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谷寺英語導游詞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靈谷寺英語導游詞范文靈谷寺英語導游詞范文靈谷寺英語導游詞篇一: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靈谷寺風景區(qū)。靈谷寺元坐落在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山的獨龍阜,也就是現(xiàn)在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為南朝時寶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明朝初年,遷蔣山寺于此,改名靈谷寺。有“天下第一禪林”之稱,原靈谷寺規(guī)模宏大,規(guī)模之大:;財力之雄:統(tǒng)領南京12座寺廟,寺外有莊田40余處,有耕地,山地,池塘共3萬5千余畝;僧侶之多:最多是達千余人,靈谷寺是接待寺,許多僧侶到此來學習、交流。靈谷寺在

2、歷時變遷中被毀壞很嚴重,清咸豐年間被戰(zhàn)火嚴重破壞,在同治年間,遭破壞最為嚴重,除無量殿外基本以全毀。1928年1北伐勝利后,成立了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籌備委員會,改靈谷寺廢址為“陣亡將士公墓”,用以紀念北伐陣亡將士,成為民國時期益處重要的中山陵園附屬紀念區(qū)。1949年后,改為靈谷寺公園?!办`谷”二字,是朱元璋來自命名,其來歷有多種說法,但均有山有靈氣,谷有合水之意?,F(xiàn)在我們站的這座小橋叫“迎駕橋”相傳是眾僧為迎接乾隆圣駕的地方。從前面不

3、遠處過去是一個半圓形的水池就是“放生池”,又叫“萬工池”。寺前放生池是一般寺廟的傳統(tǒng)布局,據(jù)說當年朱元璋曾動用萬名軍工筑成這個池子,所以放生池又叫做萬工池。繞過萬工池,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座單檐廡顛式的仿古三拱文武方門,文武方門是建立在原靈谷寺金剛殿,門上面子券,中券最為高大,橫跨11米,高14米,,前后券寬4.8米,高7米,側面為縱連三間的大筒券。中券正中三個券朧內,原供奉西方三圣,即大勢至菩薩、無量壽佛和觀音菩薩。在造公墓是,請走佛像,

4、改為公墓的紀念堂,正中為“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東為“國父遺囑”,西為“民國國歌”,上有采光孔,有光透入,增加了佛像的神秘感,也有透光的作用。四周的墻壁上嵌有110塊青石碑,上面刻有33224名北伐陣亡烈士的戰(zhàn)役地、軍階職務和姓名。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無梁殿已開辟成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此名是陳立夫所題,館內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孫中山為首的57位名人,組成22組場景,再現(xiàn)了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無量殿后的半圓形大草坪,即為第一公墓的中心墓

5、區(qū),是原五方殿舊址,供奉五方五智大佛。墓園南側的中心花壇中有一株高大茂盛的桂花樹,花豐葉密,被稱為金陵桂花王。花圃實際上是一黨徽的標志,越過花圃,在公墓北側東西各有一墓碑,東為參加淞滬會戰(zhàn)的第五路軍的50名戰(zhàn)士,西為第十九路的78名戰(zhàn)士,這里的128名烈士,是紀念淞滬會戰(zhàn)的標志。建公墓時采用了西式的背向數(shù)百米長的半圓形圍墻,弧形起伏,類似中國的太師椅,頗有中西合璧的風格。這是美國工程師茂菲為追求古典莊重的效果設計的。在高大櫟樹的濃蔭覆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