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存款準備金政策及其效應淺談【摘要】2011年以來,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頻率,連續(xù)四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如此頻繁的調升節(jié)奏歷史罕見。而“存款準備金”這個詞也隨之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那么,究竟什么是存款準備金制度,它的運行機制和原理是怎樣的,它的調整又會對我國未來的經濟發(fā)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與效果呢【關鍵詞】存款準備金;頻繁調整;運行機制;效果作用1.政策簡介存款準備金,也稱為法定存款準備金或存儲準備金(Depositreserve),是指金融機構為
2、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梢杂绊懡鹑跈C構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RDR,即RMBDepositreserveRatio,全稱為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在存款準備金制度下,金融機構不能將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發(fā)放貸款,必須保留一定的資金即存款準備金,以備客戶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準備金制度有利于保證金融機構對客
3、戶的正常支付。隨著金融制度的發(fā)展,存款準備金逐步演變?yōu)橹匾呢泿耪吖ぞ摺?.運行機制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商業(yè)銀行可提供放款及創(chuàng)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為準備金率提高,貨幣乘數就變小,從而降低了整個商業(yè)銀行體系創(chuàng)造信用、擴大信用規(guī)模的能力,其結果是社會的銀根偏緊,貨幣供應量減少,利率提高,投資及社會支出都相應縮減。反之,亦然。打比方說,如果存款準備金率為8%,就意味著金融機構每吸收100萬元存款,要向央行繳存8萬元的存款準備金,
4、用于發(fā)放貸款的資金為92萬元,倘若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9%,那么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將減少到91萬元。3.此次上調目的分析3.1防止中國經濟過熱此次加息主要意圖在于防止中國宏觀經濟從偏快走向過熱。2007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高達11.1%,呈現(xiàn)出多年所沒有的快速增長。而一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了2.7%,3月漲幅達3.3%,4月上漲達3%,經濟界人士普遍認為當前存在一定通脹壓力。政府不愿讓經濟朝著過熱的方向發(fā)展,而是更加注重經
5、濟發(fā)展的質量,促使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旨在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投資合理增長,保持物價水平的基本穩(wěn)定。目前中國經濟存在通貨膨脹有抬頭的風險。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貨膨脹,防止資本市場過熱,防止過多的外匯流入,達到防止經濟過熱的目標。3.2深層次引導百姓理財行為由于流動性過剩等諸多矛盾的存在,中國經濟中已存在資產價格增長過高,股市火熱,物價上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我國存款準備金制度及其政策效應分析.pdf
- 存款準備金政策與制度
- 淺談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有效性
- 存款準備金率及政策趨勢分析
- 上調存款準備金
- 存款準備金率及政策趨勢分析
- 我國存款準備金芻議
- 簡述存款準備金制度
- 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區(qū)域效果研究
- 淺談宏觀經濟視野下的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改革
- 存款準備金政策傳導渠道與政策效果研究.pdf
- 淺談宏觀經濟視野下的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改革
- 2007-2011年我國存款準備金政策的效應分析.pdf
- 中國存款準備金政策有效性分析201054105911
-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 銀行存款準備金制度
- 存款準備金考核新政淺析
- 小知識存款準備金率
- 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政策效果問題研究.pdf
- 存款準備金考核新政淺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