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固始中醫(yī)肛腸醫(yī)院血常規(guī)檢查及其意義主講人:王軍輝,肛腸大學第十九期員工培訓,信息宣教辦2016.12.14,一、血液一般檢查及其意義 邁瑞B(yǎng)C-2600全自動血球分析儀 儀器主要部件:主機 試劑 硬件是:主機和試劑 主機和試劑的穩(wěn)定性決定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軟件是操作規(guī)范和質量控制, 操作規(guī)范和質量控制也起到相輔相成作用。,二、BC-2600血球分析儀屬
2、三分類機型,概述本分析儀釆用阻抗法原理檢測紅細胞 、白細胞 和血小板及體積分布。釆用比色法測量血紅蛋白濃度。在此基礎上,分析儀計算出其余參數的結果。,三、檢測方法及操作模式,手工法 :取樣 稀釋 計數 計算 儀器法: 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 兩種操作模式1: 全血模式 取毛細血管血或靜脈血 13微升的全血樣本。2:預稀釋模式 20微升血液和稀釋液1.6ml。,四、測量原理,本分析儀利用抗阻法原理對白
3、細胞進行計數,當吸取的定量樣本被定量的導電溶液所稀釋之后,就被送到分析儀的檢測單元,檢測單元有一個小的開口。當細胞連續(xù)地通過小孔,就在電極兩端產生一連串的電脈沖。脈沖的個數與通過小孔的細胞數相同,脈沖的幅度與細胞的體積成正比。 由此,所采集到的電脈沖根據不同的通道電壓范圍進行了分類,落在各細胞通道內的電脈沖個數就是各細胞的個數。依據脈沖電壓范圍劃分的每一個通道的細胞個數決定了細胞的體積分布。,五、紅細胞檢查,1、紅細胞的定義,紅細胞
4、計數及血紅蛋白測定(RBC HGB):定義:RBC指單位體積(每升)血液內的紅細胞數量。Hb指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血紅蛋白的量。紅細胞體積很小,直徑只有7~8μm,形如圓盤,中間下凹,邊緣較厚,它具有彈性和可塑性。在經過瑞氏染色后呈粉紅色,略扁圓形血球。,2、紅細胞的檢測意義及參考值,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幾乎占血容量的一半。正常情況下,紅細胞的生成與破壞在神經體液因素的調節(jié)下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
5、 正常參考值: RBC Hb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 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 初生兒 (6.0-7.0)×1012/L (170-200)g/L,3、紅細胞的臨床意義,1.影響因素:○
6、全身血液容量 ○全身血漿容量2. 生理變化:○年齡及性別 ○精神因素 ○劇烈體力勞動或運動 ○生理性貧血新生兒:紅細胞明顯增高、兩周后下降,6-7歲最低男性:25歲-35歲達高峰女性:13歲-15歲達高值,21歲-35歲低水平, 以后漸漸增高,4、病理變化:,(1) RBC 增多:RBC>6.0×1012/L Hb>170g/LRBC
7、>5.5×1012/L Hb>160g/L○相對增多(脫水血液濃縮)○絕對增多 (polycythemia) 繼發(fā)性(血中紅細胞生成素增多) 原發(fā)性(polycythemia vera)(骨髓增生性疾?。┘t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 生理性:新生兒 高原居民 病理性:嚴重慢性心、肺疾患;
8、 攜氧能力低的異常血紅蛋白病 紅細胞生成素非代償性增加; 某些腫瘤或腎臟疾患,(2)RBC 減少:,○貧血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環(huán)中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比積減少,低于該地區(qū)、該年齡及性別組的參考范圍低限時稱貧血。 <110g/L <90g/L <60g/L <30g/L 輕度 中度 重度 極重度,5、貧血分類(病
9、因和發(fā)病機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生成不足(1)造血物質缺乏:如缺鐵性貧血(鐵缺乏)、巨幼細胞貧血(維生素B12、葉酸缺乏)、維生素B6缺乏性貧血、銅缺乏、維生素C缺乏、蛋白質缺乏等。(2)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單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3)其他:感染性及炎癥性貧血,慢性腎病所致貧血,鉛中毒,癌癥性貧血等。,6、溶血性貧血,1. 紅細胞內在異常:①紅細胞膜結構缺陷: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癥、棘
10、狀紅細胞增多、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②紅細胞酶缺乏:丙酮酸激酶(PK)缺乏癥等;③血紅蛋白合成或結構異常:如地中海貧血、血紅蛋白病等 。2. 紅細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體內存在破壞紅細胞的抗體,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藥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②非免疫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學因素、毒素、脾功能亢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2、紅細胞丟失(失血)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貧血。,7、紅細胞比積(PCV):,定 義
11、: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占的體積比例(L/L)。方 法:手工法(微量高速離心法) 儀器法(阻抗法)參考值:微量法 男性0.42~0.52 女性0.37~0.48 儀器法 男性0.40~0.52 女性0.37~0.48 臨床意義: 常用來診斷貧血并判斷其嚴重程度,結合有關指數變化可推斷貧血病因,并對貧血進行分類。 增高 絕對增加 相對增加
12、 降低 貧血,8、紅細胞平均指數(MCV、MCH、MCHC):,(1)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定義:平均每個紅細胞的體積,以飛升(fl)為單位。 參考值:手工法 80~92fl 儀器法80~100fl(2)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定義:平均每個紅細胞內含血紅蛋白量,以皮克(pg)為單位 。參考值:手工法27~31pg 儀器法27~34 pg(3)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13、MCHC)定義:單位容積紅細胞的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參考值:320-360g/L臨床意義:MCV、MCH、MCHC可從不同側面反映紅細胞的病理變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紅細胞形態(tài)特征,進行貧血分類、診斷和鑒別診斷。,9、貧血的形態(tài)學分類 病因,正常細胞性 大細胞性小細胞低色素性 小細胞正色素性,再障、急性失血、骨髓病性貧血等巨幼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14、地中海性貧血等慢性疾病引起的貧血,10、貧血類型與常見疾病,貧血類型 常見疾病大細胞均一性 部分再障大細胞不均一性 巨幼細胞性貧血正細胞均一性 急性失血正細胞不均一性 再障、部分溶貧小細胞均一性 地中海貧血小細胞不均一性 缺鐵性貧
15、血,六、白細胞檢查,1、白細胞計數(WBC)及白細胞分類計數(DC) 定義:WBC 測定單位體積血液中各種白細胞的總數。 DC 測定各類白細胞在白細胞中所占的比例。 白細胞無色呈球形,有細胞核,體積比紅細胞大,直徑在7~20μm之間。血涂片中白細胞,經復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據其形態(tài)差異和細胞質內有無特有的顆粒可分為兩大類五種細胞。,2、白細胞的檢測意義及參考值,檢測意義:白細胞是無色有核細胞,正常外周
16、血中常見的白細胞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5種,各種白細胞的功能不同,主要通過吞噬和免疫功能防御感染。本項檢測,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等診斷和治療。參考值范圍: WBC 成 人 (4.0~10.0)×109/L 新生兒 (15.0~20.0) ×109/L
17、 6個月~2歲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3、白細胞的臨床意義,白細胞數量的變化:(1)生理變化:年齡、時間、環(huán)境、身體狀況等(2)病理變化:主要受中性粒細胞等各類細胞數量的影響,4、WBC增多,中性粒細胞增多(N):反
18、應性:急性感染或炎癥 嚴重的組織損傷或壞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惡性腫瘤異常增生性: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WBC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N): 感染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理化損傷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功能亢進 自身免疫性疾病,5、嗜酸性粒細胞(E),增多: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皮膚病、
19、 血液病及某些惡性腫瘤減少: 寒冷刺激及燒傷后反應等,6、嗜堿性粒細胞(B),增多: 血液病及某些惡性腫瘤、過敏性疾病,7、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淋巴細胞(L)1)增多:感染性疾病、淋巴細胞性惡性疾病 其他 :免疫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相對增多 2)減少: 相對減少 絕對減少(接觸放射線、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某些藥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單核細胞(M)增多
20、(monocytosis) 某些感染 某些血液病,8、外周血常見的白細胞形態(tài)異常,核象變化: 核左移,桿狀核粒細胞>0.06,稱輕度左移 (病原體感染、機體反應性低下、血液病)。 核右移,若5 葉者超過0.05時 , (骨髓造血異常、應用抗代謝藥物、 炎癥恢復期),9、白細胞變化與疾病的關系,疾病的診斷 疾病治療的監(jiān)測 疾病的預后
21、 WBC N E L 核象預后較好 ↑ ↑ + / 輕度左移病情較重 ↑ ↑ - ↓ 中度左移病情危重 ↑/↓
22、 ↑ - ↓ 重度左移恢復期 N N + ↑ 恢復正常,七、血小板檢查,1 、血小板計數(PLT/BPC)及相關指標: 定義:單位體積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 正常參考值范圍:(100.0-300.0)×109/L,2、血小板
23、體積與形態(tài)變化,(1)平均血小板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 平均單個血小板的體積 參考值:7fl-11fl(2) 血小板形態(tài)的變化:如巨大血小板的出現,分布異常等,3、血小板檢測的臨床意義,血小板由成熟巨核細胞的胞漿脫落而來,其壽命為7-14d 。血小板的壽命受血小板生成素控制。通常情況下,脾池與循環(huán)池的血小板自由交換。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臟等處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破壞后消
24、失。本項檢測,主要用于機體出、凝血性疾病的診斷。 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妊娠中晚期檢測、高原居民檢測、劇烈運動及飽餐后檢測。 血小板減少:見于多種血液性疾病、風濕免疫病、放化療損傷及藥物相關性血小板減少。根據血小板減少程度可出現不同臨床表現:輕者可有皮膚出血點、淤斑,牙齦滲血、鼻衄,重者可表現為臟器出血:如嘔血、黑便、血尿及腦出血等。,4、PLT結合分析鑒別血小板數量異常的原因,PLT ↓ M
25、PV↑ 表示血小板減少是周圍血的原因PLT ↓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礙PLT ↓ MPV N 表示血小板分布異常PLT ↑ MPV↑ 表示反應性血小板增加PLT ↑ MPV↓ 表示病變來至于骨髓 病情判斷:(1)動態(tài)觀察: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開始 恢復;MPV持續(xù)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嚴重。(2)比較觀察:MPV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血。(3)血栓前狀態(tài)或血栓性疾病時MPV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