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2016.3培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血栓性疾病的實驗室診斷,,血栓性疾病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jù),,,主要內容,1、 血液凝固 抗血液凝固 機制 纖維蛋白溶解 2、相關的實驗室檢測指標3、實驗室質量控制4、檢測結果的臨床應用,,血栓形成機制,□本質:血液凝固 生理性的血液凝固:止血(有限)。 病理性的血液凝固:血栓(失控)。,,,血管壁的止血作用,,血小板的止血作用,,血液凝固機制,,凝血因子,目前主要認為

2、有14個:1、國際委員會命名Ⅰ~ⅩⅢ(其中Ⅵ是Ⅴ的激活態(tài),已廢除)2、激肽釋放酶原(PK)3、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凝血因子分類,1、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 Ⅱ 凝血酶原 Ⅶ 穩(wěn)定因子 Ⅸ 血漿凝血活酶成分PTC Ⅹ Stuart-Prower因子2、接觸因子 Ⅻ 接觸因子 Ⅺ 血漿凝血活酶前質PTA PK

3、 激肽釋放酶原 HMWK 高分子量激肽原,凝血因子分類,3、對凝血酶敏感因子: Ⅰ 纖維蛋白原 Ⅴ 易變因子 Ⅷ 抗血友病球蛋白 ⅩⅢ 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4、其他 Ⅱ 組織凝血活酶 Ⅳ Ca2+,,,凝血系統(tǒng)的實驗室檢查,,抗血液凝固系統(tǒng),內皮細胞 細胞抗凝 單核-巨

4、噬細胞抗血液凝固系統(tǒng) 肝細胞 體液抗凝 抗凝血酶 PC系統(tǒng),,體液抗凝作用機制,1、抗凝血酶Ⅲ(AT-Ⅲ) :只有抗凝血酶III在臨床上是有意義的。 AT-Ⅲ是體內主要的抗凝物質,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80%。AT-Ⅲ

5、是肝素依賴的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分子中有肝素結合位點和凝血酶結合位點。抗凝機制: 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形成1:1復合物滅活活性因子;除IIa外, IXa、Xa、XIa、XIIa *肝素作用于AT的賴氨酸殘基從而大大增加AT的抗凝血酶活性 2、PC系統(tǒng):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調節(jié)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PC和PS均由肝臟合成,是依賴維生素K的抗凝物質。 抗凝機制:凝血酶與TM以1:1比例結合形成復合

6、物,后者使PC釋放出小肽,生成活化蛋白C(APC)。APC在PS的輔助下,形成FPS-APC-磷脂復合物,該復合物可以滅活FⅤa、FⅧa;抑制FⅩa與血小板膜磷脂的結合;激活纖溶系統(tǒng);增強AT-Ⅲ與凝血酶的結合。,體液抗凝作用,肝素輔因子Ⅱ,Ⅱa Ⅸa Ⅹa Ⅺa Ⅻa K,,AT-Ⅲ肝素,TFPI,Ca2+,Ⅱa/TM,Ⅴa Ⅷa TF/Ⅶa,APC+PS,PC,激活纖溶,TFPI—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TM—血栓調節(jié)蛋

7、白,,,,,,,,,,,,,,(肝臟和內皮細胞合成),抗血液凝固系統(tǒng),抗凝血系統(tǒng)相關實驗室檢查,ATⅢ:發(fā)色底物法。 過量凝血酶與AT形成1:1復合物 剩余凝血酶作用于發(fā)色底物。,3、纖溶系統(tǒng),作用:纖維蛋白溶解過程為一系列蛋白酶催化的連鎖反應,分為兩個階段:1、纖溶酶原(PLG)被激活變?yōu)槔w溶酶(PL)2、纖溶酶水解纖維蛋白(原)及其他蛋白,纖溶酶原激活途徑,,纖維蛋白(原)降解機制,,D二聚體的多種類型

8、,纖溶系統(tǒng)相關實驗室檢查,FDPs、DD:免疫比濁法 抗FDPs/抗DD單克隆抗體包被的膠乳顆粒影響因素: 1、循環(huán)中存在DD、DD/E等分子量不同的片段 2、各品牌試劑抗DD單抗---不同分子量的Fb碎片 ---結果可比性差 要求:同一實驗室;連續(xù)檢測,,檢測結果的臨床應用,PT監(jiān)測口服抗凝劑(華法林,INR),華法林有沒有溶栓的作用?,口服抗凝劑治療的檢測范圍,APTT用于肝素治療的監(jiān)護,1、APTT

9、對血漿肝素的濃度很敏感,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實驗室監(jiān)護指標。2、一般在肝素治療期間,APTT維持在正常對照的1.5~3.0倍為宜。注意事項: 1、APTT測定結果必須與肝素治療范圍的血漿濃度呈線性關系,否則不宜使用。 2、肝素可致血小板減少。,監(jiān)測溶栓治療的應用,出血發(fā)生率:5%~30%,嚴重出血發(fā)生率1%~2%,急救:停止溶栓,即用Fg/PCC制品或抗纖溶藥等,聯(lián)合應用:Fg、TT、FDPs三項指標,纖維蛋白原的臨床應用,纖維

10、蛋白原增多:1、Fg是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機體的一種非特異性反應 。 a 感染性疾?。?b 無菌性炎癥: C 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月經期及妊娠期 2、心腦血管疾病 :大都存在著Fg的異常增高,F(xiàn)g能增強紅細胞和血小板聚集性。 3、惡性腫瘤 :Fg呈高濃度水平,且較一般疾病顯著增高。Fg屬粘附蛋白家族,與惡性腫瘤的轉移密切相關,其在腫瘤的轉移過程中可作為不同粘附分

11、子的配體,即起橋梁作用。 4、腎病綜合征 :Fg含量增高為其重要特征,纖維蛋白在腎小球的沉積是腎病患者最常見的病理變化,35%的病例會發(fā)生血栓形成。,32,惡性腫瘤轉移時導致高凝狀態(tài)的機制,血小板和纖維蛋白原包裹腫瘤細胞,D-二聚體↑FⅧ ↑FⅦ↑FIB↑,,纖維蛋白原的臨床應用,纖維蛋白原降低:1、DIC中晚期、原發(fā)性纖溶、重癥肝炎、肝硬化。2、作為蛇毒治療(抗栓酶、去纖酶)和溶栓治療(UK、t-PA)的監(jiān)測指標。FIB

12、在1.2~1.5g/L,治療安全有效。,凝血酶時間的臨床應用,凝血酶時間(TT)延長見于血漿纖維蛋白原減低或結構異常;臨床應用肝素,或在肝病、腎病及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時的肝素樣抗凝物質增多;纖溶蛋白溶解系統(tǒng)功能亢進。,抗凝血酶的臨床應用,1、器官衰竭時AT合成降低:由于肝臟是合成AT的主要器官,因此在肝硬化、重癥肝炎、肝癌晚期、急性肝功能衰竭、早產兒等,由于合成減少,AT活性與水平減低,且常與疾病嚴重程度相關,可伴發(fā)血栓形成。2、血

13、漿AT丟失:腎病綜合征時,由于AT的分子量較小,易從尿液中隨蛋白流失,腎病綜合征患者尿蛋白排出量越大,血漿中AT越低。故??蓪е履I靜脈和深靜脈血栓形成。此外,高血壓所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燒傷和多發(fā)性創(chuàng)傷失血等原因也會造成AT的大量丟失,進而導致高凝狀態(tài)或血栓形成。,抗凝血酶的臨床應用,3、AT消耗增加導致活性降低:見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統(tǒng)活化,消耗AT,增加血栓風險和加重血栓性疾病的程度。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顱內靜脈

14、竇及腦靜脈血栓形成、DIC、外科手術后、口服避孕藥、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梗死時,AT活性顯著降低,其降低程度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4、敗血癥與AT:AT活性處于低水平與敗血癥所致DIC患者的死亡風險密切相關。許多研究顯示,AT活性越低,患者死亡率越高,阻止患者AT水平的持續(xù)下降,能夠降低嚴重敗血癥和敗血癥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抗凝血酶的臨床應用,5、前DIC:AT活性降低是DIC前期的重要特點。6、肝素抵抗:肝素是AT的輔因子,兩者

15、結合,AT的生物效應(滅活凝血酶的速率)可提高1000-2000倍,最終抑制絲氨酸蛋白酶的效應還是取決于AT的活性。有研究報道,當AT的活性為70%時,肝素的作用約降低65%;當AT活性為50%時,肝素的作用只有原來的1/5.說明當體內AT活性降低時,單純應用肝素治療,其療效受到明顯影響。檢測發(fā)現(xiàn)AT活性低于50%,肝素效應與預期不符時,應考慮補充AT。,抗凝血酶Ⅲ的臨床應用,病理性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強。 1、出血性疾?。?/p>

16、如血友病、AA、心瓣膜病。 2、尿毒癥腎移植。 3、服抗凝藥物后。病理性降低: 1、先天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癥:CRM-型和CRM+型 2、ATⅢ合成降低:見于肝臟疾病、肝功能障礙。 3、ATⅢ丟失增加:見于腎病綜合癥。 4、ATⅢ消耗增加:見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抗腫瘤治療對抗凝血系統(tǒng)的影響,,FDP和DD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1、D-D用于排除低/中臨床危險度評估(PTP)的VTE(D

17、VT/PTE) 靈敏度 82%----100% 特異度 32%----52% 陰性預測值 99%----100% 對高度PTP患者,D-D的排除意義不大,此時可直接用影像學檢查做診斷(B超、靜脈造影等),FDP和DD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2、DIC診斷的應用 敏感度(%) 特異度(%) 診斷效率(%)單用FDPs 100

18、 67 87單用D-D 91 61 80FDPs+ D-D 91 94 95,FDP和DD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3、鑒別原發(fā)性纖溶和繼發(fā)性纖溶(DIC) FDPs D-D原發(fā)性纖溶 ↑ ↑ ↑

19、 ↑ / N 繼發(fā)性纖溶 ↑ ↑ ↑ ↑ 持續(xù)升高 早期升高后期漸漸下降 再結合PLT/BPC、Fg、3P試驗、PT、APTT等可幫助鑒別原發(fā)性纖溶和繼發(fā)性纖溶。,FDP和DD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4、溶血栓治療在溶栓藥(UK、SK、rt-PA)作用下: 血栓完全溶解:溶栓2h FDP/D-D明顯升高

20、 2—12h 開始下降 48h 降至基線水平 2周后 恢復至正常水平 血栓部分溶解: 溶栓2h FDP/D-D升高 72h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以后 下降速度較慢 (溶栓

21、治療過程中,F(xiàn)DP↑↑↑ DD 不變),FDP和DD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5、臨床評估FDP/D-D 的生理因素(假陽性): 年齡:隨年齡增高而增高(>80歲) 飲食:高脂飲食、酗酒 活動:劇烈運動 月經:月經期和月經后 妊娠/產褥期 肥胖、不良的生活習慣,FDP和DD聯(lián)合檢測的臨床應用,5、臨床評估FDP/D-D 的病理因素(對排除VTE診斷為假陰性):

22、 抗凝治療≧24h、小血管血栓、上靜脈血栓、幼兒靜脈血栓、纖溶活性下降、血栓形成>14天(陳舊性血栓)等。 因此, FDP/D-D水平<正常參考范圍下限,不能輕易排除血栓形成。(問題:DD結果正常,能否排除VTE?),,DIC診斷中的應用,DIC診斷中的應用,DIC與原發(fā)性纖溶癥的鑒別,靜脈血栓栓塞預防和治療的專家共識(2006)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第二版)ICU病人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

23、指南(2009)內科住院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的中國專家建議(2015 第二版)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2015第二版)中國腫瘤相關靜脈血栓栓塞的預防與治療專家共識(2015 第二版)急性肺血栓栓塞癥診斷治療專家共識(2015 第二版)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介入治療規(guī)范的專家共識(2011)易栓癥診斷中國專家共識(2012)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篩查與治療的專家共識(2013)“ D-二聚體檢測” 急診臨床

24、應用專家共識(2013)圍術期深靜脈血栓/肺動脈血栓栓塞癥的診斷、預防與治療專家共識(2014)醫(yī)院內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與管理建議(2015)2015年12月啟動《中國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制定,血栓性疾病診療的專家共識,,含蓋 血液凝固系統(tǒng)、抗凝系統(tǒng)和纖溶系統(tǒng) 為臨床提供患者血栓與止血功能的基礎信息 能實現(xiàn)自動化快速檢測 成本較低,便于普及,PT、APTT、Fbg、TT、AT、FDP、D-Dimer,,,,,,,,常

25、規(guī)七項檢測的臨床應用,提示高凝狀態(tài),PT ,APTT ,TT N/ ,F(xiàn)gAT ,F(xiàn)DP ,D-Dimer,,,,,,,,,PT ,APTT ,TT ,F(xiàn)g AT N/ ,F(xiàn)DP和D-Dimer N/,提示低凝狀態(tài),,,,,,,,★ DIC的早期診斷和動態(tài)監(jiān)測★ 外科手術前后的血栓形成及出血監(jiān)測★ 靜脈栓塞性疾病早期排除及風險評估★ 病理產科血栓風險評估及產后大出血監(jiān)測

26、★ 兒科疾病高凝狀態(tài)監(jiān)測及預后評估★ 惡性腫瘤、白血病早期識別、血栓及出血監(jiān)測★ 肝臟疾?。ㄖ匕Y肝炎、肝硬化),常規(guī)七項檢測的臨床應用,,★ 腎臟疾?。I病綜合征、腎移植術后)★ 心血管疾病病情評估(心力衰竭、房顫、旁路手術)★ 糖尿病并發(fā)癥的監(jiān)測★ 腦出血、腦梗死鑒別和治療監(jiān)測★ 嚴重感染 ★ 溶栓治療評估及血栓復發(fā)的監(jiān)測★ 抗凝治療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及停藥后血栓風險評估★ 介入治療療效及再堵塞風險評估

27、,常規(guī)七項檢測的臨床應用,手術前后出凝血狀態(tài)評估 各種手術前檢測凝血七項,可為臨床提供較全面的術前評估患者出凝血功能、決定是否手術的依據(jù),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是預防手術出血,保證手術安全,消除醫(yī)療隱患的必要步驟。術后監(jiān)測患者凝血七項,是預防術后出血、血栓形成,療效判斷及預后評估的重要依據(jù)。,術前患者VTE的風險性評估,*指僅含有所列危險因素中的一項,外科術后:血栓形成的機制,□ 手術損傷 血管內皮損傷→凝血因子

28、活化,抗凝血和纖溶減弱?!?術后制動 血流瘀滯→加重血管內皮損傷,利于血栓形成?!?血液成分改變 促凝物質、炎性物質→加重高凝狀態(tài)。,各種手術與VTE的發(fā)生率(1),各種手術與VTE的發(fā)生率(2),骨科手術前后D-二聚體動態(tài)監(jiān)測,張英.骨科手術患者動態(tài)監(jiān)測D一二聚體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年12月第5卷第35期,結論 :血漿 D-二聚體是 目前預測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 比較快速、簡便、

29、 敏感的實驗室指標 ,可為術后并發(fā) DVT的早期臨床預測和診斷提供依據(jù)。,創(chuàng)傷患者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度評分(RAPT),RAPT≤5分為低風險,DVT發(fā)生率為3.6%;5—14分為中等風險,DVT發(fā)生率為16.1%;>14分為高風險,DVT發(fā)生率為40.7%。,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DVT的篩查流程圖,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D-二聚體檢測,,陽性,陰性,RAPT評分,≥ 5分,< 5分,排除診斷,動態(tài)監(jiān)測D-二聚體,陰性,陽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