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帝內經》的問世建立了“五神”“五志”學說,神志疾病以此為基礎得以繁衍生息,歷代醫(yī)家多有論述,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醫(yī)神志疾病似乎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只是散見于各個系統(tǒng)疾病之中。近幾年隨著有關神志病相關專著的出版,中醫(yī)神志病學開始進入教程行列。作為中醫(yī)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中醫(yī)的靈魂所在,中醫(yī)神志病學越來越得到重視與認可。
研究目的:
經查閱近十年文獻,除陶治中對“走火入魔”進行評價之外,再無其它對張璐神志病學
2、進行研究者,本課題正以此為契機,對張璐癲狂癇病進行了比較細致的分析以補其空白。中醫(yī)學在數千年的發(fā)展歷史長河中,在神經精神疾病的防治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其研究整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研究方法:
本課題選擇明末清初名醫(yī)張璐《張氏醫(yī)通》“神志門”中癲癇狂作為闡述研究對象。鑒于其論著多以一癥論治或無癥論治,亦少明言其證的特點,本稿以張璐《本經逢源》藥物認識及張璐著作中的相關論述,以以藥釋方為主結合以法釋方對其方藥進行
3、方義解析,力求反應張璐本人思想,同時也參考了《中醫(yī)名方配伍技巧》、《中醫(yī)治法與方劑》等,對其神志病的證,尤其是具體治法與用藥給予總結,并從中發(fā)掘出一些張璐治療神志病思想特色并通過討論部分給予闡述。
研究結果:
通過對張璐癲癇狂三種疾病的分析,分別總結出各自的證型與治法方藥,具體可見于各個證型之中。對其治療癲癇狂神志病的思想概括于下:
癲病辨證首分虛實,多見虛實夾雜,虛者以心氣不足為多見,實者痰、瘀、氣、蟲,
4、也有化火之變(癲轉狂之機)。痰塞心包為基本病機,豁痰、安神為癲病基本治則:治其痰從五臟,重脾腎,不離心包;開心孔痰迷善借辛溫。安神法中張璐用到了強壯神氣、重鎮(zhèn)安神、養(yǎng)陰安魂、交通陰陽蹺、涼血安神、清心安神(多針對癲轉狂之變)、寧心安神等七法。癲病多有神氣不足,在諸安神法中,張璐注重強壯神氣藥物的應用,其特點為1.治從五臟2.重視腎志3.藥取辛、甘而溫。
狂病辨證亦首分虛實。而對于實證,除氣滯血瘀證外其有以下特點:1.病因不離火
5、熱,多兼痰阻,亦多血瘀。2.病位在心,總不離肝,多兼入血。3.治療總以清法(下氣降火、苦寒降火、淡滲濕熱、辛散郁火、清營涼血以及以吐代清、以下代清);安神多用重、斂;祛痰不廢涌吐。而對于虛者,除有氣、陰的不足外,其共同特點多神氣的虧虛,亦多從肝魂安神。
癇病按張璐原文所述,將癇病治療分為急性期用藥和恢復期用藥,而急性期又可分為發(fā)作時與緩解時,依此而分論:1.發(fā)作時以重鎮(zhèn)降逆為原則。2.緩解時治療,首當分清虛實。虛者,有心肝陰血
6、的不足、有肝腎真水的虧虛,有脾氣的衰弱,有腎陽的衰憊,亦有神氣的不足,而對于腎陽衰憊者,以金石重鎮(zhèn)與溫補腎陽相伍為特點。實者總以痰、火為主,又有輕重主次、孰多孰少之別,而病變部位總不離心肝。去火多用清法,具體有釜底抽薪、甘寒清熱、苦寒瀉火、淡滲濕熱、辛散郁熱;去痰則有涌吐風痰、開滌風痰、開竅去痰諸法,且祛痰不忘治本,重視脾腎。此外緩解時的治療亦多取金石重鎮(zhèn)安神之品。3.恢復期的調理多以壯腎之氣陰為原則,尤重真陰真水。以陰陽相濟為用藥特色
7、,多取溫補,又注意納火歸元、“殺肝”藥物的選用。此外,亦多選用強壯神氣藥物,從腎強志。
癲癇狂三者共同之處主要表現于痰邪作祟,治療除祛痰之法,又注重安神法的運用,此二法為治療神志病的重要方法。
此外張璐在癲與癇中提到蟲犯腦神,以妙功丸治之,清利濕熱以除生蟲之因、殺蟲避毒以除毒蟲之擾、安神為法以寧心腦神明。三法為治蟲要法。
在癲病涼膈散證中一派實性表現而無明顯的氣血陰陽的損傷,但是以石菖蒲壯其神氣,再如風痰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張仲景“治未病”學術思想特點.pdf
- 張璐的傷寒學術思想探討.pdf
- 朱丹溪“治未病”學術思想研究.pdf
- 張景岳論治痰證的學術思想研究.pdf
- 《千金方》論治中風病學術思想研究.pdf
- 論-治未病-學術思想在防治高脂血癥中的運用.pdf
- 楊叔禹教授論治2型糖尿病的學術思想研究.pdf
- 高體三教授三陰論治胃腸病學術思想研究.pdf
- 李東垣治喘學術思想研究.pdf
- 許銑教授學術思想及從肝肺論治銀屑病傳承研究.pdf
- 周仲瑛教授從“三熱”論治糖尿病的學術思想研究.pdf
- 《傷寒雜病論》藥用重氣味學術思想研究.pdf
- 《時病論》學術思想及方劑用藥特點研究.pdf
- 黃元御治傷寒學術思想研究.pdf
- 莊曾淵論治眼底病學術思想及老年性黃斑變性辨治經驗研究.pdf
- 仲景辨治心悸的學術思想研究.pdf
- 莊曾淵運用玄府學說論治目病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研究.pdf
- 《傅青主女科》肝經濕熱論治痛經學術思想的應用.pdf
- 賈成文教授“病位局限治在皮部”學術思想研究.pdf
- 馬云枝教授論治帕金森病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總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