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統(tǒng)理論presentation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多元系統(tǒng)理論,目 錄,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理論,東歐學者有關翻譯研究----依瑞·列維 Ji?í Levý,圖里的規(guī)范研究及描述翻譯學,01,02,03,,,01,背景來源,1、背景,發(fā)源地:以色列歷史:1948年建國地理: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結合處文化: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誕生在中東這一地區(qū)語言:希伯來語(亞非語系閃米特語族) 阿拉伯語,

2、1、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理論,2.索緒爾的結構語言學理論,3. 東歐各種翻譯理論,來 源,Hermans認為,多元系統(tǒng)理論是形式主義思想的當代宣言。佐哈爾也毫不否認俄國形式主義思想是多元系統(tǒng)的主要源泉,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理論 Russian Formalism,俄國形式主義代表人物俄國形式主義文學理論要點俄國形式主義主與多元系統(tǒng)的聯系,,詩歌語言研究會代表人物:什克羅夫斯基Victor Shklovski艾亨巴烏姆蒂尼亞諾夫J

3、uris Tynyanov,莫斯科語言協(xié)會代表人物:雅各布遜Jakobson維諾庫爾鮑加特廖夫,代表人物,形式主義文學理論,起源于1915年的俄國強調形式與技巧,它極力主張從文藝內部來研究文藝的獨特規(guī)律,把形式作為文學的本質。文學性literariness:文學的語言、結構、形式、方法等,不包含內容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文學作品中把生活中出現過的人們熟悉的事物變得陌生,以喚起人們對生活的感受,早期

4、形式主義,把日常語言和文學語言區(qū)別開來,把文學內容與形式區(qū)分開來,來拓展一個完全屬于形式的文學內部規(guī)律研究的領域。割裂文學內部研究與 文 學 外 部 研 究 俄國形式主義者的這種建立在陌生化作用之上的形式辯證自生理論,其缺陷就在于完全斷絕了文學與文學形式之外的一切聯系,否定了文學演變中外因的作用,企圖在純粹的和封閉的文學系列 內 部 揭 示 出 形 式 發(fā) 展 的 內 在 規(guī) 律 性”-----巴赫金“將非文學因素逐出文學批評的

5、殿堂是愚蠢可笑的?!?--穆卡洛夫斯基,形式主義文學理論,早期形式主義,俄國形式主義理論的發(fā)展,在封閉的文學系統(tǒng)內來研究文學的演變,就無法解決文學形式為何向一個方向演變而不向另一個方向演變的問題,更無法了解那些決定了演進方向的主導因素是如何被選擇的問題。雅各布遜/蒂尼亞諾夫學說該學說于1928年提出,反映在《文學現實》、《論文學的演進》、《文學與語言研究中的問題》三篇文章中,the polysystem is conceived

6、 as a heterogeneous, herarchized conglomerate or system of systems which interact to bring about an ongoing,dynamic process of evolution within the polysystem as whole. 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 系統(tǒng)的異質性和層級性系統(tǒng)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俄國形式主義理論的發(fā)展與多元系

7、統(tǒng)理論,多元系統(tǒng)的定義,Tynjanov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ystem.” Elements, he argued, do not exist in isolation, but always in an interrelationship with other elements of other systems.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

8、tion Theories,俄國形式主義理論的發(fā)展與多元系統(tǒng)理論,1、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For Tynjanov, the entire literary and extraliterary composed different systems,literary genres formed systems, a literary work itself was also a unique system, and the entir

9、e social order comprised another system, all of which were interrelated, “dialectically”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conditioning how any specific formal element could function.-------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

10、ation Theories,1、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既然文學是一個系統(tǒng),那么文學史也可以相應地被看成一個系統(tǒng),因為‘(文學史的)演變逃脫不了 系 統(tǒng)演變的性質’。更進一步講,既然文學由一個呈系統(tǒng)演變的系統(tǒng)組成,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把其它文化或社會領域也看成不同的系統(tǒng)。這樣,不同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關聯就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蒂尼亞諾夫與雅各布遜 《文學與語言研究中的問題》,1、系統(tǒng)和“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A literary sy

11、stem is first of all a system of functions of the literary order which are in continual interrelationshiop with other orders.---Tynyanov On Literary Evolution文學系統(tǒng)首先是文學次序功能的系統(tǒng),這些秩序關系在不斷的行程過程中。關系有上下等級次第,結構功能也隨不同的時代而演變,2

12、 系統(tǒng)的異質性和層級性,A major achievement of the Russian Formalists has been,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law of stratificati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articlular hypothesis on the respective status of the various strata. Shkiovs

13、kij(1921,1923) was perhaps the first to notice that in literature the inequality between the various strata is a matter of socio-cultural differences. Certain properties thus become canonized, while others remain non-can

14、onized. Even-Zohar Polysystem Theory,2 系統(tǒng)的異質性和層級性,“The main concepft of literary evolution is the mutation of systems, ” --Tynjanov On Literary Evolution,3 系統(tǒng)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文學系統(tǒng)由一個中心構成,它往往處

15、于主導的、受尊敬的、權威的地位,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僵化,最終被系統(tǒng)邊緣發(fā)展產生的更新、更靈活的形式所取代,文學的演進就在于“系統(tǒng)的變異”。 蒂尼亞諾夫《論文學的演進》,3 系統(tǒng)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小結,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 系統(tǒng)的異質性和層級性系統(tǒng)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東歐學者翻譯研究,''東歐學者有關翻譯研究'',主要代表人物:列維、米科、

16、波波維奇、,依瑞·列維 Ji?í Levý (1926–1967) was a Czech literary theoretician, literary historian and translation theoretician. Levý's work wa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theory in Czechosl

17、ovakia and it has subsequently influenced scholars internationally.致力于詩歌理論的研究;他還是語言學家,掌握歐洲幾乎所有主要的語言,從事過英語、西班牙語和法語的翻譯,發(fā)表了一系列論結構主義的作品。主要著作有《翻譯的藝術》、《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以及論文《翻譯理論對翻譯工作者有用嗎?》、《翻譯是一個作決定的過程》等。,依瑞·列維 Ji?í Le

18、vý 主要翻譯思想、貢獻、應用,一、 列維的主要翻譯思想:1.翻譯的忠實性問題 列維在《翻譯的藝術》一書中指出,翻譯的忠實性就像描寫的真實性或論證的合理性一樣,都是一個總范疇中的部分現象。(錯覺論、語義綜合體、共性與個性、整體與部分),2. 翻譯規(guī)范:再現規(guī)范(即忠實性、準確性的標準)和藝術性規(guī)范(即美的標準)◎兩種基本方法:1.保留原文的形式手段2.尋找異國風格的對應物?!蛄芯S一針見血

19、地指出:“翻譯藝術美學規(guī)范的雙重性會導致批評家在評價具體譯作時產生分歧;美和忠實常常作為互相排斥的品質而對立?!薄蚩偠灾?翻譯規(guī)范不是靜止的、絕對的,而是取決于它所處的歷史語境,,3. 翻譯過程1)理解原文2)闡釋原文3)重新表達原文。作者對事實的解釋→譯者對原文的解釋→讀者對譯文的解釋。( 凸顯了讀者的地位)◎從目的論的角度來進行闡述,翻譯是一個交際過程。:翻譯的目的就是把原文的知識傳達給外國讀者,4. 將譯作納

20、入文學范疇研究列維指出了將翻譯納入歷史一文學研究范疇的途徑:1.確認譯作所賴以產生的原文文本2.分析創(chuàng)作過程本身的基本原則,即翻譯方法和翻譯觀------進行譯作分析,可以揭示翻譯過程,并據此進一步判斷譯者個性的構成?!蛄芯S特別強調了翻譯在民族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作用,5. 譯者個性 幾乎所有語言學的研究方法都只是把翻譯引向“兩種語言的接觸”,而不去考慮譯者對翻譯過程和譯作結構的影響。只有文藝學派才把譯者的個

21、性問題放在首位。(譯者特定發(fā)展道路會影響風格、體驗、翻譯美學和對翻譯文學的看法),列維對翻譯研究的貢獻1.他采用布拉格學派的語言學、符號學的方法以及功能主義的視角來研究文學翻譯,開創(chuàng)了文學翻譯研究的新途徑2.提出翻譯的目的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翻譯功能性原則的確立可以終止關于直譯和意譯的爭論,3.從目的論視角出發(fā),列維將翻譯看成一個交際過程4.列維指出翻譯過程中讀者的作用非常重要。正是沿著列維所指出的讀者取向的研究路徑,接

22、受美學開始成為20世紀70年代文學理論研究的中心話題5.列維有關詩歌翻譯的專題論述也對其后的詩歌翻譯研究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于 20 世紀 60 年代提出了“翻譯是決策過程”的理論。在 1967 年發(fā)表的《翻譯是決策過程》(Translation as a Decision Process)一文中說道:“從目的論的角度來看,翻譯是交際過程:翻譯的目標是將原語言的知識傳授給外文讀者。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做決策?!狈g

23、同時是解讀原文本和創(chuàng)造新文本的過程譯者的決策(1)譯者結合語境對原文本語義進行選擇,(含義);(2)在譯入語中選擇與(1)的選擇結果相對應的表達方式(詞匯),(一)詞匯語義一一對應 如 strawberry 譯為草莓,jump 譯為跳等。 (二)詞匯分割密度不同兩種語言互譯時,需要譯者通過詞義“分散”(diverging)和“聚合”(converging)做出選擇。分散:將 a、an 分散成“一個/顆/張/把/條……聚

24、合:breakfast、lunch、dinner 均可譯為一個字:飯。 (三)詞義部分重疊,又有各自含義 (回譯 檢驗譯文本的準確性)◎“譯者一旦確定了用詞,也就為接下來的翻譯(即決策過程)設置了一個語境,下面的翻譯就是一個填充信息的游戲——每一步都受到前一步影響,又對下一步產生影響?!蛟~匯、句法、美學三個層面是呈梯級遞進的關系,詞匯、句法是美學價值的基礎,美學價值是詞匯、句法的升華,三者同時影響著譯者的決策過程。,(一)

25、詞匯決策以丁尼生的一首詩為例: Man for the field and woman for the hearth; Man for the sword and for the needle she. Man with the head and woman with the heart; Man to command and woman to obey. 本文選取以下三個譯本為例: 譯文 1:夫耕在田婦持家,夫戰(zhàn)在外

26、婦織紗。夫動心智婦動情,夫出有令婦從他。 譯文 2:男人耕田女持家,男人舞劍女繡花。男有膽識女有心,男人發(fā)令女隨他。 譯文 3:夫外婦內,夫勇婦慧,夫聰婦情,夫唱婦隨。,(二)譯者的句法決策,以北宋詞人李之儀《卜算子》及回譯文為例: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回譯文: 長江之源是我家,長江之尾你長大。 有緣共飲一江水,無緣相

27、見思斷腸。 何時此水不東流?何時我才熬到頭? 但愿兩心長相印,慰我癡癡不翦情。前兩句的主題選擇:(1)倒置處理(2),(三)譯者的美學決策,以《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一首詩為例: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 is enticing. I hat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 is engaged. I took her to

28、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 i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譯本 1: 我愛我的愛人,因為她很迷人; 我恨我的愛人,因已許配他人; 她在我心中是美人,我?guī)奖迹员荛_外人; 她名叫虞美人,是東方麗人。 譯本 2: 我愛我的那個“麗”,可愛迷人有魅力; 我恨我的那

29、個“麗”,要和他人結伉儷; 她文雅大方又美麗,和我出逃去游歷; 她芳名就叫愛米麗,家住東方人俏麗!,參考文獻,[1]叢林 依瑞 列維的翻譯觀[J]. 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1):33-37[2]關慧.翻譯:抉擇和再造的過程——評介依瑞.列維的《翻譯是一個抉擇的過程》[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25-126[3] 叢滋杭. 中國古典詩歌英譯理論研究[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

30、07: 18-31. [4] Holmes, James, S. 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k Studies [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5] Venuti, Lawrence, 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 New York:

31、Routledge Press house, 2000.,參考文獻,[1] 林萍. 多元系統(tǒng)論與俄國形式主義的關聯_林萍[J].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2, v.10;No.90(19): 59-62.[2] 劉萬勇. 論俄國形式主義詩學的“文學性”與“陌生化”[J].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3]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統(tǒng)論——多元系統(tǒng)論的形式主義分析[J]. 中國翻譯, 2004

32、.[4]劉軍平.多元系統(tǒng)的背景來源.西方翻譯理論通史[5]Even-Zohar, Itamar. Polysystem Theory. Poetics Today,1979.1(1-2)[6]Even-Zohar,Itamar.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 in J.S.Holmes,J.Lambert,R.van de

33、n Broeck(ed.)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Leuven:ACCO.1978.[7] Tynyanov,Yuri. On Literary Evolution in David H Richter edits. The Critical Tradition: Clssic Texts and Contemporary Trends. Boston:Bedford/St.Martin'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