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與目的:
缺血性腦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目前發(fā)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都比較高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受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其中遺傳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ICVD的遺傳因素受到多種層次、水平和途徑的限制,目前經各國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的與ICVD相關的基因多態(tài)性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凝血系統(tǒng);②腎素-血管緊張素系
2、統(tǒng);③脂代謝系統(tǒng);④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系統(tǒng):⑤炎癥反應;⑥基質沉積;⑦其他。本課題對凝血系統(tǒng)中的維生素K環(huán)氧化物還原酶亞單位1(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subunit1,VKORC1)基因-1639A/G和1173C/T位點多態(tài)性與河南漢族人群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易感性的相關關系進行研究,并參考文獻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多態(tài)性分布作比較。
維生素K是脂溶性維生素,由于具有促進凝血的功能,故又稱凝血維
3、生素。維生素K依賴性蛋白有:Ⅱ、Ⅶ、Ⅸ、Ⅹ凝血因子,這些因子有促凝血作用;蛋白質C,蛋白質S和蛋白質Z,具有抑制凝血功能。這些蛋白質因子發(fā)揮活性均依賴于谷氨酸殘基關鍵的羧化作用,維生素K則是谷氨酸殘基羧化作用的輔因子。依賴維生素K的羧化反應是在肝細胞內質網進行的,在血液凝固過程中,凝血酶原分子N末端具有的γ-羧基谷氨酸殘基經羧化與Ca2+螯合,被蛋白酶水解而轉變?yōu)槟?。凝血酶原上特定的谷氨酸殘基的羧基?是在依賴于維生素K的谷氨酸羧化
4、酶催化下完成的。一旦缺乏維生素K,則不能形成正常的凝血酶原,不能轉化為凝血酶,繼而影響血液凝固。因此,維生素K是凝血酶原中谷氨酸殘基羧化作用的輔因子。VKORC1是肝臟內維生素K循環(huán)的關鍵酶,它能把無活性的氧化型維生素K還原為有活性的還原型維生素K,促進維生素K的循環(huán)利用,從而使維生素K依賴性的凝血因子得以維持穩(wěn)定水平。由于VKORC1參與血管生成及凝血機制,所以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有一定的影響。
VKORC1基因內存
5、在著大量的多態(tài)性位點,由于VKORC1蛋白是華法林作用的受體,VKORC1基因多態(tài)性與華法林的劑量關系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但是,目前尚未見VKORC1-1639A/G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研究報道,VKORC11173C/T基因多態(tài)性與腦血管病的研究在國內也未見報道。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技術,在河南漢族人群中對VKORC1-1639A/G和1173C/T位點多態(tài)性進行檢測,探討其分布情
6、況,并進一步探討該位點多態(tài)性與ICVD是否關聯(lián)。
研究對象:
1.病例組:選取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在河南省二甲以上醫(yī)院神經內科住院的ICVD患者370例,經臨床檢查(病史、體征、生化檢驗、CT或MRI)確診,ICVD的診斷參照第四屆腦血管會議修定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排除心源性栓塞、低血容量、感染所致的腦梗死和無癥狀性腦梗死。其中男221例,女149例,年齡(59.9±11.6)歲。
7、 2.對照組:選自同期健康體檢的隨機個體408例,無腦血管病、冠心病和其他周圍血管病史,其中男266例,女142例,年齡(52.9±12.7)歲。
以上兩組研究對象均為河南地區(qū)漢族人,飲食結構相似,各研究對象之間無血緣關系,排除癲癇、癌癥及肝腎功能不全、接受器官移植、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患者。均是在研究對象知情同意的原則下進行。
研究方法:
采集研究對象外周靜脈血3 mL,EDTA抗凝,常規(guī)酚/
8、氯仿法提取基因組DNA。設計引物,PCR擴增目的片段,限制性內切酶MspⅠ、StyⅠ酶切,2%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基因型,在紫外分析凝膠成像儀上觀察基因型并照相分析。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并計算ICVD患者與正常人群的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用°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樣本是否具有群體代表性。以上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用x2檢驗計算ICVD組與正常人群之間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的差異
9、,并計算比數(shù)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區(qū)間(CI),以估計基因突變對疾病發(fā)生的相對危險度,檢驗水準a=0.05。
結果:
1、VKORC1-1639A/G和1173C/T位點基因型頻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具有良好的人群代表性。
2、VKORC1-1639A/G和1173C/T位點在ICVD組和對照組相比,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差異有統(tǒng)
10、計學意義(P<0.05)。
3、VKORC1-1639A/G和1173C/T按照性別進行分層分析,在男性ICVD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對VKORC1-1639 A/G和1173C/T兩個位點在ICVD組與對照組間進行單倍型分析,兩組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VKORC1-1639A/G和1173C/T位點多態(tài)性存在種族差異。
結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河南漢族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PDE4D基因多態(tài)性與河南漢族人群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漿纖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基因多態(tài)性與河南漢族人群缺血性腦血管病相關性研究.pdf
- 河南漢族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IaC807T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關系的相關性研究.pdf
- 漢族人群VKORC1啟動子基因多態(tài)性與華法林劑量相關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群GSTT1、GSTM1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pdf
- 血小板糖蛋白GPIbαKozak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河南漢族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態(tài)性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血小板膜糖蛋白GPlbα(VNTR)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RANTES基因和SEPS1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研究.pdf
- Hcy相關酶基因多態(tài)性及Vitamin B6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趨化因子Fractalkine受體CX3CR1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pdf
- ESR2基因多態(tài)性與河南漢族人群男性不育的相關性分析.pdf
- 云南漢族人群KIR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pdf
- 中國漢族人群白介素-18啟動子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pdf
- Hcy相關酶CBS及CystainC基因多態(tài)性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關系.pdf
- ABCG1基因和ECe-1基因多態(tài)性與中國漢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研究.pdf
- 缺血性腦血管病
- 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與天津地區(qū)漢族人群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pdf
- 河南漢族人群肺結核與CCL5基因多態(tài)性相關性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