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歷史,1991年Phllip完成了首例膽總管切開纖維膽道鏡取石術1992年成都第二人民醫(yī)院肝膽胰外科張詩誠在317例LC中的20例疑似膽總管結石病人,在LC時行膽總管切開取石及引流術。13例取出直徑4-12mm結石1-13顆,7例為陰性探查。其中繼發(fā)結石12例,原發(fā)結石1例。T管引流19例,1例陰性探查行一期縫合。20
2、05年363醫(yī)院首次開展用纖維膽道鏡完成我院首例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2005年至今我科室共開展腹腔鏡膽總管探查手術 近3000余例,其中一期縫合近2500余例,T管引流500余例。,,,,,,,T管引流的局限性,,電解質紊亂,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是否可行?臨床療效如何?,PubMed、Medline、EMBASE、OVID、CBM、CNKI、維普等數據庫。檢索209篇,篩選12篇(6篇國外、6篇國內核心),共計1204例,均
3、為一期縫合或留置T管。,Meta分析,一期縫合與留置T管手術時間對比,P<0.01,Z=4.50 說明存在明顯差異,一期縫合不但不會延長手術時間,反而更省時,P<0.01,Z=4.50 說明存在明顯差異,一期縫合不但不會延長手術時間,反而更省時,,P<0.01,Z=7.31 說明存在明顯差異,一期縫合術后住院時間更短,回復更快,一期縫合與留置T管術后住院時間對比,,P<0.01,Z=2.75 說明存在差異,一期縫
4、合更安全,降低了膽漏、膽道出血、狹窄等,一期縫合與留置T管術后近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P=0.11,Z=1.61 說明無明顯差異,未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期縫合與留置T管術后遠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我科行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的統(tǒng)計,2012年至今行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約1200例,術后并發(fā)癥11例,并發(fā)癥主要為術后膽漏、出血、肝包膜下血腫、膽管電灼傷,未發(fā)現術后殘石,隨訪未發(fā)現膽管狹窄。非計劃再次手術4例。1.引流管不通暢導致
5、膽汁性腹膜炎8例,其中右下腹穿刺引流后緩解7例,1例行再次腹腔鏡探查、腹腔引流;2.膽總管縫合處裂開伴出血1例,再次腹腔鏡探查、一期縫合;3.膽囊管與膽總管匯合處電灼傷致膽漏1例,再次腹腔鏡探查、T管引流;4.肝包膜下血腫1例,再次腹腔鏡探查、腹腔引流;,,,,操作體會和注意事項,1.劍突下戳卡孔較常規(guī)偏右1-1.5cm;與肝方葉下緣位置適宜,與膽總管切開處在同一水平 ,太低或抬高均不利;2.右側腋前線穿刺位置:放氣腹后;
6、及穿刺角度:垂直腹壁或略右上傾斜;,操作體會和注意事項,3.膽總管切口位置:膽總管、肝總管與膽囊管交界處,血管分布較少;肝十二指腸韌帶組織增厚、纖維化,解剖困難可用頭皮針穿刺確定膽總管,,,,,,,,,,,,,,,操作體會和注意事項,11.引流管放置:溫氏孔粘連應分離,引流管前端應放于溫氏孔內1.0cm左右,引流管順弧度由深至淺斜行引出,手術結束時邊放氣腹邊觀察引流管位置及長度是否適宜,隨時調整。,操作體會和注意事項,1
7、2.建議使用可吸收夾夾閉膽囊管及膽囊動脈,有合成夾壓迫十二指腸形成內瘺的報道。夾閉時注意與膽管的安全距離、注意施夾角度,避免膽管壓迫。絲線結扎膽囊管利于調整結扎位置,減少膽囊管殘留,降低遠期小膽囊形成機率,避免膽管壓迫。,,,目前膽總管結石治療的熱點,雙鏡聯(lián)合治療膽管內放置可自行脫落支架膽管一期縫合術,LC+preoperative ERCP,優(yōu)勢:微創(chuàng),術前ERCP能直觀顯示膽囊與膽總管關系,提供合理LC手術方案;劣勢:
8、1)術前評估的缺陷導致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的ERCP;2)該方案需實施兩次麻醉和手術,增加住院時間和醫(yī)療費用;3)即使術前ERCP取石成功,少部分病例如LC失敗,還是要轉為剖腹手術;4)ERCP并發(fā)癥延遲LC手術。,LC+postoperative ERCP,優(yōu)勢:術后ERCP對于LC術中偶然發(fā)現且不能即時行LCBDE的CBDS或LC術后膽管殘石是重要補救治療措施;劣勢:1)缺點在于對ERCP的操作成功率的要求較高,需要極力避免取石
9、失敗,如果ERCP取石失敗,患者需行第三次手術治療,而有研究資料顯示ERCP選擇性插管失敗率達4-18%。2)即使術后ERCP成功相對于同步治療其住院時間也明顯延長。,LCBDE與LC+preoperative ERCP /LC+postoperative ERCP,LCBDE僅一次手術,ERCP需二次手術。手術安全性:LCBDE優(yōu)于ERCP。住院時間、費用等:LCBDE優(yōu)于ERCP 。術后生活質量:二者相當,但均優(yōu)于開腹手術E
10、RCP在遠期并發(fā)癥如膽總管結石復發(fā),急性膽管炎,乳頭狹窄等隨術后時間的延長而增加。,LC+intraoperative ERCP(同步雙鏡聯(lián)合),LC+intraoperative ERCP(同步雙鏡聯(lián)合),優(yōu)勢:1、一次手術,一次麻醉; 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3、住院時間短。缺點:1、人員組織,外科醫(yī)生和內鏡醫(yī)生同步配合手術;2、體位為仰臥位,十二指腸乳頭位置調整困難,增加了膽總管插管難度;3、全身麻醉的氣管插管影響十二指
11、腸鏡操作;4、手術時間長,未形成評估體系和規(guī)范的手術操作流程,膽管內放置可自行脫落的J型支架管一期縫合術,1.采用四孔法2.膽囊切除,膽道鏡取石3.斑馬導絲經膽道鏡插入膽總管、十二指腸乳頭直至十二指腸內。將末端帶快吸收線環(huán)的J形支架管套入斑馬導絲向膽管遠端推送,直至導管末端到達膽總管切口,退出導絲,膽道鏡探查J型管在膽道內有無打折。以5-0 薇喬線穿過導管末端的快吸收線環(huán)并縫合到膽管切口下角打結4.連續(xù)縫合膽總管切口,J型
12、管優(yōu)點,(1)J型管:泌尿外科常用的雙J管(型號9F)制作,導管上有許多側孔,引流量大,可通暢引流膽汁及胰液;(2)導管末端快薇喬線在膽汁中第5天張力降低50% ,9-14d張力為零 ,此時J形導管可自行排出;(3)在十二指腸腔內的J形環(huán)既可防止導管逆行進入膽道,又容易被腸蠕動和食糜推動而隨糞便排出,避免導管滯留及退入膽道的可能;(4)J形支架導管為軟質導管,可曲性好,不必顧忌導管會戳傷腸管,脫落后也不會因腸蠕動而損傷腸管;(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104例臨床分析.pdf
- 109例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膽總管i期縫合術的治療體會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Ⅰ期縫合術的臨床應用分析.pdf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治療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的臨床研究.pdf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與T管引流.pdf
- 腹腔鏡與開腹膽總管探查術的療效比較.pdf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研究.pdf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的臨床應用作者程建榮
- 腹腔鏡經膽囊管膽總管探查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pdf
- 硬直膽道鏡在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中的應用研究.pdf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膽管一期縫合治療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研究.pdf
- 免置T管單孔腹腔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術臨床分析.pdf
- 腹腔鏡下經膽囊管探查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探索.pdf
-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護理體會
- 膽總管探查術手術配合
-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護理配合
- 腹腔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的臨床推廣應用分析.pdf
-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護理配合詳解
- 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并發(fā)癥及防治
- 腹腔鏡膽道探查術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結石臨床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