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細菌性痢疾ppt課件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毒型細菌性痢疾,,,2,中毒型細菌性痢疾,中毒型細菌性痢疾是急性細菌性痢疾的危重型。由志賀菌屬(Genus Shigellare 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起病急驟,突發(fā)高熱、病情嚴重,迅速惡化并出現驚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見于2—7歲兒童,病死率高,必須積極搶救。,3,病 原 學,痢疾桿菌 屬腸桿菌科志賀菌屬,革蘭陰性無鞭毛桿菌。按其抗原結構和生化反應不同可將本菌分為4群47個血清型: A群-痢疾志

2、賀菌有12個血清型; B群-福氏志賀菌有16個血清型; C群-鮑氏志賀菌有18個血清型; D群-宋內志賀菌只有1個血清型。 我國多數地區(qū)流行群以B群福氏為主,痢疾桿菌各群、型均可產生內毒素,是引起全身毒血癥的主要因素。A群痢疾志賀菌還產生外毒素(志賀毒素)具有神經毒、細胞毒和腸毒素作用,可引起嚴重的臨床表現。,痢疾桿菌,,流行病學,1.傳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帶菌者 2.傳播途徑:糞-

3、口途徑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暫的免疫力,不同菌群及血清型無交叉保護性免疫,易反復感染4.流行特征:夏秋季,兒童、青壯年發(fā)病率高,病從口入,,8,病理變化,累及整個結腸,以乙狀結腸與直腸為顯著。急性期:①腸粘膜基本病變是彌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癥。② 壞死上皮細胞和滲出物脫落后形成灰白色假膜 ,脫落后形成粘膜潰瘍。 ③腸粘膜穿孔少。 中毒型菌痢病理改變:全身病變重,結腸局部病變輕,,,大部分被胃酸殺死,少量細菌進入腸道,,

4、正常菌群的拮抗+腸黏膜分泌型IgA屏障,免疫力低下,細菌侵入腸黏膜上皮細胞和固有層繁殖,,黏膜炎癥反應+ 小血管循環(huán)障礙,痢疾桿菌進入消化管,腸黏膜炎癥、壞死和潰瘍,,腹痛、腹瀉和膿血便,,細菌在人體內被吞噬,很少侵入黏膜下層,一般亦不侵入血流,故極少發(fā)生菌血癥或敗血癥,,,營養(yǎng)狀況極差,尤其老年人或兒童,偶然發(fā)生敗血癥,,,志賀菌釋放外毒素,,病初的水樣腹瀉和神經系統(tǒng)癥狀,,,急性典型菌痢的發(fā)病機制示意圖,10,中毒型菌痢,是機體對大

5、量病原菌毒素產生的異常強烈反應。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和細胞代謝功能紊亂。感染性休克、DIC、腦水腫中樞性呼吸衰竭,甚至多臟器功能衰竭(MOF)。,志賀菌屬釋放內毒素,,,發(fā)熱及毒血癥狀,機體對之敏感,,產生強烈過敏反應,,,血中兒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全身小血管痙攣導致急性微循環(huán)障礙,內毒素損傷血管壁引起DIC及血栓形成,,加重微循環(huán)障礙,,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臟器衰竭,,腦組織病變嚴重者引起腦水腫甚至腦疝,內毒素在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

6、,中毒性菌痢發(fā)病機制,血管痙攣 微循環(huán)障礙 組織缺血缺氧 回心血量不足 腦缺氧 代謝障礙 心排出量減少 腦水腫

7、 酸性產 血管通透 呼吸衰竭 物增多 性 增 強 酸中毒 血漿外滲 血容量不足 血管擴張

8、 血壓下降,腦 病,休 克,,,,,,,,,,,,,,,,,,,,,,,,,,,毒血癥,,,病理表現,乙狀結腸病理損害 乙狀結腸菌痢病理表現,,,,細菌性痢疾--腸粘膜,15,中毒型,多見于2~7歲健壯兒童起病急驟,進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突起高熱,嚴重毒血癥狀、休克和(或)中毒性腦病為主要表現。腸道癥狀不明顯(注意與乙腦區(qū)別),也有在發(fā)熱、膿血便后2—

9、3天始發(fā)展為中毒型。按臨床表現分三型:休克型、腦型、混合型,16,中毒型,(1)休克型(周圍循環(huán)衰竭型):較常見,以感染性休克為主要表現: ①面色蒼白,口唇或甲紫紺;上肢濕冷, ②血壓下降,脈壓差變?。?0mmHg。 ③脈搏細數,心率快心音弱。 ④尿少或無尿。 ⑤出現意識障礙。,17,中毒型,(2)腦型(呼吸衰竭型):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病人于驚厥、抽搐后突然呼吸停止。此

10、型較嚴重,病死率高。①早期劇烈頭痛、頻繁嘔吐,血壓可略升高,呼吸與脈搏可略減慢;伴嗜睡或煩躁,為顱內壓增高、腦水腫早期臨床表現。②晚期反復驚厥、血壓下降、脈細速、呼吸節(jié)律不齊、深淺不勻等中樞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圓,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可出現病理反射;意識障礙明顯加深,直至昏迷。,中毒型,(3)肺型(肺微循環(huán)障礙型):又稱呼吸窘迫綜合征,以肺微循環(huán)障礙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腦型或休克型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病情

11、危重、病死率高。,18,19,中毒型,(4)混合型:以上兩型同時或先后存在,最為嚴重的一種臨床類型,病死率極高(90%以上)。實質上包括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多臟器功能損害與衰竭(MOF)。,,20,實驗室檢查,1、血常規(guī): 急性期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2.糞便常規(guī)檢查: 外觀為粘液膿血便,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白細胞及紅細胞,如發(fā)現巨噬細胞更有助于診斷。,實驗室檢查,3、糞便培養(yǎng):

12、 糞便培養(yǎng)陽性為確診依據,為提高陽性率,應在使用抗菌藥物前采新鮮糞便的膿血部分,勿與尿液相混,立即送檢。連續(xù)多次培養(yǎng)可提高陽性率。,實驗室檢查,4.免疫學檢查:特異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5.志賀菌核酸檢測采用核酸雜交或PCR可直接檢查糞便中的痢疾桿菌核酸,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快速簡便,對于標本要求較低等優(yōu)點,是較有發(fā)展前途的方法。,診 斷,1.流行病學資料  夏秋季、兒童、不潔飲食史等。 2.臨床

13、表現  ①有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左下腹壓痛等;②兒童有高熱、驚厥、意識障礙及循環(huán)、呼吸衰竭,而胃腸道癥狀輕微考慮中毒型菌痢。 3.實驗室檢查  急性期病人可有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糞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或膿細胞及紅細胞,糞便培養(yǎng)檢出志賀菌。,鑒別診斷,中毒型菌痢 需與下列疾病鑒別。中毒性菌痢應與下列病癥相鑒別:高熱驚厥流行性乙型腦炎腦型瘧疾脫水性休克 其他病原菌

14、所致腸炎,中毒性菌痢的治療,1.病原治療:選用有效藥物靜脈滴注,聯合用藥。兒童選用頭孢曲松、頭孢噻肟等三代頭孢菌素,成人可選用喹諾酮類。2.對癥治療:⑴降溫止驚。⑵休克型相關治療:①擴容糾酸,②改善微循環(huán),③保護重要臟器功能,④皮質激素、肝素酌情使用。⑶腦型相關治療:①脫水劑,②改善微循環(huán),③皮質激素,④防治呼吸衰竭。,,1 .管理傳染源 2.切斷傳播途徑 3.保護易感人群,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