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能夠表達大量的毒力蛋白,可導致多種臨床疾病,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由眾多調控因子所調控的毒力基因所決定。莢膜多糖(capsular polysaccharide,CP)的產生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有關,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一種重要的免疫逃逸機制,其中capB2是合成莢膜多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致病作用受到廣泛重視。葡萄球菌輔助調控因子(Staphylococcal accessory re
2、gularA,sarA)在調控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為了解CapB2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方面的作用及其表達調控機制。
方法:
利用PCR法擴增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株75(SA75)莢膜多糖的型特異性區(qū)域對SA75進行莢膜多糖基因分型。PCR擴增SA75的capB2基因上、下游同源臂,通過特定的酶切位點連接不含目的基因的上、下游片段,然后通過同源重組反應構建質粒pKOR1-△capB2,將重
3、組質粒轉入大腸埃希菌DC10B進行修飾,再電轉入SA75菌株中。經過變溫傳代和四環(huán)素的誘導,篩選出capB2基因缺失突變菌株(△capB2)。利用PCR、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基因測序對△capB2篩選子進行鑒定。分別擴增含啟動子和核糖體結合位點(Ribosome Binding Site,RBS)的sarA基因全長和capB2基因的編碼區(qū)序列,選擇合適的酶切位點將回復基因
4、與質粒pRB473連接,將重組回復質粒熱轉轉入大腸埃希菌DC10B感受態(tài)細胞中,最后轉入△ capB2和sarA缺失突變株(△sarA)中,經qPCR和測序鑒定回復成功。待基因缺失突變株及互補表達株構建成功,建立皮膚膿腫模型比較△ capB2、△ capB2-C與野生株之間的毒力差異,確定capB2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中的作用,并取膿液標本進行電鏡觀察,分析各組細菌間微莢膜厚度差異。使用qPCR的方法檢測調控因子sarA與金黃色葡萄球菌
5、capB2基因間的調控關系。
結果:
莢膜基因分型結果經測序證實本實驗所使用的SA75屬于8型莢膜多糖(CP8)。將capB2上、下游1500 bp片段先后與克隆載體pET28a連接,通過同源重組反應構建pKOR1-△capB2重組質粒,轉入大腸埃希菌DC10B,最后電轉入SA75菌株中發(fā)生同源重組,經篩選、測序確證后得到△capB2?;蛉笔蛔冎旰突パa表達株構建成功后,繪制野生株、缺失突變株和互補表達株的生長曲線
6、,發(fā)現(xiàn)各菌株之間的生長曲線并無明顯差異。通過皮膚膿腫模型實驗研究capB2基因所編碼的蛋白的功能。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于感染的第4、5、6、7天,細菌△capB2組的膿腫面積明顯小于野生株SA75組,回復了capB2基因的互補表達株△capB2-C組的膿腫面積恢復到野生株水平。感染的第二至第十天,敲除株和互補表達株之間的膿腫面積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整個感染過程中野生株和回復突變株之間的差異均不明顯(P>0.05)。電鏡結果顯示
7、,△capB2組的微莢膜厚度最薄,互補表達株△ capB2-C組的微莢膜厚度恢復到接近野生株組水平。在調控關系上,提取△sarA、△sarA-C和野生株SA75細菌總RNA,qPCR檢測各菌株capB2基因表達水平的差異。我們發(fā)現(xiàn)與野生株相比,△sarA株中capB2表達量上調326倍,而回復了sarA基因的△sarA-C,capB2的表達水平恢復到接近野生株水平,提示sarA能抑制capB2基因的表達,對capB2具有負調控的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 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 金黃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學及致病機制研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L型特性、形成機制及致病性研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表型特征及耐藥機制研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危害評估報告
-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策略
- 金黃色葡萄球菌GdpS蛋白與致病性相關的調控功能研究.pdf
- 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感染特點及耐藥機制研究.pdf
- LAMP法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ppt課件
- 金黃色葡萄球菌SpoVG調控苯唑西林抗性的分子機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適應性耐藥及MRSA耐藥調控機制的研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PSMs的調控機制解析及毒性因子的篩選.pdf
- 甲氧西林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ccrAB的表達調控機制.pdf
- 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分布及其表達研究.pdf
- 食源性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標記的發(fā)掘研究.pdf
- 鴨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pdf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