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雨刮器的機構畢業(yè)設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目 錄</b></p><p><b>  摘 要I</b></p><p><b>  關鍵詞I</b></p><p>  AbstractII</p><p>  Key WordsIII</p><p>&l

2、t;b>  1. 前 言1</b></p><p>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1</p><p>  1.2 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1</p><p>  2. 設計題目:汽車雨刮器3</p><p>  2.1 設計內容及步驟3</p><p>  2.2 機構簡介4</p&g

3、t;<p>  3. 設計方案比較5</p><p>  3.1 設計方案一5</p><p>  3.2 設計方案二6</p><p>  3.3 設計方案三7</p><p>  3.4 設計方案四8</p><p>  4.設計的數(shù)據(jù)及運動分析9</p><p>

4、;  4.1 整體工作流程9</p><p>  4.2 工作部分即齒輪組10</p><p>  4.3 搖桿滑塊機構11</p><p>  4.4 方案最終效果12</p><p>  5. 設計綜述14</p><p><b>  結束語15</b></p>&l

5、t;p><b>  參考文獻16</b></p><p><b>  致 謝17</b></p><p><b>  摘 要</b></p><p>  雨刷是最早發(fā)明于1910年.從1900年就有正規(guī)生產汽車在道路上,這意味著汽車沒有雨刷在道路上遭受各種天氣行駛至少10年!雨刷的構想產生于

6、美國特瑞科公司的董事長在下雨天駕車,由于天氣模糊,無法看清道路,導致撞倒了一個騎自行車的男孩。雖然男孩沒有受很大的傷,但是駕駛者被他的經(jīng)歷所震驚。為他所震驚的是駕駛的危險是在沒有完全看清道路的情況下發(fā)生的,這引起了雨刷的產生。在我們熟悉的電動雨刷系統(tǒng)出現(xiàn)以前一系列不同的方法都嘗試過。最早的雨刷設計是一個塑料刀片在擋風玻璃上手動旋轉。雖然這使擋風玻璃變干凈,前方的視野變清晰,但操作者的手很快就累了,于是這種設計被放棄了。另一個的設計是由一

7、個真空驅動泵所引發(fā)的。不幸的是這種設計被操作速度隨車速改變的事實所困擾。這次失敗最終導致連接一個電機到雨刮臂,這種本質一直沿用到今天。</p><p>  關鍵詞:雨刷;發(fā)明;電動雨刷;</p><p><b>  Abstract</b></p><p>  The windshield wiper was first invented i

8、n 1910. The first regular production automobiles had been on the roads since 1900, which means that cars were driving on roads in all kinds of weather for at least ten years without windshield wipers!The idea for windshi

9、eld wipers was born when the President of the Trico company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driving his car on a rainy day and, unable to see the road well because of the weather, he hit a boy on a bicycle. Though the boy was n

10、ot hurt badly, the </p><p>  Key Words:blade;invent;Electric wipers</p><p><b>  1. 前 言</b></p><p>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p><p>  下雨的時候,大車小車前檔風玻璃上的雨刮器就會齊齊動作,兩只雨刮片以

11、固定的轉軸柱為中心作擺動,將前檔風玻璃的雨水刮去,還司機一個有效的視野。雨刮器看似簡單,實際上構造并不簡單。雨刮器總成含有電動機、減速器、四連桿機構、刮水臂心軸、刮水片總成等。當司機按下雨刮器的開關時,電動機啟動,電動機的轉速經(jīng)過蝸輪蝸桿的減速增扭作用驅動擺臂,擺臂帶動四連桿機構,四連桿機構帶動安裝在前圍板上的轉軸左右擺動,最后由轉軸帶動雨刮片刮掃擋風玻璃。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雨下得很大時使用雨刷感覺不錯,可是當下小雨啟動雨刷時,就會發(fā)現(xiàn)雨

12、刷會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跡;還有的時候會卡在玻璃上造成視線不良。這種情況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應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來,雨刷是借馬達的轉動作用,靠連接棒轉變成一來一往的運動,并將此作用力傳達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當雨刷的橡膠部分硬化時,雨刷便無法與玻璃面緊密貼合,或者雨刷一有了傷痕便會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勻,形成殘留污垢。有些人認為雨刷片的長度越長、刷的面積越大、視野越好。其實,雨刮器片并非越長越好。加長雨刷片長度雖然可

13、以增加視野可見的范圍,但相對地也會增加雨刮器馬達、雨刮</p><p>  1.2 選題的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p><p>  最早期的雨刮器由一個搖臂與夾有橡皮刮片的臂組成,由司機手工操作。后來為了看位的需要,在左右兩側都裝上了刮水臂,用連桿連接,成為手動雙刮水片,也就是今天汽車雨刮器的原始型。</p><p>  后來的雨刮器用氣壓差來代替人力,稱為真空雨刮器

14、。用一條管子接到發(fā)動機,利用發(fā)動機的真空度來驅動雨刮器里面的活塞,推動擺臂轉動,雨刮片就可以動作了。40年代初期,汽車上陸續(xù)安裝了電動雨刮器取代真空雨刮器。不過,直到80年代初,我國一些貨車和客車仍然使用真空雨刮器?,F(xiàn)在,汽車已經(jīng)全部使用電動雨刮器了。</p><p>  現(xiàn)在,汽車的雨刮臂有兩個,電機一般是一個,稱為“單機雙臂”,也有每個雨刮器帶一只電機,稱為“單機單臂”。有些雨刮臂還附帶膠水管,水管接至洗滌器

15、上,按一下開關會有水注噴向前檔風玻璃。在一些中高級轎車上,不但前后檔風玻璃有雨刮器,就是前大燈也有一支小小的雨刮片,用以清除前燈玻璃上的塵埃?,F(xiàn)今的雨刮器已經(jīng)普遍采用快檔、慢檔和間歇控制檔。其中間歇控制檔一般是利用電機的回位開關觸點與電阻電容的充放電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掃,即每動作一次停止2-12秒時間,對司機的干擾更少。有些車輛的雨刮器還裝有電子調速器,該調速器附帶感應功能,能根據(jù)雨量的大小自動調節(jié)雨臂的擺動速度,雨大刮水臂轉得

16、快,雨小刮水臂轉得慢,雨停刮水臂也停。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雨下得很大時使用雨刷感覺不錯,可是當下小雨啟動雨刷時,就會發(fā)現(xiàn)雨刷會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跡;還有的時候會卡在玻璃上造成視線不良。這種情況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應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來,雨刷是借馬達的轉動作用,靠連接棒轉變成一來一往的運動,并將此作用力傳達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當雨刷的橡膠部分硬化時,雨刷便無法與玻璃面緊密貼合,或者雨刷一有了傷</p>

17、<p>  2. 設計題目:汽車雨刮器</p><p>  2.1 設計內容及步驟</p><p>  本次要做的是雨刮器的機構設計,說實在的,對于雨刮器,這個題材真的太不起眼了,好像也不太受關注,目前市場上,雨刮器的結構基本上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實在沒什么要做設計,首先應明確設計的任務和要求,擬定設計計劃,保證設計進度、設計質量,按時完成。在設計過程中,提倡獨立思考、深入鉆研

18、,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設計工作。要求設計態(tài)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反對不求甚解,這樣才能確保畢業(yè)設計達到基本要求,并在設計思想、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訓練和提高。</p><p><b>  設計內容</b></p><p> ?。?)機構運動方案設計。即根據(jù)給定的原始數(shù)據(jù)和工藝要求,構思并選定機構方案;</p><p>  (2)設計上述各

19、機構。根據(jù)選定的方案采用各機構,如凸輪機構、連桿機構、齒輪機構、間歇運動機構及其組合機構等,即具體機構的尺度綜合;</p><p>  (3)根據(jù)已選定好的設計方案,求出各機構的主要尺寸;</p><p>  (4)根據(jù)上面求得的尺寸,按比例畫出全部機構的運動簡圖;據(jù)此對上述機構進行運動分析,即繪制機構的運動線圖,或進一步進行運動和動力分析;</p><p><

20、;b>  設計步驟</b></p><p> ?。?)設計題目(包括設計條件和要求)。</p><p>  (2)機構運動簡圖或設計方案的確定。</p><p>  (3)全部原始數(shù)據(jù)。</p><p> ?。?)完成設計所用方法及其原理的簡要說明。</p><p> ?。?)建立設計所需的數(shù)學模型并

21、列出必要的計算公式、計算過程及說明,寫出設計計算結果。</p><p>  (6)利用相關的計算機軟件,繪制出運動簡圖。</p><p>  (7)列出計算結果并畫出主要曲線圖。</p><p> ?。?)對設計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寫出設計的收獲和體會。</p><p> ?。?)列出主要參考文獻資料。</p><p>

22、<b>  2.2 機構簡介</b></p><p>  如下圖1所示,雨刮器的一般結構原理圖,雨刮器的動力源來自電動機,它是整個雨刮器系統(tǒng)的核心。</p><p>  圖2-1 電動式雨刮器結構原理</p><p>  1-直流電動機;2-蝸輪箱;3-底板;4、6-曲柄;5、7-連桿;</p><p>  8、10-

23、擺桿;9、11-擺臂</p><p>  雨刮器電動機的質量要求是相當高的。它采用直流永磁電動機,安裝在前檔風玻璃上的雨刮器電動機一般與蝸輪蝸桿機械部分做成一體。蝸輪蝸桿機構的作用是減速增扭,其輸出軸帶動四連桿機構,通過四連桿機構把連續(xù)的旋轉運動改變?yōu)樽笥覕[動的運動。雨刮器電動機采用3刷結構以方便變速。間歇時間由間歇繼電器控制,利用電機的回位開關觸點與繼電器電阻電容的充放電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掃。</

24、p><p>  雨刮器的刮片膠條是直接清除玻璃上雨水和污垢的工具。刮片膠條通過彈簧條壓向玻璃表面,它的唇口必須與玻璃角度配合一致,方能達到所要求的性能。一般情況下在汽車組合開關手柄上有雨刮器控制旋扭,設有低速、高速、間歇3個檔位。手柄頂端是洗滌器按鍵開關,按下開關有洗滌水噴出,配合雨刮器洗滌檔風玻璃。洗滌器系統(tǒng)是目前汽車上很普通的裝置,它由儲水箱、水泵、輸水管、噴水嘴組成。其中儲水箱一般是1.5升~2升的塑料罐,水泵

25、是一種微型電動離心泵,通過它將儲水箱的洗滌水輸向噴水嘴,經(jīng)2~4個噴水嘴的擠壓作用將洗滌水分成細小的射流噴向檔風玻璃,配合雨刮器起到清潔檔風玻璃的作用。</p><p><b>  3. 設計方案比較</b></p><p><b>  3.1 設計方案一</b></p><p><b>  圖3-1</b

26、></p><p>  分析:蝸輪1帶動搖桿2轉動,進而帶動雨刷3上下移動,從而達到刮水效果。</p><p><b>  該方案優(yōu)點:</b></p><p><b>  雨刷刮水面積較大;</b></p><p><b>  結構相對較簡單。</b></p>

27、;<p><b>  該方案缺點:</b></p><p>  中間固定部位過長,影響視線;</p><p>  雨刷向上移動的時,又將雨水向上刮,從而影響效率,實際上,這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方案。</p><p><b>  3.2 設計方案二</b></p><p><b>

28、  圖3-2</b></p><p><b>  分析:</b></p><p>  蝸輪5轉動帶動搖桿2,搖桿2帶動連桿4移動,從而使擺桿3左右以一定頻率擺動,達到刮水的效果。</p><p><b>  該方案優(yōu)點:</b></p><p>  1.整體構建布局可以在汽車上較為容易實

29、現(xiàn);</p><p><b>  2.機構簡單實用;</b></p><p>  3.設置急回特性(推桿快,收桿慢),因為在刮片起掛前,擋風玻璃上附著的雨水量相對較多,對司機觀察前方路線不利,這時刮片需快速掛清雨水,而在回程時玻璃上雨量較少,這時慢掛可進一步刮凈雨水,是玻璃保持相對較長的清晰度。同時急回特性的運用也提高了雨刮器的工作效率;</p><

30、;p>  4.在雨刮器收桿的時候,刮片貼緊擋風玻璃下沿時間較長,這就可以讓雨刷器間隔工作。</p><p>  這個方案的工作部位是目前市場上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結構,在這種結構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動力部分出發(fā),去設計更高效的雨刮器。</p><p><b>  3.3 設計方案三</b></p><p><b>  圖3-3&

31、lt;/b></p><p>  柔性齒條刮水器結構圖 </p><p><b>  分析:</b></p><p>  電動機帶動蝸輪4轉動,5再帶動連桿3,而連桿3的另一端連接著滑塊2,滑塊2又連接著柔性齒條5,由此帶動齒輪轉動,而齒輪與雨刷桿固結在一起的,從而就帶動了雨刷完成刮水動作。</p><p><

32、;b>  該方案優(yōu)點:</b></p><p>  兩個雨刷的軌跡可以通過對齒輪與齒條的初始嚙合位置控制,這完全省去了像連桿機構那種復雜的軌跡計算,使設計起來更加簡單,調節(jié)起來更方便。</p><p>  采用柔性齒條,從而使動力傳輸一下子就簡單了下來。</p><p>  缺點主要是可能對齒輪齒條的要求更高一些,要保證嚙合精度及材料要好。<

33、/p><p><b>  3.4 設計方案四</b></p><p><b>  圖3-4</b></p><p><b>  雙連桿雨刷結構</b></p><p><b>  分析:</b></p><p>  由蝸輪4轉動帶動固結

34、在其上的桿轉動,因此帶動連桿2,再由連桿2帶動擺桿3轉動,從而完成刮水動作。</p><p><b>  該方案優(yōu)點:</b></p><p>  顯然此機構基本上是連桿機構,所以從機構上來看還是很簡單的,個人覺得唯一不足的是,好像各桿件的具體數(shù)據(jù)長度,各桿件的軌跡貌似還是有些復雜的。</p><p>  結合各方面的優(yōu)點最終方案選擇方案三,但

35、是為便于計算,可將柔性齒條改為剛性直齒條,其工作原理完全相同,還是滑塊帶動齒條往復運動,但此時滑塊與齒條是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這樣便于計算行程,繼而便于對齒輪的相關數(shù)據(jù)的確定,詳見下。</p><p>  設計的數(shù)據(jù)及運動分析</p><p>  4.1 整體工作流程</p><p><b>  如下圖</b></p><p&

36、gt;<b>  圖4-1</b></p><p>  此圖是將方案三修改后的機構圖,現(xiàn)將其整個運動敘述一下:</p><p>  此時是雨刷器的兩個極限位置,且這是一個急回設置,由圖中知,這是由電機作為動力,以蝸輪蝸桿作為第一個動力傳輸機構,再將動力傳給搖桿滑塊機構,帶動滑塊往復運動,再通過與滑塊固結的齒條的往復運動,帶動與齒輪組齒輪固結的雨刷往復運動,以完成刮水動

37、作。</p><p>  如圖,蝸輪是逆時針轉動的,初始狀態(tài)如圖B所示,此時雨刷停留在玻璃下沿,當蝸輪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到如圖A所示,即剛好經(jīng)過了一個工作行程時,雨刷剛好從玻璃下沿順時針運動到豎直位置(如圖A所示),即雨刷也恰好經(jīng)過了一個工作行程,此時,蝸輪繼續(xù)沿逆時針方向轉動,當再次轉到如圖B的初始位置時,這一過程是回程過程,則雨刷也剛好從豎直位置沿逆時針轉回玻璃下沿(如圖B所示),由此,一個工作周期結束,以后的

38、運動總是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往復運動。</p><p>  具體各機構的工作如下分解</p><p>  4.2 工作部分即齒輪組</p><p>  在搖桿滑塊機構的帶動下,齒輪組也有兩個極限位置,即90度的旋轉角度,從而帶動固結在其上的雨刷擺動。</p><p><b>  圖4-2</b></p><

39、p>  對齒輪組確定相關數(shù)據(jù):</p><p>  取m=1,z=17,則</p><p>  分度圓直徑d=m*z=17mm</p><p>  P=∏*m=3.14*1=3.14mm</p><p>  ha =ha*m=m=1mm</p><p>  hf =(ha*+c*)m=1.25m=1.25mm&l

40、t;/p><p>  s=∏*m/2=1.57mm</p><p>  e=∏*m/2=1.57mm</p><p>  c=c*m=0.25mm</p><p><b>  db=d*cosα</b></p><p>  α=20°,m=1,ha*=1,z=17</p>&l

41、t;p>  分度圓周長C=∏*d=3.14*17=53.38mm,顯然齒輪的行程只有四分之一圓,故連接著齒條的滑塊的行程也只能是四分之一分度圓的周長。</p><p>  則可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搖桿滑塊機構的尺寸確定。</p><p>  4.3 搖桿滑塊機構</p><p>  此連桿機構即作為傳動部分,將蝸輪蝸桿的動力傳輸給齒條,從而帶動雨刷的運動。此機構

42、不僅實現(xiàn)了雨刷的往復運動,實現(xiàn)了持續(xù)刮水的動作,并且擁有急回特性,以免擋住開車者的視線時間過長。</p><p><b>  圖4-3</b></p><p>  由3.1知,搖桿滑塊機構的行程是由齒輪組齒輪的行程決定的,則</p><p>  S=1/4C=1/4*πd=1/4*3.14*17=13.345mm</p><

43、p>  取導路偏距e=10mm,行程速度變化系數(shù)k=1.32,則</p><p>  極位夾角θ=180*(k-1/k+1)=25°,</p><p>  可測得,α=24°,則</p><p>  AB桿與BC桿的長度分別設為a,b,其值確定可用數(shù)學分析法和幾何法兩種方法求的,</p><p><b> 

44、 數(shù)學分析法:</b></p><p>  (a+b)*sinθ=s*sin(θ+α)</p><p>  (a-b)* sinθ=s* sinα</p><p>  (a-b)* sin(θ+α)=e</p><p><b>  (a-b)≥e</b></p><p>  聯(lián)立以上式

45、子,便可求出a=5.464,b=18.660;</p><p><b>  若用幾何方法求:</b></p><p>  則是相當簡單的,如下圖作圖法即可測得桿AC與桿AC’的長度,即a+b與a-b的長度,再通過簡單的數(shù)學運算即可求得a與b的值。</p><p><b>  圖4-4</b></p><

46、p>  4.4 方案最終效果</p><p>  確定了數(shù)據(jù)后,雨刷器的總體方案效果圖如下</p><p><b>  圖4-5</b></p><p>  圖中,綠色細實線代表雨刷器處于第一個極限位置,而黑色粗實線代表雨刷器處于第二個極限位置。</p><p><b>  設計綜述</b>&

47、lt;/p><p>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們真是收獲頗豐,不僅溫習、鞏固了課本上學所學知識,而且使讓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學會了多動腦帶來的快樂,團體合作的力量以及相互討論的好處。對于設計流程:參與設計的選題,對刮水器的機構進行構思,設計方案和設計思路。繪制刮水器的機構簡圖。對選定的方案進行尺寸設計。在軟件中設計出雨刮器機構。在此次設計中,我們對于某些機構的原理知識,有了更高有一層的認識,有感性的認識變?yōu)榱死硇缘睦斫庖约?/p>

48、掌握。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對于軟件的使用變得越來越熟練。完成這項課題,還得感謝老師的幫助。</p><p>  要做設計,首先我們確定設計方案,根據(jù)現(xiàn)有的方案,算出主要的數(shù)據(jù),并用CAD畫出了它的運動簡圖。通過這次設計我學會并熟練了AUTOCAD,OFFICE,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更多的使用工具。并且在此設計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團隊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p><p>  在學完機械相關一些課程的同時,作為

49、一名合格的機電學生,需要將所學的應用到實際設計機構中去,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機械設計理論分析的能力,并結合生產實際來分析和解決工程問題。根據(jù)已知機械的工作要求,通過制定設計方案、合理選擇機構的類型、正確地對機構的運動和受力進行分析和計算,讓我們對機構設計有一個較完整的概念。同時也訓練我們收集和運用設計資料以及計算、制圖和數(shù)據(jù)處理的能力。完成了整個設計,收獲頗多,尤其是在軟件應用上面,同時對機械的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p>

50、<p>  縱觀整個設計過程,我們各組員任務分配明確,相互溝通交流,互幫互助,工作有條不紊地前進。讓我受益匪淺:首先要對問題認真重視,然后就是數(shù)學思想的完美性的思考,將機構放之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安全、穩(wěn)定、美觀、便捷、經(jīng)濟。這是最復雜和困難的,也是想的最多的地方,也是能夠突出成績的地方。我在這方面想了很多,雖然有很多都沒有在設計中體現(xiàn)出來,但總體上以滿足要求。此外我們也參考了一些網(wǎng)上的資料,大多數(shù)都比我們的方案要復

51、雜,完善。這也是我們此次設計的不足之處,可是我們確是在這些簡單的零件組合與機構運動分析,對比,修改,調整中慢慢地喜歡上了一些原本被認為枯燥的課程。當我踏實看到自己辛苦了幾天所最終確定下來方案時,激動之心溢于言表。</p><p>  總而言之,良好的團隊精神與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在讓我們受益良多的同時也圓滿地完成了此次設計。</p><p><b>  結束語</b><

52、;/p><p>  畢業(yè)設計是學生畢業(yè)前最后一個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學習深化與升華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又是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而且還是對學生的畢業(yè)資格及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jù)。</p><p>  通過本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y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特別是通過實踐讓我掌握了雨刮器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加深了對機械設計思想的理解,設計與計算的

53、過程也是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在次過程中,熟練掌握了AutoCAD等軟件的作圖技能,對專業(yè)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體會,認識到了一個既是一個再怎么簡單的機構,其背后也隱藏著很多科學知識,科學故事,科學態(tài)度,作為機械行業(yè)的新人,我們應該從小小的畢業(yè)設計中學到這些精神,品質。</p><p>  綜上所述,在此次畢業(yè)設計的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專業(yè)知識,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jīng)驗,令我獲益匪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使我更有

54、信心地面對各種困難,并在不久的將來,爭取在機械制造業(yè)事業(yè)上有所作為!</p><p><b>  參考文獻</b></p><p>  [1]機械制造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指導與范例/何慶 編著.—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7</p><p>  [2]機械原理教程(第2版)/申永勝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p><

55、p>  [3]ADAMS-虛擬樣機技術入門與提高/鄭建榮主編.—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1</p><p>  [4]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王大康,盧頌峰主編.—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p><p>  [5]周萬春. 基于原型的汽車雨刷機構的設計[J]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09-9</p><p>  [6]毛華杰.奔馳E320轎車雨刮器結構

56、原理分析[J] 武漢汽車工業(yè)大學學報 1999-3</p><p>  [7]岑木峰.汽車雨刮器的改進[J]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學報 2007-9</p><p>  [8]周蘇東.淺析雨刮器 [J] 農業(yè)機械 2007(02B)</p><p>  [9]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六分委員會.GB 6447-86文獻編寫規(guī)則.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6<

57、;/p><p>  [10]王明.關于中國學術期刊標準化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工程的進展[EB/OL] 1998-08-16/1998-10-04</p><p>  [11] 周一明,毛恩榮.車輛人機工程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9[12] 葛志祺.簡明機械零件設計手冊[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1995[13] 王昆,何小柏,汪信遠.課程設計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

58、5[14](美)J.厄爾賈維克.汽車手動變速器和變速驅動橋.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1998[15] 侯洪生,王秀英.機械工程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1[16] 劉惟信.汽車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p><p>  [17] Ahn S,Tanksley S D. Comparative linkage maps of the rice and maize genomes.

59、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3</p><p>  [18] Foth H D. Fundamentals of soil science. 7th ed. New York:Johu wiley & Sons 1984</p><p>  [19] Aldemita R R. Genetic Engineering of rice: Agrobacte

60、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rice and evealuation of a com pollen-specific promoter using the gusA gene in transgenic rice. (Ph D dissertation). West Lafyatte:Purdue University 1998</p><p> 

61、 [20] Morison J I L.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and stomatal responses to CO2. In: Zeiger E, Farquhar GD, Cowan I R eds., Stomatal Func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p><p>  [21] Wang

62、X M. Recombinant DNA srquences encoding Phospholipase. USA patent, 5670366 1997</p><p><b>  致 謝 </b></p><p>  畢業(yè)設計是對我們知識運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核,也是對我們進行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培養(yǎng)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

63、撰寫專業(yè)學術論文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p><p>  本次畢業(yè)設計能夠順利的完成,得益于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機電系所有教師的認真負責和幫助,使我有了完成論文所要求的知識積累和能夠很好的掌握和運用專業(yè)知識,并在設計中得以體現(xiàn)。正是有了教師們的悉心幫助和支持,才使我的畢業(yè)設計工作順利完成,在此向機電系的全體老師表示由衷的謝意,感謝他們四年來的辛勤栽培。在此更要感謝指導教師謝教授從選題的確定、論文資料的收集、論文

64、框架的確定、開題報告準備及論文初稿與定稿中對字句的斟酌傾注的大量心血,在此對指導教師謝老師表示感謝!謝老師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范,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我影響深遠。謝老師指導我的論文的寫作的方向和架構,并對本論文初稿進行逐字批閱,指正出其中誤謬之處,使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他的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他的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將一直是我工

65、作、學習中的榜樣。</p><p>  我還要感謝各組的同學們,在此次畢業(yè)設計的這段時間里,你們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和幫助,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對于你們幫助和支持,我表示深深地感謝。感謝我的爸爸媽媽,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養(yǎng)育之恩,無以回報,你們永遠健康快樂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時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參考的相關書籍和論文,在這里一并向有關的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在臨近畢業(yè)之際,我還要再次借此機會向在這四年來給予了我?guī)椭椭笇?/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