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的神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上肢神經的顯微外科解剖學周圍神經損傷后的修復,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其進展效果不顯著。白Smith(1964)、Kusge(1964)首先報告使用手術顯微鏡縫合技術后,才有較大的發(fā)展。數(shù)十年來外科醫(yī)生使用手術放大鏡以改進修復的質量,使神經修復的實驗和臨床工作得到較大的進展??墒怯捎谏窠浽偕茉S多因素影響,例如損傷類型、患者年齡、損傷水平、神經斷端間的距離、損傷修復之間的時間等等,都直接影響到功能的恢復。然而,如果能在損傷的神經干內對

2、運動、感覺束加以區(qū)別以及準確對位,則將會得到令人滿意的療效。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去區(qū)別運動神經纖維和感覺神經纖維。Sunderl(1945)對上肢神經束的定位進行了奠基性的研究,鐘世鎮(zhèn)等(1980)先后對正中神經、只神經和橈神經等神經干內的神經束定位進行較為深入系統(tǒng)的探討,并從中得出一些運動、感覺神經束排列規(guī)律性的內容。這些對上肢神經斷裂后的縫合將會有幫助。下面將以上肢主要神經于內神經束的定位,局部位置,易損傷的部位等加以介紹。

3、第一節(jié)正中神經一、概述起于臂叢(C5、8、T1)的內外側束,在腋窩的特征是有內、外側兩個頭,位置淺,夾于腋動脈前面,粗大,在上臂與肱動脈伴行于二頭肌內側溝,亦與尺神經緊鄰,經肱二頭肌腱內側至肘窩,穿旋前圓肌二頭之間至前臂,在腕前位置最淺,經腕管至手掌。據(jù)Sunderl的研究,正中神經干內感覺纖維占67%,運動纖維占33%。故感覺纖維多于運動纖維。正中神經在腕部附近是呈前后扁平狀(平橈骨莖突橫徑055cm橫切面積010平方cm),在前臂2

4、/8~58(莖突上方61~152cm),接近圓形(橫徑O30~O35cm,前后徑027~030cm,橫切面積007~0072平方cm)。在肘窩穿旋前圓肌二頭之間(莖突上方153~214cm),因受到肌的擠壓,呈矢狀位的扁帶狀(橫徑029~030cm,前后徑030~O48cm,橫切面積O07~O11平方cm)。肘部以上又恢復到橢圓形或接近圓形。正中神經兩個頭組成情況及會合的位置變化頗多。由通常的兩頭合成者占94.57%,單根正中神經者占5

5、43%;外側頭大于內側頭者占50%,內側頭大于外側頭者占3546%,內外側頭等大者占1454%。內外側頭結合點至喙突的距離41cm,即所謂高位結合者占9049%;低位型距離為117cm,占951%。二分支(一)臂部除見有纖細小支至肱動脈外,通常無分支,偶可見旋前圓肌支。(二)肘部肘關節(jié)支在肘關節(jié)橫紋下1.0~2.0cm處分出肘關節(jié)支和旋前圓肌支,指淺屈肌支。1魚際肌支即返支在神經干內合有13神經束,橫徑01(007~015)cm,支配短

6、屈肌、拇短展肌以及拇對掌肌。21~2蚓狀肌支有25%至拇收肌。3指部的感覺支在正中神經手部的分支中,來自手指的感覺神經所占的比例較大,拇指橈側支平均12束,橫徑013cm;第l指間隙皮支平均72束,橫徑020cm,第2指間隙皮支74束,橫徑O21cm,第3指間隙皮支69束,橫徑018cm。4與尺神經的交通支。三、神經干內主要神經束的定位1在腕部(手橈骨莖突)呈前后扁圓形,平均22(13~34)束。橈側緣:魚際肌支。尺側緣:第3指間隙傳入

7、纖維。中間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拇指橈側傳入纖維,第1指間隙傳入纖維,第2指間隙傳入纖維。2前臂下1/4(莖突下方061cm),接近橢圓形,平均束數(shù)17(11~25)束。橈側緣:掌皮支傳入纖維。尺側緣:第3指間隙傳入纖維。中間部:第2、3指間隙傳入纖維,魚際肌,蚓狀肌等混合束。3前臂中部(莖突上方122~1525cm)近似圓形,平均14(8~24)束。橈側后外側區(qū):掌皮支纖維,2~3指間隙皮支纖維,魚際肌、蚓狀肌的混合束。4前臂上l/4

8、(莖突上方183cm),開始呈前后扁索狀,平均14(8~26)束。前部:魚際肌支、掌皮支等的混合束。后部:指淺屈肌支,骨間掌側神經纖維。5肱骨內上髁平面:呈前后扁索狀,平均16(8~26)束。前部:指淺屈肌支及混合束。后部:骨間掌側神經、指淺屈肌支。6。上臂下l/3(內上髁上方508cm),呈橢圓形,平均13(7~20束)。3對掌等功能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此拇指不能屈曲,與其他指接觸的對掌動作也有困難,不能握物,握拳時拇指和食指不能屈。

9、正常情況下,拇指與小指整個指腹接觸。在正中神經麻痹情況下,由于受尺神經支配的拇收肌和拇短屈肌深頭的作用,勉強可以與其他指接觸,形成假性對掌位,但要達到與正常情況下兩指腹互相接觸則有困難。(二)正中神經在腕前損傷由于位置淺的特有解剖關系,是正中神經最易受傷的位置。特別是腕前的切割傷,不僅傷及神經,常伴屈指肌、屈腕肌腱受傷。由于至前臂屈肌的神經支配已在肘關節(jié)鄰近分出,受累的主要是魚際肌群(拇收肌除外)及1~2蚓狀肌。對掌功能障礙,拇指外展時

10、不能與手掌呈直角,緊握拳時由于1~2蚓狀肌功能受限,食、中二指合攏不嚴。感覺喪失,表現(xiàn)為拇指及其相鄰的食指掌面,對正常的刺激不能作出正確敏捷的反應。其中特別是拇指與食指尖端感覺缺失后,對日常生活及勞動大受妨礙,有時更會引起皮膚灼傷。由于正中神經尚有至血管的交感纖維,故正中神經受損時,常常有灼性疼痛,當損害時間較長,往往在皮膚、指甲部位見到明顯的營養(yǎng)功能障礙和血管舒縮障礙,在正中神經供應的相應區(qū)出觀皮膚蒼白或潮紅,多汗或無汗,有時皮膚干燥

11、,角化過度或皮膚交薄,指甲變脆,失去正常光澤。第二節(jié)尺神經一、概述來自臂叢(C7~T1),是內側束的主要延續(xù)。尺神經干內據(jù)Sunderl研究,運動纖維和感覺纖維接近,運動占46%,感覺占54%。在腋窩居腋動靜脈之間內側偏后,伴肱動脈下行于三頭肌長頭與喙肱肌之間的溝中,達喙肱肌止點處,尺神經離開肱動脈向后行穿內側肌間隔至間隔后方,伴尺側上副動脈行于三頭肌內側頭表面,并被深筋膜覆蓋下行至尺神經溝,其淺面有尺側腕屈肌的纖維膜,形成所謂肘管。出

12、肘管后至前臂先經尺側腕屈肌肱頭和尺頭之間,指深屈肌淺面在尺側腕屈肌深面下行至腕部。在腕部位于豌豆骨之橈側,尺神經位于腕橫韌帶淺面,并在此分成淺、深二支。淺支除有小支至掌短肌之外,主要為皮支,支配尺側1個半手指皮膚感覺;深支為運動支行于豆鉤管中,與尺動脈深支伴行至手掌。尺神經干外形自遠側向近側由淺、深支合成處呈卵圓形,橫徑043cm,前后徑029cm,橫切面積0098cm2,經腕橫韌帶淺面上行時漸趨三角形,尖端潮向后方,至莖突上方51cm

13、,因受指淺屈肌腱與尺側腕屈肌夾持,略呈矢狀位的扁圓形,然后又呈卵圓形,直至內上髁段,神經干位于肘管內,由于受淺面弓狀韌帶與深面的指深屈肌夾持,又呈矢狀位扁帶狀。到了上臂又恢復到卵圓形或接近圓形。二、分支尺神經在肘關節(jié)以上除有肘關節(jié)支外,無其他分支,在前臂亦只供應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及尺動脈支。尺神經主要供應手部的內在肌,包括小魚際肌群,3~4蚓狀肌和所有骨間肌,拇收肌以及尺側半一個半手指皮膚感覺。此外,尺神經尚可見不恒定的:至肱三

14、頭肌內側頭的肌支,在內上髁上方127~178cm處分出,這些異常肌支位于神經干的后內象限或后外象限;指淺屈肌支,在前臂莖突上方2295cm處分出,居神經干的后象限。與正中神經的吻合支,多在前臂莖突上方153~2142cm之間,在神經干居內后象限。三、神經干內主要神經束的定位1在腕部(平橈骨莖突)近似三角形,平均束15(9~24),橫切面積0086cm2。尺側偏后:深股肌支,橫徑014cm,42束,自橈骨莖突下方發(fā)出,莖突上3.06cm混

15、合,可分離長度46cm;小指尺側皮支,橫徑014cm,47束,自莖突下方分出,莖突上306cm混合,可分離長度34cm。橈側:第四指間隙皮支,橫徑O19cm,6.4束,自莖突下方分出,莖突上306cm混合,可分離長度34cm。2.前臂下1/4(平莖突上方6.12cm)呈扁圓形,平均17(9~26)束,橫切面積0078cm2。尺側:手背皮支,橫徑018cm,平均61束,莖突上方3.0cm分出,莖突下方765~1071cm混合,可分離長度1

16、6.7cm。橈側:第四指間隙,小指尺側皮支;及尺動脈支:橫徑0.02cm,平均12束,莖突上方306~918cm處分出,莖突上方765~1071cm處混合,可分離長度34cm。中間:深股肌支。3.前臂中部(莖突上方1224~153cm)呈卵圓形,平均13(6~18)束,橫切面積0073cm2。尺側:手背皮支。橈側:第四指間隙,小指尺側皮支,尺動脈支。中間:深股肌支。4前臂上1/4(莖突上方1836cm)呈卵圓形,平均8(4~17)束,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