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b> 本科畢業(yè)論文</b></p><p><b> ?。?0 屆)</b></p><p> 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p><p> 所在學院 </p><p> 專業(yè)班級
2、應用心理學 </p><p> 學生姓名 學號 </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完成日期 年 月 </p><p><b> 摘 要</b&g
3、t;</p><p> 【摘要】建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是用來解釋心理距離是如何影響個體的思維和行為的。該理論假定,環(huán)境中的任何客體或事件均可在不同的建構水平上被表征,人們對心理上近距離的客體進行低水平的心理建構,而對心理上遠距離的客體進行高水平的心理建構。研究表明不僅心理距離啟動可影響人們對客體或事件的建構水平,而且建構水平啟動也反過來影響人們對距離的估計。心理距
4、離影響人們對自我正性行為表征的建構水平。但是,尚未有研究考察在自我行為評價領域建構水平啟動對心理距離的估計的影響。因此,為進一步在行為表征領域完善建構水平理論,本研究考察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心理距離估計的影響。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1)建構水平啟動主效應臨界顯著,相比于具體啟動條件和無條件下,抽象啟動條件下,個體對未來自我的估計為更遠的時間距離。(2)相比于無啟動條件下,具體啟動條件下,個體對未來自我的估計為更近的時間距離。(3)評價水
5、平主效應顯著,個體對未來自我心理距離的估計為更傾向于低水平的行動性行為表征估計,表示被試對未來自我更傾向于評價為行動性的自我。(4)建構水平和評價類型交互效應不顯著</p><p> 【關鍵詞】建構水平;未來自我;時間距離。</p><p><b> Abstract</b></p><p> 【ABSTRACT】Construction
6、 Level Theory (CLT) guys Construal Level, is used to explain how it affects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f individual thinking and behavior.This theory assumes,The environment of any object or event, are available on differen
7、t construction level by characterization,People close to psychological the object to low levels of mental construct,And the object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for a high level of mental construct。Studies show that not only
8、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startup ca</p><p> 【KEYWORDS】 construction level; Future self; Time distance。</p><p><b> 目 錄</b></p><p><b> 摘 要I</b></p>
9、;<p> AbstractI</p><p><b> 目 錄II</b></p><p><b> 1 引言1</b></p><p> 1.1 建構水平理論及其基本假設1</p><p> 1.2 心理距離操縱對建構水平的影響1</p><
10、p> 1.5 基于建構水平理論的自我表征研究3</p><p><b> 2.1目的6</b></p><p><b> 2.2 方法6</b></p><p> 2.2.1 被試6</p><p> 2.2.1 實驗設計6</p><p><
11、b> 3 討論10</b></p><p><b> 4 結論11</b></p><p><b> 參考文獻12</b></p><p> 致謝錯誤!未定義書簽。</p><p> 附錄一錯誤!未定義書簽。</p><p><b&
12、gt; 1 引言</b></p><p> 1.1 建構水平理論及其基本假設</p><p>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發(fā)生于近期與遠期的(時間距離)、近距離與遠距離的(空間距離)、朋友與陌生人身上的(社會距離)事件以及可能與不可能(假設性)發(fā)生的事件,傾向于做出不同的認知判斷或行為反應。因此,距離是影響人類行為的重要變量。</p><p> 心理距離
13、可分為四個基本維度——時間距離、空間距離、社會距離、假設性。時間距離(temporal distance)是指個體當前與過去或未來目標事件之間的時間遠近的知覺;空間距離(spatial distance)是指個體與目標刺激的空間遠近的知覺;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是指個體與社會他人之間的距離的親近或疏遠;假設性(hypotheticality),是指個體主觀建構的目標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即該事件距現(xiàn)實的距離。心理距離
14、是個體估計的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因而是主觀的,所以決定建構水平的不是客觀上的物理距離,而是主觀上估計的心理距離[4]。</p><p> Trope等人(Trope & Liberman, 2003; Liberman, Trope, &Stephan, 2007; Liberman & Trope, 2008)提出的建構水平理論(Construal Level Theory, CLT
15、)旨在闡明心理距離與個體認知與行為之間的關系。該理論假定,環(huán)境中的任何客體或事件均可在不同的建構水平上被表征。其中,高水平建構(high-level construals)是對客體或事件首要特征的表征,是圖式化程度較高的、抽象的、概括性的、去背景化的、核心的、本質性的、上位的、與目標相關的;低水平建構(low-level construals)是對客體或事件次要特征的表征,是圖式化程度較低的、具體的、非結構化的、背景化的、次要的、表面的
16、、下位的、與手段相關的。</p><p> 個體對事件或客體的表征與主觀上感知到的心理距離有關,當知覺事件的心理距離較遠時,人們傾向于使用抽象、本質和總體的特征對事件進行表征(高水平建構);當知覺事件的心理距離較近時,人們傾向于以具體、表面和局部的特征對事件進行表征(低水平建構)。</p><p> 1.2 心理距離操縱對建構水平的影響</p><p> 1.
17、2.1時間距離操縱對建構水平的影響</p><p> Liberman和Trope(1998)給被試提供7項行為(閱讀科幻小說、搬入新公寓、與家人一起過周末、參加考試、在自己家舉行聚會、給家人寫一封信、看電視),要求被試想象自己在近期未來(明天)或遠期未來(一年后)完成這些行為,并要求其對這些行為進行描述。結果發(fā)現(xiàn),個體使用高水平建構表征遠期未來行為,使用低水平建構表征近期未來行為。實驗中,高水平建構和低水平建
18、構的操作定義分別為目標行為的需求性和可行性。需求性是指行為目標的價值,可行性是指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和難易程度,被試對遠期未來行為的描述反映了行為的目標,而對近期未來行為的描述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和方法。</p><p> 1.2.2空間距離操縱對建構水平的影響</p><p> Fujita等人(2006)要求被試想象他要幫朋友搬入新公寓,告訴被試該公寓距他們所在的紐約大學3英里的郊外(空間距離
19、近)或距紐約大學3000英里的洛杉磯城(空間距離遠)。然后要求被試想象與搬家相關的行為。研究結果說明,被試對發(fā)生于遠距離事件的表征傾向于高水平建構,描述其目標狀態(tài),而不是實現(xiàn)目標的手段。</p><p> 1.2.3社會距離操縱對建構水平的影響</p><p> Liviatan等人(2008)給被試提供關于與其同班或不同班的目標人物的信息,要求被試想象目標人物的不同行為(為什么或怎么
20、做:“為什么”代表了高水平建構,“怎么做”代表了低水平建構),結果表明,隨著與目標人物人際相似性的增加,社會距離減小,人們對目標人物的表征傾向于采用更低水平的建構。</p><p> 1.2.4假設性操縱對建構水平的影響</p><p> Wakslak, Trope, Liberman, 和Alony (2006)考察了可能性與對事件心理表征之間的關系,在實驗一中,讓被試想象自己處在
21、實際可能發(fā)生或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情境中,然后對與此情境相關的對象進行分類。結果表明,對于同一組對象,被試傾向于采用廣度更高的分類原則對不可能性條件下的對象進行表征。</p><p> 1.3 建構水啟動對心理距離估計的影響</p><p> 1.3.1建構水平對時間距離的影響</p><p> Liberman, Trope, Macrae和Sherman (
22、2007)在研究1中給被試讀一段行為描述(如“Rose想去銀行開一個帳戶”),讓被試想象故事中的主人公正在考慮做這件事情,然后回答主人公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高水平建構)或怎么做(低水平建構),最后讓被試估計主人公將在從現(xiàn)在起多久以后的將來做這件事。結果表明,啟動高水平建構(為什么)比啟動低水平建構(怎么做)的被試估計行為的時間距離更遠。研究2中將故事中的他人行為換成想象自己的行為,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結果。</p><p&g
23、t; 鳳四海等人(2008)以大學生為被試,設計兩個實驗,采用不同的建構水平操作,分別探討“過去一未來”時間距離設定及“正性一負性”生活事件時間距離設定的建構水平效應。結果表明,高建構水平活動被認為發(fā)生在距離現(xiàn)在較遠的過去,低建構水平活動被認為發(fā)生在較近的過去。</p><p> 1.3.2建構水平對社會距離的影響</p><p> Stephan (2006) 要求被試解釋個體行為
24、的原因或方式(如,“Ron正考慮開一個銀行賬號。為什么(怎么樣)他會這樣做”),然后指出自己感到與行動者有多親密。結果表明,以高水平建構行動者行為的被試感到與行動者的距離更遠。</p><p> 1.3.3建構水平對假設性的影響</p><p> Wakslak和Trope (2009)在研究1中采用不同的建構水平操作,比較其對可能性判斷的影響。在具體表征條件下,被試比較兩件產品的相同
25、點(低水平建構),在抽象表征條件下,被試比較兩件產品的不同點(高水平建構),然后判斷與比較物體相關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結果表明,抽象表征條件下的被試比具體表征條件下的被試作出的可能性判斷更低。</p><p> 1.4 關于建構水平與心理距離的進一步討論</p><p> 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時間距離、空間距離、社會距離、假設性都從屬于一個更為抽象的心理距離的范疇,它們都共有一個原點,
26、即個體的直接經驗(Bar-Anan et al.,2006;Bar-Anan et al.,2007;Liberman et al.,2006;Trope et al.,2007)。然而,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心理距離不僅存在于有具體的認知客體和相關背景,也存在于純粹的概念層次上;并且人們會對心理距離進行自動自發(fā)的加工。</p><p> 不僅心理距離影響建構水平,建構水平理論的邏輯還隱含著建構水平會影響人們感知的
27、心理距離(Liberman,Trope,McCrea,&Sherman,2007)。通過對建構水平進行不同的操作化,Liberman與他的同事證實了無論是對于不同類型的行為,還是對于自我和他人,對行為高水平的建構促使人們感知更遠的時間距離。特別是,當人們思考行為“為什么”方面時,行為對于個體自我概念的意義時,以及行為的抽象方面時,人們將預期行為會發(fā)生在更遠的將來。這一發(fā)現(xiàn)顯示建構水平與時間距離的關系是雙向的,時間距離影響建構水平
28、,而建構水平也影響感知的時間距離。</p><p> 1.5 基于建構水平理論的自我表征研究</p><p> 長期以來關于自我表征的研究一致表明,個體在不同時間點上對自我進行不同的表征,例如,Ross and Wilson (2003)發(fā)現(xiàn),個人對過去自我的評價是以當前自我中的那些正性特征為基礎的;而為了知覺到自我的改善,個體可能會貶損和批評過去的自我;同時,關于時間距離與自我的研究
29、證明,相對于近期未來自我,遠期未來的自我表征更圖式化和更具整合性。</p><p> Wakslak和Liberman(2008)通過7個實驗考察了時間距離對自我表征的影響。研究表明,遠期未來組的被試比近期未來組的被試采用更上位的社會類別來描述自己(實驗1),自我表征結構的更為簡單(實驗2),更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實驗3),在識別一般特質形容詞是否描述自我時反應更快(實驗4)。實驗5-7,驗證了時間距離對預測和
30、影響人們的未來行為的意義。這些實驗的結果集中支持了個體的遠期未來自我比近期未來自我在一個更高的水平上被建構。綜上所述,相對于時間近距離自我,個體對時間遠距離自我的表征更加簡單抽象和更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個體對自我的表征會隨心理距離的不同而變化,具體來說,時間上遠距離的視角可促進個體對自我形成高水平的和抽象的建構,而時間上近距離的視角可促進個體對自我形成低水平的、更具體的建構。</p><p> 1.6 建構水平
31、理論的應用</p><p> 近年來,解釋水平理論被逐漸運用到諸如選舉、說服、談判,消費者行為等應用領域,顯示出該理論強大的解釋和預測能力。</p><p> Fujita等人(2008)研究了時間距離對于說服和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當態(tài)度的客體在時間距離上相對更遠時,強調主要特征、強調渴望性、強調一般性的論點更具有說服力,更有可能造成說服對象的態(tài)度改變;而當態(tài)度的客體在時間距離上
32、更近時,強調次要特征、強調可行性和強調特例的論點更容易改變說服對象的態(tài)度。</p><p> Freitas等人(2008)把解釋水平理論應用于選舉行為,他們發(fā)現(xiàn),當候選人表現(xiàn)出的素質是選舉人期待自身擁有的時,選舉人對候選人的評價越高,并越有可能投票給該候選人,然而這一傾向在預期選舉將發(fā)生在較遠將來時更強烈。當選舉臨近時,選舉人的偏好會更多的受到當時具體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上述傾向變得不那么強烈。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
33、么某些候選人在選舉前的民調中支持率較高,而正式選舉時結果往往并不如預期的現(xiàn)象。</p><p> Henderson、Trope與Carnevale(2006)把解釋水平理論運用于談判效果研究,發(fā)現(xiàn)談判者在談判正式開始前較長時間就對談判進行準備對于談判取得更好的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在談判正式進行前較長時間就對談判進行準備將使談判者更加整體、全面的考慮擬談判事項,而降低了對非關鍵問題的關注,因此談判者更可能在談判中
34、對非關鍵問題進行讓步而換取對方的讓步,從而更容易獲得有利的結果。</p><p> 近幾年來,消費者行為領域的學者逐漸認識到解釋水平理論對于理解人類消費行為的重要意義。Dhar與Kim(2007)、Lynch與Zaubennan(2007)都在他們的研究中探討了解釋水平在消費者購前產品評價,特別是品牌考慮集(consideration set)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當消費者考慮購買某種商品時,首先會建立一個備選品牌
35、的考慮集,由于這一考慮階段和實際的購買存在時間間隔,因此,消費者的考慮集更多的受消費目標和產品抽象屬性等高水平解釋的影響。而消費者的實際選擇則更多地受廣告、促銷、消費情境等低水平解釋的影響。因此,消費者實際選擇與其購前的基于消費目標的考慮往往存在不一致,這又可能導致消費者后悔。Fiedler(2007)引入了信息距離這一概念,他認為消費者所擁有的產品信息越多,則信息距離越小,消費者會在低水平解釋基礎上評價產品,同時考慮過多的產品屬性,從
36、而導致決策沖突,最終導致產品滿意度下降。</p><p> 總之,認知與行為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不僅心理距離啟動可影響人們對客體或事件的建構水平(Liberman& Trope,1998;Liberman,Sagristano&Trope,</p><p> 2002;Trope&Liberman,2000;Fujita,2006; Henderson&
37、Liberman; 2006; Wakslak, Trope, Liberman&Alony, 2006; Todorov,Goren&Trope, 2007),而且建構水平啟動也反過來影響人們對距離的估計(Liberman, et al., 2007; Stephan, 2006; Wakslak, Trope& Liberman, 2009)。基于建構水平理論的行為表征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距離影響人們對自我正性行為表
38、征的建構水平(申之美等,2010)。但是,尚未有研究考察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心理距離的估計的影響。因此,為進一步在行為表征領域完善建構水平理論,本研究考察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心理距離估計的影響。假設相對于低水平的具體啟動,個體將高水平的抽象啟動條件下的自我估計為更遠的心理距離。2 研究</p><p><b> 2.1目的</b></p><p> 因尚未
39、有研究考察建構水平啟動對自我心理距離的估計的影響。本研究試圖在建構水平理論的框架下,從建構水平啟動反過來影響人們對距離的估計這一認知與行為理論研究的前提下,考察建構水平啟動對自我及他人心理距離的估計的影響。</p><p> 基于上述目的,本研究將啟動建構水平,考察對自我行為心理距離估計的影響。根據(jù)建構水平理論,可以預測:相對于低水平的具體啟動,個體將高水平的抽象啟動條件下的自我估計為更遠的心理距離。</
40、p><p><b> 2.2 方法</b></p><p><b> 2.2.1 被試</b></p><p> 通過隨機抽取大學生被試105名,男生被試27名,女生被試78名,其年齡在18~24歲之間(M=20,SD=1.35),大一學生61名,大二學生29名,大三學生8名,大四學生2名,研一學生5名,隨機分配到抽象思
41、維啟動(高水平建構)和具體思維啟動(低水平建構)以及控制組三種實驗條件下,其中抽象啟動組被試34名,具體啟動組被試36名,無啟動控制組被試35名。</p><p> 2.2.1 實驗設計</p><p> 采用3(建構水平:為什么/怎么做/不啟動控制組)×2 (評價信息類型:特質性評價/行動性評價)的混合設計。其中,建構水平啟動是被試間變量,評價信息類型是被試內變量。因變量的
42、測量指標為不同建構水平啟動條件下的被試對未來自我的時間距離估計分數(shù)。</p><p> 2.2.3 實驗材料</p><p><b> 建構水平啟動材料:</b></p><p> 本實驗根據(jù)以往研究采用“為什么”和“怎么做”來啟動不同抽象程度的建構水平(Freitas, Gollwitzer, Trope2004),假設“為什么”問題
43、啟動的是與目標相關的高水平建構,而“怎么做”問題啟動的是與過程相關的低水平建構。以不啟動作為控制組。 </p><p> 自我的時間距離估計材料:</p><p> 15個積極評價的句子對,每對句子在內容上包含了特質性評價(抽象評價)和行動性評價(具體評價)的句子。</p><p><b> 例:</b></p><p
44、> 我平時是一個健談的人。 </p><p> 與同伴聊天時,我說的總是比別人多。</p><p> 2.2.4 實驗程序</p><p> 實驗的具體程序分2個階段:</p><p> 第一階段是建構水平啟動:</p><p> 控制組無須任何啟動。</p><p><
45、;b> 啟動組:</b></p><p> 首先要求被試讀一段關于行為原因(抽象啟動條件)或行為過程(具體啟動條件)的描述,引導被試進行抽象或具體的思維練習。</p><p> 行為原因描述: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總有一個原因,我們常常將行為的原因追溯到自己的生活目標。例如,假設你剛剛參加了一場期末考試,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可能是為了滿足課程的要求。你為什么要滿足課程的要
46、求呢?可能是為了通過這門課程。你為什么要通過這門課程呢?可能是因為你想獲得大學學位。為什么要獲得大學學位呢?可能是因為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你為什么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呢?可能是因為你覺得這樣做能給你帶來幸福的生活。研究表明,進行上述的思維練習,即思考自己如何通過行動實現(xiàn)最終的人生目標,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滿意度。本實驗正在測試這種說法。這個思維練習旨在讓你集中注意力思考你為什么要做你所做的事情。對于這一思維練習,現(xiàn)在請你考慮“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
47、”這一行為。</p><p> 行為過程描述: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有一個過程,我們常常將自己的生活目標貫徹到非常具體的行為。例如,你希望找到幸福的生活。為此你會怎樣做呢?可能你會找一份好工作。你又怎樣找一份好工作呢?可能你會去獲得一個大學學位。你又如何獲得大學學位呢?通過滿足課程的要求。你如何滿足課程的要求呢?你可能通過參加期末考試來滿足課程要求。研究表明,進行上述的思維練習,即思考最終的生活目標是如何通過具體的行
48、為實現(xiàn)的,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滿意度。本實驗正在測試這種說法。這個思維練習旨在讓你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怎樣做你所做的事情。對于這一思維練習,現(xiàn)在請你考慮“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這一行為。</p><p> 其次,為引導被試繼續(xù)進行思維練習,讓抽象啟動條件下的被試列出三個通過“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可以達成的重要的目標(如圖1),并在五點量表上評價“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對實現(xiàn)每個目標的重要性程度。讓具體啟動條件下的被試列出“
49、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三種手段(方法),并在五點量表上評價每種手段對“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多大。</p><p> 最后要求兩組被試分別完成一個圖,表明“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目標(抽象啟動條件)或手段(具體啟動條件)。</p><p> 圖1 抽象/具體思維啟動示例</p><p> 第二階段是時間距離估計的測量:</p><p
50、> 給被試呈現(xiàn)15個句子對之后,讓被試分別判斷每個評價更像多久之后的自己。其中,“0=更像一周前的我,1=更像一年前的我”。</p><p> 因變量的測量指標為不同建構水平啟動條件下的被試對未來自我的時間距離估計分數(shù)。</p><p> 2.2.5 數(shù)據(jù)分析</p><p> 利用SPSS11.5分析數(shù)據(jù)。</p><p>&
51、lt;b> 2.3 結果與分析</b></p><p> 2.3.1 描述統(tǒng)計</p><p> 近距離估計記為0分,遠距離估計記為1分,以被試對15個特質性評價句反應其行為特征的可能性的平均評定分數(shù)為特質性表征分數(shù),對15個行動性評價句反應其行為特征的可能性的平均評定分數(shù)為行動性表征分數(shù),統(tǒng)計被試對未來自我時間距離估計分數(shù),得分越高表示估計的時間距離越遠。對評定分
52、數(shù)的性別效應的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因素不影響被試的評定分數(shù),故進一步的統(tǒng)計分析不考慮性別因素。</p><p> 表1是不同啟動條件下,被試對未來自我評價的時間距離估計的結果統(tǒng)計:</p><p> 表1 不同啟動條件下的未來自我評價時間距離估計結果的描述統(tǒng)計</p><p> 表1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在各個啟動條件下,行動性評價得分的均值都高于特質性評價的得分,標準
53、差都小于特質性評價。但是差異是否顯著暫時無法判斷。</p><p> 2.3.2 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p><p>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統(tǒng)計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估計的影響,結果如下:</p><p> 表2 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p><p>
54、; 由表2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表明,</p><p> 3(建構水平:為什么/怎么做/不啟動控制組)×2 (評價信息類型:特質性評價/行動性評價)混合設計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建構水平啟動主效應臨界顯著,F(xiàn)=2.86,P<0.1,評價類型的主效應顯著,F(xiàn)=7.55,p<0.05,被試的行動性評價分數(shù)(M=6.58,SD=2.03)顯著高于特質性評價分數(shù)(M=5.91,SD=2.40),且建構水平與
55、評價類型的交互效應不顯著,F(xiàn)=0.46,P>0.1。說明被試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更趨高水平的行動化表征。</p><p> 建構水平主效應的事后檢驗(LSD)數(shù)據(jù)結果如下:</p><p> 表3 不同建構水平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主效應的事后檢驗(LSD):</p><p> 表3的主效應的事后檢驗的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P1=0.044,抽象啟動和具體
56、啟動之間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差異顯著;P2=0.501,抽象啟動和無啟動之間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3=0.039,具體啟動和無啟動之間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差異顯著。</p><p><b> 3 討論 </b></p><p> 本研究基于建構水平理論和自我評價理論,通過一個實驗考察了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
57、我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p><p> 時間對人產生的影響無處不在,時間距離作為心理距離表征的一種,認知與行為領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不僅心理距離啟動可影響人們對客體或事件的建構水平(高水平建構和低水平建構),而且建構水平啟動也反過來影響人們對距離的估計,對距離估計的有針對事件的估計,針對他人評價性的估計,當然也包括對自我評價的時間估計。基于建構水平理論的行為表征研究發(fā)現(xiàn)心理距離影響人們對自我正性行為表征的建構水平
58、,這是啟動心理距離對建構水平的影響,針對內容是自我正性行為表征。</p><p> 但是,由于尚未有研究考察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心理距離的估計的影響,然而未來自我心理距離的估計會影響到當前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建構水平啟動又反過來會影響人們對距離的估計,因而從研究意義上來說,用實驗去證實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心理距離估計的影響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也進一步在行為表征領域完善了建構水平理論。</p>
59、<p> 于是,本研究考察的是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心理距離估計的影響,研究假設相對于低水平的具體啟動,個體將高水平的抽象啟動條件下的自我估計為更遠的心理距離。根據(jù)研究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建構水平啟動下,個體對未來自我行為心理距離估計的特點。</p><p> 根據(jù)建構水平理論可知,個體傾向于使用更抽象、概括性的、去背景化的、核心的、本質性的、上位的、與目標相關的表征(高水平的建構)來預測和描述
60、在時間距離遠的未來的行為。同時,被試更多使用圖式化程度較低的、具體的、非結構化的、背景化的、次要的、表面的、下位的、與手段相關(低水平建構)的來表述時間距離近的未來行為。那么反過來,假設啟動高水平建構導致個體將未來的自我評價估計為時間距離更遠,其中包括特質性評價和行動性評價的檢驗;啟動低水平建構導致個體將未來自我評價估計為時間距離更近,也同樣包括了特質性評價和行動性評價的檢驗。</p><p> 本研究采用實驗
61、的方法,首先啟動不同的建構水平,然后采用量表的形式測量被試在不同的建構水平啟動下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p><p> 實驗結果分析表明,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主效應臨界顯著(P=0.062),進一步的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抽象啟動和具體啟動之間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差異顯著(P1=0.044<0.05);抽象啟動和無啟動之間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
62、差異不顯著(P2=0.501);具體啟動和無啟動之間對未來自我行為表征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差異顯著(P3=0.039<0.05)。即抽象啟動條件下,相比于具體啟動條件下,被試將未來自我的特質性評價為更遠的時間距離,且差異顯著,同時也將未來自我的行動性評價為更遠的時間距離,同樣差異顯著;抽象啟動條件下,相比于無啟動條件下,被試將未來自我的特質性評價為更遠的時間距離,且差異顯著,同時也將未來自我的行動性評價為更遠的時間距離,同樣差異顯著
63、;具體啟動條件下,相比于無啟動條件下,被試將未來自我的特質性評價為更遠的時間距離,且差異顯著,同時也將未來自我的行動性評價為更遠的時間距離,同樣差異顯著。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與假設一致,即相對于低水平的具體啟動,個體將高水平的抽象啟動條件下的自我估計為更遠的心理距離。</p><p><b> 4 結論 </b></p><p> 本研究獲得如下結論:</p&
64、gt;<p> 相比于具體啟動條件和無條件下,抽象啟動條件下,個體對未來自我的估計為更遠的時間距離。</p><p> 相比于無啟動條件下,具體啟動條件下,個體對未來自我的估計為更近的時間距離。</p><p> 個體對未來自我心理距離的估計為更傾向于低水平的行動性行為表征估計。表示被試對未來自我更傾向于評價為行動性的自我。</p><p>&l
65、t;b> 參考文獻</b></p><p> [1] Liberman, N., Trope, Y., & Stephan, E.(2007).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 A. W. Kruglanski & E. T. Higgins (Eds.), Social psychology: Handbook of basic principles
66、(Vol.2,pp.353-383).New York: Guilford Press. </p><p> [2] Wakslak,Nussbaum,S.,Liberman,N.,Trope,Y.(2008)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elf in the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
67、ogy, 95(4),757–773.</p><p> [3] Rim.S., Uleman.J.,Trope.Y. (2009) Spontaneous trait inference and construal level theory: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creases nonconscious trait thin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
68、l Social Psychology , 45, 1088– 1097.</p><p> [4] Wakslak, C. J., & Trope, Y. (2009). The effect of construal-level on subjective probability estimat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 52-58.</p><
69、p> [5] Liberman, N., & Trope, Y. (1998). The role of feasibility and desirability considerations in near and distant future decisions: A test of temporal construal theor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
70、logy,75, 5-18.</p><p> [6] Fujita, K., Henderson, M., Eng, J., Trope, Y., & Liberman, N. (2006). Spatial distance and mental construal of social ev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 278-282.</p>&l
71、t;p> [7] Liviatan, I., Trope, Y., & Liberman, N. (2008). Interpersonal Similarity as a Social Distance Dimension: Implications for Perception of Others’ 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44 , 1
72、256-1269 .</p><p> [8] Wakslak, C. J., Trope, Y., Liberman, N., & Aloni, R. (2006). Seeing the Forest When Entry is Unlikely: Probability and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Even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73、 Psychology: General, 135, 641-653. </p><p> [9] Liberman, N., Trope, Y., Macrae, S., & Sherman, S. J. (2007). The effect of level of construal on the temporal distance of activity enactment. Journal of
74、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 43, 143-149 .</p><p> [10] 鳳四海,張?zhí)?黃希庭,李丹,蘇丹.解釋水平和事件性質對活動設定時間距離的影響.心理科學,2008,31(4),848-851.</p><p> [11] Stephan, E. (2006). Social distance and its relation t
75、o level of construal,temporal distance and physical distanc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Tel Aviv University.</p><p> [12] Messervey.D.(2008)time and time again:culture difference of construal levels.</p>
76、;<p> [13] 孫曉玲.時間自我透視與價值偏好.應用心理學,2009,15(2),139-147.</p><p> [14] 李雁晨,周庭銳,周琇.解釋水平理論:從時間距離到心理距離.心理科學進展,2009,17(4),667–677.</p><p> [15]孫曉玲,張云,吳明證.解釋水平理論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應用心理學,2007,13(2),181–186
77、.</p><p> [16]黃希庭.時間心理學的新探索.心理科學,2005,28(6):1254一1257</p><p> [17]周春燕.(2005).時間距離獷未來事件解釋水平的影響初探.碩士學位論文.重慶市:西南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導師:黃希庭教授).</p><p> [18]廖婷婷.(2007).時間距離對事件結果歸因影響的實驗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78、重慶市:西南大學(導師:黃希庭教授).</p><p><b> 附錄:問卷</b></p><p> 自我評價調查問卷二 (編號 )</p><p> 親愛的同學:我們正在開展一項關于自我評價的調查研究,調查的數(shù)據(jù)只供科學研究之用,對你沒有任何傷害,請您按照要求放心作答。</p><p> 性別:男
79、( ) 女( ) 年齡:( ) 歲 專業(yè):文科( ) 理科( ) 工科( )</p><p> 年級: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研一( ) 研二( ) 研三( )</p><p> 指導語: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對不同時間點上的自己做出評價,而我們對最近的自己和以后的自己的評價可能是不同的。下面的表格中列
80、舉了30項自我評價的句子,請你仔細閱讀并理解每個句子,并努力想象這些句子是對你自己作出的評價,然后估計這些評價更像多久后的自己。如果某個句子更能反映一周后你的行為特點,就在這個句子右邊的第一個欄目里畫圈“○”,如果這個句子更能反映一年后你的行為特點,就在這個句子右邊的第二個欄目里畫圈“○”。</p><p><b> 感謝您的參與!</b></p><p> 思維
81、方式訓練問卷Ⅲ (編號 )</p><p> 親愛的同學:我們正在開展一項關于思維方式訓練的調查研究,包括兩個部分,調查的數(shù)據(jù)只供科學研究之用,對你沒有任何傷害,請您按照要求放心作答。</p><p> 性別:男( ) 女( ) 年齡:( ) 歲 專業(yè):文科( ) 理科( ) 工科( )</p><p> 年級:大一(
82、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研一( ) 研二( ) 研三( )</p><p><b> 第一部分 </b></p><p> 請仔細閱讀指導語并完成填圖任務:</p><p>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總有一個原因,我們常常將行為的原因追溯到自己的生活目標。例如,假設你剛剛參加了一場期末考試,你為什么要這
83、樣做呢?可能是為了滿足課程的要求。你為什么要滿足課程的要求呢?可能是為了通過這門課程。你為什么要通過這門課程呢?可能是因為你想獲得大學學位。為什么要獲得大學學位呢?可能是因為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你為什么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呢?可能是因為你覺得這樣做能給你帶來幸福的生活。研究表明,進行上述的思維練習,即思考自己如何通過行動實現(xiàn)最終的人生目標,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滿意度。本實驗正在測試這種說法。這個思維練習旨在讓你集中注意力思考你為什么要做你所做的
84、事情。對于這一思維練習,現(xiàn)在請你考慮“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這一行為。</p><p> 首先,請你列出三個通過“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可以達成的重要目標,并分別評價“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對你實現(xiàn)每個目標的重要性有多大”,從“1=非常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數(shù)字越大,表示越重要,請在你所選擇的數(shù)字上畫圈“○”。</p><p> 接下來,請您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采用前面教給你的方法,按照箭
85、頭方向的順序,填寫下圖的每個空白處,填寫的內容要能反映你對為什么要“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目標的理解:</p><p><b> 第二部分 </b></p><p> 指導語: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對不同時間點上的自己做出評價,而我們對最近的自己和以后的自己的評價可能是不同的。下面的表格中列舉了30項自我評價的句子,請你仔細閱讀并理解每個句子,并努力想象這些句
86、子是對你自己作出的評價,然后估計這些評價更像多久后的自己。如果某個句子更能反映一周后你的行為特點,就在這個句子右邊的第一個欄目里畫圈“○”,如果這個句子更能反映一年后你的行為特點,就在這個句子右邊的第二個欄目里畫圈“○”。</p><p><b> 感謝您的參與!</b></p><p> 思維方式訓練問卷Ⅳ (編號 )</p><
87、p> 親愛的同學:我們正在開展一項關于思維方式訓練的調查研究,包括兩個部分,調查的數(shù)據(jù)只供科學研究之用,對你沒有任何傷害,請您按照要求放心作答。</p><p> 性別:男( ) 女( ) 年齡:( ) 歲 專業(yè):文科( ) 理科( ) 工科( )</p><p> 年級: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研一( )
88、 研二( ) 研三( )</p><p><b> 第一部分 </b></p><p> 請仔細閱讀指導語并完成填圖任務:</p><p> 我們做每件事情都有一個過程,我們常常將自己的生活目標貫徹到非常具體的行為。例如,你希望找到幸福的生活。為此你會怎樣做呢?可能你會找一份好工作。你又怎樣找一份好工作呢?可能你會去獲得一個大學學
89、位。你又如何獲得大學學位呢?通過滿足課程的要求。你如何滿足課程的要求呢?你可能通過參加期末考試來滿足課程要求。研究表明,進行上述的思維練習,即思考最終的生活目標是如何通過具體的行為實現(xiàn)的,可以提高人的生活滿意度。本實驗正在測試這種說法。這個思維練習旨在讓你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怎樣做你所做的事情。對于這一思維練習,現(xiàn)在請你考慮“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這一行為。</p><p> 首先,請你列出“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三
90、種手段(方法),并分別評價每種手段對“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多大,從“1=非常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數(shù)字越大,表示重要性程度越大,請在你所選擇的數(shù)字上畫圈“○”。</p><p> 接下來,請您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采用前面教給你的方法,按照箭頭方向的順序,填寫下圖的每個空白處,填寫的內容要能反映你對怎樣“改善和維護身體健康”的手段的理解:</p><p><b>
91、第二部分 </b></p><p> 指導語: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對不同時間點上的自己做出評價,而我們對最近的自己和以后的自己的評價可能是不同的。下面的表格中列舉了30項自我評價的句子,請你仔細閱讀并理解每個句子,并努力想象這些句子是對你自己作出的評價,然后估計這些評價更像多久后的自己。如果某個句子更能反映一周后你的行為特點,就在這個句子右邊的第一個欄目里畫圈“○”,如果這個句子更能反映一年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文獻綜述】
- 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
- 建構水平啟動對未來自我時間距離估計的影響【開題報告】
- 時間距離對未來任務時間估計的影響
- 時間距離對未來任務時間估計的影響.pdf
- 時間距離對未來事件解釋水平的影響初探.pdf
- 自我建構、調節(jié)定向和時間距離對沖動性購買的影響
- 自我建構、調節(jié)定向和時間距離對沖動性購買的影響.pdf
- 時間距離對計劃謬誤的影響
- 概率估計、時間距離對不同控制欲水平大學生焦慮情緒的實驗影響.pdf
- 時間距離對環(huán)境風險決策的影響
- 時間距離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機制
- 時間距離對計劃謬誤的影響.pdf
- 時間距離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機制.pdf
- 時間距離對環(huán)保政策支持度的影響
- 時間距離對環(huán)境風險決策的影響.pdf
- 活動設定時間距離的解釋水平效應
- 時間距離對環(huán)保政策支持度的影響.pdf
- 主觀時間距離對學業(yè)拖延的影響機制.pdf
- 時間距離、社會距離與評論類型對購買決策的影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