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芥酸是十字花科特有一種22碳超長鏈脂肪酸,廣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種子中。芥酸本身不僅不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營養(yǎng)價值低,而且它在脂肪酸所占比例較大也直接制約其它有益的脂肪酸的含量。因此,低芥酸已成為國際上食用油的重要品質標準和遺傳改良的重要目標。油菜中芥酸合成是在脂肪酸延長酶(FAE1)及其它酶的協(xié)同下,催化油酰-CoA以丙二酰輔酶A為碳源經過兩個相繼的縮合反應,先行合成C20:1△11,隨后一步生成芥酸(C22:1△13)。其中,由
2、FAE1基因編碼的β-酮酯酰-CoA合酶催化第一步(縮合)反應,是芥酸合成中的關鍵酶。
本實驗依據依據植物RNA干擾的原理和研究中用于構建RNAi載體的基本經驗,選擇fael(GenBanK:AY577313)基因的1147-440區(qū)間的序列(498bp)分別以反向和正向的形式插入到含有種子特異性表達的啟動子和終止子的載體中,并在反向和正向插入的基因片段之間即間隔區(qū)導入一個來源于豌豆rbcS-3C intron(83bp)
3、片段,然后通過轉基因技術將正、反向重復序列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組中,這樣由反向重復序列轉錄形成的mRNA就會經互補配對導致發(fā)卡狀RNA(hpRNA)的形成,由此形成的dsRNA誘導發(fā)生RNAi,進而誘發(fā)內源fae1轉錄的mRNA發(fā)生降解。
經農桿菌介導轉化甘藍型油菜Y015,獲得19株陽性植株。半定量RT-PCR檢測FAE1基因表達,fae1基因的沉默效果均十分明顯,FAE1表達下調62-98%。從T1、T3兩代之間FAE1的
4、沉默效應可以看出,RNAi介導的FAE1基因沉默效應可以在兩代之間穩(wěn)定遺傳。進一步的脂肪酸檢測分析,芥酸含量只相當于對照芥酸含量的0.5~41.62%,減少58.38-95.50%;C20脂肪酸也有了明顯的降低趨勢,減少51.19-89.51%,芥酸含量的降低與FAE1酶的抑制成明顯的一致關系。與此同時,轉基因植株的油酸、亞油酸等脂肪酸含量比對照相應均有顯著增加,油酸含量增加11.44~36.23%、亞油酸含量增加54.90~104.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交換形成相關基因的RNAi載體構建及轉化甘藍型油菜研究.pdf
- 人工合成甘藍型油菜種皮色澤、芥酸含量和花色的遺傳研究.pdf
- 白菜、甘藍、甘藍型油菜CHS基因家族的補充克隆和RNAi功能鑒定.pdf
- 甘藍型油菜中基因表達的劑量效應及甘藍-黑芥附加系的創(chuàng)建.pdf
- 農桿菌介導白芥防御素基因轉入甘藍型油菜的研究.pdf
- 甘藍型油菜
- 甘藍型油菜脂肪酸合成抑制與消減因素的研究.pdf
- 甘藍型油菜硼高效基因的定位.pdf
- 甘藍型油菜steroleosin基因的克隆與表達.pdf
- 高溫對不同基因型甘藍型油菜影響的生理生化機理研究.pdf
- 鎘對甘藍型油菜苗期生長的影響.pdf
- 甘藍型油菜葉色基因的初步定位.pdf
- 甘藍型油菜菌根及其對產量和質量的影響.pdf
- 甘藍型油菜BnPPT1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pdf
- 甘藍型油菜caleosin基因克隆與表達.pdf
- EMS處理對甘藍型油菜的影響及Fad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pdf
- 甘藍型油菜ACCase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分析.pdf
- 甘藍型油菜脂肪酸脫氫酶基因工程的研究.pdf
- 反義芥子酶基因轉入甘藍型油菜的研究.pdf
- 甘藍型油菜黃化突變體的基因定位.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