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匯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營營銷 >
    經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科 神經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第1頁,共3頁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科目代碼、名稱科目代碼、名稱632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適用專業(yè)適用專業(yè)050100漢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漢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一)試卷滿分(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二)答題方式(二)答題方式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答題紙一般由考點提供。(三)試卷內容結構((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填空題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名詞解釋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簡述題4小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分析論述題1小題,每小題40分,共40分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外國文學史科目考試內容包括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外國文學史及重要作家作品中的基本問題。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第一章第一章古代文學古代文學希臘神話(奧林波斯神統概況);荷馬史詩(主要人物、情節(jié));希臘劇、喜劇(主要劇作家名字及其作品的主要情節(jié));古羅馬文學(重點維吉爾埃涅阿斯紀主要人物、情節(jié),奧維德變形記主要內容);基督教文學(重點“二?!比诤线^程中的兩件大事;圣經的基本構成)。第二章第二章中世紀文學中世紀文學歐洲中世紀文學基本類型及各自的代表性作品;奧古斯丁懺悔錄;但丁及其神曲(盡可能全面掌握)。第三章第三章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概念;各國文學的代表性作家及作品概況;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盡可能全面掌握);莎士比亞劇作尤其是哈姆萊特(盡可能全面掌握)。第四章第四章17世紀文學世紀文學“古典主義”概念及概況;法國古典主義悲劇成就;莫里哀偽君子;彌爾頓失樂園等三部詩劇的題材來源及主要內容。第五章第五章18世紀文學世紀文學“啟蒙運動”與“啟蒙文學”概念及概況;各國文學概況;魯索新愛洛伊斯、懺悔錄;歌德浮士德(盡可能全面掌握)。第六章第六章19世紀初期文學世紀初期文學浪漫主義思潮概念及概況;德國浪漫主義文學重要作家;英國“湖畔派”概念及概況;拜倫、雪萊、濟慈文學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主要人物、情節(jié);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人物及情節(jié)。第七章第七章19世紀中期文學世紀中期文學“批判的現實主義”概念;斯丹達爾、巴爾扎克、福樓第3頁,共3頁我對話本質上不是一種社會現實。西方經典的全部意義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獨,這一孤獨的最終形式是一個人和自己的死亡相遇”。試結合你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的體驗以及所學西方文學史的知識,談談你對布魯姆上述觀點的理解,以及學習西方文學的意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3
      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1頁,共5頁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科目代碼科目代碼科目名稱科目名稱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適用專業(yè)適用專業(yè)古代文學古代文學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一)試卷滿分(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考試時間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二)答題方式(二)答題方式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答題紙一般由考點提供。(三)試卷題型結構(三)試卷題型結構名詞解釋題(概念題)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簡答題(簡述題)3小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分析論述題(綜合題)1小題,每小題50分,共50分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國文學史科目考試內容包括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作品選等2門古代文學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古代文學史中的實際問題。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第一章第一章先秦文學先秦文學1上古神話。2詩經。3左傳等敘事散文。4孟子等說理散文。5屈原與楚辭。第二章第二章秦漢文學秦漢文學1秦及西漢散文。2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第3頁,共5頁第六章第六章元代文學元代文學1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2關漢卿。3西廂記。4白樸與馬致遠。5北方戲劇圈。6南方戲劇圈。7南戲。8散曲。9元代詩文。第七章第七章明代文學明代文學1三國演義。2水滸傳。3明代前期詩文。4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5明雜劇與傳奇。6湯顯祖。7西游記。8金瓶梅。9三言二拍。10晚明詩文。11明代散曲與民歌。第八章第八章清代文學清代文學1清初文學。2長生殿、桃花扇。3聊齋志異。4儒林外史。5紅樓夢。6清中葉文學。第九章第九章近代文學近代文學1龔自珍。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09
      頁數: 5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C050105)自學考試參考文叢自考第1頁共5頁漢語言文學自考參考文叢下編1第二冊文史類中國古代文學史(二)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課程分析程分析一、教材內容及知識邏輯架構1、中國古代文學史(二)所述文學史包括5大歷史史段宋、遼金元、明、清、近代。教材在編排上分別按照這5大史段劃分為5編。2、以縱向代表史段,以橫向代表文學體裁,以教材所劃分的編為單位,可將課程內容所涉文學體裁的覆蓋面,表格圖解如下文體文體史段史段詩歌詩歌散文散文詞散曲散曲戲劇戲劇傳奇?zhèn)髌嫘≌f小說文學理文學理論批評論批評民歌及其它講民歌及其它講唱文學樣式唱文學樣式宋遼金元遼金元明清近代近代3、上述文學體裁,根據其內容和發(fā)展特點,筆者將其進一步劃分為3大類①傳統文學類詩歌、散文、詞、散曲等;②曲藝文學類戲劇(包括北雜劇和南戲等)、傳奇、民歌、各種講唱文學形式等;③小說文學類話本小說、擬話本小說、長篇白話小說、長篇文言小說、短篇文言小說、短篇白話小說等;作出上述劃分,是因為從課程教材上來看,較之以傳統文學為主要特征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一),中國古代文學史(二)史段內的文學發(fā)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其中,最顯著的是通俗文學的迅速崛起及其深廣影響。小說、戲劇、各種講唱文學的勃興,都和民間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文學在擔負明言載道的同時,其滿足大眾娛樂和消遣的功能也日益發(fā)達。這種特點造就了文學史發(fā)展演變的群眾基礎性和集體創(chuàng)作累積性力量更為強大,文人獨創(chuàng)的代表作家和杰出作品都有著更為深廣的時代背景。這種自下(民間文學)而上(文人士大夫文學)的發(fā)展特點明顯不同于傳統文學自上而下的特點。事實上,如果說,傳統文學是由文人士大夫獨領風騷、代表了道統學統的正聲雅調的話,宋代以后迅速崛起的各種通俗文學,則是不斷從民間文學汲取新鮮血液,并給予日漸萎縮的傳統文學的創(chuàng)作以靈感的滋養(yǎng)。因而,非常明顯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二)課材中的文學史重心,也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了轉移除宋代依然以詩詞為主要內容外,元明清文學基本全是戲劇和小說的天下。因此,教材依然沿用歷史朝代斷限的方法對文學史進行分段編排和敘述,雖然從行文的角度來講無可厚非,但事實上,元明清是戲劇和小說這兩大文學體裁創(chuàng)作不斷探索、演進、分化乃至最終逐步定型的歷史階段,需要進行蟬聯學習,如果按照自然朝代更替的人為劃分,反而使我們在理解和記憶上很不方便。4、基于上述思路,如果以3大類文學樣式作為邏輯框架,根據課程知識內容和所涉文體特點,可將教材目錄結構重新分布排列如表2-2-1。表中,與原課程章節(jié)排列順序有所調整的標題分別用括號“【】”加以標示。附帶說明的是文學理論批評在邏輯結構目錄表中作為一條文學發(fā)展線索予以獨立羅列,目的是在于更好歸納知識點,方便讀者的記憶檢索,以線帶點,強化和加深理解。至于具體內容,在【筆記】欄目中則仍然按照文學理論批評所涉文學體裁,將其歸入相應的類別內容之中。例如,有關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論批評歸入傳統文學類,有關戲劇、小說的理論批評,則分別歸入曲藝文學類和小說文學類。二、課程學習線索及知識要點1、經過上述整理之后,課程的學習線索已經比較清晰課程內容分為3大版塊,每個版塊之中,每種文體的發(fā)展史便形成一條主線索??偟膩碚f,和中國古代文學史(一)基本上還是一樣。所不同的是,重要文體的實際發(fā)展情況更加復雜,流派紛呈,創(chuàng)作繁盛,因而每條主線索上的知識點也就更加駁雜,課程知識容量相對更加龐大。2、以下,以詩歌、散文、詞散曲、戲劇、小說這5大主要文體在不同史段內的發(fā)展演變?yōu)榫€索,將課程教材相關知識要點,全部羅列如概覽表2-2-2和2-2-3。漢語言文學專業(yè)(C050105)自學考試參考文叢自考第3頁共5頁漢語言文學自考參考文叢下編3第二冊文史類表2-2-2中國古代文學史(二)中國古代文學史(二)傳統傳統文學學文學學習線習線索及知索及知識要點概要點概覽表詩歌散文詞散曲早期【復古傾向】柳開、田錫、穆修【唐初三體】-【白體】王禹偁;-【西昆體】楊億、劉筠、錢惟演;-【晚唐體】林逋【北宋詞初起期】晏殊、歐陽修【北宋詞創(chuàng)造期】柳永、蘇軾、秦觀中期【詩文革新運動】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王荊公體】王安石【東坡體】蘇軾【江西詩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呂本中【北宋詞總結期】周邦彥【南渡詞豪放派】辛棄疾稼軒體-以詩為詞【南渡詞婉約派】李清照易安體-詞別是一家【南渡詞隱逸派】朱敦儒希真體-曠放自適宋晚期【南宋中興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程朱理學】朱熹【永嘉四靈】徐璣、徐照、翁卷、趙師秀【江湖詩派】劉克莊、戴復古、方岳【滄浪詩話】嚴羽【遺民詩人】文天祥、汪元量、劉辰翁、鄭思肖等【清雅詞】姜夔【夢窗詞】吳文英【清雅詞派】史達祖、周密、王孫、張炎【宋末元初四大家】周密、王孫、張炎、蔣捷早期【耶律倍】等中期【契丹族女詩人】蕭觀音-占主導地位遼晚期醉義歌、遼代民間歌謠早期【借才異代】宇文虛中、吳激、蔡松年-由宋入金作家,占主導地位中期【國朝文派】蔡珪、黨懷英、王庭筠-真正的金代作家成長起來金晚期【金南渡后】趙秉文、李純甫、王若虛、【元好問】早期【由金入元】耶律楚材、劉因、姚燧,占主導地位【由宋入元】方回、戴表元、趙孟頫,處于邊緣地位【劇作家和書會才人】白樸、關漢卿、馬致遠【宦達文士】劉秉中、盧摯、姚燧中期【元詩四家】虞集、楊載、范槨、揭傒斯元晚期【回族詩人】薩都刺【鐵崖體】楊維楨【西域詩人】馬常祖、迺賢(馬易之)、泰不華、余闕、丁鶴年等【豪放派】張養(yǎng)浩云莊樂府、貫云石酸齋樂府【清麗派】喬吉、張可久小山樂府【時政派】雎景臣高祖還鄉(xiāng)、劉時中上高監(jiān)司早期【由元入明】劉基沉郁;高啟豪放-師古漢唐【臺閣體】楊士奇、楊溥、楊榮【另類詩人】于謙-石灰吟【茶陵詩派】李東陽-試圖以杜甫詩風匡正臺閣體【道統派】-宋濂擅長傳記體散文如秦士錄等;-劉基擅長寓言體散文如郁離子、賣柑者言等【元末散曲余緒】中期【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吳中四才子】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后七子】謝榛、李攀龍等-視古修辭,寧失諸理;王世貞-重真情實感【唐宋派】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文道合一”,反駁前七子,主張恢復唐宋理學【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期】南散曲開始出現,北散曲仍占主要優(yōu)勢。王磐西樓樂府;陳鐸秋碧樂府;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明晚期【童心說】李蟄【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竟陵派】鐘惺、譚元春-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詩風復古、幽深孤峭【愛國詩人】陳子龍、夏完淳【性靈派】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游記文,柳宗元后游記文學新高峰-張岱晚明小品散文集大成者【南散曲成為主流】梁辰魚“白苧派”江東白苧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5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中外教育史課程教學大綱中外教育史課程教學大綱一、課程與任課教師基本信息一、課程與任課教師基本信息課程名稱課程名稱中外教育史課程類別必修課□選修課■課程類別必修課□選修課■總學時總學時周學時周學時學分學分3222其中實驗(實訓、討論等)學時其中實驗(實訓、討論等)學時2授課時間授課時間116周周二1班34節(jié)2班56節(jié)授課地點授課地點6D101開課單位開課單位師范學院適用專業(yè)班級適用專業(yè)班級12級英語師范1、2班任課(任課(助課)教師姓名助課)教師姓名黎婉勤職稱職稱副教授聯系電話聯系電話22861269EMAILEMAILLIWANQIN0769答疑時間、地點與方式答疑時間、地點與方式1、中外教育史課前課后20分鐘個別交流答疑,對于共性問題,老師在課堂上集體答疑。2、晚上郵件或QQ書面答疑。二、課程簡介二、課程簡介中外教育史是師范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教育是人類社會共有的現象,人類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思想。通過這門課的教學,使師范生初步了解中外教育發(fā)展史中影響較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和繼承人類優(yōu)秀的教育遺產,并通過知古識今,更好地認識我國今天的教育現狀,增強教育的革新意識和能力。三、課程目標三、課程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中外教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和一般規(guī)律初步認識中外教育發(fā)展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認識中外教育史上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了解他們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歷史貢獻,每個同學重點研究一到兩位教育家的教育著作,掌握其主要思想觀點。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與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合作精神與研究精神;通過課外的瀏覽泛讀與深度閱讀相結合的閱讀形式,對中外教育史有一個全景式的了解,并能對某本教育著作或某個教育名家有獨到的研究和心得。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發(fā)展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教育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初步養(yǎng)成古為今用、以史鑒今的能力。四、與前后課程的聯系四、與前后課程的聯系先修課程為教育學原理、中國歷史、外國歷史。本課程對后續(xù)課程沒有特殊要求,但后續(xù)研讀一些老師介紹的教育經典名著能幫助深化本課程的學習。五、教材選用與參考書教材材1、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3的現代意義。1213第六講兒童世紀的開啟蒙臺梭利與杜威的教育思想蒙臺梭利的心理胚胎論和杜威的兒童中心論掌握蒙臺梭利和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和歷史繼承關系,以及理解杜威與我國民國時期教育改革的關系。414第七講“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與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重點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教育思想;課后閱讀理解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選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參與課堂交流。215第八講現代歐美教育思潮簡介要素主義教育人本化教育提前自學教材,課堂提問與交流;思考這些思潮對我國教育的啟示216復習復習與拓展系統復習,學以致用2(說明學生的小組研究報告穿插于相應的教學主題中,具體教學主題根據學生選題適當調整)七、教學方法七、教學方法(1)教師主要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講授法系統講解、分析、評價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特點。(2)設計思考題,采用談話法和討論法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堂上思考、討論、辯論,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樂于思考的習慣及綜合分析評價的能力。(3)鼓勵學生自學,每堂課后布置自學內容和自學思考題,明確自學要點。并重視學前輔導和自學后的檢查。(4)注重參與性學習,要求學生分小組開展主題研究,寫出主題研究報告并上臺演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5)除教材外,另向學生提供必讀與選讀的書目,包括著名的教育史研究著作及經典教育家的原著。教師結合教學進度,指導學生有計劃地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八、對學生學習的總體要求八、對學生學習的總體要求1、學習本課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資源的利用。本課程教學的基本指導原則要注意古為今用、以史鑒今。同學們在學習中應注意運用已學習過的教育學的理論和知識分析中外教育史的教育史實和教育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4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2008中國古代史綜合復習卷中國古代史綜合復習卷1下列有關我國境內遠古人類及其生活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元謀人是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頂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D遠古人類都過著氏族生活2以下屬于北京人生活、生產特征的是①生活在距今7020萬年前②使用打制石器③使用磨制石器④學會人工取火⑤使用天然火⑥懂得鉆孔技術⑦過群居生活A①②⑤⑦B①⑤⑥⑦C②④⑤⑥D③④⑥⑦3你認為最有可能住在右圖所示房屋的人是A元謀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考古發(fā)掘的遺址實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最能證明“中國是水稻的故鄉(xiāng)”的遺址是A北京周口店遺址B河姆渡遺址C半坡遺址D大汶口遺址5有關黃帝、炎帝傳說的表述中,不準確的一項是A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識B黃炎聯盟后,共同戰(zhàn)勝了蚩尤部落C黃炎聯盟在長江流域生活、繁衍,構成了華夏族D華夏族就是漢族的前身6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最早出現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東周7戰(zhàn)國前期,標志著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是A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廣B農業(yè)技術的進步C水利工程的興修D農業(yè)產量的提高8“民主”一直是人類的不懈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體現出民主精神的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郡縣制9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些影響包括①促進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③強化了周王朝的統治④引發(fā)了改革變法的時代風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商鞅變法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商鞅變法內容中,對后世政治制度影響最深遠的措施是A承認土地私有B獎勵耕戰(zhàn)C推行縣制D廢除舊貴族的特權11我們說春秋戰(zhàn)國是社會大變革的時期,是因為A戰(zhàn)爭頻繁B諸候爭霸C新舊制度更替D百家爭鳴12春秋時期認為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的樸素辯證法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孫子132007年,央視“百家講壇”推出系列節(jié)目“于丹論語心得”,你認為于丹老師談的是誰的思想A孔子B莊子C墨子D韓非子14“紙上談兵”的成語源自A城濮之戰(zhàn)B馬陵之戰(zhàn)C巨鹿之戰(zhàn)D長平之戰(zhàn)15戰(zhàn)國時期制成的“司南”是最早的A秦始皇B漢武帝C北魏孝文帝D唐太宗3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統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幾次統一局面出現的先后順序是①曹操統一北方②西晉統一北方③北魏統一北方A①③②B③①②C①②③D②①③32下列戰(zhàn)役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赤壁之戰(zhàn)②淝水之戰(zhàn)③官渡之戰(zhàn)④巨鹿之戰(zhàn)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33石窟藝術(參見下圖)是中外藝術的結晶,這里的“外”是指云岡石窟龍門石窟A古希臘雕刻藝術B古印度佛教藝術C古希臘繪畫藝術D古印度繪畫藝術34對南北朝時期黃河流域出現的“胡人漢服”“漢人胡食”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正確的有①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在生活習俗上的相互影響②說明民族融合成為一種歷史趨勢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④那里的人們行為怪異,喜穿異族服裝,吃異族食物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35由于推行開明務實政策,唐初出現了什么樣的社會局面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36“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边@反映的是古代制度是A禪讓制B世襲制C分封制D科舉制37“患難相恤,暴驚不作”這一盟約出自A契丹與唐朝會盟B鮮卑與唐朝會盟C吐蕃與唐朝會盟D黨項與唐朝會盟38“百尺長虹橫水面,一彎新月出云霄”,這是人們對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的贊美。其修建于何時A秦朝B漢朝C隋朝D唐朝39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資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下面哪個人的發(fā)明過程具有這樣的特征A張衡B蔡倫C張仲景D華佗40小趙從歷史辨析欄目中下載了四句話,請你幫他找出與歷史事實相符合的一句A春秋時,有人在野外行走,帶著司南辨識方向B秦朝時,有人在紙上書寫一種小篆字體C西漢時,有人用活字排版?zhèn)s病論D唐朝時,有人使用火藥武器作戰(zhàn)41假如時光倒流,你來到南宋江南某戶人家作客,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飯B主人家桌子上擺著瓷器茶水壺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5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Q美的來源(本質)畢達哥拉斯數。數的和諧。從數量比例關系上著力探尋藝術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諧統一”的結論。只從形式結構方面探尋藝術的和諧美?!绽死赜盟麡闼氐霓q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藝術和美,首先首先提出“藝術摹仿自然”的觀點?!澳》隆辈恢皇侵冈佻F自然,而且有摹仿自然的生成規(guī)律摹仿自然的生成規(guī)律的意思。“差異的東西相會合,從不同的因素產生最美的和諧,一切都起于斗爭?!保ㄖ旃鉂撐鞣矫缹W史)不同于畢側重于靜止、平衡的統一,赫的統一是運動與斗爭的,特別強調內在的和諧??床灰姷暮椭C,是對立面斗爭形成的更高的和諧?!轮兛死匚乃嚹》伦匀弧皬闹┲胛覀儗W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學會了歌唱?!保ㄎ轶桓ξ鞣轿恼撌罚┧f的“從學會了”,顯然不是重復再現自然,而是自然啟發(fā)下進一步的創(chuàng)造?!叭魏嗡囆g都不能不經研究而獲得?!保ㄎ轶桓ξ鞣轿恼撌罚┪乃嚨膶ο蟛皇巧镄缘娜耍巧鐣娜?,是外形和內心統一的人。應該“仿效好人”“好事”?!K格拉底“藝術摹仿自然”,強調通過描寫眼睛、姿態(tài)等外在的東西,表現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質”,即描繪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讓人物像活的一樣?!乩瓐D理式論摹仿倫。文學藝術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藝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現事物的本質;“隔著三層紙”。把藝術摹仿自然貶低為照鏡子。但是在客觀上揭示了文藝是社會存在的反映這一事實;同時隱約見出了對文學藝術的共性方面的要求,要求藝術表現個別事物的外形,而且還要表現事物的本質和共性。在靈感說中,揭示了藝術創(chuàng)造應有的超越性。↓亞里士多德文藝是人的行動的摹仿。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摹仿的藝術”與柏拉圖的不同。他把職業(yè)技藝與今日稱之為美的藝術加以區(qū)別;擴大了“摹仿的藝術”的范圍;改變了摹仿的對象。認為只有具體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實體”,直截了當地提出,藝術摹仿的對象是“行動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動。即文藝摹仿人生。從“摹仿”一詞中見出了一種新的更為深遠的意義,這就是文藝摹仿的對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統一,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反映內在的本質和規(guī)律。是文藝典型性的要義的第一次明是文藝典型性的要義的第一次明確闡述確闡述?!R拉斯在亞里士多德強調文藝摹仿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文藝摹仿古典原則。主張①采用古希臘文藝的傳統題材;②向古希臘的藝術家學習表現手法;③學習古希臘藝術家根據不同的體裁選用不同的詩格。等等。3怎樣寫的能力。這種判斷力,來自思想、道德感和知識。進一步闡述了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時一種理性活動,它和作家主體的思想深度、道德傾向、知識和經驗又十分重要的關系。它也啟發(fā)了后人認識藝術判斷力的特點,這種藝術判斷力不光是運動邏輯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而是一種綜合的包括認識判斷、道德判斷、審美判斷的判斷力。賀拉斯對判斷力的強調,進一步揭示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重要作用。它實際上指出了藝術摹仿生活是通過作家主體判斷的摹仿?!始蛹{斯認為崇高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①莊嚴而偉大的思想;②強烈而激動的情感;(這兩個來源主要依靠天賦)③運用藻飾的技術;④高雅的措辭;⑤結構的堂皇卓越。(后三個來源可以從技巧的訓練中獲得)朗加納斯把崇高看做天才與訓練結合的結果?!⒉J為藝術的兩個決定因素是一是藝術家生活、行動中的環(huán)境;二是藝術家的情感。情感不但是創(chuàng)作的動力,而且情感還支配著詩人對自然的描繪?!耙驗槲覀冇^照自然現象時心情不同,我們有時把秋夜的星星稱作明珠,有時稱作眼淚;有時歡呼晚霞的美,有時悲悼落日的斜暉;有時覺得月亮分外光明,有時埋怨它撩起懷人的愁緒。宇宙間沒有永恒不變的美,事物的美總染上我們自己的感情?!保娎噬轿鞣轿乃嚴碚撌肪V)這是西方移情理論的最早說法。Q美的標準(包括功用的討論)畢達哥拉斯美是絕對的?!绽死孛朗窍鄬Φ??!ㄒ陨仙胁粚儆诿鞔_提出美的標準,只是指出美的特質)德謨克利特美的文藝作品能夠給人以快感。這種說法是文藝審美作用理論的萌芽這種說法是文藝審美作用理論的萌芽?!安粦撟非笠磺蟹N類的快樂,應該只追求高尚的快樂。”(伍蠡甫西方文論史)德謨克利特從實用觀點出發(fā),把“快樂”“不適”與利害聯系起來。也就是說,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K格拉底判斷美的標準就是“功用”。一個事物的善惡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質,而在于它和人的關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目的?!乩瓐D提出摹仿的藝術的三條罪狀1摹仿的藝術與真理隔著三層;2摹仿的藝術以虛構的謊言褻瀆神明、貶低英雄,為青年做壞事提供辯解的理由;3詩人為了討好觀眾,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長人的“感傷癖”“哀憐癖”,摧殘人的理性。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7
      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二章第二章經濟作物經濟作物第二節(jié)大豆一、生產概況一、生產概況山西是我國有記載的最早農業(yè)區(qū)域之一。大約四千年前,大豆首先在我國黃河流域的晉、豫、魯、陜等地種植。大豆在歷史上一直是山西的優(yōu)勢作物。1936年首次統計數字顯示,山西大豆面積2217萬畝,1949年為2828萬畝,1954年大豆達到新中國山西面積最大年7198萬畝。目前大豆面積保持在300萬畝左右。據統計,山西省大豆平均畝產量僅60公斤,有巨大增長潛力。二、研究概況二、研究概況民國時期,山西農??偩殖珜мr業(yè)試驗和技術推廣,先后在太原、岢嵐、太谷、晉祠、運城等地設立小麥、玉米、棉花、大豆、馬鈴薯等十余種作物試驗場,開始斷斷續(xù)續(xù)的大豆品種比較研究實驗。1942年,晉察冀邊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和試驗推廣形成了網絡。1943年在邊區(qū)自然科學協會代表大會上,祖銘德發(fā)表了“黑豆綠肥試驗成效和價值”,成為山西省首篇大豆科學研究論文。新中國成立以后,山西農業(yè)大學(原山西農學院)較早開始大豆研究。1958年王綬教授從本省實際情況出發(fā),親自主持大豆遺傳育種并指導全國大豆研究工作。1、機構更迭、機構更迭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現在從事大豆研究的單位有9個,分別是作物遺傳科學研究所、經濟作物研究所、品種資源研究所、小麥研究所、谷子研究所、高寒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土壤與肥料研究所、棉花研究所。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大豆研究始于1956年,成立山西省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糧作系大豆課題組,1959年更名為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糧作系大豆課題組。1980年分別在經濟作物研究所和作物遺傳研究所設立大豆研究室,并在資源研究所設立大豆資源研究室,從此大豆研究進入全面發(fā)展時期。谷子所1972年起開展了大豆農家品種、國內育成品種收集、整理、鑒定等研究工作,1977年由于工作調整,大豆品種資源研究工作中止;1994年重新開展大豆研究工作。小麥所1996年成立糧作室,開始大豆研究;土壤與肥料研究所1996年起開展氮離子注入大豆誘變育種;高寒所于1998年組建了大豆課題種質庫保存;山西省種質庫保存了其中的1623份。山西省種質庫還保存著1998年以來品種資源研究所收集到的國內外大豆新種質3000余份。山西為農業(yè)歷史最悠久的省份,生態(tài)環(huán)境復雜,是大豆重要的起源地和野生大豆重點分布區(qū)域。野生大豆資源的收集源于1974和1979年兩次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農作物品種資源科研工作會議。會議強調了搜集、考察、保存和研究野生大豆資源的重要意義,并安排在我國重點省開展野生資源的考察和研究任務。19791980年,在品種資源研究所李瑩研究員和中國農科院常如鎮(zhèn)研究員協作下,開展了山西野生大豆的考察、收集與研究工作。共有542份入編中國野生大豆資源目錄,同時入國家?guī)毂4妗!耙吧蠖沟目疾炫c搜集研究”曾獲農業(yè)部科技成果一等獎和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了創(chuàng)建山西省中部及東南部小麥大豆一年二熟制種植模式,尋找早熟高產品種,解決生產“燃眉之急”,經濟作物研究所充分利用國內外豐富的育成品種資源,開展了大豆品種資源的征集、篩選與利用工作。先后從我國北方黑龍江、吉林、山西、河北、山東、河南等十省市及國外征集品種資源4260余份,進行了系統鑒定,評選出吉林13、嫩江702258等早熟高產大豆品種,其中吉林13迅速在山西年推廣面積達到260余萬畝。同時鑒定出一大批優(yōu)異種質資源,為山西大豆生產和研究提供就有力資源支撐。山西具有大豆胞囊線蟲(SCN)4號生理小種分布和氣候干旱等得天獨厚的條件。1986~1995年配合全國大豆種質入庫,由品種資源研究所在對山西省入庫資源進行系統鑒定的同時,對我國10160份大豆入庫品種資源進行了抗SCN4號生理小種篩選鑒定。篩選出高抗品種9份,其中來自于山西傳統資源有5份,分別為興縣灰皮支黑豆、交城黑豆、山陰大黑豆、五寨黑豆、五寨赤不流黑等。由經濟作物研究所對我國11萬份大豆入庫品種資源進行了抗旱資源篩選鑒定。鑒定出一級抗旱種質43份、二級抗旱種質683份。這些工作不僅提高了山西省大豆研究水平,豐富國家種質數據庫,同時也為大豆育種提供了大量的資源。借助資源和環(huán)境的優(yōu)勢,山西省積極開展優(yōu)勢抗性基因的轉育和材料創(chuàng)新工作。品種資源研究所成功轉育出抗SCN4號生理小種的300余份黃種皮材料,育出8個高抗大豆抗SCN1、3、4、5號小種的黃種皮新品系,“抗源品種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23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餐桌上的進化史環(huán)球科學雜志社發(fā)表于201312021557(撰文EVELYNKIM,翻譯趙旭丹,刊登于“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huán)球科學2013年第10期)據說,這是肥胖癥流行、家族農場消失,甚至于朝代更替背后的黑暗力量。但是,自從人類學會如何烹調、保存、發(fā)酵、冷凍、干燥或提取食物之時起,我們就從未停止過對食品的加工。加工食品推動了物種進化、帝國擴張,以及空間探索。以下是加工食品數百萬年發(fā)展長河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例子。180萬年前烤肉比起生的食物來,用火烤過的食物更容易消化,也更有營養(yǎng)。一些人類學家認為,烹調是早期人種發(fā)育出智人(HOMOSAPIENS)特有的大型大腦的必要條件之一。農業(yè)始于大約12000年前,但早期歐洲人開始烤面包的時間比這還要早幾千年。2010年,科學家在現在的意大利、俄羅斯和捷克等國境內,發(fā)現了原始人使用的臼和杵上沾有淀粉顆粒的驚人證據。這些淀粉顆粒來自香蒲和蕨類植物的根,當時的人們將這兩類植物的根舂成粉,與水混合,并烤成面包。面包攜帶方便、營養(yǎng)豐富,而且不易腐敗變質。但是,它在營養(yǎng)學上卻是個退步。比較研究表明,新石器時代采集狩獵者的食物多樣性和營養(yǎng)水平比同時期的農民更高。從能量消耗的角度看,采集狩獵者的效率也更高一個農夫花費10小時種植的食物,與采集狩獵者6小時覓食所獲得食物的能量相當。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做面包呢對于農業(yè)為何成了主流,人類學家爭議很大,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面包和農業(yè)相輔相成。隨著人類社會開始依賴面包作為主食,人們也就不得不在農業(yè)上花費更多的精力(反之亦然)。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0
      頁數: 38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重寫翻譯史孔慧怡倫敦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我們談論重寫歷史之前,大概應該先回答一個「后現代」問題在這個提倡只有文本而沒有史實的年代,不少人認為歷史只是由寫史的人虛構出來的敘述,我們?yōu)樯趺催€要寫翻譯史呢歷史哲學方面的探討并不是我的專長,但過去十多年國際上不少史學家針對后現代主義帶來的沖擊,作出相當深入的思考,正好有助于我解答「為何寫史」這個問題。艾文斯(RIDJEVANS)并不否認后現代觀點對于如何理解寫史和讀史有一定的啟發(fā),但他也同時展示后現代主義者很多關于歷史的說法相當偏頗,常有夸大其詞或以詞奪理之嫌1。如果我們對任何事物都采取極端的相對主義,那么不但寫歷史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類知識也都會失去穩(wěn)定的立足點。再說,相對主義也并不是「后學」創(chuàng)造出來的,事實上自從二十世紀中葉,史學界就相對主義已有持久的辯論,其中兩人所用的譬喻更是很多人耳熟能詳的了??蚂`烏(RGCOLLINGWOOD)以下一段話,曾經令他被視為歷史事實的懷疑主義者2圣奧吉斯坦用早期天主教徒的眼光看歷史;泰拉蒙特用十七世紀法國人的眼光看歷史;吉本用十八世紀英國人的眼光看歷史如果要問那一個觀點才算正確,那是毫無意義的。上述每個人都只可能用他本人的眼光看歷史。比他晚一代的卡爾(EHCARR)針對懷疑主義,作出以下響應3一座山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形狀,但我們不能因此說這座山完全沒有形狀,又或者是有無限量的形狀。長久以來,逆主流觀點來看事物是史學研究的重要法門,公元五世紀的希羅多德(HERODOTUS)可說是「批判性歷史」(CRITICALHISTY)的始祖。我深信引用這個方法來研究中國翻譯史料,不但可行,而且應該有相當價值。啟發(fā)這篇論文的材料,是中國二千多年翻譯活動的文字記載。以近年種種「后」潮流來看,覆蓋如此廣的論文不免要惹來獨斷式敘事(MASTERNARRATIVE)的嫌疑。先不說我對潮流沒有興趣,即使真的順著潮流角度看,這份擔心也是多余的,原因如下第一,我對中國翻譯史的重新思考,本身就是對現有的主流權威敘事作出的反應,這個過程的產物稱之為「反敘事」更為合適。第二,本文提出種種概念,目標是以新的眼光重看中國有史以來的翻譯活動,找尋前人沒有看出的意義,顯示前人未曾察覺的架構,藉以加強我們對于翻譯活動與中國文化發(fā)展相互關系的理解,而并非評價翻譯活動的優(yōu)或劣、宜或不宜。這篇文章最基本的目的是向人文學科──特別是翻譯研究──的學者指出,如果肯認真審視存世資料,我們會發(fā)現中國翻譯史學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塊未開發(fā)的園地,值得我們以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對整個題目重新思考。二關于重寫上一節(jié)交代了我目前對歷史及中國翻譯史的基本看法,這一節(jié)應該把注意力轉到「重寫」了。說「重寫」而不說「寫」,自然是因為論述的背后有幾項基本假設第一,目前學科的角度探討某些翻譯活動,但是這類探討一來并不以翻譯為中心研究對象,二來也只會涉及特定時期或特定活動類型,不可能對中國翻譯史作出整體的觀照。要全面了解中國的翻譯經驗,還需要依靠專門從事翻譯研究的人。問題是,中國大陸的翻譯學者大多出身于外語系,工作單位也多半是外語系,他們對古文的掌握和對古籍的知識,都不足以讓他們直接大量搜尋及鉆研原始材料,因此也就無可避免地要依賴其它學科──如歷史、文學、中國佛教、中西文化交流──研究者所做出來的成果。但我們應該知道,中國翻譯研究為這份依賴實在付出了代價。出自其它學科的專論,自然以他們本學科為中心,翻譯活動只占次要或邊緣地位;同時,任何有關翻譯的記載,也是通過這些學科的篩選角度才進入其敘述范圍,篩選的原則并不以翻譯為主要考慮。假如翻譯研究者對這類資料隱藏的問題不是時刻警覺,又對中國歷史背景缺乏透徹的理解,那么他們筆下的歷史或敘述,輕則讓翻譯問題失去比例上的平衡,重則讓翻譯問題埋藏于其它學科的主題之下。假如對依賴二三手資料可能造成的失誤缺乏基本了解,其研究成果也就只是柯靈烏所說的「以剪刀和漿糊拼湊成的歷史」7而已。(丙)觀點與理解問題現有的中國翻譯史幾乎全部建基于以下幾種分期或分類方法一,以朝代為分界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二十世紀歷史分為1919年以前的「近代」,1949年以前的「現代」,及1949年以后的「當代」);二,以個人成就為焦點,亦即以個別有名的譯者為敘事單位;三,以文本種類劃分,例如佛經、圣經、科學、文學等。根據不同的分類形式,這些翻譯史的敘述或按歷史時間順序編排,或按名家生平或文本性質編排,乍看都似乎順理成章。但歷史學家如蘭克(LEOPOLDVONRANKE)就曾經指出,歷史與年表或大事紀錄這類文本有一種最基本的分別,就是后者只是一連串事件的記錄,而前者則展示出表面看來獨立的事件有怎么樣的內在關連8。寫史并不只是收集歷史資料,更重要的是找尋各種歷史事件的意義與模式,讓我們對整個題目和相關的事情達到更深的了解。從這個角度來看,現有的中國翻譯史,不少似乎稱之為活動紀事錄或資料匯編更為恰當。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是面對歷史資料時,能否持開放的態(tài)度,是否愿意讓歷史數據向我們顯示背后的故事,又抑或是早有固定的框架,用來套在歷史數據上,強迫數據去說我們認為它應該說的故事。很不巧,現有的中國翻譯史著述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多緊跟著主流政治意識形態(tài)來理解歷史活動9。下面的引文錄自一篇有關新疆(史稱西域)語言及翻譯情況的論文,正好說明意識形態(tài)的局限如何妨礙研究者真正把關注集中于翻譯問題10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而翻譯則是轉換各種語言載體的橋梁。在二十一世紀千禧之年,我們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政策的雨露滋潤下,在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懷抱中,一定會奔向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這段引文讓我們感興趣的并不是寫作風格,而是它如何不自覺地顯示出在中國約束著翻譯研究的因素。文中用上一般只見于政治宣傳文字的高姿態(tài)贊詞,其實正顯示它的主題具有極度政治敏感性。我寫這篇論文的目的不是要在現有的翻譯研究作品中找岔子。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寫史的人還是他們的作品,都無可避免地染上他們的社會、政治和學術背景的色彩;要是說到學問功夫,相信沒有認真的學者會認為自己是全才,做研究時總有盲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8
      2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所有考點重點歸納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1)資本帝國主義掌控中國經濟和政治命脈,決定并支配中國。(2)中國封建勢力已經與侵略者勾結一體,是列強壓迫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3)自然經濟雖遭破壞,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4)中國資本主義雖然產生并有一定發(fā)展,但始終軟弱,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體。(5)中國的政治經濟發(fā)展極不平衡,中國內部不統一。(6)中國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化。218401919年的反外來侵略斗爭均告失敗原因(1)社會制度的腐敗。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統治在進入近代以后,社會制度未變,更腐敗。后還與侵略者勾結起來,把廣大中國人民視為最主要的敵人。人民的反侵略戰(zhàn)爭常常因此導致失敗。(2)經濟技術落后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戰(zhàn)爭失敗的有一個重要原因。西方工業(yè)革命后經濟技術和軍事裝備飛速發(fā)展,中國經濟總量小,工業(yè)技術落后,必然被動挨打。經濟技術落后必然影響的武器裝備、軍隊素質、綜合實力等方面遠不如人。3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系(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矛盾,決定了兩大歷史任務。(2)兩大歷史任務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3)二者的關系。區(qū)別主體、內容不一樣。前者要改變民族受壓迫、人民受剝削的地位和狀況,要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治秩序,解決生產關系問題;后者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落后的地位和狀態(tài),是要充分發(fā)展近代民族工商業(yè),解決生產力問題。聯系完成第一大任務是為第二大任務完成創(chuàng)造條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條件,只有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才能廢除列強強加的不平等條約,才能推翻封建專制制度,改變買辦和封建生產關系,解放生產力,開辟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終目的是使中國走向現代化,實現國家繁榮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歷史事件1、金田起義1851年,洪秀全率領拜上帝教教眾在廣西發(fā)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22、天朝田畝制度是天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和社會改革方案。3、資政新篇洪仁玕擬定的帶有資本色彩的改革與建設方案,但為涉及農民的土地問題,缺乏實施的階級基礎和社會條件。4、太平天國農民運動1864年失敗。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換言之,缺乏先進的階級的領導。5、“百日維新”1898年6月,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為開始標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為結束標志。6、洋務派舉辦洋務事業(yè)的目標“求強”“求富”。、洋務派舉辦洋務軍事工業(yè)目的直接目的是鎮(zhèn)壓國內農民起義,同時有抵御外國侵略的目的。舉辦洋務事業(yè)的指導思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洋務派舉辦的民用企業(yè)的形式和性質形式官辦、官督商辦(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辦。性質基本上屬于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yè)。洋務運動失敗的標志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7、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旗手)、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8、“公車上書”1895年,康有為等在京趕考的舉人向皇帝上書,要求拒絕與日本議和并變法。維新派與守舊派辯論的問題及其實質要不要變法,要不要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廢八股、31、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和骨干力量階級基礎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骨干力量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2、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1894年,孫中山成立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3、第一個全國性資產階級政黨及其綱領1905年,在成立同盟會。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機關報為民報。4、革命派與改良派辯論的焦點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5、三民主義學說的內容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fā)刊詞中,將同盟會綱領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后被稱為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即“創(chuàng)立民國;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6、中華民國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孫中山為被選為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7、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發(fā)點。它確認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制度。10三民主義學說的基本內容和意義(1)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清王朝,變“次殖民地”的中國為獨立的中國。但是,民族主義沒有明確的反帝主張,也沒有明確地把漢族軍閥、官僚、地主作為革命對象。(2)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chuàng)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在理論上解決了革命目的問題。但是,民權主義沒有明確廣大勞動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難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權利。(3)民生主義的內容為“平均地權”基本方案是核定地價,按價征稅,漲價歸公,按價收買。但是,民生主義沒有正面觸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提出了一套在中國歷史上不曾有過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建國方案,是一個比較完備的民主主義的革命綱領。11辛亥革命的歷史局限及其失敗的經驗教訓(1)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對封建主義的革命綱領。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幻想以妥協退讓來換取帝國主義的承認和支持。他們只強調反滿和建立共和政體,沒有認識到反對整個封建統治階級,最終把政權交給了同是封建勢力代表袁世凱。(2)沒有充分發(fā)動和依靠民眾。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軍農民群眾,甚至壓制人民的革命行動。(3)沒有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發(fā)揮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會的組織松懈,派系紛雜。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張解散同盟會,有的另建黨派、自立山頭?!案锩娖?,革命黨消”。失敗的原因和經驗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以及由此而來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辛亥革命只推翻一個清朝政府,而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沒有能夠救中國,先進中國人需要進行新的探索,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12歷史事件1、東北易幟張學良1928年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北洋軍閥時代結束,國民黨就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自己的統治2、官僚資本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國家壟斷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密切地結合著,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3、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中央緊急會議。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 6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階段測驗五(8~10)測驗記錄最后得分15分做題時長1分鐘測驗時間2011911111534返回列表一、單項選擇題(共一、單項選擇題(共2020題)題)1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是在()。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正確答案】C【您的答案】D2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主持召開的第一次大型國際會議是()。A萬隆會議B日內瓦會議C東南亞地區(qū)和平會議D亞洲太平洋地區(qū)和平會議【正確答案】D【您的答案】C3鄧小平提出的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方針是()。A獨立自主B改革開放C“一國兩制”D和平共處【正確答案】C【您的答案】D4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的主要標志是()。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C全國大陸的統一D國民經濟的恢復【正確答案】B【您的答案】B【答案正確】51951年至1952年,“五反”運動開展的領域是()。A國營企業(yè)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C中國土地改革法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正確答案】D【您的答案】B11香港回歸祖國的時間是()。A1997年7月1日B1998年7月1日C1999年7月1日D2000年7且1日【正確答案】A【您的答案】D121957年4月開展的整風運動的主題是()。A反對官僚主義B反擊資產階級右派的進攻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D團結批評團結【正確答案】C【您的答案】B13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的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的政策是()。A坦白從寬,抗拒從嚴B鎮(zhèn)壓與寬大相結合C懲前毖后,治病救人D知無不言,言者無罪【正確答案】B【您的答案】D14中共八大提出的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A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B到本世紀末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C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D以階級斗爭為綱,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正確答案】A【您的答案】D15作出關于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的會議是中共十屆()。A三中全會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32
      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答題、論述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簡答題、論述題35道1、近代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近代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動隨著近代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演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袊碾A級關系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動。舊階級的變化舊階級的變化(1)地主階級)地主階級軍閥、資本家、地主(2)農民階級)農民階級自耕農、貧、雇農(流入城市)新階級的產生新階級的產生(1)無產階級)無產階級A組成通商口岸的碼頭工人;外國輪船雇用的中國海員,外面資本家在中國設廠,興建各種建筑工程的雇傭工人;洋務派興辦的軍事工業(yè)、民用企業(yè)中的工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開辦的近代企業(yè)中的工人。B形成過程A19世紀40~50年代,第一批產業(yè)工人產生;B19世紀60~70年代,第二批產業(yè)工人產生;C一戰(zhàn)期間,第三批產業(yè)工人產生。C特點A分布集中;B產生較早(比資產階級早30年),人數少;C與農民有天然聯系;D所受到的壓迫世界罕見。(2)資產階級)資產階級買辦、商人、地主、官僚、華僑等等投資新式企業(yè)轉化而成,依據來源不同,中國資產階級可分為兩個部分A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買辦的封建的壟斷資產階級,集封建性、剝削性、買辦性、寄生性、壟斷性于一身。B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A由投資于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及商辦企業(yè)的官僚、地主、買辦商人轉化而來的;B機器生產的手工工場場主轉變而來。其特點A革命性它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具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束縛的革命要求;B妥協性、軟弱性、動搖性它與外國資本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堅決性。這種兩重性對后來的革命運動產生了直接的影響。1、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1)分作上層和中下層。(2)兩種特點和雙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壓迫,一定條件下可以參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與帝、封有千絲萬縷聯系,斗爭中缺乏徹底性。(3)民族資產階級不能引導中國民主革命走向勝利。2、近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近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來源上的特點來源上的特點誕生在外國在華企業(yè)中,比中國資產階級年齡和資格更老,社會基礎和社會力量更大。中國工人階級的自身特點中國工人階級的自身特點①受帝、封、資三重壓迫,革命性更強。意義意義將農民平均主義思想制度化,從而發(fā)展到了最高峰。平均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想,有著它的演變過程、不同的歷史作用和利弊。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期,它是落后的、倒退的和反動的。但是,在反對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產對農民的桎梏中,它不僅是一面鮮明的旗幟,而且是進步的和革命的,因為它起著推動生產力發(fā)展,解放生產力的歷史作用。5、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及其性質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及其性質主要內容主要內容1、政治方面主張“禁朋黨之弊”,加強中央集權,并學習西方,制定法律制度;2、經濟方面主張發(fā)展近代工礦、交通、郵政、銀行等事業(yè),獎勵科技發(fā)明和機器制造,提倡雇傭勞動制。3、思想文化方面建議設立新聞官、新聞館,破除陳規(guī)陋俗,提倡興辦學校、醫(yī)院和社會福利事業(yè)。4、外交主張同外國人平等交往、自由通商,“與番人并雄”,但嚴禁鴉片輸入。對外國人,強調“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性質性質具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方案6、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的意義第一,太平天國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過程。第二,太平天國起義是舊式農民戰(zhàn)爭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農民戰(zhàn)爭的新的歷史特點。第三,太平天國起義還沖擊了空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國起義還有力的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給了侵略者應有的教訓。第五,在19世紀中葉的亞洲民族解放運動中,太平天國起義是其中時間最久、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深的一次,他和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匯合在一起,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治。7、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戊戌維新運動的意義①它是一次政治改革運動,也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思想解放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走向強大,從而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②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fā)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③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資產階級接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附加附加試述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試述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1)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早期工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洋務派繼承了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強”、“求富”為目標,發(fā)展軍事工業(yè),發(fā)展若干民用企業(yè),使資本主義經濟成份在社會經濟中明顯增長。(2)成為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為了培養(yǎng)新式外交、軍事、科技人才,洋務派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學生,這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始。(3)傳播了新知識,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洋務派翻譯了一批西學的書籍,介紹西方近代的科學文化知識,給當時的中國帶來新知識、新學問,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10
      1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ID名前「プロテスタンティズムの論理と資本主義の精神」に関する理解1資本主義の精神は一種類の歴史の中で連結して誠の諸要素が複合體は、これらの要素の文化をまねて、統一となる。ベンジャミンフランクリンが次の話がある?!笗r間は金だ。やはり一人で自分たちの労働が1日に稼ぐ十、學問になるならば、もし彼はこの日の外出と閑坐半日、たとえその六便士を使ったとも見られないというのが著者全員のついやす彼は実際に使ったと、または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信用は、巨額の人がいる場合、お金を貸して私、満期が到來した後はないと思って、彼は取り戻すすれば、金利をしてくれて、確かに私をこの期間中のお金を使うことができますの利子をしてくれたんです。もし一個人信用いい、借金をし、これを利用して多めにお金をすれば、彼はここから相當のお金である?!埂ⅰ竿欷拼韦胃裱陨皮扦黏颏筏空撙?、他人の現金を主。なければ公認されては一貫して金を払った人で、彼ははいつものように成長するとは、いついかなる場合群集彼の友たちがばっかりのすべての金という。これは時々ざじゃないかと倒是益はなかった」そして、フランクリン所有の道徳観念には決まって功利主義の色をしていた。誠実だったのですが、正直に役に立つ信頼します時間は守る勤勉節(jié)約することをすべて役に立ちますためには美徳を持つ。當今の資本主義としているだけに、経済生活を左右した事実自體が、財界の弱肉強食の過程を通じて、を選択して教育してそれが需要の経済主體になっている。ここで乗り換えやすいが、選択の概念に引っ越した歴史が限界を感じた。一種の資本主義の各種適応できそうにない」と獨自の生活態(tài)度を得ることができるかどうかを最終的にあり、左右できる他の生活態(tài)度だとすれば、このような生活態(tài)度がなかったら不可能開始時に若干の起源の孤立した個人、ということになるための一種の人々が共有してすべての生活を送った。このような生活様式の起源は説明する。素樸な歴史が通り唯物論の學説でような思想の発生は、経済狀況を反映して、またはその上層部の建物だった。西洋の発展は、資本主義のだけではなく、數でたいへん見苦しかっだけでなく、発展させたのは、ほかの各地が出たことがないタイプと形態(tài)、方向を発表した。これは自由労働で理性的な資本主義の組織の方式です理性的な工業(yè)の組織は必要であるとの市場を調和させるのではなく、と政治のだの、非理性的な投資営利活動に相応しますこのすべての西歐資本主義の特徴が票を獲得した重要な意味があるとは、結局は、彼らと資本主義の労働組合の方式をやりとりしている。経済生活全體での著しい特徴といえる経済理性主義である。、テクニックと経済団體が分野のこのような理性主義のプロセスを決めたに違いない近代ブルジョアジー社會の生活の理想の重要な部分がある。理性にあった組職労働して、人間のために物的製品をは間違いなく彼らにとって生涯の最も重要な目的の一つだ。資本主義の西洋で大きな発展を獲得しただけでなく、他は西方に苦痛の財產もある程度影響していると世界全體の発展過程を書き換え西洋はもとより、世界の歴史でもある。世界の文化史は、一本の中で、たとえは経済の側面からも、我々の中心問題は、結局でもなく、資本主義の活動発展そのものが、中心の問題の思いすごしでは、その自由労働の理性的組職方式が特徴のこのようなほどのブルジョアジーの資本主義の起源が問題となっている。たり、文化史にとっては、西洋のブルジョアジーの起源とその特徴の問題です。この問題と資本主義運動方式の起源について肯定と密接な関係を結んではあるものの、とは別のものだ。ウェーバーは、初めのうまそうに、資本主義の獨特な近代的な西洋の形態(tài)を受けてきた各種の技術の発展の可能性を強い影響を受け、論理的今日では根本的に依存する最も重要な技術要素の信ぴょう性ID名前「プロテスタンティズムの論理と資本主義の精神」に関する理解2だ。ところが、ここは、根本的に依存しているその現代科學を意味する」とし、「特に、數學と正確な理性的な実験を基盤にした自然科學の特徴があります。一方、これらの科學的なや、このような科學を基盤にした技術の発展になったことに次いで、その実體経済に応用する中には資本主義の利益で重要な刺激を與えた科學知識の技術の応用が経済を考慮してから勵まされ、これで西歐の際に、科學知識の技術の応用カゼルタ有利だし、これは激勵は社會構造の特性から生まれたのが、當然のではなく、社會構造のすべての面では、非常に重要な役割を果たし、これらの側に有利な諸問題の重要性を強調したのは法と行政機関の理性的な構造を持っている。さて、この法律はどこから來るのだろうか。ウェブ分析の通りである。他の狀況でのように、資本主義の利益に疑問も逆に、理性的な法律部門では、このような説明しようとした時には、まず韓國の経済狀況私たちは経済的な要因であることを認めたが、根本的な必要性を強調した。でもそれと同時に逆関連の役割も下ろせる函館山加検討することにした。だって、経済は理性主義を発展させる部分への依存を理性的な技術と理性の法律だが、同時に、いくつかのタイプの実際の理性的行為が人間の能力と気質の手にかかっている。
      下載積分: 3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4
      頁數: 2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1讀史熱中的民族心智讀史熱中的民族心智20120528第09版中外歷史版中外歷史作者劉金祥來源學習時報“時尚”解史或者“俗講”經典,其實在我國基脈深遠、流布廣泛,并非自易中天、閻崇年、王立群等當今學者始。許多學貫中西的大歷史學家、大思想家的著述、講座文采斐然,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將學科知識、思想智慧、人文關懷融為一體,如錢穆的國史大綱、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陳旭麓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等均是學博識湛的史學名著。已故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先生主張學術研究應與歷史知識普及相結合,并以極大的熱情參與歷史知識的普及工作,從1959年起,由其擔任主編、以傳播正確歷史知識為主旨的通俗歷史讀物中國歷史小叢書、外國歷史小叢書相繼在中華書局出版,作者大多為史界名家,如翦伯贊、羅爾綱、孟森、白壽彝、鄭天挺、丁易、王鐘翰等,他們秉承“大專家寫小文章”的理念,撰寫普及歷史文化的小冊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中國現代出版史上通俗歷史讀物的經典之作上下五千年更使幾代人經歷了閱讀的愉悅和知識的洗禮。只是一段時間以來,學院與民間、精英與大眾、學術與普及之間壁壘森嚴,加上浮躁功利之風盛行,大學者們少有為青少年寫作普及讀物的心思和努力,歷史學逐漸被邊緣化。所幸的是,近年來3然而,歷史是有價值塑造和文化傳承作用的,歷史學家的責任就是要秉筆直書,不能為了暢銷而“戲說”。太個人化的敘述雖然帶來可讀性強、吸引眾多讀者的效用,但歷史的生命是真實,以輕松曼妙的筆調把真實的歷史說出來與讀者分享是當今史學家高明和聰明之處。這幾年給中國學界和讀書界帶來強大沖擊的美籍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和美籍華人、著名學者唐德剛以及中國臺灣著名史學家何炳棣,他們對歷史研究的態(tài)度和為讀者著想的精神給國內史學界乃至整個思想界以啟發(fā)和借鑒。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唐德剛的晚清七十年、何炳棣的讀史閱世六十年,同樣是歷史學術著作卻如此暢銷,而他們并沒有強大的電視推動做前提。萬歷十五年截取歷史年輪之斷片,以此燭照整個枝干的來龍去脈。這一做法后被很多人仿效,尤其在國內,出現了1901年一個帝國的背影、轉折年代1947等多部作品。翻開晚清七十年讀幾段,立刻感受到唐氏口述歷史的魅力和他“聊天”的智慧,盡管與黃仁宇的精辟論述和驚世見解是兩個路子,但同樣給人以強烈的歷史知覺和閱讀快感?,F在某些正在暢銷的歷史讀物,能否像上述三位史學家的著述那樣享有更長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給后世留下真正的歷史借鑒和思索,需要時間來檢測和驗證?!巴涍^去就意味著背叛”,就個人而言忘記過去意味著什么當然就是患了“失憶癥”。失去記憶的人會怎樣有幾部國外影片描寫了“失憶癥”患者的生活,大概都是煩躁不安、惶惶不可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5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在醫(yī)藥行業(yè),我已經干了兩年了個年了。呆過的公司國企一年,外企一年?,F在寫點工作中的一個小片段吧。所有的大夫都有回扣,已成潛規(guī)則我們這一行如今已經沒有干凈的了不論國企還是外企,主要還是外企吧,外企的主要行賄手段是不送錢的,但是我們還是要給錢的,不給錢別人怎么會用呢、例如輝瑞,默沙東,葛蘭素史克,賽洛菲,禮來,阿斯利康,拜耳無論在桌面上講的多么的干凈,實際上都干凈不了。行業(yè)內常常有外企(跨國),國企(凡是國內的制藥企業(yè))之分。現在基本都要行賄才能取得醫(yī)藥銷售,否則只好關門了。但是外企和國企的行賄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外企常常做的行賄是隱性的(少數的是和國企一樣,直接給錢)。比如,外企會請客戶外出參加帶有游玩性質的學術會議,那可是來回天上飛,下榻五星級,景景留腳印,所玩皆新意啊。我現在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外企,所以現在常常都要給醫(yī)生行賄。雖然心里挺不愿意的,但是我畢竟是一個打工仔,而且醫(yī)生又是那么的嗜血。我每天只能按部就班的去行賄醫(yī)生了。我是葛蘭素史克的一名醫(yī)藥代表,銷售的品種是賽樂特鹽酸帕羅西汀,是一種治療抑郁的藥品,主要醫(yī)院是青島的三甲級醫(yī)院,青醫(yī)附院的三個院區(qū),從進貨開始我就要找藥劑科的楊志威進行提計劃,這樣也是每件藥品給藥劑科的人100元每件的好處費,每個月我要壓4、5件的藥的,有的時候醫(yī)生也會開到三盒,比如主任醫(yī)師級別的人就會多開,我們公司主要是變向進行給錢的,我每個月會給傅主任15002500元的好處費。我們統方完后都會根據大夫的章號來統計大夫用了多少盒,下面是不分大夫的章號。唐立甌30305滕繼軍30307董果雄30401田建會30402付增泮30422王海萍30422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 3
      3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客服 - 聯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