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三章作物產量和產品品質的形成第一節(jié)作物產量及其構成因素一、作物產量栽培作物的目的是獲得較多的有經濟價值的產品。作物產量即是作物產品的數量。作物產量通常分為生物產量和經濟產量。生物產量是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內通過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過物質和能量的轉化所生產和累積的各種有機物的總量,計算生物產量時通常不包括根系(塊根作物外)。在總干物質中有機物質占90%—95%,礦物質占5%一10%。嚴格說來,干物質不包括自由水,而生物產量則含
2、水10%一15%。經濟產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產品的收獲量,即一般所指的產量。不同作物其經濟產品器官不同,禾谷類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等)、豆類和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等)的產品器官是種子;棉花為籽棉或皮棉,主要利用種子上的纖維;薯類作物(甘薯、馬鈴薯、木薯等)為塊根或塊莖;麻類作物為莖纖維或葉纖維;甘蔗為莖稈;甜菜為根;煙草為葉片;綠肥作物(苜蓿、三葉草等)為莖和葉等。同一作物,因栽培目的不同,其經濟產量的概念也不同。如玉米,作為
3、糧食和飼料作物栽培時,經濟產量是指籽粒收獲量,而作為青貯飼料時,經濟產量則包括莖、葉和果穗的全部收獲量。經濟產量是生物產量中所要收獲的部分。經濟產量占生物產量的比例,即生物產量轉化為經濟產量的效率,叫做經濟系數或收獲指數。經濟系數=經濟產量生物產量。經濟系數的高低僅表明生物產量轉運到經濟產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經濟產量的高低。通常,經濟產量的高低與生物產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經濟系數有所不同,其變化與遺傳基礎、收獲器官及其化學成分以
4、及栽培技術和環(huán)境對作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等有關。一般說來,收獲營養(yǎng)器官的作物,其經濟系數比收獲子實的作物要高;同為收獲子實的作物,產品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比含蛋白質和脂肪為主的作物要高。其原因是營養(yǎng)器官的形成過程較簡單,子實的形成則須經歷生殖器官的分化發(fā)育和結實成熟的復雜過程;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纖維素等形成過程中需要能量相對少些,而蛋白質、脂肪的形成要經過同化產物的進一步轉化,需要能量較多。通常,薯類作物的經濟系數為0.70—0.85,甜菜、
5、煙草為0.60—0.70,水稻、小麥為0.35—0.50,玉米0.30一0.50,大豆0.25一O.40,油菜0.28左右,棉花(籽棉)為0.35—0.40,皮棉為0.13—0.16。禾谷類作物的經濟系數還與植株高度有關。據觀測(四川農學院,1978),株高不同的小麥品種,其經濟系數有明顯差異。株高由60cm增高到100cm以上,其經濟系數由0.51下降到0.34,兩者呈負相關,株高在50cm左右的超矮稈品種,經濟系數最小,僅為0.24
6、左右??梢?,植株偏高或過矮,經濟系數都不高,產量也相應降低,前者生物產量高,后者生物產量低。雖然不同作物的經濟系數有其相對穩(wěn)定的數值變化范圍,但是,通過品種改良、優(yōu)化栽培技術及改善環(huán)境條件等,可以使經濟系數達到高值范圍,在較高的生物學產量基礎上獲得較高的經濟產量。二、產量構成因素3形成較多的結實器官,增加產量提供物質基礎。產量因素在其形成過程中具有自動調節(jié)現象,這種調節(jié)主要反映在對群體產量的補償效應上。不同作物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亦不同,分蘗
7、作物如水稻、小麥等,自動調節(jié)能力較強;主莖型作物,如玉米、高梁等,自動調節(jié)能力稍弱。穗數是禾谷類作物產量因素中調節(jié)幅度較大的因素。分蘗作物的有效穗數是生育期內分蘗發(fā)生與消亡演替的結果。分蘗多少及成穗率高低與品種遺傳特性、種植密度(基本苗數)和環(huán)境條件等有關。一般營養(yǎng)生長期長和多穗的品種,其分蘗力較強;高產田種植密度小或基本苗數少時,分蘗較多。但是,生產上并非分蘗多,成穗就多,常常由于穗數與穗粒數的負相關,穗多未必一定高產。分蘗成穗與分蘗
8、發(fā)生早晚密切相關。早生分蘗或低位分蘗與主莖生長差距較小,在主莖進入生殖生長之前,吸收的無機營養(yǎng)和合成的有機營養(yǎng),除供應自身生長需要外,主要運往分蘗。因而,分蘗生長速度快而健壯,易形成大穗。相反,后生分蘗或高位分蘗發(fā)生較晚,主莖已處在旺盛生長階段,需要營養(yǎng)物質增多,向分蘗輸送量減少,致使多數分蘗由于營養(yǎng)匱乏而不能抽穗,成為無效分蘗。多數研究證明,無效分蘗雖然耗用一些養(yǎng)料,但也能把大部分的礦質元素轉移到有效分蘗中,使主莖穗和有效分蘗穗的平均
9、性狀占優(yōu)勢,群體產量較高而穩(wěn)定。在水稻、小麥高產栽培中,水肥供應良好,產量在中、上等水平時,單位面積基本苗數相同,穗數多的產量高;穗數相同,基本苗數少的產量高。這一規(guī)律表明。適量分蘗和成穗率對群體產量的形成有促進作用。玉米是典型的獨稈大穗作物,其分蘗力很弱,即使有分蘗發(fā)生,也在發(fā)生后去掉。玉米單位面積的穗數隨種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多穗型玉米的有效穗數決定于雌穗能否同步分化,同期吐絲授粉,植株能否制造累積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并在果穗間均衡分配。
10、空稈是玉米生產中常見的現象,影響穗數和產量??斩挼男纬膳c品種、種植密度、水肥供應、病蟲害、氣候條件等有關,而植株本身營養(yǎng)不足或養(yǎng)分分配失調則是造成空稈的主要原因。通常,玉米高產田的個體和群體發(fā)展協(xié)調,空稈率明顯降低,有效穗數增多,產量較高。小穗、小花分化數量是穗粒數潛力的基礎,并對產量有一定的補償作用。禾谷類作物花序結構不同,小穗小花分化順序亦不同。小麥的小穗分化先由穗的中下部開始,然后向上下兩端發(fā)展,玉米雌穗則從幼穗基部開始向頂部分化
11、。一般說來,從第一個小穗原基出現到穗頂端小穗原基出現的時間較長,就可能提供增加小穗數的機會。小穗原基對產量的補償能力因品種、植株營養(yǎng)狀況及小穗分化期的環(huán)境條件而異。一般在小麥產量水平較高和幼穗分化期較長的條件下,主莖和有效分蘗具有形成較多小穗的能力;若早期分蘗少,小穗分化期植株營養(yǎng)供應充足,環(huán)境條件適宜,有利于小穗原基的大量形成,對產量的補償作用明顯;反之,小穗原基發(fā)生少,使繼后的小花數和粒數受到限制,則對產量的補償作用削弱。水稻的穎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