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研究【文獻綜述】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畢業(yè)論文文獻綜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研究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狀況調查研究國外開展家庭教育比較早。美國自1897年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次母親會議以來,家庭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匯入社會大教育的洪流中。20世紀末(1990年)誕生了“家長教師協(xié)會(PTA)”,這是家長正式介入孩子教育的標志,也是家庭教育再次登上教育大舞臺的開始。PTA在其建立之初就確定了兩項宗旨:家長教育和發(fā)揮家長在改進兒童受教育

2、條件方面的作用。其后,從60年代中期起,美國廣泛開展《開端教育計劃》(TheHeadStartProject)。該計劃強調家長對孩子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要求幼兒園和學校必須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組織家長參與兒童教育過程,以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該計劃把家長參與和家長教育作為計劃重要內容與成功的保證。在目前的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現(xiàn)狀調查在《淺談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中談到了三個方面的現(xiàn)狀:第一,絕大多

3、數(shù)家長文化修養(yǎng)欠缺,即使對子女的教育比較重視,但因其無教育能力而困惑;第二,自身并無過高期望,只是機械性的送孩子上學有的書讀足矣,隨其長大如若父母一樣也可以生存;第三,有一些最基礎的文化知識,也想通過自身的勤勞改變家庭經(jīng)濟面貌,拼命地工作,沒時間關照子女,即使抽空過問子女的學習狀況,也是簡單無奈的。張嫵的《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從三個角度分析了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第一,在家庭背景方面,流動人口居住環(huán)境差,子女易沾染不良

4、習氣;父母整體文化水平偏低,限制了對子女的學業(yè)指導和幫助程度;父母職業(yè)的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經(jīng)濟收入普遍低下,難以承受生活需求的各項消費。第二,在家庭教育的特征方面,流動人口教育投入實用性強,教養(yǎng)方式缺乏民主,家庭精神生活貧乏。第三,在流動人口子女對家庭的認同感方面,子女有較強的家庭責任感,仍然在很大程度上認同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家鄉(xiāng)的生活習俗,還不能適應當?shù)氐纳鐣曀缀蜕钜?guī)則。劉劍斌、章國平在《論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中談到:目前農民工子

5、女家庭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農民工與子女缺少親情溝通,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祖輩對孫輩采取的是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脫節(jié)傾向;家庭教育投入實用性較強,教育方式缺乏民主等。3認為幫助流動人口轉變觀念、提高教育素質,是家庭教育社會支助系統(tǒng)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是解決青年流動人口子女生存、教育、與發(fā)展問題的重要前提。她建議將外來散居兒童的家長教育一律納入社區(qū)家庭教育工作范圍,由婦女組織和社區(qū)教育機構組織實施,并作

6、為一項家庭教育工作考核指標切實抓好。對在校學生家長,除參加家長學?;顒油?,應給予特別的關注。尤其是流動人口子女較為集中的學校,要有針對性地對家長實施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子女教育中的困難和問題。余華英、盧克清、劉運紅的《農村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對通城縣四莊鄉(xiāng)外出務工人員對子女家庭教育狀況的調查研究》提出:加強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一方面,有賴于流動人口家長全面提高素質,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及社會對流動人

7、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還需要教育部門努力探索對流動人口子女提供教育的形式和途徑。下面擬從這幾個方面分別提出加強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對策。通過對以上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目前國內對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總體而言仍屬剛剛起步,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和開展模式還不健全,門針對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方法的研究還比較少。筆者將以新居民人口較為集中的嘉興市秀洲區(qū)王店鎮(zhèn)建設常睦橋村為點,開展社會實踐和調研活動,結合當?shù)?/p>

8、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其成因并嘗試提出解決的策略。筆者認為解決嘉興新居民子女教育問題的措施分為以下五個方面。首先當?shù)卣跋嚓P教育機構應當從全面統(tǒng)籌規(guī)劃實施,建立公平完善的農民工子女就學管理機制和家庭、學校、社會三者良性互動機制,讓新居民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第二,依靠社區(qū)教育,提高新居民素質;第三,城市居民應拋開對新居民的偏見,主動與新居民交流,并為他們提供必要、及時的幫助;第四,要重視新居民子女就學。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要將

9、新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納入當?shù)亟逃l(fā)展規(guī)劃,依法保障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第五,由政府出面,可以與媒體或當?shù)氐拇髮W聯(lián)系,發(fā)動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走訪新居民家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參考文獻:[3]劉劍斌章國平.論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J].農業(yè)考古2006(6).[4]陳兒潘孝斌.進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調查與分析——基于對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實地調查.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4).[7]龐翠明.誰來照看孩子——從“托教”中探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