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淺談建筑抗震與結構設計</p><p> 摘要: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qū)位于地震帶,近些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的經(jīng)濟損失與人員傷亡,因此關于建筑的抗震結構的設計成為了建筑行業(yè)中備受關注的話題,在建筑的抗震設計過程中,需要結合當?shù)氐膶嶋H情況進行結構設計。作為建筑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抗震的結構設計也受到許多要素的影響。因此本文從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基本要素出發(fā),討論了我國目前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
2、了建筑抗震設計的理念分析。 </p><p> 關鍵詞:建筑結構 抗震設計 抗震理念 </p><p>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p><p> 一、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基本要素 </p><p> 建筑抗震的基本要素,首先就是在抗震設計中,有目的性地來進行薄弱位置的控制,保證足夠的變形能力承受一定等級的地震,而薄弱層又
3、不會發(fā)生偏離,這是強化建筑結構整體抗震性能的最關鍵的要素。其次要構建建筑抗震結構的體系,通過數(shù)個延展性較好的個體組成并協(xié)調各個部分的工作。例如框架的剪力墻基本機構,要包括延性框架和剪力墻兩部分,或者是雙肢、多肢剪力墻組成。再次,要警惕余震,在等級比較高的地震之后,通常會伴隨多次余震,因此在建筑建構設計時一道防線是不夠的。建筑的抗震結構體系要最大程度提升內外的冗余度,并構建一定數(shù)量的屈服區(qū)域,建筑的主體耗能構件要具備良好的延性與剛度,以便
4、于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實現(xiàn)提高抗震性的基本目標。 </p><p> 二、建筑抗震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p><p><b> 1.高層建筑較多 </b></p><p> 目前我國城市的高層建筑數(shù)量上漲,從高層建筑的混凝土機構以及相關的技術來看,一些高層建筑超過了國家的有關標準要求。通過工程師的調查論證以及模型震動模擬實驗顯示,在地
5、震的環(huán)境下,一些超過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限制的高層建筑,其自身的破壞力程度會極大提升。建筑高度的提升也會導致一些參數(shù)發(fā)生改變,例如建筑的延性要求、安全指標等,所以更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壞。 </p><p> 2.材料與結構存在缺陷 </p><p> 我國建筑的主要材料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在抗震設計中,需要充分考慮變形的把控以及位移的限制問題,如果建筑的結構內部變形較大,僅僅依賴剛度較差的鋼框架
6、,是很難解決側移的難題,不但增大了鋼結構的負荷,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抗震效果。對于建筑整體而言,內部結構轉換層的設計非常關鍵,轉換層的剛度直接影響到建筑的抗震效能。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如果存在加強層或者是轉換層,則要更加謹慎進行結構模式設計,嚴格控制建筑剛度,降低地震帶來的危害。 </p><p> 3.建筑軸壓比和短柱設置不完備 </p><p> 在一些高層建筑中,通常情況下為了控
7、制柱的軸壓比例,導致柱子的斷面較大,但是柱的其他方向的鋼筋卻是高強混凝土結構的鋼筋,這樣一來,柱的斷面尺寸很難縮小。將柱的軸壓比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目的是保證柱子處在一個大偏壓的狀態(tài),避免因為地震導致鋼筋拉伸至屈服狀態(tài)。建筑的混凝土一旦發(fā)生破碎,則柱的變形能力降低,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也降低,建筑的抗震能力就大大縮減。 </p><p> 三、建筑抗震設計理念分析 </p><p> 1.
8、合理確定建筑結構類型 </p><p> 建筑抗震的設計理念,首先要合理選擇建筑的機構類型。在高層建筑中,建筑垂直方向的負荷主要是使建筑產(chǎn)生軸向力,而水平方向的負荷抓喲是保證建筑結構產(chǎn)生彎矩。建筑的高度增加,垂直方向負荷保持不便,而水平方向的負荷的承載作用力就會大大提升,這時地震引起的建筑側移就比較小,然后再水平方向的側移參數(shù)就相對較大,與建筑的整體高度呈幾何變化。所以,高層建筑的結構選擇,要重點對于水平方向負
9、荷進行把控,并在設計中,不降低建筑的主要功能。由此可見,切實可行的建筑結構,不僅呈現(xiàn)最優(yōu)的結構性能,還能保證自身的抗震效果。 </p><p> 2.弱化建筑結構的自重 </p><p> 地基條件相同的環(huán)境下,如果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方面的設計,如果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結構自身的重量,那么就意味著可以提高建筑的高度,這樣一來就實現(xiàn)了對于地基工程成本的控制。如果建筑地區(qū)的土地土質比較松軟,通
10、過弱化建筑自重的優(yōu)勢更加突出,同時還要注意,地震的影響力與建筑的整體質量是成正比的,如果在較強的地震的影響下,建筑的重心偏上,整體的傾覆力矩就會極大提升。綜上所述,為了降低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建筑的設計中,可以通過在墻體工程時使用質量較輕的材料,以此來減輕自身的重量。 </p><p> 3.增加抗震防線的數(shù)量 </p><p> 在等級較高的地震之后,通常還會發(fā)生數(shù)次余震,所以對于建筑
11、的抗震設計而言,一道防線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建筑的防線在第一次地震后遭到破壞,那么建筑在余震中,就會受到更加嚴重的損害,發(fā)生倒塌事故。在建筑的機構設計中,要將余震的因素考慮在內,通過構建多個延性較好的分支體系,在發(fā)生較強的地震時,通過良好的延性來相互協(xié)調作用,抵抗地震的帶來的損害。如果發(fā)生第二次地震,即在本區(qū)域的抗震設防的強度之下時,建筑結構就會由屈服狀態(tài)發(fā)展到非彈性變形狀態(tài),這時對于建筑可能會造成輕微的破壞。如果建筑受到第三次地震,即比
12、本區(qū)域的抗震設防程度更高的情況下,雖然會對于建筑結構造成相對嚴重的損害,但是建筑不至于發(fā)生倒塌,也不會造成生命財產(chǎn)損害。 </p><p> 4.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p><p> 在等級較高的地震的作用下,建筑的構件的安全儲備程度就會下降。建筑內的構建的實際的承載能力,通過參數(shù)的計算分析,可以判斷出整個建筑的薄弱位置,這對于強化建筑的抗震能力及其關鍵。與此同時,要保證建筑樓層的基
13、本承載力與彈性受力的比值呈規(guī)律性變化,這個比值一旦發(fā)生急劇的改變,建筑內部機構的塑性內里就會變形,而避免地震能量集中在建筑的某個部位,就要調整機構內部的承載能力,協(xié)調建筑對于地震的能量吸收效果。 </p><p> 5.綜合考慮建筑位移問題 </p><p> 我國的建筑的抗震設計,通常以承載力作為重要參數(shù),通過分析建筑內部結構的變形,對于內力進行組合,以提高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除此之外
14、,為了根據(jù)基礎位移的狀況來進行建筑的抗震設計,要深入了解結構變形的情況以及與配筋的關系,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設計方式,以便建筑的結構進入到抗震階段,開始對于自身的變形進行控制。除了等級較低的地震,對于強烈的地震,建筑的位移也關系到結構的整體設計。 </p><p><b> 結束語: </b></p><p> 目前,在建筑抗震的結構設計方面,我國學者通過不斷努力已經(jīng)
15、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由于地震的不確定性以及地震原因的不可預測性,在建筑抗震設計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方面。其中不僅要綜合考慮影響到建筑抗震的多種因素,而且要樹立先進的抗震設計理念,合理確定建筑結構類型,.弱化建筑結構的自重,增加建筑抗震防線的數(shù)量,并不斷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綜合考慮建筑位移,在設計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的質量標準,保證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建筑抗震技術必然會得到進一步的飛躍式發(fā)展。 </p><p>&l
16、t;b> 參考文獻: </b></p><p> [1]劉媛.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1,08(15). </p><p> [2]楊成.有關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0(15). </p><p> [3]熊榮.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探討[J].科技與企業(yè),2012,07(0
17、6). </p><p> [4]滿國君,付藝璇.關于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探析[J].河南科技,2013,05(12). </p><p> [5]馬明閣.對高層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相關問題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3.,02(20). </p><p> [6]王娜.高層住宅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思考[J].門窗, 2013,10(20). </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