(正)=v(H2)(正),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p><p>  B. 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加C(s)的質量會使平衡正向移動</p><

45、p>  C. 保持容器體積不變,充入少量He使體系壓強增大,反應速率一定增大</p><p>  D. 其他條件不變,僅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再次達到平衡時,H2 0(g)的平衡濃度可能是原來的2.1倍</p><p><b>  【答案】D</b></p><p><b>  【解析】</b></p>

46、<p>  【詳解】A. 當v(CO)(正)=v(H2)(正)時,不能說明正逆反應速率的關系,不能確定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錯誤;B. 其他條件不變,適當增加C(s)的質量不會改變濃度,不能影響速率不能改變平衡,故錯誤;C. 保持容器體積不變,充入少量He使體系壓強增大,但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故錯誤;D. 其他條件不變,僅將容器的體積縮小一半,各物質的濃度變?yōu)樵瓉淼?倍,平衡逆向移動后再次達到平衡時,H2

47、 0(g)的平衡濃度比2倍大,可能是原來的2.1倍,故正確。故選D。</p><p>  【點睛】注意充入惰性氣體時的分析,若體積不變,則充入惰性氣體對平衡無影響,若壓強不變,體積增大,相當于減壓,根據(jù)減壓進行判斷平衡的移動方向。</p><p>  16.在恒溫、恒容條件下發(fā)生下列反應:2X2O5 (g) 4XO2(g) +O2(g) △H>0,T溫度下的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為:</

48、p><p><b>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p><p>  A. T溫度下的平衡數(shù)為K=64 (mol/L)3,100s時轉化率為50%</p><p>  B. 50s 內 X2O5分解速率為 0.03 mol/ (L?s)</p><p>  C. T1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1,T2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2,若T1

49、>T2,則Kl>K2</p><p>  D. 若只將恒容改為恒壓,其它條件都不變,則平衡時X2O5的轉化率和平衡常數(shù)都不變</p><p><b>  【答案】D</b></p><p><b>  【解析】</b></p><p><b>  【分析】</b>&

50、lt;/p><p>  2X2O5 (g) 4XO2(g) +O2(g)</p><p>  初始 4.00 0 0</p><p>  改變 2.00 4.00 1.00</p><p>  平衡 2.00 4.00 1.00&l

51、t;/p><p><b>  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b></p><p>  【詳解】A. T溫度下的平衡數(shù)為K= =64 (mol/L)3,100s時轉化率為2/4=50%,故正確;B. 50s 內 X2O5分解速率為= 0.03 mol/ (L?s),故正確;C. 因為反應是吸熱的,所以T1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1,T2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為K2,溫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動,平

52、衡常數(shù)增大,故正確;D. 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多的反應,在恒容條件下,隨著反應的進行,容器中的壓強逐漸增大,若壓強恢復到起始壓強,則該平衡正向移動,則平衡時X2O5的轉化率增大,但平衡常數(shù)不變,故錯誤。故選D。</p><p>  【點睛】平衡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濃度和壓強無關。</p><p>  17.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擬用鉛蓄電池進行電絮凝凈水的實驗探究,設計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敘

53、述正確的是</p><p>  A. Y 的電極反應: Pb-2e- = Pb2+</p><p>  B. 鉛蓄電池工作時SO42-向 Y 極移動</p><p>  C. 電解池的反應僅有2Al+6H2O2Al(OH)3+3H2↑</p><p>  D. 每消耗 103.5 gPb ,理論上電解池陰極上有0.5 molH2生成</

54、p><p><b>  【答案】D</b></p><p><b>  【解析】</b></p><p><b>  【分析】</b></p><p>  進行凈水,即Al轉化成氫氧化鋁膠體,Al為陽極,F(xiàn)e為陰極,根據(jù)電解原理,Y為PbO2,X為Pb,從原電池工作原理、電解的原理

55、、電路中通過的電量相等進行分析。</p><p>  【詳解】A、根據(jù)實驗的原理,凝凈水,讓Al轉化成氫氧化鋁膠體,即Al失電子,根據(jù)電解原理,Al為陽極,Y為PbO2,則X為Pb,Y電極反應為:PbO2+SO42-+4H++2e-=PbSO4+2H2O,故A錯誤;B、根據(jù)原電池的工作原理,SO42-向負極移動,即SO42-移向X電極,故B錯誤;C、電解過程中實際上發(fā)生兩個反應,分別為2Al+6H2O2Al(OH

56、)3+3H2↑和2HO22H2↑+O2↑,故C錯誤;D、消耗103.5gPb,轉移電子物質的量為mol=1mol,陰極上的電極反應式為2H++2e-=H2↑,通過電量相等,即產(chǎn)生氫氣的物質的量為1/2mol=0.5mol,故D正確。</p><p>  18.生產(chǎn)上用過量燒堿溶液處理某礦物(含Al2O3、MgO),過濾后得到的濾液用 NaHCO3溶液處理,測得溶液pH、n[Al(OH)3]隨加入NaHCO3溶液體

57、積變化的曲線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p><p>  A. 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AlO2-+H2O=Al(OH)3↓+CO32-</p><p>  B. b 點與c點溶液所含微粒種類相同</p><p>  C. a 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是Na+、AlO2-、OH-</p><p>  D. NaHCO3溶液的

58、物質的量濃度為0.8mol/L</p><p><b>  【答案】D</b></p><p><b>  【解析】</b></p><p><b>  【分析】</b></p><p>  氧化鋁和氫氧化鈉反應,而氧化鐵不反應,過濾后得到濾液用碳酸氫鈉處理,發(fā)生HCO3-+A

59、lO2-+H2O=Al(OH)3↓+CO32-,加入40毫升碳酸氫鈉溶液時沉淀最多,a、b、c點都為堿性,隨著碳酸氫鈉的加入,堿性減弱,以此解答。</p><p>  【詳解】A.偏鋁酸根離子促進碳酸氫根電離,生成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AlO2-+H2O=Al(OH)3↓+CO32-,故正確;B. b 點與c點溶液所含微粒種類相同,均為鈉離子、偏鋁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碳酸根離子,故正確;C. a 點溶液

60、顯堿性,溶質為氫氧化鈉和偏鋁酸鈉,存在的離子是Na+、AlO2-、OH-,故正確;D. 加入40毫升碳酸氫鈉的溶液時沉淀最多,沉淀為0.032mol,氫氧化鈉過量,濾液中含有氫氧化鈉,由于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反應生成碳酸根離子和水,HCO3-+AlO2-+H2O=Al(OH)3↓+CO32-可知,前8毫升不生成沉淀,NaHCO3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032/0.032=1.0mol/L,故錯誤。故選D。</p>&l

61、t;p>  【點睛】把握圖中沉淀與pH的變化,發(fā)生的反應,離子共存等為解答的關鍵。</p><p>  19.氮及其化合物如NH3及銨鹽、N2H4、N2O4等在中學化學、化工工業(yè)、國防等領域占有重要地位。</p><p>  (1)發(fā)射航天火箭常用肼(N2H4)與N2O4作燃料與助燃劑。肼(N2H4)與N2O4的反應為2N2H4(g)+N2O4(g)═3N2(g)+4H2O(g)

62、△H= -1077kJ?mol-1 </p><p>  已知相關反應的化學鍵鍵能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p><p>  則使1mol N2O4(g)分子中化學鍵完全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是___________。</p><p> ?。?)N2O4與NO2之間存在反應N2O4(g)2NO2(g)。將一定量的N2O4放入恒容密閉容器中,測得其平衡轉化率[a(N2O4)]

63、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p><p> ?、儆蓤D推測該反應的△H ___0(填“>”或“<”),理由為________________。</p><p> ?、趫D中a點對應溫度下,已知N2O4的起始壓強po為108 kPa,則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p=_________(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shù))。</p><p&g

64、t; ?、墼谝欢l件下,該反應N2O4、NO2的消耗速率與自身壓強間存在關系v( N2O4)=k1p(N2O4),v(NO2)=k2p2(NO2),其中k1、k2是與反應溫度有關的常數(shù)。相應的速率壓強關系如圖所示,一定溫度下,k1、k2與平衡常數(shù)Kp的關系是k1=___________,在下左圖上標出的點中,能表示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點為__________(填字母代號)。</p><p> ?。?)電解NO2制備

65、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p><p>  ①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跒槭闺娊猱a(chǎn)物全部轉化為NH4NO3,需補充某種化合物A,則A的化學式為_________。</p><p>  【答案】 (1). 1941 kJ (2). >

66、 (3). 溫度升高,α(N2O4)增加,說明平衡右移。該反應為吸熱反應,△H>0 (4). 115.2KPa (5). (6). B點與D點 (7). NO2-e-+H2O=NO3-+2H+ (8). NH3</p><p><b>  【解析】</b></p><p><b>  【分析】</b><

67、/p><p>  根據(jù)反應的焓變=反應物總鍵能-生成物總鍵能計算。根據(jù)圖像分析,隨著溫度升高,四氧化二氮的平衡轉化率增大,說明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正向進行,據(jù)此判斷焓變。根據(jù)反應方程式計算平衡時體系中的四氧化二氮和二氧化氮的分壓,代入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計算分壓平衡常數(shù)即可。電解池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根據(jù)原理分析,二氧化氮在陽極變?yōu)橄跛岣x子,陰極為二氧化氮變?yōu)殇@根離子,根據(jù)電子守恒分析硝酸根離子和銨根離子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并

68、分析使二氧化氮電解全部轉化為硝酸銨需要將剩余的氫離子轉化為銨根離子,據(jù)此分析A物質。</p><p>  【詳解】(1) 假設1mol N2O4(g)分子中化學鍵完全斷裂時需要吸收的能量為xkJ,△H =2×(190+390×4)+x-946×3-460×8=-1077,計算x=1941 kJ; (2) ①根據(jù)圖像分析,隨著溫度升高,α(N2O4)增加,說明平衡右移。該反應

69、為吸熱反應,△H>0 ;②四氧化二氮與二氧化氮之間存在反應,a點起始時四氧化二氮的壓強為108kPa,四氧化二氮的平衡轉化率為40%,則平衡時p(N2O4)=po (1-40%),p(NO2)= po ×40%×2,所以反應的分壓平衡常數(shù)為 115.2KPa; ③當達到平衡時滿足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即消耗速率2v( N2O4)= v(NO2),又有v( N2O4)=k1p(N2O4),v(NO2)=k2p2(NO

70、2),則k1、k2與平衡常數(shù)Kp的關系為Kp= 。根據(jù)2v( N2O4)= v(NO2),則可以表示化學平衡的點為B點與D點。 (3) ①電解池陽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根據(jù)原理圖分析,二氧化氮在陽極失去電子轉化為硝酸根離子,則陽極的電極反應為 NO2-e-+H2O=NO3-+2H+;②陰極反應為二氧化氮變成銨根離子,電極</p><p>  20.鉛精礦可用于冶煉金屬鉛,其主要成分為PbS。</p>&l

71、t;p> ?。?)火法煉鉛將鉛精礦在空氣中焙燒,生成PbO和SO2。</p><p> ?、儆勉U精礦火法煉鉛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诨鸱掋U的廢氣中含低濃度SO2,可將廢氣通入過量氨水中進行處理,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______。</p><p> ?。?)濕法煉鉛在制備金屬鉛的同時,還可制得硫磺,相對于火法煉鉛更為環(huán)保。濕法煉鉛的工藝流程如下:</p><p>  已知:PbCl2為能溶于水的弱電解質,在Cl-濃度較大的溶液中,存在平衡:PbCl2(aq) + 2Cl-(aq) PbCl42-(aq)。不同溫度下PbCl2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p><p>  ①浸取液中

73、FeCl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诓僮鱝為加適量水稀釋并冷卻,該操作有利于濾液1中PbCl2的析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蹖⑷芤?和濾液2分別置于如圖所示電解裝置的

74、兩個極室中,可制取金屬鉛并使浸取液中的FeCl3再生。</p><p> ?、?溶液3應置于_________ (填“陰極室”或“陽極室”)中。</p><p> ?、?簡述濾液2電解后再生為FeCl3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若鉛精礦的質量為a g,鉛浸出率為b ,當電解池中通過c

75、 mol電子時,金屬鉛全部析出,鉛精礦中PbS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p><p>  【答案】 (1). 2PbS + 3O2 2PbO + 2SO2 (2). 2NH3·H2O + SO2=2NH4+ + SO32- + H2O (3). 使Pb元素從難溶固體PbS轉化成溶液中的PbCl4-,S元素轉化成單質硫成為濾渣 (4). 加水稀釋使PbCl2(aq)

76、+ 2Cl-(aq) PbCl42-(aq)平衡向左移動;溫度降低PbCl2溶解度減小 (5). 陰極室 (6). 陽極發(fā)生電極反應:Fe2+- e- Fe3+(或2Cl--2e-Cl2;Cl2 + 2Fe2+ = 2Fe3+ + 2Cl-,文字表述也可),使c(Fe3+)升高,同時Cl-通過陰離子交換膜向陽極移動,使FeCl3再生 (7). </p><p><b>  【解析】&

77、lt;/b></p><p><b>  【分析】</b></p><p>  鉛精礦通過含有氯化鐵和氯化鈉溶液的浸泡,加熱,趁熱過濾,得到含氯化鉛、氯化鐵的溶液和含有硫單質的濾渣,濾液加適量水稀釋并冷卻,得到氯化亞鐵溶液和析出PbCl2,PbCl2加入氯化鈉溶液,使平衡PbCl2(aq) + 2Cl-(aq) PbCl42-(aq)正向移動,得到溶液,在與上

78、述的氯化亞鐵溶液共同組成電解池,電解得到鉛單質和含有氯化鐵的溶液。</p><p>  【詳解】(1)由題意,鉛精礦在空氣中焙燒,生成PbO和SO2和,即與氧氣反應,故反應方程式為:2PbS + 3O2 2PbO + 2SO2。 (2)二氧化硫是酸性氣體,氨水顯堿性,用氨水來吸收二氧化硫,得到相應的銨鹽和水,離子方程式為:2NH3·H2O + SO2=2NH4+ + SO32- + H2O 。 (3

79、)浸取液中氯化鐵增加了氯離子濃度,當氯離子濃度較大時,溶液中存在平衡PbCl2(aq) + 2Cl-(aq) PbCl42-(aq),正向移動, 使Pb元素以形式存在溶液中,另外鐵離子具有氧化性,硫離子具有還原性,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使硫元素轉化為單質硫成為濾渣。 (4). PbCl2為能溶于水的弱電解質,存在平衡PbCl2(aq) + 2Cl-(aq) PbCl42-(aq),加水稀釋,氯離子濃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動,冷卻后,溫度降低

80、, PbCl2溶解度減小,從而析出PbCl2固體。(5) ①溶液3是含有PbCl42-的溶液,要制得單質鉛,元素鉛的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發(fā)生還原反應,根據(jù)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陰極得到電子,故溶液3應放入陰極室。②陽極室是溶液2,溶液2是氯化亞</p><p>  21.某小組設計不同實驗方案比較Cu2+、Ag+ 的氧化性。</p><p>  查閱資料:Ag+ + I- = AgI↓ K

81、1 =1.2×1016;2Ag+ + 2I- = 2Ag↓+ I2 K2 = 8.7×108</p><p> ?。?)方案1:通過置換反應比較</p><p>  向酸化的AgNO3溶液插入銅絲,析出黑色固體,溶液變藍,說明氧化性Ag+>Cu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_。</p><p>  (2)方案2:通過Cu2+、Ag+ 分別與同一物質反應進行比較</p><p>  ①經(jīng)檢驗,Ⅰ中溶液不含I2,黃色沉淀是________。</p><p> ?、诮?jīng)檢驗,Ⅱ中溶液含I2。推測Cu2+做氧化劑,白色沉淀A是CuI。確認A的實驗如下:</p><p>  a.檢驗濾液無I2。溶液呈藍色說明溶液含有___

83、_____(填離子符號)。</p><p>  b.白色沉淀B是________。</p><p>  c.白色沉淀A與AgN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說明氧化性Ag+>Cu2+。</p><p> ?。?)分析方案2中Ag+ 未能氧化I- ,但Cu2+氧化了I-的原因,設計實驗如下:</p><p> ?。姌O均為石

84、墨,溶液濃度均為 1 mol/L,b、d中溶液pH≈4)</p><p> ?、賏中溶液呈棕黃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電極反應式表示)。</p><p> ?、凇皩嶒?”不能說明Cu2+氧化了I-。依據(jù)是空氣中的氧氣也有氧化作用,設計實驗證實了該依據(jù),實驗方案及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85、<p> ?、鄯桨?中,Cu2+能氧化I-,而Ag+未能氧化I-。其原因一是從K值分析:______;二是從Cu2+的反應特點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答案】 (1). Cu+2Ag+=2Ag+Cu2+ ; (2). AgI (3). Cu2+ (4). AgCl (5).

86、 CuI+2Ag+=Cu2++Ag+AgI (6). 2I――2e-=I2 (7). 將d燒杯內的溶液換為pH≈4的1 mol/L Na2SO4溶液,c中溶液較慢變淺黃,電流計指針偏轉 (8). K1>K2,故Ag+更易與I_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AgI (9). 2Cu2+ + 4I- = 2CuI + I2 ,生成了CuI沉淀,使得Cu2+的氧化性增強</p><p><b>

87、  【解析】</b></p><p>  【詳解】(1)向酸化的硝酸銀中插入銅絲,析出黑色固體,溶液變藍,說明銀離子氧化銅,反應生成銀單質和銅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Cu+2Ag+=2Ag+Cu2+ ; (2)經(jīng)過檢驗,Ⅱ中溶液含有碘單質,推測銅離子做氧化劑,白色沉淀A為碘化亞銅,沉淀A中加入足量硝酸銀溶液得到灰黑色沉淀,過濾得到濾液為藍色,說明生成了銅離子,濾渣加入濃硝酸得到黃色沉淀為碘化銀,溶

88、液中加入稀鹽酸生成白色沉淀,說明B為氯化銀。①經(jīng)檢驗,Ⅰ中溶液不含I2,黃色沉淀為AgI。②a.檢驗濾液無I2。溶液呈藍色說明溶液含有銅離子;b.白色沉淀B是氯化銀;c.白色沉淀A與AgNO3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uI+2Ag+=Cu2++Ag+AgI。 (3). ①a中溶液較快變棕黃色,b中電極上析出銀,說明形成原電池,a為負極失去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溶液變黃色是生成了碘單質,電極反應為2I――2e-=I2 。②實驗3不能說明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