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使用新一代中尺度數值模式WRF,采用最細2km網格距的三重雙向嵌套網格對發(fā)生于2009年的臺風“莫拉菲”(0906)的宏微觀物理結構和潛熱結構進行數值模擬研究,重點分析臺風“莫拉菲”登陸前后潛熱的空間結構和演變情況。模擬的時間從2009年7月18日00時至7月19日12時(本文的時間均采用世界時(UTC)),共積分36小時??刂菩栽囼炦x取了含有六種水成物(水汽、云水、雨水、云冰、雪和霰)的WSM6方案,使用了Bogus渦旋模型和采用
2、LITTLE R同化系統(tǒng),在對臺風的路徑、強度、降雨以及內核動力和熱力結構進行驗證后,證明了控制性試驗模式設置的合理性。在控制性試驗的基礎上,采用WSM5方案進行敏感性試驗,對比WSM5方案和WSM6方案的模擬結果。結論如下:
(1) WSM5和WSM6方案模擬的臺風路徑、強度差別不大,但是由于WSM5方案缺少了霰的作用,模擬的降水稍弱于WSM6。WSM5試驗的暖心結構更加明顯,水成物中雨水混合比減少,而雪的混合比增大。<
3、br> (2)從潛熱加熱率的垂直結構來看,WSM6方案模擬的總潛熱廓線要略強于WSM5。從地面到4km的高度,總潛熱全部來源于凝結蒸發(fā)潛熱。融化潛熱在4-6km處有負貢獻。在6-8km處,WSM5的凍結潛熱遠弱于WSM6;而在6-14km的高空,凝華升華潛熱起主要作用。總潛熱的構成主要來自零度層以下的凝結潛熱以及零度層以上的凝華潛熱。
(3)從臺風登陸前后潛熱加熱率隨時間演變的情況來看,兩個方案都模擬出臺風潛熱由低層
4、逐漸向高層發(fā)展增強的過程。在前期,凝結潛熱對臺風發(fā)展的貢獻很大;而在后期,凝華潛熱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臺風登陸之后,各潛熱過程均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衰減,從而造成臺風的消亡。比較兩個方案來看,WSM6方案模擬的凝結蒸發(fā)、凍結融化潛熱均強于WSM5,而凝華升華潛熱弱于WSM5。
(4)從臺風登陸前后起主導作用的云微物理潛熱過程的潛熱量來看,WSM5方案正潛熱量貢獻主要是水汽凝結成云水、雪和云冰的凝華、云冰的初始化;負潛熱量貢獻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35350.0808號臺風“鳳凰”登陸過程的數值模擬和同化試驗
- 臺風登陸前后濕度場變化的初步研究.pdf
- 臺風登陸前后沿海近地層特征分析.pdf
- 登陸臺風暴雨的數值模擬與診斷分析.pdf
- 臺風登陸前后溫度場垂直結構診斷研究.pdf
- 0906號臺風“莫拉菲”大范圍暴雨過程診斷分析
- 南海熱帶氣旋登陸過程的診斷分析和數值模擬研究.pdf
- 30271.微物理過程對0908號臺風“莫拉克”數值模擬的影響
- 28177.臺風莫拉克的動力診斷分析與數值模擬
- 18944.登陸臺風莫蘭蒂(meranti2010)結構和強度變化的觀測分析和數值模擬研究
- 臺風登陸過程中的風場特征分析.pdf
- 臺風“海棠”登陸前后螺旋雨帶結構及特征與暴雨的關系.pdf
- 52238.登陸福建東南沿海0519號臺風數值模擬及診斷分析研究
- GMAW焊接熱過程的數值模擬.pdf
- 登陸后不同路徑再入海臺風的觀測分析與數值研究.pdf
- 63510.理想熱帶氣旋登陸數值模擬研究
- 臺風環(huán)流區(qū)域渦量傳播特征及Winnie臺風登陸路徑的數值研究.pdf
- 登陸強臺風移動的GRAPES模式模擬及模式初值試驗研究.pdf
- 臺風“布拉萬”登陸過程中的風場特性分析.pdf
- 34976.19492007年登陸我國變性臺風的合成診斷及一次個例的數值模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