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方現象學與道家美學西方現象學與道家美學_審美審美一、西方現象學與道家思想闡釋胡塞爾認為,現象學方法是以一種全新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方法論,它是不借助于任何間接手段的直接思維。恰如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其本來意義是讓人從顯現的東西本身那里,如它從其本身所顯現的那樣來看它。[1]在中國的道家哲學中,道作為萬事萬物的先天根據,就其質料而言沒有任何具體規(guī)定,所以是無;但就其創(chuàng)化萬物的功能說,它又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道家采取的是一種靜觀的方式:致虛極,
2、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莊子通過心齋、坐忘體道,心齋即不聽之于耳,而聽之于心;不聽之于心,而聽之于氣。所謂坐忘即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審美,同于大通。道家的本體只能作為直覺的對象在境界中而存在。道家認為,任何知識都是一種成見、偏見,它所導致的只能是是非之爭、門派之爭,它對道是一種遮蔽。但道家又須有文化修養(yǎng)作底蘊,文化修養(yǎng)實際就是一個知識問題。二、現象學與中國美學傳統的差異與溝通從審美經驗方面來看,現象學與中國美學傳統有著顯著的差
3、異,杜夫海納認為,相對于自然,藝術充分發(fā)揮趣味并引起最純粹的審美知覺,[2]顯然,這與莊子對自然的親近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莊子看來,天地自然是最為純粹的審美對象。莊子對自然的重視,從根本上規(guī)定了中國古代的審美經驗。涵不難發(fā)現,它們與現象學美學的審美途徑竟是如此的契合。1、審美的心理基礎滌除玄鑒與心齋、坐忘現象學之玄置對于審美對象之美的本質的認知,老子提出了滌除玄鑒的思想審美,即排除心中各種干擾對玄妙之道進行觀照。莊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心齋,
4、坐忘的方式,即以凝寂空無的心境應待宇宙萬物。在現象學的玄置方法中,要求將一切對象自身直接顯現的直觀經驗之外的東西,暫時懸掛起來存而不論。其目的為形成朝向事物本身的純粹意識。這種純粹意識亦即心齋、坐忘所強調的虛靜澄明之心。因此,我國古代道家審美體認方式與現象學之玄置實質上是相同的。2、審美的行為過程悟海德格爾之思悟作為一種審美,即敏銳直感、靜寂中突如其來的沖動,以及剎那間透徹的理解等。對于悟的本質,莊子在《庚桑楚》中概括為宇泰定者,發(fā)乎天
5、光。發(fā)乎天光者,人見其人,物見其物。心境安泰鎮(zhèn)定的人,就會發(fā)出自然的光芒。這一概括使得道家審美之悟與海德格爾所提出的現象學美學之思具備了重合的可能性。海德格爾認為思是非客觀化也即非對象化的。他認為思乃是那種行為,它從某個方向自行顯示并且如何顯示的東西那里,讓那個必項從顯現者方面來道說的東西給出其身。3、審美的最高階段物化現象學之還原莊子在《齊物論》莊周夢蝶中為美創(chuàng)造出了物我不分的虛幻境界。在此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界限自然而然地消解了,于是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杜夫海納美學探究——審美經驗現象學述評
- 現象學與美學反思——胡塞爾先驗現象學的美學向度
- 現象學與美學反思——胡塞爾先驗現象學的美學向度.pdf
- 杜夫海納美學探究——《審美經驗現象學》述評.pdf
- 現象學審美對象論
- 現象學審美對象論.pdf
- 身體美學的現象學研究
- 梅洛—龐蒂現象學美學研究.pdf
- 身體美學的現象學研究.pdf
- 現代技術的現象學美學思考
- 西方哲性詩學的拓展——試論胡塞爾現象學的美學維度.pdf
- 胡塞爾現象學對美學研究的影響.pdf
- 現象學美學視角下的“自我”呈現.pdf
- 建筑場所現象學與建筑知覺現象學綜合研究.pdf
- 杜夫海納現象學美學中對深度的闡釋.pdf
- 道家與道教思想史批判——一種現象學神學研究.pdf
- 從行為維度看梅洛-龐蒂現象學美學.pdf
- 胡塞爾的先驗現象學與詩歌審美意象的生成.pdf
- 現象學的方法——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研究.pdf
- 中國訪美學者跨文化適應的現象學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