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第一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第一節(jié)位置和疆域,1、半球位置位于東西半球的東半球,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一、地理位置,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我國位于哪個大洲,與哪個大洋相臨,想一想,你知道我國領土最北端、最南端各在什么地方,緯度大約各為多少度我國領土的最東端、最西端各在什么地方經度大約各為多少度,祖國的范圍,最北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緯度北緯53度,,,,,最南南海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緯度北緯4度附近,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交匯處,經度東經135度多,最西新疆帕米爾高原,經度東經75度附近,3、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于北溫帶,只有南部少部分地區(qū)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二、遼闊的疆域,中國的疆域是960萬平方千米嗎,想一想,北方,南方,跨度近50個緯度,南北氣候差異顯著,適宜發(fā)展多種農業(yè)經濟,,,夏季,當北京時間為6點時,我國東部的烏蘇里江和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各是什么景象,我國東西端地方時相差4小時8分40秒,三、我國的臨海和主要島嶼,我國的臨海自北而南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嶼臺灣島、海南島、崇明島等。群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等。,四、我國的鄰國,陸上鄰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和越南。14個,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6個,當堂檢測1、從東西半球看,中國位于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中國位于半球。2、從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國位于洲東部、洋的西岸。3、從緯度位置看,我國領土大部分屬于(溫度帶),南部少數(shù)位于帶,沒有帶。4、中國的領土面積有平方千米。5、中國的陸上鄰國有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個。,東,北,亞,太平,北溫帶,熱,寒,960萬,14,6,拓展方舟1、下列重要經線、緯線中穿過我國的是()A、赤道B、本初子午線C、北回歸線D、北極圈2、下列關于我國在地球上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A、從東西半球看,中國全部位于東半球B、從南北半球看,中國大部分位于北半球C、從世界的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國位于亞洲西部,太平洋東岸。D、從緯度位置看,中國領土大部分在熱帶。,C,A,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14
大?。?1.47(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2019年6月浙江省月浙江省普通高中普通高中學業(yè)學業(yè)水平考試水平考試歷史試題歷史試題考生須知考生須知1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6頁,滿分7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考生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上。3選擇題的答案須用2B鉛筆將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須將原填涂處用橡皮擦凈。4非選擇題的答案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qū)域內,答案寫在本試題卷上無效。選擇題部分選擇題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小題,每小題2分,共分,共5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春秋時期晉平公之母為杞國女子,晉國因此率諸侯為杞筑城。鄭國大夫批評說“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其棄諸姬,亦可知也已。諸姬是棄,其誰歸之是謂離德?!边@個事實表明,當時的社會輿論依然十分重視A宗法關系B以法治國C愛惜民力D等級關系2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他以“六藝”來培養(yǎng)學生,這里的“六藝”除了禮、御、書、數(shù)外,還包括①樂②易③射④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莊子天下描述某一學派“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這一學派應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戰(zhàn)國時期的某諸侯國“以牛田”,變法改革,實力逐漸增強,后來相繼攻滅其他各國,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持續(xù)數(shù)百年的戰(zhàn)亂。觀察右圖,該諸侯國位于A①B②C③D④第4題圖C受到世界市場影響D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11近代史上,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某一條約簽訂后,列強開始大規(guī)模地在中國建工廠、設銀行、修鐵路、開礦山,大量輸出資本。該不平等條約是A南京條約B馬關條約C辛丑條約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12近代天津有竹枝詞云“往來如織電車忙,牌別紅藍白綠黃。一到星期人愈擠,留心剪綹割錢囊?!逼渥⑨尫Q“電車系比商(比利時商人)創(chuàng)辦。藍者,由北大關經日、法租界至老站;黃者,由北大關經日、法租界至法國河沿;白者,圍城馬路;綠者,由天增里至法國教堂前。近聞省政府有收回自辦消息。”對此解讀正確的有①中國收回鐵路利權運動蓬勃開展②新式交通工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③天津城市生活凸顯半殖民地色彩④第一個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ǒng)在民國建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新民主主義革命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下列精神財富按出現(xiàn)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①“長征精神”②“井岡山精神”③“延安精神”④“紅船精神”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②①③14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低柱。以下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第十三章的目錄(缺第五小節(jié)標題)該書第十三章第五小節(jié)的標題應是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B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C全民族抗戰(zhàn)的最終實現(xiàn)D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廣泛建立15在一次重大的會議上,毛澤東深情地說“諸位代表先生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边@次會議是A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B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C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D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161954年6月29日,中國和緬甸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稱“兩國總理同意這些原則也應該是指導中國和緬甸之間關系的原則。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聲明中的“這些原則”是指A“一個中國”原則B結伴而不結盟原則第十三章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斗爭一、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四、東北抗日聯(lián)軍的艱苦斗爭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的制定五、三、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斗爭策略的轉變六、黨為早日實現(xiàn)全民族抗戰(zhàn)而斗爭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6
頁數(shù): 7
大小: 0.6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前言1PRC汽車發(fā)展簡史PRC土地上第一輛汽車是1903年輸入的美國產奧斯莫比爾牌小汽車,領得第一號汽車行駛牌證,其所有者為上海富商?,F(xiàn)存于北京的最早的小客車是1908年袁大頭奉獻給慈禧的。PRC制造汽車的嘗試是在奉系軍閥張二世支持下,于1928年聘請美國技師指導,在沈陽北大營軍工廠成功仿造了美國萬國牌載重汽車,1年中裝出10輛。1936年PRCZF曾有計劃與德國奔馳公司合作,成立官辦“PRC汽車制造公司”,擬先組裝汽車、后制造汽車。翌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此議遂擱置下來。直到1949年國民黨離開大陸,PRC只有汽車使用和修理業(yè)。PRC成立后,汽車產業(yè)得以發(fā)展。PRC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創(chuàng)建階段、獨立自主發(fā)展階段和對外開放階段。1創(chuàng)建階段1953~1958年是PRC汽車產業(yè)的創(chuàng)建階段,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的建成是這一階段的標志。這一階段的特點為建設工作是在原蘇聯(lián)的全面援助下進行的,產品由蘇聯(lián)引進,工藝流程由蘇聯(lián)設計,主要設備由蘇聯(lián)提供,連廠房設計也是由蘇聯(lián)方面承擔的。第一汽車制造廠的設計能力為年生產汽車3萬輛,產品是載重4T的載貨汽車和相應的越野車。第一汽車制造廠于1953年奠基,1956年從第一汽車制造廠流水裝配線上開出第一臺“解放牌”汽車。1958年生產汽車16000輛。2獨立自主發(fā)展階段1958~1984年是PRC汽車產業(yè)的第二階段。1958年左右,中蘇關系惡化。PRC汽車產業(yè)與其他經濟部門一起進入自力更生的時期。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基礎工業(yè)之后,我國各地紛紛仿造和試制了多款汽車,逐漸形成了幾個較有規(guī)模的汽車制造廠。除第一汽車制造廠外,較大規(guī)模的還有南京汽車制造廠、北京汽車制造廠等。1958年北京汽車制造廠研制了PRC人的第一輛轎車,起名“井岡山牌”開進了中南海。從此,PRC汽車產業(yè)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fā)展階段。這一階段標志性的成果是第二汽車制造廠的建設。1964年開始籌建第二汽車制造廠,從當時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建設觀點出發(fā)選擇湖北省西北部山區(qū)現(xiàn)今十堰市建廠。全國相關行業(yè)大協(xié)作,從1966年開始動工,幾十個工廠散布在山溝里,綿延80KM。建設期間經過“文化大革命”,1978年開始批量投產,主要產品是PRC人自己開發(fā)的載重5T的“東風牌”載貨汽車,20世紀80年代中期達到年產中型載貨汽車10萬輛以上的規(guī)模,成為國內生產規(guī)模最大的企業(yè),并且產品深受用戶歡迎。第二汽車制造廠的工廠設計和工藝設計都是PRC人自己完成的,98的生產設備是國產設備。在當時條件十分困難的PRC,第二汽車制造廠的建成可以說是一個奇跡。3對外開放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PRC發(fā)生了一次激烈的爭論,主題是要不要發(fā)展轎車消費和轎車生產。爭論的結果是PRC需要發(fā)展轎車,中央決定,建立現(xiàn)代轎車工業(yè),這是我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中的一項重要決定。1984年,第一家整車制造合資公司,由北京汽車工業(yè)公司與克萊斯勒共同投資的轎車生產企業(yè)誕生,這標志著汽車產業(yè)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對外開放階段。從此,一大批合資公司在PRC誕生。這一階段有以下特點把轎車工業(yè)作為發(fā)展的重點;引進外資,建立合資企業(yè);引進國外產品、工藝和管理方法,實行高起點、大批量的起步方針,很快形成一定規(guī)模;企業(yè)初步做到按市場機制運行。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改變,是PRC汽車產業(yè)初步實現(xiàn)與世界產業(yè)的接軌。90年代PRC社會經濟制度發(fā)生了從中央統(tǒng)一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重大轉變,并且開始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huán),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并取得成功。PRC的汽車產業(yè)也走上逐漸國際化大循環(huán)的道路。1992年我國汽車年總產量突破100萬輛,到2000年汽車年總產量達到200萬輛,此間增長100萬輛用了8年。進入21世紀,我國汽車年總產量迅猛增加,2002年突破300萬輛,2003年突破400萬輛,2004年突破570萬輛,2006年突破720萬輛,2007年突破870萬輛,預計今年產銷量接近1000萬輛。汽車產銷增長率均超過20。2一汽大眾455654343000006000003上海大眾43634334B0000未透露4奇瑞汽車38121934930004800005廣州本田2952991350100003400006一汽豐田281183800004000007東風日產27191556000003400008北京現(xiàn)代23113112500003800009長福馬自達21846557000011000010吉利汽車217687100000未透露2007年單一品牌銷量前10名車型(單位輛)排名車型2007年銷量2006年銷量同比增長1捷達200077184522842桑塔納(含3000)1979121629002153凱越1967421764501154凱美瑞1702851345662655QQ12928613200026夏利12850912601427??怂?2582578430608騏達123310596821069伊蘭特12032916971629雅閣1180241232004從10多年前,全國一年的銷量幾十萬輛,到今天,某一個車型年銷量突破20萬輛,這種巨變說明了中國汽車市場井噴式的發(fā)展和巨大的市場潛力。10多年前,買車是要靠關系的;10多年后,賣車是要靠關系的;10多年前,汽車銷售人員坐在臨時搭建的鐵皮棚里賣車;10多年后,身著筆直襯衫和領帶的銷售顧問走動在富麗堂皇的專業(yè)展廳里;10多年前,一臺車可以賺幾萬塊;10多年后,一臺車可以虧幾萬塊。在10多年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沒有專業(yè)的汽車4S店,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被列強逐步瓜分,隨著消費需求被引爆,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增多,汽車經營模式也在發(fā)生著革命性的變化。廣州本田第一個引入了汽車4S店的概念。1998年,廣州本田第一店正式成立,掀開了汽車4S店建設的熱潮,至今,全中國有汽車4S店1萬多家,尤其在大城市,一個汽車品牌往往會建7、8甚至10多家汽車4S店,而且,現(xiàn)在還有不少的店面在籌建中。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汽車4S店成了買車、看車、修車、換車最應該去的地方。如今,坐落在廣州黃石東路的廣州本田第一店仍然生意興隆,繼續(xù)續(xù)寫中國汽車4S店的輝煌,不過,我想,靚麗堂皇的店面背后,也有屬于它的不為人知的沉重,至少,這個時候,對于全國大多數(shù)汽車4S店而言,日子并不輕松。汽車4S店相關解讀什么是汽車4S店很多朋友并不是很清楚。汽車4S店是一種以“四位一體”為核心的汽車特許經營模式,包括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務(SERVICE)、信息反饋等(SURVEY)。4S店是1998年以后才逐步由歐洲傳入中國的舶來品。由于它與各個廠家之間建立了緊密的產銷關系,具有購物環(huán)境優(yōu)美、品牌意識強等優(yōu)勢,目前是中國汽車市場最主要的經營模式。4S店一般采取一個品牌在一個地區(qū)分布一個或相對等距離的幾個專賣店,按照生產廠家的統(tǒng)一店內外設計要求建造。
下載積分: 8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32
大小: 0.1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必修必修3全套教案和說課稿全套教案和說課稿歷史五分鐘說課模板歷史五分鐘說課模板4高中歷史說課稿模板高中歷史說課稿模板6說課步驟及其幾點注意事項說課步驟及其幾點注意事項8教師資格考試說課要求和主要內容教師資格考試說課要求和主要內容9教師面試說課應注意事項教師面試說課應注意事項10第一單元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13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3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教案13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說課稿說課稿17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0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6第2課“罷黜百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獨尊儒術”教案教案26第2課“罷黜百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獨尊儒術”教案二教案二28第2課“罷黜百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獨尊儒術”說課稿說課稿35第2課“罷黜百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獨尊儒術”說課稿二說課稿二37第3課宋明理學41第3課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教案教案41第3課宋明理學宋明理學教案二教案二50第3課宋明理學宋明理學說課稿說課稿60第3課宋明理學宋明理學說課稿二說課稿二65第3課宋明理學宋明理學說課實錄說課實錄66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77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教案教案77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說課稿說課稿82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說課稿二說課稿二88第二單元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fā)展92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92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教案教案92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教案二教案二98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案教案210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15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從蒸汽機到互聯(lián)網(wǎng)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20第五單元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224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224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教案教案224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說課稿說課稿227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31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33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教案233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說課稿說課稿237第六單元第六單元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241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241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教案教案241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說課稿說課稿248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fā)展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50第17課毛澤東思想253第17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教案教案253第17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教案二教案二255第17課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說課實錄說課實錄263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268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教案教案268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新時期的理論探索說課稿說課稿276第七單元第七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現(xiàn)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284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284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教案284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說課稿說課稿289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95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299第20課“百花齊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教案教案299第20課“百花齊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家爭鳴”教案二教案二304第21課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311第21課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代中國教育的發(fā)展311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6
頁數(shù): 422
大?。?2.3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必修一優(yōu)秀說課稿全套必修一優(yōu)秀說課稿全套高中歷史說課標準模板高中歷史說課標準模板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步驟向大家詳細地講解我對這節(jié)課的安排。一、教材分析(說教材一、教材分析(說教材)首先,我說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人教版必修第單元第課。本課的知識、理論、方法是學好以后內容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開篇點題(承上啟下、畫龍點睛的作用)的作用。二、說教學目標二、說教學目標根據(jù)本課的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識記主要史實,如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能力以及運用史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以老師啟發(fā)為先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通過大量史實、圖片等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在小組討論、合作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意識。)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講授,培養(yǎng)或激發(fā)學生三、說教學的重難點三、說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本課的核心知識點,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關于本課完整的知識體系。比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所以是本課的難點。四、說教法。四、說教法。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上談談?;诒菊n的特點,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圖表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知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在新課講完后,簡單扼要地總結本課的內容,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逐漸地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4布置作業(yè)。最后,針對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我進行分層訓練,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七、說板書設計七、說板書設計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tǒng)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xiàn)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板書板書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一文的粗淺認識和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根據(jù)學生的生成,及時做出調整,以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有不足之處,懇請批評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一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步驟向大家詳細地講解我對這節(jié)課的安排。一、說教材一、說教材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1的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夏商周三朝的興起、強盛和衰落有著重要影響。本節(jié)課分三個部分對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產生、內容特點和影響進行了闡述。此外,教材還通過“學思之窗”“歷史縱橫”等欄目,對學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些詳細史料。二、說教學目標二、說教學目標根據(jù)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下載積分: 7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5-21
頁數(shù): 67
大?。?0.22(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人教版新課標高中歷史必修必修2全套教案和說課稿全套教案和說課稿歷史五分鐘說課模板歷史五分鐘說課模板4高中歷史說課稿模板高中歷史說課稿模板6說課步驟及其幾點注意事項說課步驟及其幾點注意事項8教師資格考試說課要求和主要內容教師資格考試說課要求和主要內容9教師面試說課應注意事項教師面試說課應注意事項11第一單元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3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13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教案教案13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教案二教案二17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說課稿說課稿201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發(fā)達的古代農業(yè)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12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242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教案教案242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說課稿說課稿282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93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323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教案教案323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說課稿說課稿373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說課稿二說課稿二424古代的經濟政策484古代的經濟政策古代的經濟政策教案教案484古代的經濟政策古代的經濟政策說課稿說課稿52第二單元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資本主義世界的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565開辟新航路565開辟新航路開辟新航路教案教案565開辟新航路開辟新航路說課稿說課稿605開辟新航路開辟新航路說課稿二說課稿二645開辟新航路開辟新航路說課實錄說課實錄696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75313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教案16813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說課稿說課稿17313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說課稿二說課稿二177第五單元第五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8014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18014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教案教案18014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說課稿說課稿18614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說課稿二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說課稿二18915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19615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教案教案19615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說課稿說課稿20015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說課實錄說課實錄20316大眾傳媒的變遷20816大眾傳媒的變遷大眾傳媒的變遷教案教案20816大眾傳媒的變遷大眾傳媒的變遷說課稿說課稿213第六單元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22217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22217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教案教案22217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說課稿說課稿22518羅斯福新政22818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教案教案22918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說課稿說課稿23318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說課稿二說課稿二23719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24019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教案24019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案二教案二24419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說課稿說課稿25319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說課實錄說課實錄256第七單元第七單元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建設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建設26220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26220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教案教案26220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到“斯大林模式”說課稿說課稿265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7
頁數(shù): 432
大小: 1.5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綜合實踐活動與高中歷史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綜合實踐活動與高中歷史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開題報告開題報告孫偉萍工作室課題組孫偉萍工作室課題組一、選題依據(jù)一、選題依據(jù)11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面對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挑戰(zhàn),世界各國都在考慮“為21世紀培養(yǎng)什么人”的問題,對這一戰(zhàn)略性問題的思考在世紀之交引發(fā)了一場迄今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全球性教育改革運動。隨著改革的推進,一類基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現(xiàn)實,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追求的新型課程教學范式在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領域異軍突起,引起廣泛關注,并越來越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例如,美國、加拿大80年代以來在部分學校開設的“自主研究課程、項目課程、主題研究”,法國在中學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日本90年代后期新設的“綜合性學習時間”,我國在90年代開設的活動類課程,部分地區(qū)和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教學、自主學習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的“綜合實踐活動”,大體上都屬于這個范疇。這些課程和研究雖然名稱各異,結構、內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價值取向和秉承的宗旨卻有共同之處,即都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與主動實踐,強調學生學習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緊密結合。這一價值取向反映了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潮流,是社會發(fā)展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教育實現(xiàn)自身變革的必然選擇。世紀之交,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新的課程體系,并將此類課程的宗旨定位在“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017年9月,教育部印發(fā)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既深刻總結了我國十幾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就與問題,又積極借鑒國際課程改革的寶貴經驗,必將為我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構建信息時代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產生深遠影響。33本課題獨到理論或實踐意義本課題獨到理論或實踐意義(1)目前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歷史教學方式單一歷史教學講授的是整個人類的歷史應當有趣,值得研究。但如今歷史教學出現(xiàn)一些教學方式單一,內容過于呆板和僵硬,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學脫離現(xiàn)實生活歷史學科是一門具有人文性質的學科,學習歷史目的在于更好服務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實教學中更多注重知識的識記,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夠密切,缺少引導學生用歷史的觀點去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缺乏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我們認為,歷史本身是帶有情感的學科,歷史知識的學習不是“灌輸”學習,應該通過某一段歷史能夠觸發(fā)人內心深處的情感。(2)新課改的趨勢2017年9月,國家教育部印發(fā)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活動課程目標是“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chuàng)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這與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培養(yǎng)目標具有一致性。綱要還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與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新要求,新課程新高考背景下,歷史教師究竟要教學生什么,學生從歷史課本上到底要得到什么,當學生畢業(yè)以后,特別是不再以歷史的教學與研究為其職業(yè)生涯的時候,以往的歷史學習會給學生留下什么,為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團隊緊跟新課改步伐,鉆研歷史新課標,認為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融入歷史教學,有利于打通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踐行“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全新現(xiàn)代教育思想。在社會實踐中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事物,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問題,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研究,用開放的心靈去感悟生活,使綜合實踐活動與歷史課程有機融合,這種方式給學生的思維和心靈帶來的震撼是課堂教學所不能及的。我們認為,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與歷史課程的深度融合,基于主題開發(fā)并實施校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6
頁數(shù): 8
大?。?0.6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二節(jié)地球的運動,第一章地球和地圖,1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概念、方向、周期。2理解晝夜交替、四季更替的原因和五帶劃分的含義。3理解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是由近到遠、由淺入深逐步發(fā)展的。,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方向,地球自轉的方向自西向東,畫一畫,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陽光和晨昏圈的位置關系相互垂直,晨線,晝夜現(xiàn)象的產生條件1太陽光的照射2地球不透明,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生條件1太陽光的照射2地球不透明3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西,東,1圖中暢暢和姨媽互致問候存在什么差異2誰在晚上誰在早上3你能夠看出來(此刻的圖中各地),哪里正處正午哪里正處日出哪里正處日落哪些地方處在上午哪些地方處在下午,晨線,昏線,自西向東,一天24小時,地軸,晝夜交替時間的差異,地理自轉知識知多少,小結,自西向東,一年,太陽,1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2軌道呈橢圓形3地軸是傾斜的,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形成665°的夾角,1五帶的形成2四季的變化,地球公轉示意圖,12月22日或23日,6月21日或22日,9月22日或23日,3月20日或21日,,,,,,12月22日或23日,6月21日或22日,9月22日或23日,3月20日或21日,,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受的熱量相同,,,,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接受的熱量最多,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接受的熱量相同,直射南回歸線,南半球接受的熱量最多,,,(1)一年當中,北京的太陽升得一樣高嗎,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一年中白晝的長短變化,,,地面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四季變化,不一樣高,夏季高一些,冬季低一些;夏至日最高,冬至日最低。,不一樣長,夏季較長,冬季較短;夏至日最長,冬至日最短。,(2)一年之中,北京的白晝時間一樣長嗎,3月20日或21日,赤道,南北半球熱量平分,南北半球晝夜都等長,6月21日或22日,北回歸線,北半球接受熱量最多,南半球接受熱量最少,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晝,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南極圈以南出現(xiàn)極夜,9月22日或23日,赤道,南北半球熱量平分,南北半球晝夜都等長,12月22日或23日,南回歸線,北半球接受熱量最少,南半球接受熱量最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夜,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南極圈以南出現(xiàn)極晝,地球公轉運動規(guī)律,235°N,235°S,665°N,665°S,赤道,終年寒冷,四季分明,終年炎熱,四季分明,終年寒冷,,,,,,,,,,,,方向自西向東圍繞中心太陽周期一年軌道近似圓形的橢圓姿態(tài)地軸傾斜,指向不變,地球的運動,自轉,,,公轉,,,產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時間差異,,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北半球,五帶,,,四季,名稱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jié)相反,方向自西向東圍繞中心地軸周期一天,依據(jù)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產生現(xiàn)象,1.地球由于自轉產生的地理現(xiàn)象是()A四季更替B晝夜長短的變化C晝夜更替D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2.關于地球公轉敘述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是指地球繞太陽旋轉B.由于地球公轉而產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C.地球繞太陽一周需一天時間D.地軸始終垂直于地球公轉軌道面,C,A,讀下圖,回答3~5題。3.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這一天地球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D,4.天安門廣場旗桿的影子在正午時分最短的一天,地球位于()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當?shù)厍蜻\動到丙地時,上海的晝夜長短狀況是()A.晝長大于夜長B.夜長大于晝長C.晝長等于夜長D.晝最長夜最短,B,C,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五個溫度帶A、B、C、D、E的名稱分別是什么(2)指出五帶的分界線,并說出它們的名稱。(3)北溫帶的氣候特征是什么(4)“終年炎熱”的區(qū)域是哪個,北寒帶,北溫帶,南溫帶,南寒帶,北極圈,北回歸線,南回歸線,南極圈,熱帶,四季分明,熱帶,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2
大?。?9.3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第5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一)課標要求(一)課標要求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探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一次封建化改革,也是落后民族被先進民族征服同化的過程。孝文帝改革在鮮卑拓拔部的發(fā)展進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對我國多民族之間的發(fā)展繁榮和中華民族的富興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教材第一目“北魏統(tǒng)一北方”主要闡述改革背景。第二、三、四、五目主要講述改革內容,第六目概括影響。其邏輯關系主要從背景入手,分析當時北魏政權統(tǒng)治下的社會矛盾,了解由此產生的改革措施極其內容,進一步分析改革產生的深遠影響及歷史意義。(三)教學目標(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認識到北魏統(tǒng)治者進行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運用制表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習俗方面的主要內容。2、過程與方法勾畫政權變遷示意圖,運用制表的方式引導學生根據(jù)材料能分析出改革內容,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歸納知識的能力。依托地圖進行“遷都洛陽”的教學,體會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決心和對先進文化的追慕之情。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探討改革的作用,援引學術界評價孝文帝改革的爭鳴性意見,組織學生展開辯論活動。讓學生了解銳意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會進步的靈魂;孝文帝改革和民族大融合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和中華文明的進步;民族團結和民族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理解五十六個民族對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貢獻。(四)(四)知識結構知識結構北魏統(tǒng)一北方背景背景民族融合趨勢和社會矛盾激化民族融合趨勢和社會矛盾激化孝文帝改革決心堅定孝文帝改革決心堅定均田制和三長制均田制和三長制改革措施改革措施整頓吏治整頓吏治遷都洛陽遷都洛陽移風易俗行漢制移風易俗行漢制促進了北方經濟的復蘇和繁榮促進了北方經濟的復蘇和繁榮改革意義改革意義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進程促進了民族融合和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促進了民族融合和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北魏孝文帝改革與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然后重點分析均田制和遷都洛陽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展示材料展示材料材料一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詔)(北魏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富強者并兼山澤而欲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與牧守(地方行政長官)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與牧守(地方行政長官)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課農桑,興富民之本。為斷,課農桑,興富民之本。──魏書──魏書高祖紀高祖紀材料二材料二諸男夫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諸男夫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十畝(對實行兩年輪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對實行兩年輪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樂還者聽逐空(人多地少的地方)樂還者聽逐空荒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長官)各隨地給公田,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長官)各隨地給公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更代(離職與上任)相付。賣者坐如律。丞六頃。更代(離職與上任)相付。賣者坐如律。──魏書──魏書食貨志食貨志第一組題目(1)據(jù)上述材料分析歸納均田制推行的原因、內容及實質第二組題目(2)它能抑制“富強者并兼山澤”嗎為什么第三組題目均田制的實施對社會產生什么影響由三組學生各推薦一名同學分別回答這三個問題,同組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1)原因土地兼并使國家賦稅收入減少。均田制內容①北魏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實行分配②受田農民納租﹑納調③受田農民服徭役和兵役實質封建國家的土地所有制。(2)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兼并但不能根除。因為均田制沒有改變封建土地所有制。3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征發(fā)徭役,北方的經濟得到恢復發(fā)展,對后世的土地制度有較大影響過渡北魏政權怎么知道多少農民分到了土地,又怎么向他們征稅、征發(fā)徭役兵役呢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政治上(1)改行三長制(設問)三長制實行之前的地方統(tǒng)治機構叫什么有何弊端歸納三長制的內容、影響(2)整頓吏治北魏前期吏治混亂,地方官員不論政績好壞,任期都是六年。官吏沒有俸祿,到任后可以任意搜刮。(設問)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頓吏治效果如何頒行俸祿制度能否達到防止官吏貪污的目的你有什么好建議嗎對于今天如何防止腐敗的問題,有人提出了“高薪養(yǎng)廉”的主張。你認為這一主張怎么樣組織學生展開討論(3)遷都洛陽展示平城位置圖和北魏北方邊患圖展示平城位置圖和北魏北方邊患圖(1)三長制內容設鄰、里、黨三長,直屬州郡。影響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地方政權掌握在國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征收賦稅和徭役。(2)整頓吏治內容俸祿制;考核官吏決定任期。影響吏治得到改善,農民安心從事生產,北方農業(yè)生產得到迅速發(fā)展。學生討論,教師歸納遷都原因①政治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7
頁數(shù): 7
大?。?0.11(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授課人姜浩男,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東漢的興衰,兩漢的文化,【課程標準】1通過了解漢朝削藩、開疆拓土、尊崇儒術等舉措,認識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歡迎關注公眾號“研文鑄史”,獲取更多高中歷史新教材課件)2通過了解兩漢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兩漢衰亡的原因。,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一、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1)漢承秦制,有所損益。,(2)郡國并行制,1漢初政治,◎西漢郡國交叉局部示意圖,◎西漢前期形勢圖,二、漢初的統(tǒng)治,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二、漢初的統(tǒng)治,(3)王國問題的產生及初步解決,1漢初政治,漢高祖將異姓諸侯王逐漸剪除,但又“懲亡秦孤立之敗”,陸續(xù)分封了一批同姓諸侯王。但這卻給漢王朝的統(tǒng)一和穩(wěn)定埋下了隱患。,漢景帝在位時,削減諸侯封地,引發(fā)了吳楚等7國叛亂。但叛亂不得人心,3個月內即被平定。(“削藩”和平定“七國之亂”),(4)尊奉黃老無為的統(tǒng)治思想,漢高祖,漢景帝,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與民休息”(休養(yǎng)生息)政策,2漢初經濟(“文景之治”),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蓋藏(儲藏的財物),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毛色一樣的馬),而將相或乘牛車。,【思考】從這兩則材料我們可以看出漢初社會處于怎樣的境況呢面對這一境況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了又怎樣的措施呢,二、漢初的統(tǒng)治,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成功削減了諸侯王的勢力,選拔范圍廣,為真正優(yōu)秀的人提供機會,促進地方監(jiān)察,強化地方管理,加強中央集權,抑制富商大賈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工商業(yè)者(重農抑商),儒學獨尊地位確立。此后,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推恩令】,,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大國不過十余城,小侯不過十余里”,,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中(內)朝】,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察舉制】自上而下推選人才的制度,推選標準“孝”和“廉”選官過程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進行考察,選取合適的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最后經考核再任命。,制度利弊利個人的社會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選拔任用官員的唯一依據(jù),有利于招徠各類人才,提高官員質量。任免權由中央掌握,加強中央集權。弊后期弊端日益嚴重,地方官員往往推薦名門望族的子弟,而不問學識品格,被察舉者名不副實。,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均輸平準】,桑弘羊,均輸設均輸官,把應由各地輸京的物品轉運至各地販賣。平準在長安和主要城市設立掌管物價的官吏,利用均輸官所出物資,根據(jù)市場物價,貴時拋售,賤時收購。,作用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壟斷市場。2打擊商人囤積居奇,市場物價得以保持穩(wěn)定。,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一、漢武帝推行的對內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新儒學,董仲舒,理論來源依據(jù)公羊春秋學說,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主要內容強化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君權“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緩和矛盾“施行仁政”“德刑并用”維護統(tǒng)治“三綱五?!?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二、漢武帝推行的對外措施,1平定匈奴任用衛(wèi)青、霍去病為將,經過3次較大戰(zhàn)爭,奪取了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qū)域。2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設立酒泉、武威、張掖、敦煌4郡。3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4公元前60年,在烏壘城設置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5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控制比以前更加有效。,◎絲綢之路路線圖,影響(1)開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進了西域與中原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2)中國的絲織品沿著這條道路傳向中亞、西亞、歐洲和北非。(3)對今天中國的影響。,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二、漢武帝推行的對外措施,【西域都護府】,酒泉郡,張掖郡,武威郡,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今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東漢的興衰,,一、王莽篡漢,1西漢后期境況,政治日趨黑暗,土地兼并劇烈,賦稅徭役沉重,破產農民淪為奴婢或流亡,社會動蕩不安,2新朝的建立與覆亡(公元923年),(1)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新,西漢滅亡。(2)王莽改制王莽針對西漢后期的社會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試圖挽救社會危機,但措施不切實際,反而使社會矛盾更加激化。(3)新朝覆亡統(tǒng)治末年,出現(xiàn)嚴重的旱災和蝗災,引發(fā)農民大起義。23年,因綠林軍攻入長安,政權被推翻。,東漢的興衰,,二、東漢的建立與“光武中興”,25年,西漢宗室劉秀(漢光武帝)重建漢朝,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實現(xiàn)“光武中興”,加強中央集權,穩(wěn)定社會秩序,節(jié)省政府開支,與民休息,緩和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經濟重新發(fā)展,繼承了西漢時期獨尊儒術的傳統(tǒng),儒學得到了繼續(xù)發(fā)展,東漢的興衰,,三、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母后臨朝,君權旁落,依靠宦官,奪回君權,把持朝政,東漢的興衰,,三、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與宦官發(fā)生的黨爭。黨錮之禍共發(fā)生兩次,均以士大夫失敗告終,最終,靈帝在宦官挾持,下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黨錮之禍傷及漢朝根本,為黃巾起義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東漢的興衰,,【黃巾起義】背景豪強地主勢力在東漢發(fā)展迅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外戚宦官交替專權;自然災害嚴重,百姓苦不堪言。概況東漢末年張角創(chuàng)立的民間秘密宗教“太平道”在多個地方同時發(fā)動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稱“黃巾軍”。起義歷史9個月,以失敗告終。影響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地方長官趁機擁兵自重,出現(xiàn)了軍閥割據(jù)局面,東漢政權名存實亡。,三、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兩漢的文化,,一、史學成就,書名史記作者(西漢)司馬遷內容以本紀、表、書、世家、列傳的形式,敘述了上起黃帝、下至漢武帝年間約3000年的歷史,共130卷地位首創(chuàng)了紀傳體通史體裁,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評價文字精練,人物刻畫與敘事生動,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兩漢的文化,,一、史學成就,書名漢書作者(東漢)班固內容以本紀、表、志、傳的形式,敘述了上起漢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歷史,共100卷地位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評價語言工整,多用排偶,自此以后,后世史書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紀傳體的斷代史,兩漢的文化,,二、其他成就,1文學成就漢賦、樂府詩,2醫(yī)學成就(1)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理論的基礎(2)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3)張仲景著有傷寒雜病論,被后世譽為“醫(yī)圣”(4)華佗外科手術、麻沸散、五禽戲,張仲景,3數(shù)學成就,(1)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2)東漢九章算術,兩漢的文化,,二、其他成就,5天文成就張衡發(fā)明“候風地動儀”,撰寫專著靈憲,候風地動儀,6農學成就汜勝之書四民月令,4造紙術(四大發(fā)明之一),(1)西漢時,發(fā)明了植物纖維紙(紙質粗糙)(2)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制成適合書寫的纖維紙。,甲骨青銅器竹木簡縑帛,紙出現(xiàn)以前的書寫載體書寫不便、昂貴笨重、不易推廣,課堂總結,,西漢與東漢大一統(tǒng)國家的鞏固,西漢的建立,政治、經濟措施“文景之治”,對內措施推恩令、中朝、察舉制、刺史、儒學獨尊等對外措施衛(wèi)青霍去病平定匈奴、設立河西四郡、設立西域都護府、張騫出使西域等,漢初的統(tǒng)治,漢武帝時西漢的強盛,王莽篡漢東漢建立與“光武中興”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黃巾起義),兩漢的文化史學、文學、醫(yī)學、天文等方面成就,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西漢,東漢,,,,,,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shù): 23
大?。?17.85(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江淮十校江淮十校2019屆高三第三次聯(lián)考屆高三第三次聯(lián)考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文科綜合能力測試2019420194考生注意考生注意11本試卷分第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卷和第Ⅱ卷兩部分。滿分卷兩部分。滿分300300分,考試時間分,考試時間150150分鐘。分鐘。2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提示的答題區(qū)域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提示的答題區(qū)域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33做選擇題時,考生須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并用做選擇題時,考生須按照題目要求作答,并用2B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第Ⅰ卷本卷共本卷共3535小題,每小題小題,每小題4分,共分,共140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求的。1孔子在政治上認為“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痹谥v學和執(zhí)力時,都使用洛陽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話)。如論語所載“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边@反映出,孔子A以講學踐行政治理想B堅守正統(tǒng)的思想觀念C重視學生的禮儀教育D排斥社會的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詳解】材料中孔子提出“在講學和執(zhí)力時,都使用洛陽雅言(周朝官方普通話)”,體現(xiàn)孔子堅持正統(tǒng)思想觀念的信心,故選B。根據(jù)題目可知,并無涉及到孔子的政治理想、禮儀教育和排斥主流思想,故ACD排除。2下圖為考古發(fā)現(xiàn)的兩幅北朝壁畫和磚畫內容。這表明當時4下表為中國古代有關水利制度的記載。從記載內容中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記述內容出處南陽太守召信臣“為民作均水約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紛爭漢書召信臣傳凡水有灌溉者,水碾不得與爭利,溉田自遠始,先稻后陸大唐六典河渠令諸以水溉田,皆從天下始,仍先稻后陸宋慶元條法事類若有違反水法多澆地畝,每畝罰小麥一石元朝洪堰制度A歷史王朝重視水利的興修B封建官吏控制水權盤剝百姓C古代水利立法開始于漢代D封建政府重視水資源的管理【答案】D【解析】【詳解】由材料可知,從漢到元都通過立法加強了對水資源的管理,故D正確;材料中并無體現(xiàn)歷史王朝重視水利的興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權來盤剝百姓,故排除B;唐朝唐律疏議就有關水利的立法,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選項。5在1878年傅蘭雅的譯書事略統(tǒng)計中,分為16類的書目主要體現(xiàn)為技術工程類,而在1896年的西方書目表中,學科分類已增至28類,自然科目增加了“格致”(科學)重學、電學、聲學、光學等;社會科學方面增加了管制、學制商政等。這一變化表明,在當時A西學東漸的內容在逐步擴展和深化B向西方學習已成為知識分子的共識C洋務運動促進了近代科學技術發(fā)展D西學的傳入動搖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jù)材料中,書目和學科分類的不斷完善表明西學東漸的內容在逐步擴展和深化,故選擇A選項;向西方學習并沒有成為知識分子的共識,故排除B選項;1896年洋務運動已經宣告破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15
大小: 0.29(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4中國的民族中國的民族班級姓名一、基礎知識填空1、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個民族,族人口最多,接近全國人口的915,其它55個少數(shù)民族的人口僅占85,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族,有1600多萬。人口在400萬以上的還有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最少的是珞巴族和赫哲族等。2、我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相互交錯居住。漢族主要集中在,少數(shù)民族主要集中在地區(qū)。民族間的交錯分布促進了民族交往與合作,為各民族共同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各名族不論大小,。3、少數(shù)民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傣族。蒙古族。壯族。朝鮮族。4、我國臺灣島上主要少數(shù)民族是族,海南島上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是族,東北三省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是族和族居多。5、云南南部的少數(shù)民族是,他們的民居“”,主要是適應的環(huán)境。新疆的民居房屋很多是用土坯做成的平頂房,主要是適應的環(huán)境。內蒙古自治區(qū)傳統(tǒng)的民居是。主要是適應該民族傳統(tǒng)的生活,這種民居的好處是和便于。6、中華民族五十六,人口最多是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最多是族。漢族分布遍,集中部和部。西南西北和東北,民族廣分布。各族雜居或,平等團結又互助。二、練習題1、某電視臺播出的“民族大家庭”的節(jié)目,有“是真是假”的競猜游戲,請根據(jù)四個“真假”少數(shù)民族同胞的敘述,判斷誰是真的。()A、朝鮮族同胞說“我們在那達慕大會上表演賽馬。”B、壯族同胞說“月色下,草原上,我們彈起了馬頭琴,跳起了孔雀舞?!盋、維吾爾族同胞說“潑水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盌、藏族同胞說“我們用青稞酒招待遠方來客?!?、關于我國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A、我國共有56個少數(shù)民族B、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是藏族C、各民族居住地相互交錯,分布均勻D、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3、在內蒙古那達慕大會上常見的當?shù)伢w育運動是()A、潑水B、跳板C、跳鍋莊D、摔跤4、西雙版納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數(shù)民族的風情為西雙版納增添了無窮的魅力。該地最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是()A、藏族B、壯族C、傣族D、回族5、屬于西雙版納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是()A、曬佛節(jié)B、孔雀舞C、三月三D、蘆笙節(jié)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3
大?。?0.04(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1歷史故事與數(shù)學思想方法張曉輝在我們熟悉的歷史故事中,有不少蘊涵著常用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如果我們能利用這些歷史故事來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數(shù)學思維,解決數(shù)學問題,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容易理解,并能主動運用。下面舉幾例來說明。一、魯班造鋸與類比思想魯班造鋸是學生熟悉的一個歷史故事。當魯班的手不慎被一片小草割破后,他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小草葉子的邊沿布滿了密集的小齒。于是便產生聯(lián)想,根據(jù)小草的結構發(fā)明了鋸子。魯班在這里就運用了“類比思想”。所謂“類比思想”,就是在兩類不同的事物之間進行對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點之后推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處的一種思維方式。類似的故事還有“叩診法”的發(fā)現(xiàn)。18世紀中葉,奧地利醫(yī)生奧恩布魯格,從制酒商經常用手指關節(jié)敲叩木制酒桶,憑著叩聲的不同,就能準確地估計出桶內還有多少酒。由此他聯(lián)想到,是否可以把人的胸腔類比作酒桶,根據(jù)用手指敲叩患者胸部所得的不同音響來作出診斷呢由此他發(fā)明了“叩診法”,此法至今仍是臨床醫(yī)療中常用的診斷方法之一。在中學數(shù)學中,應用類比推理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從整數(shù)的運算與性質,可以推想有理數(shù)的的運算與性質;從分數(shù)的有關性質與法則,可以推想分式的有關性質與法則;從實數(shù)的有關運算,可以推想代數(shù)式的有關運算;可以根據(jù)三角形的性質,推想四面體的性質;等等。二、曹沖稱象與轉化的思想(化歸的思想)在曹沖稱象的故事中,聰明的曹沖運用了這樣一種方法要知道大象的體重但不能直接去稱,便把問題變?yōu)槿菀邹k到的去稱石頭的重量,最后由石頭的重量還原為大象的體重。這里曹沖運用了一個極為普遍的思想轉化的思想。即把有待解決的問題,通過適當?shù)姆椒ǎD化為已經解決或已經知道其解決方法的問題。類似的故事還有“七橋問題”在18世紀,東普魯士哥尼斯堡(今屬立陶宛共和國)內有一條大河,河中有兩個小島。全城被大河分成四塊陸地。河上架有七座橋,把四塊陸地聯(lián)系起來。當時許多市民都在思索如下的問題一個人能否從某一陸地出發(fā),不重復地經過每座橋一次,最后回到原來的出發(fā)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大數(shù)學家歐拉用“一筆畫”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巧妙地運用了轉化的思想。在中學數(shù)學教材中,運用轉化方法的例子是很多的。如,多邊形內角和定理是轉化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而得到解決的;分式方程是轉化為整式方程得到解決的;方程組(不等式組)是轉化為方程(不等式)得到解決的;等等。三、司馬光砸缸與逆向思維的思想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人們很熟悉的歷史故事。當一個小朋友掉進大水缸里以后,其他小朋友想到的是讓“人離開水”,當無法把落水小孩撈起時便驚慌失措。司馬光想到的卻是讓“水離開人”,在緊要關頭把缸砸破讓水流去,救活了這個小朋友。這里便3早在遠古時代,無限的概念就比其它任何概念都激動著人們的感情,而且遠在兩千年以前,人們就已經產生了對數(shù)學無窮的萌芽認識。在我國,著名的莊子一書中有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而萬世不竭?!睆闹芯涂审w現(xiàn)出我國早期對數(shù)學無窮的認識水平。而我國第一個創(chuàng)造性地將無窮思想運用到數(shù)學中,且運用相當自如的是魏晉時期著名數(shù)學家劉徽。他提出用增加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來逼近圓的“割圓術”,并闡述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可見劉徽對數(shù)學無窮的認識已相當深刻,正是以“割圓術”為理論基礎,劉徽得出徽率,而其后繼者祖沖之更是得出了圓周率介于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的領先國外上千年的驚人成果。八、“二桃殺三士”與“抽屜原理”晏子春秋里記載了一個“二桃殺三士”的故事齊景公門下有三名武力超群的勇士他們雖為齊國立過不少功勞但卻都因居功自傲而目中無人、橫行霸道。齊國的宰相晏嬰就想除掉他們。晏嬰知道用武力絕對制服不了三人只能用別的計謀。于是他請齊景公賞賜三名勇士兩個桃子并且吩咐說“你們自己按各人功勞的大小去分配桃子吧”三名勇士都要求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否則就意味著自己的功勞不大豈不有失勇士的面子這是絕對不能讓步的。但他們又感到雖然自己單獨吃一個桃子是受之無愧的但這樣一來其余兩位就只能合吃一個桃子了這將使他們感到奇恥大辱為了夸耀自己而羞辱朋友,又有損哥們義氣。他們左右為難,便都賭氣自殺了。晏子不費吹灰之力便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實在算得上“陰謀”。但有趣的是,他卻運用了數(shù)學中的一個重要的原理抽屜原理。抽屜原理又名鴿籠原理或狄力克雷原理。這個原理形象的說法就是把三件物品放到兩個抽屜里,一定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兩件物品。這個故事中兩個桃子可看作兩個抽屜,三名勇士可看作三件物品,把三件物品放到兩個抽屜中,至少有兩件物品要落進同一個抽屜里,即至少有兩名勇士只能合吃一個桃子。由于三名勇士都爭強好勝,互不相讓的性格弱點,就決定悲劇結局的不可避免,老謀深算的晏子就憑簡單的抽屜原理而穩(wěn)操勝券了。類似還有“在13個人中必有2個人是在同一個月份出生的”,“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個人中至少有2個人生日相同”,等等。(此文發(fā)表于數(shù)學教學通訊(此文發(fā)表于數(shù)學教學通訊20082008年第年第3期)期)
下載積分: 5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6
頁數(shù): 3
大小: 0.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南開19春學期(1709、1803、1809、1903)旅游地理學在線作業(yè)1一、單選題共25題,50分1、旅游地理學是隨著現(xiàn)代旅游業(yè)的興起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學科。A分支B古老C基礎D年輕本題選擇是D2、旅游資源與一般資源的共同點在于其()A休閑性B可使用性C效益性D可利用性本題選擇是D3、()堪稱為我國人文旅游景觀的第一景A長城B故宮C秦始皇兵馬俑D古代園林本題選擇是A4、我國的山水園林藝術興盛于()A唐、宋時期B明、清兩代C宋、元時期D魏晉南北朝時期本題選擇是A5、西夏王陵是()旅游大區(qū)唯一的一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A東北B西北C西南D西藏本題選擇是B6、()位于蘇州城南三元坊,是蘇州歷史最悠久的一座名園,與拙政園、獅子林、留園并稱為蘇州四大名園。A蠡園B豫園C滄浪亭D梅園本題選擇是C7、西北旅游大區(qū)中唯一的以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是()A西夏王陵B成吉思汗陵C昭君墓15、嶺南旅游大區(qū)中有一旅游景點,素有“鋼琴之島”的美稱,它是()A天涯海角B鹿回頭C七星巖D鼓浪嶼本題選擇是D16、人稱“千峰環(huán)立,一水抱城”的我國著名旅游城市,它是()A重慶B九寨溝C桂林D濟南本題選擇是C17、下列()旅游交通方式具有較大靈活性且可以實現(xiàn)“門到門”的運送A鐵路B水路C公路D航空本題選擇是C18、旅游資源區(qū)別于一般資源最基本的屬性是()A審美特征B娛樂功能C客體性D綜合性本題選擇是A19、堆繡、壁畫和()被稱為塔爾寺的三絕A轉經筒B酥油花C經卷D唐卡本題選擇是B20、()性是旅游流實現(xiàn)程度的最終限制性因素。A可達B經濟C安全D舒適本題選擇是A21、我國的名山勝水主要集中分布在()A東南沿海B東北地區(qū)C西南地區(qū)D東部季風區(qū)本題選擇是D22、西南旅游大區(qū)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分布有()個民族A30多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5
頁數(shù): 8
大?。?0.03(MB)
子文件數(shù):
-
簡介:新中國教育出版事業(yè)從這里開始,部編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教材簡析與教學建議,,致曾經陪伴我們的初中歷史學材和教材,,,您是如何看待這種變化的又將如何迎接這一挑戰(zhàn),思想認識行動,,一、思想認識(一)指導思想與編寫理念。(二)學習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精神(三)作為執(zhí)行者,身體力行,二、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的歷史問題,三、教材使用的一些建議,四、部編新教材使用如何進行教學目標設定,編寫指導思想,堅持唯物史觀依據(jù)課程標準凝練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關注趣味可讀,一、思想認識(一)指導思想與編寫理念,編寫原則1,立足時序,建立時空觀念點線結合,呈現(xiàn)歷史面貌圖文并茂,培養(yǎng)學科感情,編寫原則2,點線結合轉換課程內容的要點重點、難點與突破點教科書的若干線索國家、民族、經濟、文化、對外交往等,編寫原則3,圖文并茂歷史地圖想象畫遺址古跡圖文物圖陶器、銅器、瓷器、書法、繪畫,編寫體例,單元課目導言正文欄目課后活動知識拓展活動課大事年表,精心謀劃,構建教學平臺教科書各板塊相輔相成,各司其職,分工合作。正文是核心,導言與輔助欄目(相關史事、材料研讀、人物掃描、問題思考)、課后活動、知識拓展,以及大事年表,共同構成有機整體。,課文設置,單元導語課文導言課文正文歷史圖表相關史事人物掃描材料研讀問題思考課后活動知識拓展,,,,課文前設,課文旁設,課文后設,,既是教材也是學材,,材料研讀這是編者格外關注的一個欄目。有趣、有用,但難以把握。選擇標準精、準、適、切。,教學資源,教師教學用書(七個部分)課標解讀、教材分析、教學建議和案例、板書設計、問題解答、課堂活動與學業(yè)評價建議、教學資源,HTTP//WWWPEPCOMCN/CZLS/,人教數(shù)字校園(HTTP//WWWPEPSZXYCOM),(二)學習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長關于做好“三科”教材培訓工作的講話精神,2017年56月國家統(tǒng)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學科教材國家級培訓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舉行。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朱之文出席開班式并講話。,朱之文強調,這次國家組織專門力量統(tǒng)一編寫義務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要從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統(tǒng)意識形態(tài)關的戰(zhàn)略選擇、提升義務教育質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認識統(tǒng)編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朱之文指出,統(tǒng)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為魂、能力為重、基礎為先、創(chuàng)新為上;在內容上,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內容。三科教材將于今年秋季學期統(tǒng)一在全國一年級和七年級首先使用,2018年延伸至二年級和八年級,2019年實現(xiàn)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朱之文要求,要充分發(fā)揮三科教材的育人功能,切實抓好使用落地工作。要把國家統(tǒng)編教材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和編寫思想傳遞給更多的教研員和培訓者,傳遞到全國近400萬名三科任課教師,最終匯聚成保障億萬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宏大力量。各地要統(tǒng)一思想,準確理解和把握統(tǒng)編三科教材的思想和內容,提高認識、強化培訓、加強教研、落實保障措施、加強輿論引導,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確保義務教育統(tǒng)編三科教材順利使用。,培訓分為國家級、地市級和縣級培訓。國家級培訓按學科分年級、分5個班次進行,培訓對象包括各省教育廳(教委)分管負責同志和省級教研室主要負責同志、省市兩級學科教研員與原三科教材出版社相關教材編寫人員,共計2800人,于2017年5月結束。省級和地市級培訓于6月結束??h級培訓于7月結束。2018年和2019年的培訓將按教材的使用進程在每年秋季開學前完成,并覆蓋所有的三科教師。,(三)作為執(zhí)行者,我們該如何應對,1端正態(tài)度,與教育主管部門要求保持一致,迎接新理念、新要求、新變化。,,2以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學習。,3符合時代要求,在變動中抓住機遇,脫穎而出。,4抓住學科特點,深刻理解歷史教材編寫指導思想、編寫理念、教材特色與方法創(chuàng)新。,歷史教育從來不是枯燥的事實陳述,它肩負著“智育”與“德育”的雙重責任。,如1歷史教育要“立德樹人”,如2群體認同與民族凝聚力,國家認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道路認同對黨的領導的認同,如3歷史線索,跨越十年的歷史年代時序與因果;跨越百十年的歷史時期演變線索;跨越數(shù)百年時代主題與時代特征;跨越千年的歷史發(fā)展趨勢與規(guī)律;即短線、中線、長線;線越長其規(guī)律性越明顯。,七年級上冊,七年級教材內容體現(xiàn)的基本線索,中國古代史,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和獨特文明,以及歷代基本特征為核心,注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同時重視中外交流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的歷史問題,二,,歷史學是在一定的歷史觀指導下對人類的過往進行敘述和闡釋的學科。中學歷史教科書在對基本史事進行敘述的過程中,也必然要闡發(fā)對歷史的認識。這種歷史認識既要依從史學界已形成的共識,更要體現(xiàn)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這就涉及對歷史的一些基本的看法和認識,而這些對歷史的基本認識,是教師應把握的,也是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所應形成的。,在編寫和審查部編歷史教材的過程中,涉及到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在處理這些問題的表述時,既要符合歷史的實際,史事要準確;更要符合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觀點要正確。對這重要問題的闡釋,要考慮到政治思想導向的問題,要對學生有正面的教育意義,充分發(fā)揮歷史課程的教育功能。,1大一統(tǒng)國家的發(fā)展與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中國古代史的主線,要讓學生認識到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性,形成國家認同。要點不僅要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國家歷史發(fā)展的具體演進,還要掌握國家的大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即使是割據(jù)時期,也孕育著統(tǒng)一的走向。,2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自秦漢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密切交往,團結奮斗,共同開發(fā)祖國的疆域,中國各民族在歷史發(fā)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產生了極大的凝聚力。要使學生認識到維護民族團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要點各民族之間形成了休戚與共的緊密關系。各民族都對中國的歷史發(fā)展做出了貢獻。,3中國疆域的演變發(fā)展,歷史上中國的疆域,不僅包括歷代中央王朝或漢族政權控制的疆域,也包括尚未納入中央王朝版圖的各地方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疆域,包括少數(shù)民族活動的地區(qū)。經過歷朝的經營,對西藏、新疆、東北、西南等地區(qū),以及臺灣及所有其附屬島嶼、南海諸島等進行有效的管轄。通過學習,使學生具有國家領土主權的意識,包括國土和海疆意識。要點中國古代各歷史時期疆域的四至。歷代朝廷對邊疆地區(qū)的有效管轄。,4民族政權的問題,歷史上不管是處于中央王朝的統(tǒng)轄之下,還是在政權分立的時期,中國疆域內的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成員。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不同民族的政權,其控制的區(qū)域也都是中國疆域的一部分。少數(shù)民族政權與中央王朝的關系,以及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是國內不同民族政權之間的關系。要點各政權的關系,不是中國與外國的外交關系。民族政權之間的平等相處和友好往來是主流。,,,首先,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的和平相處是主要的方面,而戰(zhàn)爭是次要的方面。其次,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都是屬于國內戰(zhàn)爭,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盡管交戰(zhàn)的雙方會互稱敵我,但這只是歷史上民族關系出現(xiàn)極端矛盾時的表現(xiàn),而不是不同國家的主權沖突。如宋與遼、金的戰(zhàn)爭,屬于我國內部的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因為契丹、女真族建立的政權,也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不是外國的政權或外來的政權。我們要注意到在教材的表述中,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是絕不用“侵略”與“反侵略”的提法的。,,5民族矛盾與民族沖突,中國古代史,,,但歷史上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是有不同性質的,戰(zhàn)爭的雙方有正義與非正義、統(tǒng)一與分裂、壓迫與反壓迫、征服與反征服的區(qū)別。如何評價和區(qū)別這些戰(zhàn)爭的性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此,要從我國是一個整體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立場出發(f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論。總體上說,凡是進行分裂割據(jù)、破壞民族團結、違背人民根本利益的戰(zhàn)爭,要視為非正義的戰(zhàn)爭;而符合包括少數(shù)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的利益,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順應國家統(tǒng)一發(fā)展趨勢的戰(zhàn)爭,則是正義的戰(zhàn)爭。如清朝討伐西北邊疆的分裂勢力,就是為了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正義戰(zhàn)爭。,,中國古代史,,要點從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的角度上實事求是地評論。對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戰(zhàn)爭,要給予充分的肯定。,6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是歷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使學生形成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七年級教材中有專門的課介紹這方面的內容。教學中要注意講清楚文化成就的具體內容,概括出文化成就的突出特色,認識其歷史上的作用與影響,引導學生從文化的發(fā)展看歷史的進步,形成文化自信。要點本土性、多樣性、吸納性、凝聚性、連續(xù)性,7對外關系與中外交流,歷史上的中國,并不是孤立、封閉地發(fā)展的,中外交流始終是在進行著。在七年級教材中,安排有專門的課論述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對外關系。尤其是兩漢時期,以及隋唐以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無論是陸路還是海陸,都有很大的發(fā)展。通過相互交往,中國在多方面獲取收益,也將中國在各方面的成果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要點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主流是友好平等。通過中外交流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教師對這些重要問題的教學,要注意以下方面,●立場要堅定不移,觀點要旗幟鮮明?!駡猿终娼逃?,引導學生正面認識?!裆朴诎l(fā)掘思想內涵,汲取歷史經驗?!褡⒁馇昂箨P聯(lián),從聯(lián)系中探尋規(guī)律?!裨⒔逃谑罚苊夂唵巍⑸驳恼f教。,,,,以上這些重要問題,既關乎于歷史觀,又涉及到歷史發(fā)展的主線,是教師在分析教材、使用教材時需要特別注意到的。因此,教師應把握好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在教學中正面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客觀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使歷史教育的功能得以很好地發(fā)揮,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科學、正確的歷史意識。,,教材使用的部分建議,三,歷史,,,?1堅持導向,正面引領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掌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形成正確的歷史認識,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政治和思想的導向,在闡發(fā)教材時,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堅持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原則,充分發(fā)掘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教育的內涵,既講清基本史事和歷史發(fā)展線索,也要通過對具體史事的分析和解釋,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歷史認識,從而使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2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歷史教師要用好教科書,必須在鉆研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科書的體例、結構、脈絡和內容,并以教科書為依托,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因此,教師要鉆研教科書,搞清楚教科書的整體結構及各個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書中的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觀點等;要把握每課在全書中的地位,關注課與課之間的聯(lián)接,在此基礎上,搞清楚每課課文的具體內容。,,,?3承上啟下,融會貫通教材的實施是分階段進行的,但要始終把握教材的主線。以上的一些重要問題,在教學中需要瞻前顧后,融會貫通,使這些問題前后相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梳理清楚每課課文的邏輯層次,而且要將這些重要的問題聯(lián)通起來,使學生從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上認識某一時期的發(fā)展,進而形成整體性、全局性的認識。,,,?4全面分析,提升認識新教科書是“教本”與“學本”的結合,學生能否用好教科書至關重要。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采取有效策略使學生學好、用好教科書。因此,教師要始終關注并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在對基本史實進行必要講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歷史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能力,發(fā)展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部編新教材使用如何進行教學目標設定,四,歷史,科學定位教學目標為什么教為什么學,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它不但對教學過程起著指導和定向的作用,還為學業(yè)評價提供了標準與依據(jù)。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教育階段之后理應形成的學科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及其相應的教學內容、學業(yè)水平規(guī)定的具體描述,具有法定的性質。趙亞夫追尋歷史教育的本義兼論歷史課程標準的功能J課程教材教法20043.,從系統(tǒng)論的理論上講,事物是作為系統(tǒng)而存在的,系統(tǒng)的主要特征是整體性、相關性、有序性、結構性、層次性等,而這些特征又都是以系統(tǒng)的聯(lián)系為基礎的。歷史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目標,就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雖然在課程標準中對目標進行了分別的表述,但在落實目標的實際過程中,這三者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是非常重要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P71,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明確課程目標與課堂教學目標的關系,●內容標準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窳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對該課程內容的解讀秦滅六國,建立統(tǒng)一多民族的國家,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制度,推行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并認識到秦所建立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同時,突出提到了秦始皇這個重要的歷史人物,教師在教學時,一是要注意使學生認識到秦的統(tǒng)一,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期戰(zhàn)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二是要注意使學生了解到秦朝創(chuàng)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實行了一套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建樹,為此后的各代所仿效;三是要使學生了解到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有利于國家的管理,有利于促進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字的統(tǒng)一,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案例】七年級上冊第9課秦統(tǒng)一中國,●教學設計1稿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2通過引導學生歸納“秦完成統(tǒng)一的原因”“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等直觀教具,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3通過對秦朝統(tǒng)一歷史作用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的統(tǒng)一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進步作用。,●內容標準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窠虒W設計2稿1能說出秦滅六國并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王朝的時間、建立者及其都城。知道秦國與秦朝的區(qū)別。2在秦朝疆域示意圖上標出秦朝的都城,指出秦長城的起止點及靈渠的地理位置,建立時空概念。3閱讀教材,填寫教師提供的秦朝中央與地方官制知識結構圖,說出中央集權的概念內涵。并結合春秋戰(zhàn)國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理解中央集權對鞏固統(tǒng)一的作用,知道中央集權制為此后歷代所仿效。4列舉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并從國家管理、經濟文化交流與發(fā)展、歷史的傳承等角度分析其歷史意義。,,,●教學設計1稿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tǒng)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長城、靈渠兩項古代工程。,●教學設計2稿1能說出秦滅六國并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王朝的時間、建立者及其都城。知道秦國與秦朝的區(qū)別。,,,●教學設計1稿2通過引導學生歸納“秦完成統(tǒng)一的原因”“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利用實物模型、地圖等直觀教具,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能力。,●教學設計2稿2在秦朝疆域示意圖上標出秦朝的都城,指出秦長城的起止點及靈渠的地理位置,建立時空概念。,,,●教學設計1稿3通過對秦朝統(tǒng)一歷史作用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的統(tǒng)一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進步作用。,●教學設計2稿3閱讀教材,填寫教師提供的秦朝中央與地方官制知識結構圖,說出中央集權的概念內涵。并結合春秋戰(zhàn)國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理解中央集權對鞏固統(tǒng)一的作用,知道中央集權制為此后歷代所仿效。4列舉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并從國家管理、經濟文化交流與發(fā)展、歷史的傳承等角度分析其歷史意義。,,,,,,研究教材,,,,,,,,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標準將中國古代歷史的第一個時期定位“史前時期”,是從歷史認識的角度而言的,指的是我國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的人類活動時期,也是國家產生之前的歷史時期。其上限從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活動開始,下限是夏朝建立之前,時間大約是一百多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左右。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研讀課標,,,,,錢穆在中國古史大綱中說“民族最先歷史無不從追記而來,故其中斷難脫離‘傳說’與帶有‘神話’之部分。若嚴格排斥傳說,則古史即無從說起。”,研究教材,,,研讀課標,這是從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角度上提出的要求,使學生從一開始學習歷史時,就初步了解到,我們所學習的歷史是有所依據(jù)的,是根據(jù)反映歷史實際的各類材料和信息對歷史加以闡述的,史前時期的歷史主要是依據(jù)考古發(fā)掘而重構起來的,根據(jù)這些可靠的考古材料,我們得以了解到我國境內早期的人類活動,從而不僅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而且從觀念上初步了解到證據(jù)在歷史探究和歷史認識上的重要性。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研讀課標,,,,課標要求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發(fā)現(xiàn)的意義。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jù)。,知道元謀人遺址的發(fā)現(xiàn),明了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結合教師提供的視頻資料,了解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fā)現(xiàn)的情況,感受考古學家不懈探究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在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上標注北京人遺址的地理位置。(時空觀念)根據(jù)周口店出土的化石及龍骨山山洞遺存的石器、動植物化石和灰燼等圖片材料,觀察和概括北京人的體態(tài)特征、生活與生產狀況。理解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人類進化過程提供了可靠的證據(jù),從而明了北京人發(fā)現(xiàn)的意義。(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論從史出,歷史的想象力,歷史的想象力,相關參考文獻資料,1漫談初中歷史課程中的“北京人”2011年版初中歷史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解析(任世江)2也從“北京人”說起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知識更新問題(余偉民)3關注歷史細節(jié)的作用,提升學生對歷史的“感覺”以“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一課為例(劉澤偉),,謝謝請多批評指正。,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73
大小: 8.87(MB)
子文件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