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以蛹蟲草菌為實驗材料,系統而深入地研究了蛹蟲草液體發(fā)酵的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并在所得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基及培養(yǎng)條件下進行擴大培養(yǎng)。然后對菌絲體和發(fā)酵液中的多糖,菌絲體中的蟲草素分別進行了含量測定,并對它們的提取純化工藝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1.對接種量(%)、發(fā)酵溫度(℃)、初始pH值、發(fā)酵周期(h)進行單因素試驗分析。在此基礎上,對以上四因素進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實驗分析。確定了最佳發(fā)酵條件為:接種量10%,發(fā)酵溫度27℃,
2、初始pH7,發(fā)酵周期96h。 2.以菌絲體干重及粗多糖重量為指標,對五種碳源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顯示:葡萄糖、麥芽糖、白糖、蔗糖、可溶性淀粉之間在0.05水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選用葡萄糖為最佳碳源,濃度應控制在4.0-5.0g/L之間。 3.以菌絲體干重及粗多糖重量為指標,對五種氮源進行多重比較。結果顯示:酵母膏、蛋白胨、硝酸鈉、氯化銨、牛肉膏之間在0.05水平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選用蛋白胨為
3、最佳氮源,最適氮源濃度為2.0g/L。 4.以葡萄糖、蛋白胨、KH2PO4、FeSO4為原料,進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試驗分析。結果顯示:對菌絲體得率影響最大的為葡萄糖,其次分別為蛋白胨、KH2PO4和FeSO4。最佳發(fā)酵培養(yǎng)條件為葡萄糖5g/100ml、蛋白胨0.2g/100ml、FeSO40.001g/100ml、KH2PO40.05g/100ml。 5.從最優(yōu)化培養(yǎng)基條件下進行擴大培養(yǎng),對菌絲體及發(fā)酵液中粗多糖進行提
4、取、分離、純化,通過Sevage法除蛋白及葡聚糖凝膠柱層析,得到精多糖。結果為:菌絲體精多糖得率為1.7228g/100g干菌絲體;發(fā)酵液精多糖得率為0.1007g/L發(fā)酵液。通過標準曲線測得菌絲體中精多糖的含量為70.30%,發(fā)酵液中精多糖的含量為66.90%。 6.從最優(yōu)化培養(yǎng)基條件下進行擴大培養(yǎng),對其進行菌絲體中蟲草素的提取、分離、純化,通過陰離子交換樹脂得到蟲草素結晶,得率為53.88mg/100g干菌絲體。對其進行含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工培養(yǎng)蛹蟲草有效成分的研究及其害螨的化學防治.pdf
- 蛹蟲草人工培養(yǎng)技術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調控的研究.pdf
- 蛹蟲草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保健食品的開發(fā).pdf
- 北蟲草的人工培養(yǎng)條件及有效成分研究.pdf
- 人工培育蛹蟲草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抗腫瘤作用的研究.pdf
- 蛹蟲草液體發(fā)酵和人工子實體培養(yǎng)研究.pdf
- 石蒜中加蘭他敏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含量分析.pdf
- 蛹蟲草液體發(fā)酵高產蟲草素工藝研究.pdf
- 復方天龍咳喘靈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及其含量測定.pdf
- 蒙藥蓽茇降血脂有效成分蓽茇寧的含量分析、合成及其異構體研究.pdf
- 白僵蛹抗驚有效成分的相關研究.pdf
- 肉蓯蓉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pdf
- 蛹蟲草培養(yǎng)及其生理活性物質研究.pdf
- 黃芩有效成分含量測定及其指紋圖譜研究.pdf
- 離子液體微波輔助萃取中藥有效成分及其機理研究.pdf
- 鴨跖草有效成分含量測定及金屬元素分析.pdf
- 蘇木有效成分篩選及其化學組成分析.pdf
- 冬蟲夏草、蛹蟲草、姬松茸的液體培養(yǎng)條件及其富鋅、硒的研究.pdf
- 富硒蛹蟲草液體深層發(fā)酵研究.pdf
- 鐵皮石斛圓球莖生物反應器培養(yǎng)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