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備課資料一、膠體與溶液、濁液之間最本質的區(qū)別是什么?膠體與溶液、濁液之間最本質的區(qū)別是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不同。溶液分散質直徑<10-9m,濁液分散質的直徑是>10-7m,而膠體的分散質直徑介于二者之間。溶液、膠體和濁液由于分散質粒子大小不同,而在性質上、外觀上也有許多不同。比較如下:二、膠體化學的研究歷史人們在古代就接觸和利用過很多種膠體。例如,生活中遇到的面團、乳汁、油漆、土壤等,都屬膠體范圍。1663年,卡西厄斯(Cassius)用
2、氯化亞錫還原金鹽溶液,制得了紫色的金溶膠。從十九世紀初,人們開始了對膠體的科學研究。1809年,列伊斯使用一支U型管,管底中部放一粘土塞子,盛水后通電。他觀察到粘土的懸浮粒子向陽極移動,而陰極一臂中的水位則上升。這個實驗證明了粘土粒和水兩個相,帶有相反的電荷,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泳”。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R布朗(RBrown,1773~1858)用顯微鏡觀察水中懸浮的藤黃粒子,發(fā)現(xiàn)粒子不停頓地在運動著,后來人們就把膠體粒子所呈現(xiàn)的這個重
3、要現(xiàn)象稱作“布朗運動”。1838年,阿歇森(herson,德)在雞蛋白的水溶液中加入一些橄欖油,使之呈懸浮的微滴。他在研究這種油滴的行為時,看到雞蛋白在油滴與水(介質)的界面上,形成了一層膜。這一實驗表明,在這種情況下蛋白質形成了幾分子厚度的一層薄膜,而變得不能溶于水了,這種現(xiàn)象叫做“變性”作用,他同時還發(fā)現(xiàn)油滴在蛋白質的“保護”下也不能“聚結”了。1845~1850年間,塞爾米(FSelmi,意)對無機膠體作了系統(tǒng)的研究,包括AgCl
4、溶膠的生成條件以及鹽類對它的凝聚作用。1857年,法拉第曾做試驗,他使一束光線通過一個玫瑰紅色的金溶膠。這個溶膠原來也像普通的溶液一樣是清澈的,但當光線射過時,從側面可以看到在此溶膠中呈現(xiàn)出一條光路。后來丁達爾(JTyndall,1820~1893,英)對此現(xiàn)象作了廣泛的研究,以后人們就把這一現(xiàn)象稱做“丁達爾效應”。此外,法拉第還曾做試驗,他往無機溶液中先加入動物膠,再加入適當?shù)某恋韯r發(fā)現(xiàn)這時原來的沉淀作用不再發(fā)生了,這種作用后來被稱
5、做“保護”作用。1861~1864年間,格雷哈姆(TGraham,1805~1869,英)對膠體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為著區(qū)別膠體和晶體,他首先提出了膠體(colloid)這一名稱。他指出動物膠是典型的膠體,不結晶,在水中擴散時要比晶體慢得多。他采用過以羊皮紙作半透膜的滲析法,膜的微孔只能讓溶液中原為晶體物質的溶質粒子透過,而膠體粒子則穿透不過去。因此他就用這種方法來純制膠體。他還發(fā)現(xiàn)雖然晶體物質的溶質粒子比動物膠類的膠體粒子小得多,了解提
6、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另一方面,由于憎液膠體具有很大的相界面,從熱力學的觀點來衡量,它是不穩(wěn)定的體系。因此有關膠體穩(wěn)定性的研究便成為膠體化學的中心課題之一。本世紀四十年代,蘇聯(lián)人杰里雅金(Дерягин)、朗道(Ландау)、荷蘭人費韋(Verwey),以及烏弗貝克(Overbeek),各自獨立地建立了膠體穩(wěn)定性的理論,稱做DLVO理論。這個理論考慮了質點之間由于雙電層的存在而引起的斥力,以及質點之間的范德華力。這樣,便第一次從理論上定
7、量地解釋了質點形狀比較簡單的膠體的穩(wěn)定性,因此對膠體化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綜觀二十年代利用超離心機的實驗,三十年代多層吸附理論和四十年代憎液膠體穩(wěn)定理論的建立,可以說是最近半世紀中膠體化學領域內的三大成就。有一類物質,如肥皂、染料,具有很奇特的性質。按其溶液的依數(shù)性,可以斷定質點的數(shù)目很少,但其電導率卻很高,并且其電導率與濃度的關系也與一般電解質很不一樣。這類物質的另一特點是有增溶作用。麥克班(JWMcBain,美)在本世紀初期,系
8、統(tǒng)地研究了這類物質的性質,開辟了所謂膠態(tài)電解質的領域。他證明,在溶液中,這類物質的分子或離子能聚集成膠團,從而解釋了它們的許多特性。近代表面活性劑的多樣化應用,正是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1936年,繆勒(ErwinWilhelmMller,美籍德人)發(fā)明了場發(fā)射顯微鏡。他是利用一個高熔金屬(鎢、鉑)的尖端為陰極,在高電場作用下,使該尖端發(fā)射出電子,并將其投射在熒光屏上,形成尖端上原子的電子投射象,分辨本領約達20埃。1951年,繆
9、勒進一步將尖端改為陽極,令氦離子投射在屏上,成為場離子顯微鏡,分辨本領能達到2埃。這些儀器適用于觀察表面原子的微觀排列,包括被吸附的物質。再結合超高真空技術,它已成為現(xiàn)代研究固體表面結構的有力工具。當前,膠體化學正在研究的課題大致有:(1)第一吸附層的本性,(2)電化學反應的機理,(3)濕潤作用的本性等。此外,還有一些問題有待于創(chuàng)造研究條件,然后才能找到解決的途徑。例如:從溶液中吸附的單分子層區(qū);表面層機械性能的本性;泡沫和乳膠的本性等
10、問題。膠體化學的應用范圍,涉及到很多工業(yè)部門。近年來對油漆膜的物化性能、催化劑的作用機理、生物膜及合成膜的選擇性滲透機理等研究,都受到重視。膠體化學還深入到分子生物學的其他領域。大氣污染中氣溶膠的形成與破除又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自從塑料、橡膠、合成纖維工業(yè)興起以來,膠體化學的研究與高分子化學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三、膠體的結構當溶膠通以直流電時,可以看到膠粒向某一電極移動,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泳。它說明膠體粒子是帶電的。要認識膠體的結構,首先必須了解
11、膠粒為什么會帶電。膠粒帶電的原因,是由于膠體是高分散的多相體系,具有巨大的界面(總表面積),因而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它能有選擇地吸附介質中的某種離子,而形成帶電的膠粒。關于膠體的結構,現(xiàn)在認為,在膠體粒子的中心,是一個由許多分子聚集而成的固體顆粒,叫做膠核。在膠核的表面常常吸附一層組成類似的、帶相同電荷的離子。例如,硝酸銀與氯化鉀反應,生成氯化銀溶膠,若氯化鉀過量,則膠核氯化銀吸附過量的Cl-而帶負電,若硝酸銀過量,則氯化銀吸附過量的A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鼎尖教案】高中化學(大綱版)第三冊 第五單元 硫酸工業(yè) 第二節(jié)關于硫酸工業(yè)綜合經(jīng)濟效益的討論(第一
- 高中化學(大綱版)第三冊第四單元電解原理及其應用第一節(jié)電解原理(第二課時)
- 高中化學(大綱版)第三冊第四單元電解原理及其應用第一節(jié)電解原理(第二課時)
- 膠體的性質及其應用檢測題
- 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教案
- 膠體及其性質
- 魯教版第七單元第二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
- 膠體及其性質教學
-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jié)練習題
- 高中化學_膠體
- 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jié)練習題
- 數(shù)理化自學叢書第二版化學第三冊
- 第二節(jié)濕空氣的性質和濕度圖
- 第二節(jié) 濕空氣的性質和濕度圖
- 高中化學 專題十 第二單元
- 人教版化學高一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練習(鋁的重要性質)
- 一單元第二章第二節(jié)
- 2017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 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第三課時)課件
- 第三章第二節(jié)a
- 第二節(jié)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