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運用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對黃健玲教授治療盆腔炎性后遺癥的醫(yī)案進行回顧性的調查、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挖掘黃健玲教授治療盆腔炎性后遺癥的臨床經驗,提煉、總結其治療本病的辨證規(guī)律、治則治法、診療思路及遣方用藥規(guī)律,以此豐富和進一步優(yōu)化基于名醫(yī)治療盆腔炎性后遺癥診療經驗,為使名醫(yī)經驗更好傳承,并作為臨床證據(jù)鋪墊前期基礎,應用于臨床,提高臨床療效。
方法:
對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被黃健玲教授診
2、斷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的門診病人的初診及復診資料(2-6次)進行整理篩選。將電子資料齊全,病情痊愈或好轉的病人資料錄入“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V2.5”軟件,利用關聯(lián)規(guī)則分析、復雜系統(tǒng)熵聚類分析方法對符合標準的病例資料進行挖掘分析。
結果:
共錄得136例病人,483診次,488條方劑,對這些資料進行病案及方劑的挖掘分析后得出,136例女性病
3、人的年齡分布多集中在26-29歲組段及30-33歲組段,既往史中有宮腔操作94人,腹腔手術36人,支原體感染者18人,異位妊娠保守治療6人,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4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的舌像以淡紅、暗紅為主,舌苔以薄白、白膩為主;弦細脈為出現(xiàn)居多的脈象,以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辨證分型以濕熱瘀結、氣滯血瘀、脾腎兩虛血瘀、脾虛濕瘀為主。所有方劑共覆蓋99味中藥,總使用頻次為5321次,平均每方用藥10.90味;在所有處方中,補虛藥、清熱藥、活
4、血化瘀藥、利水滲濕藥使用頻次較多。使用藥物頻次最多的前十六位中藥分別是丹參、毛冬青、赤芍、白術、敗醬草、茯苓、當歸、桑寄生、香附、木香、牡丹皮、郁金、萆薢、路路通、車前子、土茯苓。四氣分析較多使用性味寒涼的藥,其次為性平、性溫藥物,熱性藥物最少見;五味中以苦味使用次數(shù)最多為3343次,甘味第二為2365次,辛味再次之為1763次,余酸、澀、咸占較少頻次;常使用的中藥歸經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肝、脾、腎、心、胃、肺、大腸、三焦、膽、小腸、膀胱
5、、心包。利用軟件提取黃健玲教授治療本病的7個藥物核心組合依次為莪術、桂枝、炙鱉甲、珍珠母,敗醬草、太子參、穿破石、菟絲子,黨參、續(xù)斷、炙甘草、熟地黃,敗醬草、魚腥草、木香、菟絲子、香附,車前子、當歸、萆薢、白術、牡丹皮、桑寄生、茯苓,丹參、赤芍、白芍、制何首烏、毛冬青、金櫻子,丹參、赤芍、山藥、毛冬青、旱蓮草、金櫻子。
結論:
本研究運用現(xiàn)代數(shù)據(jù)挖掘技術對黃健玲教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病案及方劑進行整理及分析,得
6、出嶺南地區(qū)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多好發(fā)于26-33歲年齡段,與宮腔操作史相關性最高,為該病的預防方向提供臨床依據(jù);同時歸納出黃教授治療本病時常使用清熱藥物。利用數(shù)據(jù)挖掘對黃健玲教授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用藥規(guī)律進行客觀的挖掘、提煉,結合跟診總結形成黃健玲教授臨床診治該病更為明確的臨證診療思路及用藥規(guī)律,為使名醫(yī)經驗進一步傳承為臨床證據(jù)提供前期基礎,更好地指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用藥,提高臨床療效,從預防治療等方面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蒲參盆腔炎膠囊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證的臨床研究.pdf
-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遠期后遺癥)中醫(yī)PRO初量表的研制.pdf
-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yī)診療方案臨床療效總結分析報告
- 沙眼衣原體的檢測及其與盆腔炎后遺癥關系的探討.pdf
- 導師黃可佳教授治療慢性盆腔炎經驗總結.pdf
- 自擬盆腔炎湯中藥灌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濕熱瘀結證)的臨床觀察.pdf
- 壯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觀察.pdf
- 32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相關因素分析.pdf
- 基于TGF-β-Smads信號傳導通路探討盆炎灌腸方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止痛機理.pdf
- 中藥灌腸聯(lián)合熥療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觀察.pdf
- 中醫(yī)多途徑療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研究.pdf
- 蠲濕化瘀湯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研究.pdf
- 草紅膠囊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氣血俱傷證的臨床研究.pdf
- 慢盆康灌腸液治療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濕熱瘀毒蘊結證)的臨床研究.pdf
- 基于對成纖維細胞調控探討益腎化瘀法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機制.pdf
- 中醫(yī)藥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療效評價標準的研究.pdf
- 膽芩盆腔舒顆粒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濕熱瘀結型)的臨床療效觀察.pdf
- 益氣活血法治療氣虛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的臨床研究.pdf
-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證型及相關因素分析.pdf
- 改良藥熨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效果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