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力報》(1936-1945)研究——基于文化抗戰(zhàn)視角的考察.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936年9月15日,《力報》在反日聲浪越來越高漲的古城長沙誕生。同時期長沙流行的小報以娛樂為定位,黨政機關報以宣傳黨義為目標,《力報》則以傳播、傳承文化為宗旨,七七事變后,更以文化抗戰(zhàn)為職志。1938年11月,因文夕大火,《力報》被迫???。1938年12月15日,長沙《力報》在邵陽復刊,后因與中共有關系而于1940年5月13日被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部查封,在此之前,已有一部分人去桂林于1940年3月10日刊行了《力報》。此后,原力報人再一分為

2、二:一部分人于1940年7月1日在衡陽出版《力報》,衡陽失守后曾一度到貴陽發(fā)行;另一部分人則于1943年6月10日在沅陵刊行《力報》,1945年11月遷回長沙。
  《力報》歷經磨難,百折不回,但因為初期與復興社的關系而導致它的價值被遮蔽,現(xiàn)有的研究成果很少。本文以1936.9.15至1945.8.15期間的在湖南境內出版的四份《力報》為研究對象,從文化抗戰(zhàn)的視角出發(fā),運用文獻研究、歸納分析等方法,力求回到歷史情境之中,從報紙的發(fā)

3、展變遷、報道、言論、副刊專刊及報人等具體層面切入,系統(tǒng)考察和分析它們是如何為抗戰(zhàn)服務從而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的。
  本文首先考察、分析四份《力報》的來龍去脈,梳理彼此之間的關系,著重強調它們共同的宗旨——“文化抗戰(zhàn)”。輾轉流徙中,力報人都不曾放棄“力報”這塊招牌并一貫堅持最初的宗旨,這緣于他們對新聞事業(yè)有著相似的認識并“以報人為終生職業(yè)”,更為重要的是對國家、民族同懷深厚的情感和強烈的責任感,因而對《力報》都付出了心血,因此,本文接著

4、分析力報同人“以一支禿筆奮戰(zhàn)在文化戰(zhàn)線上”的精神、思想和踐履,并對他們積極參與各救亡團體和身體力行募捐勞軍給予肯定。報道和言論是報紙的兩大支柱,本文第三和第四部分分析和論述四份《力報》前后相繼記錄抗戰(zhàn)全程,彰顯中國軍民的協(xié)同精神并通過言論不遺余力地宣傳中華文化之認同,凝聚民族抗戰(zhàn)精神。副刊則是報紙“發(fā)揚文化的園地”,本文最后分析各《力報》在紙張供應減少、印刷困難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開辟園地,讓戰(zhàn)時教育、抗戰(zhàn)文藝、學術研究等得以傳播,使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