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植被覆蓋變化研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龍巖學院</b></p><p>  資源工程學院畢業(yè)論文</p><p><b>  資源工程學院</b></p><p>  晉江市植被覆蓋變化研究</p><p>  【摘要】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土地的開發(fā)利用力度加大,植被的覆蓋率越來越少,本文利用晉江市2009

2、和2010年的TM影像,并運用ARCGIS和ERDAS軟件,從而進行植被覆蓋度的提取,得到晉江市植被覆蓋度變化圖,并對其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植被覆蓋度在空間上,經濟發(fā)達區(qū)覆蓋度更少;在數(shù)量上,呈減少的趨勢;與晉江市人口變化情況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的關系。</p><p>  【關鍵詞】植被覆蓋率;ERDAS;ARCGIS;人口</p><p><b>  1.引言3</b&

3、gt;</p><p>  1.1研究背景和意義3</p><p>  1.2國內外研究進展3</p><p><b>  1.3研究內容3</b></p><p>  2.研究區(qū)概況與數(shù)據(jù)資料4</p><p>  2.1研究區(qū)概況4</p><p><b

4、>  2.2數(shù)據(jù)資料4</b></p><p>  2.2.1數(shù)據(jù)來源4</p><p>  2.2.2地圖數(shù)據(jù)預處理5</p><p>  2.2.3遙感圖像預處理6</p><p>  3.城市植被覆蓋度計算7</p><p><b>  4.結果與分析9</b>

5、</p><p>  4.1植被覆蓋度變化處理結果9</p><p>  4.2植被覆蓋度變化分析11</p><p>  4.2.1植被覆蓋變化空間分析11</p><p>  4.2.2植被覆蓋變化數(shù)量分析11</p><p>  4.2.3植被覆蓋變化與人口關系的分析12</p><

6、p><b>  4.3結論12</b></p><p><b>  5.展望12</b></p><p><b>  致謝語13</b></p><p><b>  參考文獻14</b></p><p><b>  1.引言<

7、/b></p><p>  1.1研究背景和意義</p><p>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1990年以來,盡管我國人口增長速度趨于下降,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人口增長最慢的國家之一,但由于人口基數(shù)大,我國每年增加的人口數(shù)量仍然非??捎^。依據(j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得出,2010年11月,全國總人口達到137054萬人,從晉江來看,全市常住人口為 1986447人,同第五次全國

8、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47925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507188人,增長34.29%,年平均增長率為2.99%。這其中,居住在城鎮(zhèn)的人口為1172997人,占59.05%;居住在鄉(xiāng)村的人口為813450人,占40.9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zhèn)人口增加692564人,鄉(xiāng)村人口減少185376人,城鎮(zhèn)人口比重上升26.57個百分點。隨著人口的增加與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推進,人口活動對我過自然環(huán)境所產生的影像也

9、越來越大,由于植被作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調節(jié)并控制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提供最重要的資源,所以其受到的影響尤其顯著。</p><p>  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tài)文明建設,由此可見生態(tài)建設的重要性。本文以晉江市為例,對此進行分析。從而得出植被覆蓋率變化情況,這將對城市植被覆蓋動態(tài)監(jiān)測、管理以及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城市的發(fā)展敲響警鐘。<

10、;/p><p>  1.2國內外研究進展</p><p>  對人口與環(huán)境問題的研究可以回顧到18世紀以前。1798年,馬爾薩斯在《人口原理》中提出人了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理論——馬爾薩斯人口陷阱理論,他認為呈算術級數(shù)增長的生活資料未來將難以滿足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的人口對其的需求,肯定會造成對自然環(huán)境與資源的破壞,結局將是人口數(shù)量將以災難性的形式減少。雖然其觀點具有歷史的局限性,但是點燃了人們

11、對人口和環(huán)境問題研究的熱情。</p><p>  1888年,埃德溫坎南在《初級政治經濟學》中研究人口增長是否有助于提高生產率的問題,隨后他在1929年的《經濟理論評論》第一次提出了“適度人口”理論,認為一個地區(qū)在一定時期和特定條件下人口過剩或過少都不利于國家或地區(qū)的發(fā)展,必然有一個最合適的人口飽和度剛好適應當?shù)氐沫h(huán)境,將使得地區(qū)獲得最大收益。</p><p>  20世界50年代以來,由

12、于擔心全球人口劇增會致使環(huán)境和資源危機人口過剩、人口爆炸,所以增長的極限理論相繼被提出。1948年威廉福格特在其著作《生存之路》中提出人類數(shù)量超過土地負載能力的世界人口過剩論,他認為由于人口劇增,地球上的人口已經過剩,在世界各國到處可以看到嚴重人口超負荷的情況,地球已經不能養(yǎng)更多的人口了,人類面臨嚴峻的生存之路考驗。</p><p>  從20世紀后,人口與植被的研究更加注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許多學者開始關注某一

13、地區(qū)在不損害其植被可持續(xù)發(fā)展基礎的情況下所能承受的最多人口數(shù)量,鄧永新(1993)提出“人口承載力系統(tǒng)的概念”對塔里木盆地人口承載力系統(tǒng)做了示范研究,認為人口承載力研究應從全面的、動態(tài)的、回饋的角度出發(fā)[1]。韓貴鋒等(2008)以重慶市為例,王德輝等(2010)選取地形其幅度(RDLS)、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NDVI)、人口密度以及人居環(huán)境適宜性等指標,對基于人居環(huán)境適宜性的城市人口承載力進行了研究[2]。</p><

14、p><b>  1.3研究內容</b></p><p>  本研究以晉江市不同年份之間的TM影像為基礎,以計算機為載體,結合ERDAS和ARCGIS技術,首先進行裁剪、大氣校正、圖像增強等,再計算出植被覆蓋度,對城市植被覆蓋情況在空間,數(shù)量上進行對比,并結合人口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p><p>  2.研究區(qū)概況與數(shù)據(jù)資料</p><p&

15、gt;<b>  2.1研究區(qū)概況</b></p><p>  晉江市全面積為721.7平方千米,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位于北緯24°30’44”—24°54’21”,東經118°24’56”—118°41’10”。東邊與臺灣海峽相鄰,西邊和南安市接壤,南邊與金門隔海相望,北邊同鯉城區(qū)和豐澤區(qū)毗鄰,東北邊與石獅相接,境內陸地面積649平方公里;三面臨海,海

16、岸線長122公里,海域面積6345平方公里。整體地面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市區(qū)境西北邊緣晉鯉交界,而海拔517.8米的紫帽山,是晉江市地勢最高的山脈。由此地勢向泉州灣、臺灣海峽、圍頭澳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東南海濱傾斜的趨勢。地貌類型以臺地、平原、丘陵為主,臺地占市域面積67.3%。海岸線曲折并有許多港灣、島礁,而且灘涂面積大,淺海水域廣闊。</p><p>  晉江市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整體年均氣溫20-21℃

17、,一月平均氣溫11.9℃,七月平均氣溫28.2℃,年平均日照2130小時,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p><p><b>  2.2數(shù)據(jù)資料</b></p><p><b>  2.2.1數(shù)據(jù)來源</b></p><p>  在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下載2009年6月6日數(shù)據(jù)標識為LT51190432009157BJC0

18、0的TM影像圖和2010年5月4日數(shù)據(jù)標識為LT51190432010144BJC00的TM影像圖,其中詳細信息如表2-1所示。其次,作為輔助綠地信息提取的資料包括全國縣級行政區(qū)劃界限圖、晉江市2010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晉江市行政區(qū)劃圖、晉江市綠地建設相關資料以及統(tǒng)計年鑒、市志。</p><p>  表2-1 TM影像相關信息</p><p>  以遙感圖像作為主要數(shù)據(jù)源,利用ERDAS、AR

19、CGIS等相關軟件,通過圖像增強、綠地信息提取等步驟建立城市綠地GIS系統(tǒng),為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的制定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信息。技術路線如圖2-1所示。</p><p><b>  圖2-1技術路線圖</b></p><p>  2.2.2地圖數(shù)據(jù)預處理</p><p>  首先對已有中國縣級行政界限,在ARCGIS中打開,提取得到晉江市的行政界

20、限,選中晉江市的行政界限,再根據(jù)GIS中的定義投影,將其坐標系統(tǒng)一轉換成WGS_1984_UTM_Zone_50N。</p><p>  圖2-2晉江市界限數(shù)字化地圖</p><p>  2.2.3遙感圖像預處理</p><p>  原始的遙感圖像精確度不夠高,難以滿足城市綠地信息提取的要求。因此,在進行綠地信息提取前需要利用ERDAS遙感圖像處理軟件,對遙感圖像進

21、行組合多波段數(shù)據(jù)、裁剪等預處理,使得遙感圖像有很好的解譯效果。而遙感技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可以從不同圖像中得到更多信息,補充單一傳感器的不足[3],其中,在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得到的圖像都是單波段的,而在實際工作中,對遙感圖像的處理和分析都是針對多波段圖像進行的,所以,還需要將若干單波段圖像文件組合(Layer Stack)成一個多波段圖像文件,圖像的預處理步驟如下:</p><p>  將在地理空間數(shù)據(jù)云中得

22、到的7個波段的TIFF文件,通過ERDAS軟件中的Main->Image Interpreter->Utilities->Layer Stack組合成一個我們所需要的IMG文件。</p><p>  將在ARCGIS中得到的行政區(qū)劃圖(如圖2-2)在ERDAS中打開,并轉化成AOI格式。</p><p>  將得到的AOI圖像對的遙感圖像進行裁剪,運用ERDAS中的INT

23、ERPRETER/SUBMIT,分別在2009年和2010年泉州市TM影像上提取出晉江市地區(qū),得到晉江市TM影像。(如圖2-3)。</p><p>  圖2-3 2009年和2010年晉江市TM影像</p><p>  其次,對TM影像采用6S模型進行大氣校正,進行輻射校正消除或改正因輻射誤差而引起影像畸變,</p><p>  最后,對遙感圖像進行大氣校正后,要對

24、圖像進行增強,分別進行去霾處理、光譜增強。</p><p>  3.城市植被覆蓋度計算</p><p>  綠地信息提取就是從通過預處理以后的遙感圖像上提取綠地,將綠地和其他各種用途的土地區(qū)分開來。與其他物體相比較,各類綠色植物由于進行光合作用,其在紅光波段具有強吸收及近紅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的特征。所以在提取綠地信息時選擇了植被指數(shù)提取方法[5]。遙感圖像分類主要依據(jù)是地物的光譜特征,既地物

25、電磁波輻射的多波段測量值,這些測量值可以用作遙感圖像分類的原始特征變量。圖像分類就是以圖像像元的數(shù)據(jù)文件值為基礎,將像元歸并成幾種類型、等級或數(shù)據(jù)集的過程[6]。常用的植被指數(shù)有歸一化差異植被指數(shù)NDVI(Normal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p><p>  圖像中,各個像元可以看成是有植被覆蓋部分的NDVI,與無植被覆蓋部分的NDVI的加權平均值,其中有植被覆蓋部分的NDV

26、I的權重就是像元的植被覆蓋度,而無植被覆蓋部分的NDVI的權重即為1減去植被覆蓋度。其中,為裸土或無植被覆蓋區(qū)域的NDVI值,也就是無植被像元的NDVI值;而則代表完全按被植被所覆蓋的像元的NDVI值,也就是純植被像元的NDVI值。</p><p>  所以利用NDVI計算植被覆蓋度的公式:</p><p>  首先對預處理過后的晉江市TM影像,利用ERDAS軟件找到Interpreter

27、/Spectral Enhancement/Indices進行處理,計算出晉江市TM影像的NDVI值。</p><p>  其次,再利用ERDAS處理軟件中的VIEWR視窗打開晉江市NDVI圖像,使用RASTER菜單中的ATTRIBUTES子菜單,打開得到NDVI分布值,如圖3-1所示,其中VALUE為NDVI值,而HISTOQRAM為圖像中NDVI此值的像元個數(shù)。通過復制這兩列的數(shù)值來輸出數(shù)據(jù)表到excel軟件

28、中。以2010年為例:</p><p>  圖3-1 DRDAS中的NDVI分布輸出</p><p>  先計算像元累加值,用像元累加值除以總的像元個數(shù),得出累積概率分布。再以同樣的方法處理2009年的影像,結果部分如表3-1</p><p>  計算和值:確定置信度為1%,計算NDVI分布在置信區(qū)間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觀察表3-1中累積概率分布一欄中,尋找其中1%

29、和99%附近的值得到和值,如表3-1中紅色標志所示2010年的為0.00995914,為0.990289002。</p><p>  表3-1 2010年NDVI累積概率分布</p><p>  同理,如表3-2 2009年的為0.010148732,為0.988671896.</p><p>  表3-2 2009年NDVI累積概率分布</p>&l

30、t;p>  令2010年的==0.00995914 ==0.990289002,2009年的==0.010148732 ==0.988671896,再利用上述NDVI計算植被覆蓋度的公式:,在ERDAS中建立模型并運行,最終得出2009年和2010年的晉江市植被覆蓋率灰度圖,如圖3-2。</p><p>  圖3-2 植被覆蓋率灰度圖</p><p>  4.結果與分析 &

31、lt;/p><p>  4.1植被覆蓋度變化處理結果</p><p>  將3.1中得到的2009年和2010年的灰度圖,在ARCGIS中打開,運用SPATIAL ANALYST/RECLASSIFY兩幅圖進行重分類,將其分為4個等級:無植被覆蓋區(qū)(<0)、稀疏植被覆蓋區(qū)(0-0.4)、中度植被覆蓋區(qū)(0.4-0.8)、高度植被覆蓋區(qū)(>0.8)。并用其它明顯的顏色表示,從而更清晰

32、地辨別出植被的變化情況。</p><p>  圖3-3 2009年和2010年植被覆蓋度區(qū)域劃分</p><p>  將以上所得到的植被劃分圖,在ERDAS中建立模型,將NDVI值在0以下的強制歸零,再建立模型將2010年的植被覆蓋減去2009年的植被覆蓋,最終得出兩年來的各個地區(qū)植被增減情況。如圖3-4。</p><p>  圖3-4 2009年和2010年植被變

33、化情況</p><p>  4.2植被覆蓋度變化分析</p><p>  經過以上4.1的處理,對晉江市的植被覆蓋度從空間上、數(shù)量上并結合人口進行以下分析。</p><p>  4.2.1植被覆蓋變化空間分析</p><p>  如圖3-3所示,結合晉江市的行政區(qū)劃圖4-1,在空間上可以明顯看出,在羅山街道、青陽街道、陳埭鎮(zhèn)等經濟較為發(fā)達的地

34、區(qū),植被的覆蓋率明顯較少,而在內坑鎮(zhèn)、龍湖鎮(zhèn)、東石鎮(zhèn)等地,植被覆蓋度較廣。而根據(jù)圖3-4中植被增減情況顯示,在陳埭鎮(zhèn)等經濟較為發(fā)達地區(qū),兩年來,植被覆蓋度情況有所改善,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利用,導致不可避免的土地開發(fā)。</p><p>  圖4-1 晉江市行政區(qū)劃圖</p><p>  4.2.2植被覆蓋變化數(shù)量分析</p><p>  將兩年來各個區(qū)域

35、的像元數(shù)值進行統(tǒng)計,如表4-1,取稀疏植被覆蓋區(qū)的植被覆蓋度為0.2,中度植被覆蓋區(qū)的覆蓋度為0.6,高度植被覆蓋區(qū)的覆蓋度為1.0,利用所得的每個區(qū)域像元數(shù)量分別進行估算,得出2009年的植被總量為353.977 km2,2010年的植被總量為329.334km2??梢钥闯鰞赡陙?,晉江市的整體植被覆蓋度呈現(xiàn)下降,并且有可能以這種趨勢接著發(fā)展。</p><p>  表4-1 各個區(qū)域像元總數(shù)</p>

36、<p>  4.2.3植被覆蓋變化與人口關系的分析</p><p>  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到最近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晉江市總人口增加了507188人,增長了34.29%,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99%。結合圖3-4,從2009年到2010年植被減少的區(qū)域明顯遠多于植被增加的區(qū)域。</p><p>  人口發(fā)展影像植被覆蓋主要有負面的消費破壞效應和正面的綠化建設效應

37、,但單從本文中兩年來的晉江市人口(如表4-2)和植被覆蓋率變化(圖3-4)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正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晉江,由于人口數(shù)量增長帶來的消費破壞效應大于綠化建設,所以隨著晉江市人口基數(shù)的增長植被覆蓋率越來越少,使得人口數(shù)量增長與植被覆蓋變化呈較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p>  表4-2 2009年和2010年人口數(shù)量</p><p><b>  4.3結論</b>&

38、lt;/p><p>  近年來,隨著人口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yè)、服務業(yè)的發(fā)展,城鎮(zhèn)地區(qū)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珍貴。特別像是廣東的珠三角地區(qū)的那些大中型城市,不僅是廣東省人口在此集聚,而且還有很多外省的人口涌入進來。以廣東省為例,廣東省的常住人口數(shù)量排名全國第一。所以這樣就直接導致城市的各類建設用地非常緊張,土地資源在市場經濟的利益導向下不斷向各種高收益的用途轉讓,能專門用于公益類的綠地建設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且價格成本也

39、非常昂貴。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想通過擴大綠地面積的辦法促進城市綠化建設,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即不現(xiàn)實也不經濟。想要搞好城市的綠化建設,就必須在現(xiàn)有城市建設基礎上,發(fā)明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術挖掘綠化潛力。而城市立體綠化就是這樣一種新的手段,它在發(fā)達國家的已經廣泛地應用,在國內一些發(fā)達城市也在探索。它不需要擴大平地綠地面積,而是利用現(xiàn)有的各類策劃,分辨出哪個是建筑物、道路,并進行垂直的空間綠化,是一種與地面綠化想對應的綠化技術[7]??梢跃徑獬?/p>

40、市綠地面積少的困境,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它在建筑物的屋頂、墻面、圍墻、棚架、立柱和陡坡等方面進行立體空間的綠化,已經成為在有限的城市空間里提高綠地面積的有效措施,并</p><p>  除了以上所提技術可以參考之外,由于晉江市屬于植被覆蓋率一般,人口密度、城鎮(zhèn)化、人口素質水平和第二產業(yè)就業(yè)人口比重均較適中,人口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相對較好的城市,所以還應注意維持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狀態(tài),穩(wěn)定人口規(guī)模,適當發(fā)展對環(huán)境損害低,污

41、染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yè),滿足當?shù)厝丝诘木蜆I(yè)需求。</p><p><b>  5.展望</b></p><p>  1、由于數(shù)據(jù)來源方面的限制:(1)獲得的遙感圖像精度不夠高;(2)研究的年份之間跨度不夠大,可能存在片面性;(3)由于數(shù)據(jù)來源的限制,進行研究的輔助參數(shù)少;(4)對于本文中兩款操作軟件ARCGIS和ERDAS軟件熟悉程度不夠。如有條件可以加入人口流動情況、

42、經濟發(fā)展速度、人均教育水平等參數(shù)。所以在本文認為人口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初期會對植被覆蓋產生破壞作用,但在后期是否會出現(xiàn)植被覆蓋改善的情況,由于未能獲得最新的遙感數(shù)據(jù),仍然需要探討,研究尚未能充分證實這以觀點,而值是進行了簡單植被覆蓋率計算結合人口基數(shù)的變化情況的一個分析。以后的研究可以考慮用分辨率更高,更權威性的數(shù)據(jù),來對近些年的植被覆蓋變化與城鎮(zhèn)化的關系做更深入的研究。</p><p>  對于本文中運用到的ARCG

43、IS和ERDAS軟件,兩者皆在本文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運用到GIS的方面較少,但從與DRDAS軟件的比較來看,DRDAS主要處理柵格影像圖,對矢量圖的支持一般。ARCGIS可以顯示柵格影像,但處理能力不好,對矢量圖的處理很強。在數(shù)據(jù)存儲、處理與各種資料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GIS的應用前景具有很廣闊的發(fā)展前景。</p><p><b>  致謝語</b></p><p>

44、  光陰荏苒,轉眼晃過,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記憶一幕幕回訪而過,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拾起在大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p><p>  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林金堂老師,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從最初題目的選定,到資料的搜集,再到提綱的擬定,最后到論文初稿、終稿的敲定,無不傾注著老師的關懷與指導。正是老師的無私幫助,我的畢業(yè)論文才能夠得以順利完成。</p><p>  感謝我的母校和資源工

45、程學院的各位老師們,感謝母校的栽培,感謝各位老師的傳道解惑,我一定謹遵“厚于德,敏于學”的校訓,力爭日后有所長進。感謝我的舍友和同學們,在大學四年里,因為有了你們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絢麗。</p><p>  感謝我的家人,多年來含辛蘊苦的養(yǎng)育、毫無怨言的奉獻、樸素無華的教導,他們不遺余力的支持和關愛使我能夠安心學業(yè),并保持樂觀。</p><p><b>  參考文獻</

46、b></p><p>  [1] 李超.人口發(fā)展與植被覆蓋變化關系研究[D].廣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3.</p><p>  [2] 韓貴鋒,徐建華.人口與經濟發(fā)展對植被的影響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8,17(5):785-792.</p><p>  [3] 張克軍.遙感圖像特征提取方法研究[C].西北工業(yè)大學博碩論文.20

47、07.</p><p>  [4] 王巖,楊愛玲,劉秀娟等.基于ERDAS軟件正射影像圖的制作[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7,30(5):104-105.</p><p>  [5] 章孝燦,黃智才,戴企成等.遙感數(shù)字圖像處理[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20-22.</p><p>  [6] 詹慶明.城市遙感技術[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

48、01:102-103.</p><p>  A Research Report of vegetation cover’s change of jinjiang</p><p>  Resource engineering institute Major in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p><p><b>  Ma

49、pping</b></p><p>  No.2011092612 Name: Chen Peifeng Tutor: Lin Jintang</p><p>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land is exploited and utilized seriously, and the ve

50、getation coverage becomes less. In this paper, it will use TM images of Jinjiang in 2009 and 2010 and adopt ARCGIS and ERDAS software. In this way, it will extract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get a variation diagram abou

51、t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Jinjiang. According to analyze this diagram, this paper will get a conclusion. Spatially,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well-developed region is much les</p><p>  【 key w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