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AVM易感基因的多態(tài)性分析及其在栓塞后和腦低灌注模型中的表達.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腦動靜脈畸形(BAVM)是一種先天性腦血管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出血、癲癇、頭痛及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等,其中顱內出血占BAVM臨床癥狀的50%以上,BAVM出血后的致死、殘率為15~30%。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BAVM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臨床病理過程與多種因素(遺傳、炎癥、血管新生及細胞外基質等)有關,但其具體生物學機制尚未闡明,繼續(xù)深入BAVM的相關研究、準確評估其破裂出血風險、以及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將有助于提高BAVM診治水平并改善預后。

2、 第一章腦AVM易感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分析 目的:探討白細胞介素-17(IL-17A),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及其受體(TGFRβ2)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與BAVM易感及出血風險的相關性,為深入認識BAVM相關分子生物機理及出血風險預測提供部分線索和理論依據(jù)。 方法:前瞻性收集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BAVM患者53例(男34例,女19例),平均年齡33.6±15.4歲;健康對照

3、人群120例來自我院體檢中心(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齡36.8±17.3歲。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法,檢測BAVM患者與對照人群外周血IL-17A-197 G/A,TGFβ1-509 C/T及TGFRβ2-875A/G基因的SNP特征,并做關聯(lián)分析探討以上基因SNP與BAVM易感及出血風險的相關性。 結果:BAVM組與對照組比較,IL-17A-197 G/A基因型及基因頻率分布上有一定變

4、化,但尚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P=0.09>0.05),TGFβ1-509 C/T基因型及基因頻率分布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GFRβ2-875 A/G基因型及基因頻率分布存在明顯差異(P<0.05);BAVM出血組IL-17A-197 G/A和TGFRβ2-875A/G的G基因頻率明顯高于未出血組(P<0.05),兩組TGFβ1-509 C/T基因型及基因頻率分布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人類基因組計劃中不同人

5、群”的資料比較,本研究人群IL-17A-197 G/A和TGFRβ2-875 A/G基因型及基因頻率的分布同日本人、歐洲人及中國漢人(北方)差異無顯著性(P>0.05),與拉丁美洲人群存在明顯變化(P<0.01),TGFβ1-509 C/T基因型及基因頻率分布在種族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 結論:TGFRβ2-875 G/G基因型可能是中國南方人群易感BAVM的危險因素;IL-17A-197G/A和TGFRβ2-875

6、A/G的G基因型可能與BAVM易破裂出血風險有關;本研究人群在IL-17A-197 G/A及TGFRβ2-875 A/G多態(tài)性及遺傳背景上與拉丁美洲人群之間存在差異(P<0.05)。 第二章腦AVM易感基因在應用Onyx栓塞后的表達研究 目的:探討Onyx在BAVM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評價Onyx栓塞治療對畸形團及其周圍組織在分子水平的影響,為深入認識BAVM發(fā)展過程、臨床表現(xiàn)的差異及栓塞后的病理過程提供部分理論依

7、據(jù)。 方法:回顧分析應用Onyx介入栓塞治療的BAVM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齡30.45±11.81歲,詳細記錄其病例臨床特征、治療經過及相關并發(fā)癥;隨訪6個月~4年,以改良Rankin評分(mRS)評價預后;取12例栓塞后手術切除的BAVM標本作為研究對象,選擇同期在我院單純手術治療切除的13例BAVM及6例正常腦組織標本(來源于外傷及腦出血內減壓術后標本)作為對照,應用光鏡和透射電鏡觀察栓塞后手術切除的畸形

8、團及其周圍腦組織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組化和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技術,檢測手術切除的BAVM(栓塞及未栓塞)及對照組標本IL-17A,TGF—β,VEGF及HIF-1基因在蛋白質及mRNA水平的表達,評價應用Onyx栓塞后對畸形團及其周圍組織在分子水平的影響。 結果:Onyx栓塞BAVM的平均閉塞率為72.35%,其中畸形團完全閉塞率為29.24%,栓塞相關的永久并發(fā)癥為6%;本組11例單純采用栓塞治療,12例聯(lián)合顯

9、微手術切除,10例栓塞后放療,1例為外院手術后殘留病灶,放療3年后仍未閉塞再來我院栓塞治療。隨訪結果顯示總的預后優(yōu)良率(mRS<3分)為94%。栓塞后周圍組織會出現(xiàn)微血管擴張、血腦屏障結構破壞、神經細胞腫脹、小血管周圍水腫及炎癥細胞浸潤;部分標本可觀察到已栓塞的血管腔內有血栓形成及再通現(xiàn)象;與對照組相比,BAVM(栓塞及未栓塞)周圍腦組織在IL17A,VEGF,TGF—β及HIF-1基因的表達上有明顯差異(P<0.05);免疫組化結果顯

10、示栓塞組VEGF及HIF-1表達高于未栓塞組(P<0.05),而IL-17表達低于與未栓塞組(P<0.05),TGF—β表達兩組差異無顯著性(P>0.05);qRT—PCR檢測結果表明BAVM栓塞后畸形團周圍組織IL-17,VEGF及TGF—β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達高于未栓塞組(P<0.05);而HIF-1基因表達低于未栓塞組(P<0.05)。 結論:Onyx作為一種非粘附性栓塞劑在BAVM介入治療中具有操作簡單、可控性強、相

11、對安全及栓塞效率高等優(yōu)點,適用于BAVM的介入治療;TGF—β可能作為一種保護因子具有抑制栓塞后炎癥反應的作用,而IL-17A,VEGF及HIF-1可能參與了BAVM增長及臨床病理過程。 第三章腦AVM易感基因在腦低灌注模型中表達的研究 目的:探討大鼠慢性腦低灌注(CCH)后的病理生理變化及相關分子生物學機制,為研究BAVM發(fā)生、發(fā)展機理及防治策略探索新的研究靶點及理論依據(jù)。 方法:在Yassari等CCH動物模

12、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制作大鼠CCH模型;應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測儀(LDPI),檢測大鼠CCH模型中AVF開放后6W及其阻斷后1h、24h及72h腦皮層血流灌注的變化;應用透視電鏡觀察大鼠CCH模型AVF開放后6W及其阻斷后24h腦皮層組織的超微結構改變;應用免疫組化及qRT—PCR法,檢測大鼠CCH模型AVF開放后6W及其阻斷后1h、24h及72h時,IL-17、VEGF、HIF-1及TGF—β在腦組織中的表達。 結果:大鼠CC

13、H模型建立6W后AVF側腦血流較對側下降約31.68%,AVF阻斷后24h腦皮層血流有所恢復,72h仍未達到基線水平;透射電鏡下可觀察到CCH后6W大鼠腦皮層神經元皺縮、小血管周圍足突減少、血管內皮細胞空泡化,周細胞胞漿水腫及線粒體腫脹、神經細胞凋亡等改變。AVF阻斷后24h電鏡下可見到小血管周圍水腫、血管內皮細胞連接增寬、神經細胞及膠質細胞內線粒體腫脹等超微結構變化,說明該模型能夠模擬BAVM的慢性盜血過程,以及治療后再灌注的部分病理

14、生理特征;與對照組問比較,大鼠CCH模型中AVF開放后6W及其阻斷后不同時間IL-17A、VEGF、TGF—β及HIF-1基因表達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中IL-17A在AVF阻斷后1h表達增高,24h達高峰(P<0.05);HIF-1在對照組有微弱表達,在CCH后6W及AVF阻斷后不同時間點表達逐漸升高(P<0.05);VEGF在CCH建立后及AVF阻斷后表達增高(P<0.05),提示CCH后血管增殖活性增強;TGF—β在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