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來源 中國抗癌協(xié)會乳腺癌專業(yè)委員會《中國臨床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替代腋清掃術的多中心研究》子課題研究背景乳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廣大婦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一個多世紀以來,腋窩淋巴結切除術(axillary lymph nodedissection,ALND)一直是浸潤性乳腺癌腋窩處理的標準治療模式,對分期、預后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腋窩淋巴結狀況是判斷乳腺癌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也是其選擇輔助治療方案的
2、重要依據(jù)。隨著乳腺癌普查的開展和大眾乳腺癌預防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臨床早期乳腺癌被檢出和治療。對腋窩淋巴結陰性的患者來說,腋窩清掃本身沒有任何治療作用,卻可以帶來腋窩積液、感染、疼痛、肋間臂神經支配區(qū)的麻木、肩部活動受限、上肢水腫、腋靜脈血栓形成及胸長、胸背和臂叢神經損傷等一系列并發(fā)癥。而近十年出現(xiàn)的前哨淋巴結活檢(SLND)的開展促使人們對ALND的作用進行重新認識。前哨淋巴結(SLN)從解剖學角度講是指收納某器官某區(qū)域組織淋巴液的
3、第一站淋巴結;從臨床角度講是某器官的某一具體部位原發(fā)腫瘤轉移的第一站區(qū)域淋巴結;具體到乳腺癌,即為乳腺癌癌細胞轉移的第一站淋巴結。目前國內外的研究已經證實SLN的狀況可以代表整個區(qū)域淋巴結的狀況,如果淋巴引流區(qū)域SLN無腫瘤轉移,該淋巴引流區(qū)域的淋巴結就都不會發(fā)生腫瘤的轉移。因此SLNB使臨床醫(yī)生有可能選擇性地切除那些最有可能發(fā)生腫瘤轉移的淋巴結以明確是否發(fā)生轉移。SLNB術后的并發(fā)癥較腋窩清掃術明顯減少:腋窩積液發(fā)生率較ALND術后要
4、低;SLNB避免了術后長時間放置腋窩引流管,減少了患者不適;降低了淋巴水腫和神經血管損傷的發(fā)生率;術后疼痛明顯減輕;SLNB患者術后的淋巴水腫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ALND。目前SLNB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應用。200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關于“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指南”提出:腋窩淋巴結陰性的早期乳腺癌,SLNB可以替代ALND判斷腋窩淋巴結狀態(tài)<'[1]>。因此,明確SLN轉移情況對確定乳腺癌分期、判斷預后及指導治療具有極其
5、重要的意義。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關于SLN的病理檢測還沒有統(tǒng)一的技術規(guī)范,尤其對于SLN微轉移(micrometastasis,0.2mm 6、y,IHC),以及復雜的分子技術。當前關于MMs的病理檢測,問題的焦點多集中于是否有必要進行SS、最佳的切片間距、以及在常規(guī)工作中是否應該聯(lián)合IHC染色。此外MMs或ITCs的預后意義尚未明確,致使臨床處理復雜化。淋巴結陰性的患者由于MMs或ITCs的發(fā)現(xiàn)變?yōu)殛栃?,其TNM分期將相應的升高(upstaging),對這部分人群如果按升高后的分期給予處理可能造成過度治療。就目前觀點,SLN存在大體轉移的患者有必要接受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及相應的 7、輔助治療;SLN pNlmi的臨床意義正日益被證實;ITCs對預后的影響至今仍存在爭議。 由于成本高、費時長等缺點對SS和IHC的限制,目前我國多數(shù)機構僅對SLN進行1~2個層面的H-E染色常規(guī)病理分析。最近在歐洲240個機構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共有123種不同的檢測方案在使用,12%只進行單層面分析,其余88%從2~5個層面至間隔40μmSS各有不同,25%的機構將SLN全部切盡。病理檢測的目標是否定位在利用各種檢測方法檢出最 8、小的轉移灶,甚至是ITCs;或是定位在如NSABP B-32實驗中確定的大于0.1mm這樣肉眼檢測的最佳范圍?這個問題的解答最終只能建立在MMs和ITCs的預后意義明確的基礎上。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急待完善的SLN病理檢測指南,在我國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病理檢測模式也勢在必行。 目的: 本研究將運用SS和IHC的方法,分別對SLN進行MMs檢測,研究將探討是否有必要以SS病理分析取代單層切片病理分析及切片間距所要達到的程度 9、;探討聯(lián)合IHC是否比SS更有利于提高MMs檢出率;探討SS的最佳切片間距;探討更為合理的SLN病理診斷模式。 方法: 連續(xù)選取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200個SLN均于術中快速病理及常規(guī)病理證實為陰性。以間隔100μm的間距對SLN進行SS,每個層面的切片均進行H.E染色病理分析和廣譜細胞角蛋白AE1/AE3為單克隆抗體的IHC檢測。比較不同檢測方法的轉移灶檢出率;比較根據(jù)100-、200-、300-、400-、500 10、-μm、1mm不同間距進行SS對轉移灶檢出率的影響。 結果: 1. 98例SLN通過SS病理分析和IHC法檢測分別檢出新轉移灶18例和25例,陽性檢出率分別提高18.4%和25.5%。 2.聯(lián)合IHC新增SLN陽性檢出9例,提高檢出率9.2%,檢出率27.6%。聯(lián)合法與H-E染色病理檢測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4)。 3.對于MMs(0.2mm~2.0mm),H-E染色發(fā)現(xiàn)9例(9.2%),IHC發(fā) 11、現(xiàn)16例(16.3%),聯(lián)合法發(fā)現(xiàn)15例(15.3%)。對MMs的檢出,H-E染色法與聯(lián)合法有顯著性差異(p=0.03)。針對ITCs,H-E染色發(fā)現(xiàn)6例(6.1%),IHC發(fā)現(xiàn)7例(7.1%),聯(lián)合法發(fā)現(xiàn)9例(9.2%)。對ITCs的檢出,H-E染色法與聯(lián)合法無顯著性差異(p=0.25)。 4. 2175個層面中,SS病理檢測出陽性層面79層(3.6%),聯(lián)合IHC新增陽性層面48層(2.2%)。H-E染色法與聯(lián)合法對于陽性層 12、面的檢出有顯著性差異(p=0.00)。 5.按100-、200-、300-、400-、500-μm、1mm間距進行多層切片H-E染色分別提高檢出率18.3%、14.3%、13.3%、12.2%、12.2%、7.1%。其中100-μm間距與200-、300-μm在檢出率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值分別為0.125、0.063、 結論: 1.SS病理分析較常規(guī)病理分析,對于微小病灶的檢出具有顯著優(yōu)勢。 2.聯(lián)合IH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檢測的臨床病理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隱性轉移檢測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及其微轉移的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
- 前哨淋巴結陽性乳腺癌的非前哨淋巴結轉移預測模型.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病理檢測及臨床意義.pdf
- 巢式RT-PCR檢測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檢測與腋窩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檢測技術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的生物學行為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與放療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狀況對非前哨淋巴結轉移預測價值的研究.pdf
- 乳腺癌多發(fā)淋巴結轉移或非前哨淋巴結轉移風險的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與非前哨淋巴結微小轉移及免疫細胞的臨床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微轉移術中診斷技術的初步研究.pdf
- 乳腺癌腋窩淋巴結微轉移的檢測及意義.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患者腋窩非前哨淋巴結轉移影響因素分析.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術中分子診斷及其對非前哨淋巴結轉移的預測研究.pdf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與分子亞型的相關研究
- 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的研究進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