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賞文庫
全部分類
  • 抗擊疫情 >
    抗擊疫情
    病毒認知 防護手冊 復工復產 應急預案 防控方案 英雄事跡 院務工作
  • 成品畢設 >
    成品畢設
    外文翻譯 畢業(yè)設計 畢業(yè)論文 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任務書 課程設計 相關資料 大學生活 期刊論文 實習報告
  • 項目策劃 >
    項目策劃
    土地準備 規(guī)劃設計 開工開盤 項目綜合 竣工移交 售后移交 智慧方案 安全專項 環(huán)境影響評估報告 可行性研究報告 項目建議書 商業(yè)計劃書 危害評估防治 招投標文件
  • 專業(yè)資料 >
    專業(yè)資料
    人文法律 環(huán)境安全 食品科學 基礎建設 能源化工 農林牧畜 綜合待分類 教育經驗 行政人力 企業(yè)管理 醫(yī)學衛(wèi)生 IT技術 土木建筑 考研專題 財會稅務 公路隧道 紡織服裝
  • 共享辦公 >
    共享辦公
    總結匯報 調研報告 工作計劃 述職報告 講話發(fā)言 心得體會 思想?yún)R報 事務文書 合同協(xié)議 活動策劃 代理加盟 技術服務 求職簡歷 辦公軟件 ppt模板 表格模板 融資協(xié)議 發(fā)言演講 黨團工作 民主生活
  • 學術文檔 >
    學術文檔
    自然科學 生物科學 天文科學 醫(yī)學衛(wèi)生 工業(yè)技術 航空、航天 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 軍事 政學 文化、科學、教育、 交通運輸 經濟 語言、文字 文學 農業(yè)科學 社會科學總論 藝術 歷史、地理 哲學 數(shù)理科學和化學 綜合性圖書 哲學宗教
  • 經營營銷 >
    經營營銷
    綜合文檔 經濟財稅 人力資源 運營管理 企業(yè)管理 內控風控 地產策劃
  • 教學課件 >
    教學課件
    幼兒教育 小學教育 初中教育 高中教育 職業(yè)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 考研資源 試題真題 作業(yè)習題 課后答案 綜合教學
  • 土木建筑 >
    土木建筑
    專項施工 應急預案 建筑規(guī)范 工藝方案 技術交底 施工表格 圖片圖集
  • 課程導學 >
    課程導學
    醫(yī)學綜合 中醫(yī)養(yǎng)生 醫(yī)學研究 身心發(fā)展 醫(yī)學試題 影像醫(yī)學 醫(yī)院辦公 外科醫(yī)學 老年醫(yī)學 內科醫(yī)學 婦產科 神經科 醫(yī)學課件 眼鼻喉科 皮膚病科 腫瘤科 兒科醫(yī)學 康復醫(yī)學 全科醫(yī)學 護理學科 針灸學科 重癥學科 病毒學科 獸醫(yī) 藥學
    • 簡介: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三節(jié)降水的變化與分布,,學習目標,1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2運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圖說出降水變化的規(guī)律。3初步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歸納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和特點。,,課前預習,一、降水的變化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tǒng)稱為_________。2_____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據(jù)單位時間內_________的多少,氣象部門把降雨劃分為不同等級。3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_________,降水量的單位是_________。4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qū)一年內降水的_________。,降水,降雨,降雨量,雨量器,毫米,季節(jié)變化,二、降水的分布5通常用_________圖來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況,在圖中,同一條_________線上各點的降水量相等。6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_____;兩極地區(qū)降水_____;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_____岸降水少,大陸_____岸降水多;_____沿海地區(qū)降水多,_______地區(qū)降水少。7印度東北部的_________,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是世界的“雨極”。位于智利北部的_________沙漠,被稱為世界的“干極”。,等降水量線,等降水量,多,少,西,東,中緯度,內陸,乞拉朋齊,阿塔卡馬,,精巧點撥,1測量降水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單位是毫米。2降水量柱狀圖的判讀。,(1)看“總量”,說“多少”。即觀察、估算年降水總量,對該地年降水量進行定性描述為“多”“較多”“較少”或“少”。(2)看“差值”,說“變化”。①看“極值”,對“月份”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也即出現(xiàn)的月份。②算“差值”,說“變化”即計算降水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描述該地降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大小。3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3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同步訓練夯實基礎,知識點①降水的變化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降雨B降雪C降雹D露2圖332所示工具是用來測量A氣溫B降水量C空氣濕度D風向、風力,A,B,某地理興趣小組觀測當?shù)啬吃氯课宕谓邓^程,并記錄了降水量(見下表)。當?shù)啬昶骄邓考s1100毫米。據(jù)此完成3~4題。3該地當月降水量為()A1100毫米B255毫米C41毫米D51毫米,B,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興趣小組測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溫度計B該地當月處于旱季C該地當月中下旬持續(xù)降水時間長D該地當月第二次降水的強度最大,C,5下表中數(shù)據(jù)為某城市2017年各月平均降水數(shù)據(jù),據(jù)此繪制的降水量柱狀圖中與表中數(shù)據(jù)一致的是(),B,6衡量一個地區(qū)降水量的多少,一般用A日降水量B月降水量C年降水量D多年平均降水量7如圖333所示北半球四地中,有一個地方的農業(yè)生產在夏季必須依靠灌溉,該地是A甲B乙C丙D丁,D,A,知識點②降水的分布8從緯度分布來看,世界上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帶是A南、北兩極B南、北回歸線兩側地帶C赤道附近地帶D中緯度內陸地區(qū)讀圖334,完成9~10題。,C,9該地降水量多的季節(jié)是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D,10該地的降水特點是A降水豐富,季節(jié)分配均勻B降水豐富,年內變化明顯C降水稀少,季節(jié)分配均勻D降水稀少,年內變化明顯11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是A南美洲B亞洲C歐洲D北美洲,B,A,12某雨傘生產廠的廠長計劃到圖335中的四個地方開辟新的市場,銷售部長卻告訴他圖中有一個地方雨傘的銷售量一定會很差。你認為這個地方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C,13下列四塊大陸中,正確反映世界降水量分布狀況的是,B,14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稱為“世界雨極”的地方是A剛果盆地B亞馬孫平原C阿塔卡馬沙漠D乞拉朋齊15世界降水的分布規(guī)律描述不正確的是A赤道地區(qū)降水多B兩極地區(qū)降水少C回歸線附近降水多D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降水多,D,C,,同步訓練能力提升,16圖336是北半球五個地點的降水情況,讀圖并完成下列各題。,(1)_____地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_____毫米以上。(2)_____地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最不均勻,最多月和最小月相差約_____毫米。(3)_____地各月降水量適中,而且分布比較均勻。(4)_____地各月降水量都很少。(5)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剛好相反的是_____地和_____地。(6)根據(jù)各地降水的時間分配情況,降水可以分為以下類型(填字母)①全年多雨型如()②全年少雨型如()③夏季多雨型如()④冬季多雨型如()⑤全年濕潤型如(),A,400,B,240,C,E,B,D,A,E,B,D,C,17讀圖337,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A~F六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地,最少的是________地。A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上,B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和______毫米之間,C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下。(2)由A、B、C三地的年降水量分布,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規(guī)律是從低緯向高緯____________。(3)圖中D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和______毫米之間。比較D、F兩地的年降水量,可知中緯度沿海地區(qū)降水______(填“多”或“少”),內陸地區(qū)降水______(填“多”或“少”)。,A,C、E,2000,1000,2000,200,逐漸減少,200,500,多,少,(4)圖中E地的年降水量在______毫米以下。比較B、E兩地的年降水量,可知回歸線附近的大陸東岸降水______(填“多”或“少”),西岸降水______(填“多”或“少”)。,200,多,少,,思維導圖,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3
      9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世界的氣候,教學目標,1.閱讀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認識氣候的特點,體會世界各地區(qū)的氣候差異及復雜多樣。2.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地區(qū),認識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3.舉例說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4.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氣候的地區(qū)差異,氣候的兩大要素,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氣溫,降水,復雜多樣的氣候,讀氣溫與降水量柱狀圖,識氣候特點,,,讀氣溫與降水量柱狀圖,識氣候的差異,氣候的地區(qū)差異(“世界真奇妙”),這里全年高溫多雨。,這里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這里常年寒冷,雨雪很少。,氣候的分類柯本分類,閱讀材料柯本氣候分類柯本,德國人,世界著名氣象、氣候學家。1918年創(chuàng)立柯本氣候分類法??卤練夂蚍诸愂菑V為使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采用氣溫和降水兩個指標,同時也考慮了出現(xiàn)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有明顯特征的自然植被類型。例如,在熱帶地區(qū),一年持續(xù)高溫,全年多雨,在熱量和雨水充足條件下生長著熱帶雨林,據(jù)此劃分為熱帶雨林氣候。按此方法,柯本將全球氣候從赤道到極地,劃分為5個氣候帶。各氣候帶又劃分為不同的氣候類型。我們所學習的氣候類型,就是以柯本氣候分類法為基礎,并適當考慮成因劃分出來的。,柯本(18461940),世界氣候類型主要有多少種從氣候名稱和位置中找找規(guī)律,你認為世界氣候類型可以分為哪幾大類,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明察秋毫”,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1,讀圖328,從緯度位置上尋找世界氣候分布的規(guī)律,熱帶氣候(四種)的分布,觀察,以非洲為例,熱帶氣候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熱帶氣候以赤道為軸南北對稱分布。,(1)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哪些大洲世界三大雨林位于什么地形區(qū)(2)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區(qū)位于哪個大洲(3)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哪些大洲最大的分布區(qū)位于哪個大洲的什么地方(4)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哪個大洲的哪些地方,讀圖328,對照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觀察,撒哈拉沙漠,亞馬孫平原,馬來群島,剛果盆地,新幾內亞島,熱帶氣候類型的主要分布地區(qū),溫帶氣候(五種)的分布,溫帶,溫帶,,寒帶氣候的分布,寒帶氣候分布在什么緯度范圍內哪些大洲有寒帶氣候,觀察,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2,讀圖328,從海陸位置上尋找亞歐大陸氣候分布的規(guī)律,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3,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觀察,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小結),垂直分布規(guī)律高原山地氣候。,緯度位置分布規(guī)律熱帶4、溫帶5、寒帶1。,海陸位置分布規(guī)律(以亞歐大陸為例)陸東岸2、陸西岸2、內陸1。,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氣候要素變化及分布規(guī)律的成因,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世界的氣溫及降水呈現(xiàn)上面圖示的特點,對其產生影響的有哪些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想一想,兩地的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有何不同為什么,看看想想,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赤道地區(qū)某地,南極地區(qū)某地,,,,,,,,太陽光,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60°N,40°N,,,,,,,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海陸位置,致使這些地方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點擊各圖片,觀察圖中各地的自然景觀),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地形,想一想,“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這樣的現(xiàn)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A坡降水多還是B坡降水多為什么,A坡降水多。因A坡位于迎風坡,多地形雨。,想一想,影響氣候的因素(小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填填看”活動時間),指出影響下列各地氣候的主要因素,①青藏高原緯度較低,但是氣候寒冷。()②海南島終年如夏,黑龍江北部冬季寒冷漫長。()③新疆塔里木盆地氣候干燥,而同緯度的北京氣候相對比較濕潤。(),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因素,氣候與人類活動,氣候影響人類的活動(討論時間),氣候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游、體育運動、軍事、商業(yè)、工農業(yè)生產等活動有什么關系請舉例說明。,討論,阿拉伯長袍,中國藏袍,農作物的生長,都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水分,不同地區(qū)的氣溫和降水條件不同,所以,同一種農作物,在有的地區(qū)生長良好,在有的地區(qū)卻不能生長。,閱讀材料水稻種植與氣候水稻是一種喜溫喜濕的農作物。氣溫高,水稻長得快;氣溫低,水稻長得慢。如果氣溫在10℃以下,水稻就不能正常發(fā)芽。熱帶全年高溫,種植水稻一年能收獲三次;亞熱帶冬季氣溫較低,水稻從春到秋都能生長,一年可以收獲兩次;到了溫帶,水稻一年只能收獲一次。水稻生長也需要較多的水。降水多的地方,適宜種植水稻;干旱地區(qū),如果沒有充沛的水源供灌溉,就不能種植水稻。,氣候影響人類的活動(“我來講”時間),1.從同學的對話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試著用所學的知識作出解釋。,2.我國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區(qū),夏季如果有一個月不下雨,常會發(fā)生嚴重旱災;而沙漠地區(qū)一年不下雨也不會發(fā)生旱災。這是為什么,氣候變暖人們常說,氣候好像越來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氣象觀測表明,全球氣候確實有變暖的趨勢,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4?08℃。氣溫上升,會使極地區(qū)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斷上升,沿海低地地區(qū)可能被淹沒。氣候為什么會變暖科學家認為,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二氧化碳對大氣有保溫作用。人類一方面燃燒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減少了森林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結果使得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氣溫也就隨著升高了。,人類的活動影響氣候(討論時間),3.世界的人口和城市,多數(shù)分布在溫帶的沿海地區(qū)。閱讀下面的材料,討論面對全球變暖的趨勢,人們應該怎樣應對。,除全球氣候變暖之外,還有哪些人類活動能對氣候產生影響,例如植樹造林,修建水庫,排放硫氧化合物導致酸雨等。,說一說,英國風光,德國風光,烏克蘭風光,哈薩克斯坦風光,蒙古風光,日本風光,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40
      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七單元工業(yè)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第22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歷史九年級上冊(RJ)教學課件,導入新課,新課探究,目標導學一馬克思與恩格斯,馬克思的自白,馬克思的自白,馬克思為何能成為“馬克思”,馬克思1818年公歷5月5日生于德意志邦聯(lián)普魯士王國萊茵?。ìF(xiàn)屬于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特里爾城一個律師家庭。,馬克思,1830年10月,馬克思進入特里爾中學。中學畢業(yè)后,進入波恩大學,18歲后轉學到柏林大學學習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學習焦點卻擺在哲學上。,馬克思與恩格斯,馬克思與恩格斯生平,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寫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發(fā)表。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fā)展起來。,目標導學二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1920年中譯本),共產黨宣言封面(1848年出版),讓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者面前發(fā)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lián)合起來成立了國際工人協(xié)會,史稱“第一國際”。,目標導學三第一國際,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成立,3月18日革命與巴黎公社成立,巴黎公社成立大會,五月流血周中的巴黎,“五月流血周”,巴黎公社社員殉難處,巴黎公社社員墻,1馬克思主義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時期,2馬克思主義誕生后對世界歷史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1巴黎公社出現(xiàn)2俄國十月革命3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課堂小結,2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3第一國際,,,隨堂訓練,1下列屬于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歷史功績的一項是A.起草了英國憲章運動的政治綱領B.創(chuàng)作了全世界廣泛傳唱的國際歌C.共同起草了共產黨宣言D.領導建立了巴黎公社,C,2這是一首100多年來唱遍全世界的歌曲,這是一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zhàn)歌;這首歌就是歐仁鮑狄埃創(chuàng)作的A命運交響曲B國際歌C馬賽曲D黃河大合唱,B,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5
      1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思考北京大學校園內不乏東西方大師的雕像,卻一直沒有孔子像。北大是否該為孔子立像孔子雕像的背后折射了什么問題,太極宗師,李大釗,智圣,塞萬提斯,,,,,,,,,探辦刊緣起,明大師用心,陳獨秀,探辦刊緣起,明大師用心,1911年1915年民國,“陳獨秀”的民國印象,1911年,,1912年,,1913年,,1914年,,1915年,,1912年情人節(jié)的前兩天,大清完了,皇帝倒了,辮子剪了。人民歡呼雀躍,“民國萬歲,天下太平”成了大家的口頭禪。,陳獨秀的民國印象,1912年3月,臨時參議院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及一些鼓勵資產階級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政策法令。,陳獨秀的民國印象,也是1912年,民國教育部以“忠君與共和政體不合,尊孔與信教自由相違”為由,明令全國各中小學校,廢止談經和拜孔之禮。,陳獨秀的民國印象,1912年3月,聽說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了。一切、一切都開始悄無聲息的發(fā)生變化了,旋即,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民不聊生,人們失望了,許多人家的門聯(lián)遂改為“民國萬稅,天下太貧”,中國真正步入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陳獨秀的民國印象,1912年12月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在上海創(chuàng)立了福新面粉公司,它與茂新面粉公司共同構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面粉企業(yè)集團。,陳獨秀的民國印象,次年(1913年),袁世凱連發(fā)尊孔令和祭孔令。,陳獨秀的民國印象,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凱在孔廟進行了大型的祭孔活動,這是民國以來第一次祭孔朝圣。,1914年的冬至(12月23日),袁世凱又穿著稀奇古怪的服裝按照中國古代皇帝祭天的禮儀到北京天壇舉行祭天儀式。,陳獨秀的民國印象,某一天,“我”在中華新報上看到一則新聞有一女子唐氏19歲,許配張家,還未過門,未婚夫就死了,為了做烈女,唐氏選擇了自殺殉夫,最后服用砒霜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官府為表彰其行,為其修建了一座“貞節(jié)牌坊”。,陳獨秀的民國印象,還有一天,“我”看到一群人正在爭搶人血饅頭,據(jù)說這是救病的良藥。我驚呆了,陳獨秀的民國印象,也是1915年,民族資本家張弼士創(chuàng)立的中國首家葡萄酒企業(yè)張裕釀酒公司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15年,中國出現(xiàn)了一批新式紡織廠。,陳獨秀的民國印象,同樣是1915年,袁世凱為使日本支持自己稱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陳獨秀的民國印象,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新文化運動背景,小組合作探究,政治,思想,經濟,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企圖恢復帝制,實行專制統(tǒng)治,共和夢斷,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民眾中忠君、尊孔、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仍占統(tǒng)治地位,袁世凱尊孔復古,探辦刊緣起,明大師用心,,,,,雜志名稱,封面,戰(zhàn)斗口號,文章內容,,青年雜志的定位全在一個“新”字上“新”知識、“新”思想,以“新”換“心”。假如你是陳獨秀,你將如何設計這份雜志呢,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根據(jù)青年雜志的封面信息和這些材料,歸納青年雜志的主題是什么,法語青年,啟蒙運動,富蘭克林(科學家),材料1他從蒼天處取得閃電,從暴君處取得民權。他是美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學家,他是科學與民主的典型結合,他是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主題,民主與科學,民主、自由、平等,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材料2“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之科學法則國人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陳獨秀敬告青年,,思考新文化運動的“民主”與孫中山的“民主”有何不同,材料3一個貞烈的女孩子,描寫一個14歲的望門寡,被她父親關在屋里強迫自殺的故事。她的父親循循善誘地說“阿毛,你怎么這樣的糊涂我自從得了吳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節(jié),成你一生名節(jié),做個百世流芳的貞烈女子。這樣殉節(jié),要算天底下一種有體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許多光彩,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內容,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材料4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決裂,最后離家出走的自我覺醒過程,表現(xiàn)了女性對傳統(tǒng)男權社會的反叛。,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魯迅評價“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小組合作探究娜拉出走后結局如何,,道德革命的旗幟高高飄揚,新文化運動認為要讓婦女獲得經濟權,經濟獨立才能獲得政治獨立。,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思考為什么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1,2,3,,,1915年,青年雜志在上海創(chuàng)刊。,1916年,改名新青年,發(fā)行量只有1000多份,面臨停刊。,1917年,新青年遷入北京,發(fā)行量達16000多份,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內容,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材料5胡適授課時,北大的學生抵觸白話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適出題目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邀我去做行政院秘書,我不愿從政,決定不去,請?zhí)嫖矣米钌俚淖謴碗娋芙^。,結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個字“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焙m只用了5個字“干不了,謝謝?!?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新青年擁有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劉半農、辜鴻銘、蔡元培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者。,至此,新青年的內容更豐富、思想更多元,受眾也更廣泛。,,,A,,B,,C,,D,,,,,德先生,提倡民主反對專制,,賽先生,提倡科學反對愚昧,,穆姑娘,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萊后生,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觀封面目錄,尋雜志主題,消息2北大首開女禁,男女同校,消息1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一批受過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開始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抗婚、逃婚、離婚等現(xiàn)象?;槎Y也由中式開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禮。上海婦女志,1思想解放(突破力),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兩則消息,,,“當我在師范學校做學生的時候,我就開始讀這一本雜志”“有很長一段時間,看書,看新青年;談話,談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問題?!?1919年12月4日記云“看新青年雜志?!?919年12月5日記云“上午看新青年。下午看新青年。1919年12月7日記云“看新青年,定課程表。”1919年12月10日記云“看新青年,易卜生號”。1920年4月9日記云“在船中看新青年雜志。”,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兩段回憶,2青年覺醒(感染力),,,1915年,新文化運動開始,1918年,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發(fā)表,1919年,全國有400多種白話文報刊,1921年,中小學白話文逐漸取代古文,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一種現(xiàn)象,3文化轉型(創(chuàng)造力),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一股潮流,4民族曙光(生產力),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北洋軍閥,傳統(tǒng)文人,青年學生,工農大眾,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小組合作探究民國居民角色扮演,,不想看,反動軍閥污蔑新文化運動是“異端邪說”、“洪水猛獸”。,,,想多看,新青年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歡迎,被譽為青年的“良師益友”。,,,看不起,守舊派文人謾罵運動的提倡者是“眾叛親離”、“人頭畜鳴”。,,,,北洋軍閥,,,青年學生,,,傳統(tǒng)文人,,,,下層群眾,,看不見,祥林嫂從來沒有聽說過陳獨秀,更不知道民主、科學為何方神物。,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材料6錢玄同和劉半農主張用英語或者法語代替漢語;吳虞提出應該把舊書籍都丟到茅房里;魯迅說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或者無意的騙子,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材料7新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中,新思想沒有普及到下層工農群眾中去。,否定一切傳統(tǒng)文化,沒有深入下層群眾,看雜志反響,聽歷史回音,,,,思考,21世紀的中國需要怎樣的新青年,新文化運動已過百年,留給我們什么了,,,,,新四有青年,讀雜志品歷史,主講人趙樹杰,愿新文化運動的精神指引我們做,,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39
      38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古代朝代順序表,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禹桀)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湯)3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1)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周武王)(2)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周平王)(3)春秋前770年前476年(4)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4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嬴政)5漢朝前202年220年(1)西漢前202年9年(劉邦)(2)新朝9年23年(王莽)(3)東漢25年220年(劉秀),6三國、兩晉、南北朝220年581年A、三國220280年(1)曹魏220年265年(2)西蜀221年263年(3)孫吳222年280年B、兩晉266年420年(1)西晉266年316年(2)東晉317年420年C、南北朝420年581年(1)南朝(宋、齊、梁、陳)(2)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7隋朝581年618年8唐朝618年907年9五代十國907年979年(1)五代907年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2)十國902年979年10宋朝(1)北宋960年1127年(2)遼916年1125年(3)西夏1038年1227年(4)南宋1127年1279年(5)金朝1115年1234年11元朝1271年1368年12明朝1368年1644年13清朝1644年1911年,1夏朝簡介,夏朝,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lián)盟形式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就是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的,開創(chuàng)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自唐、虞至夏、商、周三代皆分封建藩時代,帝王與諸侯分而治之。大禹治水成功后,將天下分作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九州,鑄造九鼎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因此九州成為中國國家的代名詞。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延續(xù)約471年,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傳統(tǒng)歷史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前1600年,最后一個王桀無道,夏最終滅亡,夏朝形勢,2商朝簡介,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zhàn)滅夏后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其后裔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后,又以“殷”稱之,或者“殷商”并稱。從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600年。末代君王商紂王于牧野之戰(zhàn)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朝是處于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tǒng)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tǒng)治機構和軍隊。,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前1046年,經商周的牧野之戰(zhàn),紂王戰(zhàn)敗,自焚而死,商亡,3西周簡介,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fā)滅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鎬京和豐京(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西周共傳12王,歷時275年左右。從西周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現(xiàn)代漢民族的前身。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現(xiàn)代漢民族的前身,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shù)民族。,西周形勢圖,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的都城鎬京,西周滅亡,4東周簡介,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是指周朝的后半段。周王室東遷洛邑(今洛陽)以后到滅亡這段時間,史稱東周,以別于在這以前國都在鎬京時期的西周。東周首位君王為周平王(宜臼),共傳25王,歷時515年,最后為秦所滅。東周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xù)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后半期,剩下的諸侯大國繼續(xù)互相征戰(zhàn),稱為“戰(zhàn)國時代”。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wèi)。,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春秋開始。在此期間,先后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閡閭、越王勾踐稱霸于各諸侯國,史稱“春秋五霸”,戰(zhàn)國形勢,前475年,韓、趙、魏三家分晉,戰(zhàn)國開始。經過長期兼并戰(zhàn)爭,形成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史稱“戰(zhàn)國七雄”。,5秦朝簡介,秦朝(前221前206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tǒng)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tǒng)一,后北擊匈奴,南服百越。首創(chuàng)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國大一統(tǒng)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故有說法“百代猶得秦政法”。但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階級矛盾與社會的動蕩不安,導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僅15年,秦朝便走向滅亡。,前221年,秦滅六國,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亡,6西漢簡介,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又稱前漢,與東漢(后漢)合稱漢朝。是中國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劉邦稱皇帝,國號漢,史稱西漢,定都長安。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西漢共有十二帝,歷經211年。開辟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確立了儒家的核心地位。西漢是中國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高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fā)展,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出土文物豐富,顯示出“漢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對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和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前202年,劉邦建都長安,西漢建立公元9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7新朝簡介,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僅存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王朝。開國皇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漢后期,王莽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新朝末期,社會混亂,爆發(fā)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8東漢簡介,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大一統(tǒng)朝代,與西漢合稱兩漢,即漢朝。東漢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前期的光武中興,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東漢又稱為后漢,乃為區(qū)別于西漢之前漢。又取漢朝中興之意,東漢時的首都洛陽被稱為東京,因此又以東京為東漢的代稱。東漢一朝中發(fā)生了許多影響世界歷史的重大事件,如在東漢大軍的反復打擊下,匈奴西遷,遠走歐洲;班超出使西域并首次將絲綢之路打通到了歐洲;蔡倫發(fā)明造紙術;張衡發(fā)明地動儀和渾天儀;佛教傳入中國;道教創(chuàng)立等等均為深遠的影響了中國甚至世界的大事。,公元25年,劉秀建都洛陽,東漢建立,9三國時期魏國簡介,三國時期的魏國(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多稱曹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zhàn)中,勢力逐漸增強,并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陽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退位、篡奪漢室政權,在洛陽稱帝,曹魏始建。至炎興元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由于曹魏在三國之中占據(jù)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qū),人口稠密,經濟發(fā)達,實力遠勝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10三國時期蜀漢簡介,蜀漢(西元221年263年),又稱季漢,三國之一。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zhàn)中崛起。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四川(蜀地)成都稱帝,延續(xù)了漢朝大統(tǒng)。蜀漢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jù)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后元氣大傷,后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蜀漢后期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貴州北部、陜西舊漢中府一帶)。后被曹魏所滅。,11三國時期吳國簡介,吳國(229280)亦稱孫吳或東吳。是中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在三國之中,水軍最強,占領揚州(古代)與荊州大部地區(qū)及交州全境。東吳勢力發(fā)跡于孫堅時代,3世紀由孫權建立的政權,開始建于吳郡(今蘇州市),后孫權筑石頭城遷都建業(yè)(今南京)。222年,曹魏封孫權為吳王,作為曹魏的藩國吳國始立。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東吳也應始于此年。280年,亡于西晉。東吳的滅亡也標志著漢末以來割據(jù)局面的徹底結束,晉朝基本完善了統(tǒng)一。吳國也展開海上的發(fā)展,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yè)。,蜀,魏,吳,,,西晉,,,,東晉,宋,齊,梁,陳,十六國,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分裂,,短暫統(tǒng)一,,再分裂,,長期分裂對峙,三國兩晉南北朝王朝更替線索,三國鼎立圖,220年,曹丕廢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建魏;此后兩年劉備、孫權先后稱帝,魏、蜀、吳三足鼎立之勢形成,12西晉簡介,西晉(265316年)是一個朝代名,且具有政治意義,西晉君臣在政治上是得到北魏承認的,這點有別于東晉。晉武帝司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為時僅五十一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三十七年。265年,晉王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tǒng)一;316年,為漢國(前趙)所滅。西晉統(tǒng)一僅37年,是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時期中的短暫統(tǒng)一,所謂“曇花一現(xiàn)”。317年,瑯邪王司馬睿于南方建立東晉,中國進入東晉十六國時期。,西晉統(tǒng)一圖,266年,晉武帝司馬炎廢魏稱帝,史稱西晉316年,匈奴攻破長安,西晉滅亡,13東晉簡介,東晉(316年-420年),中國朝代名,是由西晉皇室后裔司馬睿在南方建立起來的朝廷,統(tǒng)治范圍因為中原陸沉,形成特殊的統(tǒng)治形式。因少數(shù)民族內遷,建都洛陽的晉朝(西晉)亡國,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與北方的十六國并存,這一歷史時期又稱東晉十六國。東晉時代,也曾經內部四分五裂。420年,宋公劉裕廢除晉安帝,建立劉宋,進入南北朝時期。東晉大都市有建康(南京)和會稽(紹興)。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書中又仿東漢稱中漢,稱東晉為中晉,寓以晉室中興之意。,317年,西晉皇室司馬睿,以建康(今南京)為都城,建立晉朝,史稱東晉,14十六國簡介,五胡十六國又稱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于自西晉末年到北魏統(tǒng)一中原這一期間(304439),五胡大舉侵占古華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稱作“五胡亂華”時期。五胡指匈奴、鮮卑、羯胡、氐、羌;十六國指主要的五個北方內遷民族在中國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權,其中封邦命氏成為戰(zhàn)國者有16國,有前涼、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前趙、后趙、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漢。此外還有在當時具有較大影響的仇池、代國、高句麗、冉魏、西燕、吐谷渾、譙蜀和內遷丁零之翟魏等,實際遠不止16國。,15宋國簡介,南朝宋(420年~479年),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公元420年,宋武帝劉裕取代東晉政權而建立。改國號宋,定都建康。因國君姓劉,為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qū)別,故又稱為劉宋。以劉裕世居彭城為春秋時宋國故地,故以此為國號。又以五德終始說,劉宋為水德,故別稱水宋。,16齊國簡介,南齊(公元479502年)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二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僅有二十三年,為蕭道成所建。以齊為國號,源于讖緯之說。讖書云“金刀利刃齊刈之”,意即“齊”將取代“宋”。史稱南齊或南朝齊(以與北朝的北齊相區(qū)別)或蕭齊。,17梁國簡介,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第三個朝代。梁朝后期國勢敗壞,北齊和西魏相繼來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強南弱之勢。蕭衍建立,蕭方智時陳霸先廢帝自立,改國號陳。另外蕭衍的孫子蕭察曾在江陵建立西梁,傳三帝,后亡于隋朝。至隋末大業(yè)十三年,蕭銑在江南重建蕭梁,歷五年,為唐朝所滅。,18陳國簡介,南陳即南朝陳代(557年-589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武帝陳霸先所創(chuàng)建,都建康,僅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地區(qū)。陳朝建立時已經出現(xiàn)南朝轉弱,北朝轉強的局面。陳朝剛建立時面臨北方政權的入侵,形式十分危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帶領軍隊一舉擊敗敵軍,形式有所好轉。亡國之君為陳后主陳叔寶,陳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滅。歷五帝,共三十三年。,19北魏簡介,北魏(386~557年),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朝代,又稱后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國語鮮卑語,初稱代國,386年,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改國號為魏,建都平城。439年,統(tǒng)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北魏時期,佛教興起,佛教得到空前發(fā)展,遷都洛陽和移風易俗,促進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東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廢孝靜帝,代東魏自立,建立北齊。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權臣宇文護逼迫禪位于其侄宇文覺,北魏歷史正式宣告結束。,20東魏簡介,東魏,北朝的朝代之一,從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jù)政權。都鄴(今安陽地區(qū)),有今河南汝南﹑江蘇徐州以北,河南洛陽以東的原北魏統(tǒng)治的東部地區(qū)。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打擊下?lián)u搖欲墜,統(tǒng)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奪。爾朱榮發(fā)動河陰之變,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權。,21西魏簡介,西魏,北朝之一,由北魏分裂出來的割據(jù)政權。歷三帝,共二十二年535~557。都長安。管轄今湖北襄樊以北﹑河南洛陽以西,原北魏統(tǒng)治的西部地區(qū)。北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脫離高歡,從洛陽逃至長安﹐投靠北魏將領﹑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文帝),史稱西魏,政權實由宇文泰掌握。,22北齊簡介,北齊(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國南北朝時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史稱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共六帝。577年被宿敵北周消滅,享國二十八年。,23北周簡介,北周,南北朝時期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公元557年581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后,長子宇文覺繼任大冢宰,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孝閔帝),國號周,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市),史稱北周。,24隋朝簡介,隋朝(581年619年)是經歷了南北朝二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公元581年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大興城(今西安),589年滅陳,完成統(tǒng)一。隋朝之初,與突厥進行戰(zhàn)爭,擊潰了突厥的軍事威脅,還統(tǒng)一了青海地區(qū)。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開皇之治”。隋煬帝營建洛陽,開鑿隋唐大運河,溝通南北交通。開創(chuàng)科舉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后期統(tǒng)治腐朽,618年李淵迫使隋恭帝禪讓,619年,皇泰主被迫禪位王世充,隋亡,國祚38年。,隋朝疆域,581年,楊堅定都長安,建立隋朝618年,隋煬帝被殺,隋朝滅亡,25唐朝簡介,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淵建立,定都長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則天一度遷都洛陽15年以周代唐(690705年),史稱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還都長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開創(chuàng)了全盛的“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后,國力日趨衰敗。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唐朝共歷289年,20位皇帝。唐朝聲譽遠及海外,與南亞、西亞和歐洲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唐詩、科技、文化藝術極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點。,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26五代十國簡介,五代十國,一般又簡稱五代。唐朝滅亡之后,在中原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了定都于開封和洛陽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以及割據(jù)于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更偏向于這五個位于中原的王朝,正統(tǒng)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中央王朝,十國為割據(jù)政權,五代并不是一個指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間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27契丹簡介,契丹,中古出現(xiàn)在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一個民族。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游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后改稱遼,統(tǒng)治中國北方,遼朝先與北宋交戰(zhàn),“澶淵之盟”后,雙方長期維持了100多年的和平。遼末,女真族起事,遼帝國迅速走向滅亡,1125年為金所滅,其余部建立了西遼王國,延續(xù)了93年。,27遼簡介,28北宋簡介,后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宋州(今河南商丘)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在宋州發(fā)動了政變,即“陳橋兵變”,迫使周恭帝退位,在汴州(今河南開封)建立了宋朝,史稱“北宋”。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由趙匡胤建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陪都西京洛陽。北宋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北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末以來四分五裂的局面,統(tǒng)治黃河中下游流域及以南一帶廣大地區(qū),實現(xiàn)中國大部統(tǒng)一。1127年,金軍攻破首都開封,掠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29西夏簡介,西夏(10381227)是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政權。881年(唐朝中和元年),拓跋思恭占據(jù)夏州(今陜北地區(qū)的橫山縣),封定難節(jié)度使、夏國公,世代割據(jù)相襲。1038年,李元昊建國時便以夏為國號,稱“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稱之為“西夏”。西夏屬于番漢聯(lián)合政治,以黨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漠北的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后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fā)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zhàn)爭而趨于崩潰。最后于1227年亡于蒙古。,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后改國號為遼960年,趙匡胤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東京(今開封),史稱北宋;1127年徽、欽二宗被金人所擄,北宋滅亡1038年,元昊定都興慶(今銀川),建立西夏,30南宋簡介,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滅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權。靖康之變后宋高宗趙構在北宋應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后南遷臨安,史稱南宋。南宋由于軍事實力始終不敵金國,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西邊與西夏、金朝和大理為并存政權。1279年,厓山海戰(zhàn),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滅亡。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軍事實力較為軟弱,但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經濟發(fā)達、古代科技發(fā)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國、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為并存政權。,31金朝簡介,金(1115年-1234年),或稱金國、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女真族建立的一個政權,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建立。定都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qū))。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后遷都中都,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天興三年(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共經歷10位帝王。金國是當時中國華北地區(qū)的一個強大政權,其全盛時代的統(tǒng)治范圍為東北到日本海、黑龍江流域一帶;西北到河套地區(qū);西邊接壤西夏;南邊以秦嶺到淮河一線與南宋交界。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32元朝簡介,元朝(1271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帝國。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統(tǒng)”,12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tǒng)一全中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北至北海、東到日本海,西藏和臺灣第一次被納入中國版圖。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處理政務。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后期因統(tǒng)治腐敗和民族壓迫,導致農民起義,1368年明軍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結束,殘余勢力退回蒙古高原史稱北元。,南宋與金的對峙,1115年,女真部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1127年,北宋皇室趙構定都臨安(今杭州),南宋建立,1206年,鐵木真建蒙古和西征,,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定都大都,1279年滅南宋完成統(tǒng)一,,33明朝簡介,明朝(1368-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明初定都于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于煤山自縊,明亡。隨后,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歷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占領臺灣,明鄭結束。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后世子孫所敬仰。,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努爾哈赤建后金,滿清實力擴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滅亡,34清朝簡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tǒng)一全國。清朝前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朝統(tǒng)治瓦解,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從后金建立開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1644年,清軍入主中原,遷都北京,35中華民國簡介,中華民國是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期間的國家名稱和年號。簡稱民國。位于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成立于1912年的民主共和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勝國及聯(lián)合國五個主要創(chuàng)始會員國之一。,36中華人民共和國簡介,中華人民共和國(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是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國土面積12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是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世界第二大進口國,擁有最多外匯儲備;也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是世界許多國際組織重要成員,包括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等。,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62
      35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第8課西歐莊園,導入新課,莊園圖解示意圖,學習目標,1理解莊園經濟領主和佃戶之間的生產關系;2知道莊園的法治形式莊園法庭。,新課探究,目標導學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戶,大約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莊園居民領主的佃戶。,自由的農民,缺少自由的農奴,權利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留權。,,,廣義,領主自營地,農民份地,封建主結合其領地形成的剝削農民的實體,西歐莊園制,狹義,莊園經濟的概念,,莊園的土地成分,領主的“直領地”,佃戶的“份地”,供放牧的草地,提供莊園木材的林地,莊園經濟的土地劃分,莊園制特點一自給自足的經濟,,,,,,從日出勞動到日落,勞動的報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簡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籬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從上面下來的雨和雪使泥地變得又濕又冷。農民在一只箱子里塞進些稻草當他的床鋪。他的伙食粗糙而單調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餓。餓死的事情決不是沒有聽說過。他當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懼的犧牲品,也時常受到邪惡的領主管家的欺騙。他還要交很多的租稅并服役,可以說,他是一個被蔑視、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可憐蟲。,莊園制特點二農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農奴的的生活說明了什么,11世紀末12世紀初,荒地的開墾,使部分農奴得到新市鎮(zhèn)的公民權利;1213世紀,貿易的復興和城市的興起;14世紀以后,莊園制徹底瓦解。,●,●,●,西歐莊園制的瓦解,目標導學二莊園法庭,主持者領主或領主管家;規(guī)定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都會受到起訴與處罰;作用維護莊園公共秩序;懲罰手段處以罰金;審判習慣習慣法或村法;意義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封建莊園是整個西歐封建時代農村基本的經濟和社會組織,是在封建大地產的基礎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國王、貴族和教會都是莊園的領主,封建莊園是一種自給自足、政治和宗教上大體獨立的社會實體。它的一切經濟活動,基本上是為了滿足莊園領主及勞動者的日常消費以及人口再生產的需要,幾乎生產所需的一切物品,這種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同西歐當時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到了中世紀晚期(14世紀后),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急速發(fā)展和滲入農村,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和農奴制開始瓦解,封建莊園制度才開始衰落。,小結,歐洲莊園的美麗,古羅馬人學會了奢華,就有了名利的莊園;英國人看透了工業(yè),就有了鄉(xiāng)村的莊園;俄國人得到了農奴,就有了貴族的莊園;法國人創(chuàng)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飄滿酒香的莊園。從古到今,一座莊園就有它的一種文化和制度,莊園里的秘密可能藏過幾個世紀。,貴族藝術里的俄羅斯莊園,俄羅斯的莊園是僅次于皇宮的貴族庭院。莊園對于俄羅斯貴族來說,更多的是身份顯赫的象征。在15世紀初,俄羅斯莊園只是一塊有農奴勞作的貴族領地,空有其名,并無什么帶有文化和藝術之類的內容。直到了十八世紀彼得三世發(fā)布了“貴族自由令”之后,很多受過良好教育并同時擁有財富和領地的貴族,開始從雕塑、戲劇、園林、裝飾等藝術方面,對自己的莊園進行了不斷的揮金如土式的充實。托爾斯泰莊園、普希金莊園、庫斯科沃莊園、阿勃拉姆采沃莊園,世外桃源里的英國莊園,“英國就是鄉(xiāng)村,鄉(xiāng)村就是英國。”英國莊園大多沿襲16世紀伊麗莎白時期的文藝復興和哥特風格,外觀上通常是上面大于下面,建筑上采用半木構建筑,內部裝飾大多都有庭院、花園、露臺、湖泊和噴泉。英國的莊園從來都在偏遠的鄉(xiāng)下。鄉(xiāng)村是英國人生活的地方,而莊園就是英國故事發(fā)生的地方,莊園里既可以有名利場里的明爭暗斗,又能有英國鄉(xiāng)紳的簡單愛情故事,奧斯汀的曼斯菲爾莊園,簡愛中勃郎特的桑菲爾德莊園。,哪里有莊園,哪里就能聞到葡萄酒的醇香,這是只適用于法國的莊園定律。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莊園有所不同的是,在面積的概念上,法國的酒莊是一片片的,而不是一個個的。同樣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卻有著滿園的葡萄和葡萄香味。廣闊的葡萄園里,法國的葡萄酒文化就這樣被一代代地傳送。勃艮第莊園波爾多莊園,葡萄酒里的法國莊園,課堂小結,,西歐莊園,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自給自足,,莊園法庭,農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維護莊園公共秩序,,懲罰手段是處以罰金,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限制了領主特權,隨堂訓練,1歐洲封建社會的基礎是()A.封建莊園B.手工工場C.基督教D.大種植園,A,2西歐中世紀莊園中設有教堂,法庭。對此最合理的解釋是()A.莊園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B.莊園是農村基本的經濟組織C.莊園是農村基本的社會組織D.莊園是領主統(tǒng)治農奴的工具,C,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1
      22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中國旅游地理,學習情境一,學習目標,認識旅游的三大要素(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業(yè))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了解旅游者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地理空間上的流動和分布規(guī)律、旅游資源的形成;了解旅游者產生的四大地理背景、旅游資源的分類標準和分類方法、旅游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旅游資源開發(fā)規(guī)劃。掌握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業(yè)的基本概念以及旅游業(yè)對旅游地區(qū)的社會、經濟、文化、環(huán)境等各個領域的影響。,1,2,3,,技,能,目,標,A能通過旅游資源評價方法的學習對某一(類)景點進行具體綜合的評價。B具有運用旅游者的特征分析其選擇什么類型的旅游地的能力。,任務一旅游者與地理環(huán)境,實訓題典型案例解析常識補充,任務引入知識鏈接思考與討論案例回放,問題2“旅游者”、“短途旅游者”的區(qū)別是什么,問題1如何界定“旅游者”和“非旅游者”,旅游者,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游客,即從事旅游活動的人們,在英文里寫作“TOURIST”,意思是出于一種好奇心、為了得到愉快而進行旅行的人。但是在統(tǒng)計旅游者的人數(shù)時,出現(xiàn)了一個難題哪些人算旅游者而哪些人又不算旅游者比如說,一個人,任務引入,知識鏈接,一旅游者二旅游者產生的地理背景三旅游者的旅游決策與旅游客流,(一)旅游者的定義旅游者,從字面上簡單解釋,就是從事旅游活動的人們。在英文里旅游者寫為“TOURIST”,其最早見于1800年出版的英文牛津字典中,意思是以觀光游覽為目的的外來旅客。出于統(tǒng)計及其他方面的考慮,根據(jù)旅游者出游地的行政區(qū)域范圍將旅游者分為兩大類,即國際旅游者和國內旅游者。1、國際旅游者國際旅游者是指至少利用24小時訪問自己長期居住地之外的國家的人。2、國內旅游者任何以消遺、閑暇、體育、商務、公務、會議、療養(yǎng)、學習和宗教等為目的,而在其居住國不論國籍如何,所進行24小時以上1年之內旅行的人,均稱為國內旅游者。,一旅游者,(二)旅游者的特征異地性閑暇性享受性消費性地域性(三)旅游者的類型居民游客旅游者當日游客,一旅游者,旅游者,(一)自然地理背景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地貌、水文、氣候、植物、動物等要素組成的。在地球上沒有任何兩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是完全相同的,只有差異才能喚起人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人們的旅游欲望,故自然地理環(huán)境被人們稱為旅游的第一環(huán)境。(二)文化地理背景文化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在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的,也是激發(fā)旅游者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客觀因素。(三)經濟地理背景1、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是主要的旅游客源地。2、經濟發(fā)達促使人們出外旅游。3、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也是主要的旅游接待地。(四)環(huán)境質量背景暫時擺脫嚴重污染的環(huán)境,到少污染或無污染的地方去恢復健康、增強體質,越來越成為人們旅游的重要動機之一。,二旅游者產生的地理背景,(一)旅游者的旅游決策1、旅游決策的原則旅游決策的基本原則是最大效益原則,即在資金和閑暇時間確定的條件下去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旅游效益的內涵主要包括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和精力恢復。2、旅游決策的步驟(1)確認旅游需求。(2)收集旅游信息。(3)對比評價同類旅游地。(4)最終決策。3、影響旅游決策的因素(1)感知環(huán)境。感知環(huán)境是指人們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所獲得的對外界環(huán)境的整體印象。影響決策行為的感知環(huán)境主要包括旅游地旅游環(huán)境和客源地到旅游地的感知距離兩方面。(2)旅游偏好。旅游偏好是指人們在旅游決策過程中,受個人興趣、能力、愛好和性格等個性特征差異的影響而對旅游地和旅游方式的不同選擇。,三旅游者的旅游決策與旅游客流,(二)旅游客流1、影響旅游客流形成的主要因素(1)旅游者因素(2)旅游資源因素(3)旅游交通因素(4)旅游地接待因素(5)社會經濟因素2、旅游客流的分布規(guī)律(1)流向經濟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2)流向較近的國家和地區(qū)(3)流向風景名勝地(4)流向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三旅游者的旅游決策與旅游客流,旅游客流,1.試分析旅游者產生的地理背景。2.影響旅游者決策的因素有哪些3.旅游客流的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思考與討論,案例回放問題解答,1旅游者是指為了物質和精神享受需要,暫時離開常住地,在異國異地至少停留24小時而作旅行的人。(對旅游者進行界定時,所采用的技術性指標通常都涉及離開定居地或長住地、訪問目的、在目的地的停留時間這三大方面。)2旅游者,即到一個國家去逗留至少24小時的游客,其旅行目的有閑暇的消磨娛樂、度假、健康、學習或運動等、工商業(yè)務、探親訪友、出使和開會等。短途旅游者、即到一個國家逗留不到24小時的游客包括航海環(huán)游的游客。,案例回放問題分析,一、國際旅游者1、國際聯(lián)盟的界定2、羅馬會議的界定3、我國旅游統(tǒng)計中的界定二、國內旅游者1、北美國家的界定2、歐洲國家的界定3、世界旅游組織的界定4、我國旅游統(tǒng)計中的界定,實訓題,1.如何針對不同個性的旅游者進行導游講解分組模擬訓練。2調查符合下列條件的旅游者各10名老年人、青年人、中年人和孩子。分析他們在選擇旅游地的決策中的角色性質以及旅游偏好。,典型案例解析,景區(qū)門票價格的調整對利益相關者的影響杭州西湖景區(qū)免票開放,常識補充,隨團旅游者有哪些權利做一個文明的旅游者,THANKYOU,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20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第二講政治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概述政治學的發(fā)展歷程,在分別介紹政治學研究在中國和西方歷史發(fā)展過程的基礎上,簡要分析中國和西方政治研究的結構性特點,并在闡述政治研究走向多元化的同時,集中分析以行為主義為代表的科學化傾向的意義和局限性。教學要求1.了解政治學在中西方的發(fā)展脈絡;2.掌握中西方政治學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3.在一般理解行為主義革命意義的基礎上認識政治研究科學化的局限性。,,如同社會科學其他學科一樣,政治學是伴隨人類社會尤其是政治實踐的發(fā)展而進化的。迄今為止,人類政治思想已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我們可以粗略地將這一演變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古代政治研究傳統(tǒng)的形成;二是近代政治研究的轉型;三是現(xiàn)代政治科學的興起。而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出現(xiàn)是人類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場真正的革命。在這一講,我們將追溯政治學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以加深對政治學的對象、性質和方法的理解。,一、政治研究在中國,(一)中國政治研究的歷史過程中國人對于政治問題的討論,幾乎與中華文明一樣歷史悠遠。眾所周知,文明(CIVILIZATION)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文字。大約從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的夏、商和西周時期,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鐘鼎文。根據(jù)這些文字記載,后人編撰整理形成了尚書中的部分內容。在這些文字典籍中,有不少關于社會政治問題的記載。在商朝,神權政治和王權專制的思想已經有所體現(xiàn)。到西周時期,則加入了明德慎罰的思想。,中國古代的政治研究萌發(fā)于夏、商、西周時期。當時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一種神權政治觀,它的一個基本內容是從神、天意、巫術的角度來論證統(tǒng)治的合理性。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奴隸制生產關系的解體以及激烈的社會變革,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逐步擺脫神權政治觀的束縛,轉向對人事的研究,即對現(xiàn)實社會政治實踐的研究,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堪稱一流的中國古代政治研究傳統(tǒng),幾與古希臘的政治研究成就相輝映。諸子百家(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兵家、陰陽家、縱橫家等)都各具有豐富的政治思想,其中尤以儒家(孔子、子思、孟子是主要代表人物)、法家(以商鞅、韓非為代表)的政治思想成就最大。,,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諸侯爭霸、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舊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壞。這種社會政治的大變動,為政治學說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因此,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百家圍繞著“神”與“人”、“禮”與“法”、“君”與“民”、“君”與“國”的關系以及統(tǒng)治手段等問題各抒己見,形成了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以商敬、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以及陰陽家、名家等。,研究的主題涉及政治哲學仁、禮、法、道、勢等范疇以及天與人、義與利、君與臣、君與民等方面的關系;理想社會如孔子的“天下歸仁”的“有道”之世,孟子的豐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子的“兼愛”與“尚同”社會,老子的“小國寡民”的社會,韓非的“法治”社會等;治國方略關于政治統(tǒng)治和社會管理的法規(guī)、政策、戰(zhàn)略與策略;以及權力的獲得、保持和運用等。與古希臘時代的政治研究相似,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所形成的中國古代政治研究傳統(tǒng)主要是政治倫理及政治哲學方面,強調的是對“至善”、理想社會、正義的生活的追求;盡管其中不乏經驗研究的基礎,但基本上屬于思辨研究。,孔子簡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語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春秋后期魯國人,漢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世就沒落了??鬃幽贻p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鬃訛榇呵锬┢谒枷爰?、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任魯國司寇;后攜弟子周游列國;最終返魯,專心執(zhí)教。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千古圣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鬃拥乃枷爰皩W說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中國古代關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圍繞君主的“治國之道”而展開。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yǎng)性來實行統(tǒng)治,反對以苛政、刑律治天下。法家則反其道而行之,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tǒng)治術來駕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張分別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王道”和“霸道”。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tǒng)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墨子的政治學說則以“兼愛”、“非攻”為中心,主張以緩和社會矛盾來維持統(tǒng)治。這些學說,不僅為中國古代社會的后世統(tǒng)治提供了理論基礎,而且把中國政治學說從論證統(tǒng)治的合法性為主要內容推進到了以闡述如何進行統(tǒng)治為主要內容。,,自秦漢到晚清,中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政治延續(xù)2000多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時,為了維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tǒng)治,董仲舒(前179前104)改造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方面揉合各家學說的觀點,另一方面再次把它與神的意志相結合;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開始使得儒家政治學說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及至宋朝,經過程朱理學的完善,儒家政治學說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參閱王浦劬主編政治學基礎,第二章,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統(tǒng)治思想。,,在2000多年的歷史演變中,儒家學說成為與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體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它為以皇權為核心的帝國權威和政治結構提供正當性論說。在儒家思想的主導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選擇何種政體來組建國家,而是在君主統(tǒng)治下如何治理國家。因此,中國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關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謂的“治國之道”,其中心內容是如何處理君臣、君民關系以維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tǒng)治。,,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和君主專制制度的衰敗,中國陷入空前危機,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隨著社會結構和政治力量的變化,中國社會政治思想出現(xiàn)巨大分化,政治研究出現(xiàn)新的轉機。晚清統(tǒng)治者中的“守舊派”,出于統(tǒng)治利益和慣性行為模式,企圖繼續(xù)以儒家政治學說作為其精神支柱,維持其君主專制和家族統(tǒng)治;但面對內外交困的局面,他們也不得不退卻,實施所謂“新政”(參閱包玉娥、閻小波等著20世紀中國政治發(fā)展,24-27頁,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并于19051906年先后派遣兩個代表團前往歐洲考察西方國家政治體制。統(tǒng)治階層中的開明人士,即所謂的“洋務派”,積極推動“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以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但因傳統(tǒng)政治架構和制度掣肘,也因多重力量糾合擠壓,其政治意圖最終未能達成。,,民族危機極大地激發(fā)了進步人士的政治研究熱情。他們一方面努力從傳統(tǒng)中開發(fā)革故鼎新的思想資源,另一方面試圖從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中尋找富國強兵之道。在一度掀起的學習西方的熱潮中,涌現(xiàn)出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譚嗣同(18651898)、嚴復(8541921)。章太炎(18691936)等人為代表的“革新派”,他們通過著書立說、漫譯名著、甚至改革實踐,介紹和倡導西方現(xiàn)代政治學說和政治主張,設計中國的政治藍圖。例如,嚴復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甄克斯的社會通詮、孟德斯鳩的法意等西方政治學著作,對中國政治研究一生了重要影響;梁啟超對中國政治走向提出設想,認為君主專制政體、君主立憲政體和民主憲政政體代表政體的進化方向,通過改良途徑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是中國未來政治的發(fā)展方向。,,1898年“維新運動”失敗,主張通過漸進改良實現(xiàn)君主立憲的“革新派”受到重創(chuàng)。以孫中山(18661925)為代表的“民主派”,主張通過革命推翻滿清家族專制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國,實踐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所謂“三民主義”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實施了“五權憲法”和軍政、訓政、憲政的建國方案。他們發(fā)動數(shù)次革命,最終于1911年推翻滿清家族的專制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分合交替、王朝循環(huán)是傳統(tǒng)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邏輯。民主共和國的建立是中國走出這種傳統(tǒng)發(fā)展邏輯的第一次嘗試。但是,由于社會對民主憲政的權威缺乏共識。結果,舊權威的垮臺反而造成統(tǒng)一權威的缺失。中國地方各派政治勢力展開角逐。中國歷史進入軍閥割據(jù)和混戰(zhàn)時期。,,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也催生了由共產主義者所組成的“革命派”力量。1920年共產黨宣言漢譯本問世,在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群體中產生深遠影響。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18891927)、陳獨秀(18791942)等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霍秋白(18991935)。張?zhí)祝?8981927)、惲代英(1895193)等人在上海、廣州等地講授馬克思政治學的基本內容。鄧初民(18891981)在20世紀20~30年代先后編著了政治科學大綱和新政治學大綱,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階級、政黨、革命、國家、政府等政治范疇的基本原理。王亞南(19011969)的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則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對中國政治問題展開研究。以毛澤東(1891976)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則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政治觀運用于中國革命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毛澤東所撰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論人民民主專政等著作成為主要代表作。,,1949年人民民主政權在中國建立以后,馬克思主義政治觀一直成為中國政治研究和政治實踐的主導內容。1978年以前,中國基本上實施“民眾主義”的自下而上的集權式的政治發(fā)展策略,政治革命、階級和階級斗爭、人民民主專政、“反帝反修”等理論成為那個時代政治研究和政治實踐的主題;1978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義”的自上而下的相對分權主義的政治發(fā)展策略,而改革開放、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yè)、黨政關系、中央與地方關系等一系列完善政治制度的相關問題成為政治研究的主要課題。,,(二)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的基本特點在中國政治研究的歷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導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國之道”為核心,以處理君臣關系、君民關系為線索,形成了一套將政治研究與倫理道德相結合的研究思路。修己治人,內圣外王,即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如當代新儒學代表徐復觀(19041982)所言“修己治人,在儒家是看作一件事情的兩面,即是所謂一件事情的‘終始’‘本末’。因之儒家治人必先修己,而修己亦必歸結于治人。內圣與外王。是一事的表里。所以儒家思想,從某一角度看,主要是倫理思想;而從另一角度看,則亦是政治思想。倫理與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徐復觀儒家政治思想的構造及其轉進),載學術與政治之間,48頁,臺北,學生書局,1980)。,,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演變過程中,中國思想以先秦時代之思想為基礎,其間無甚大變化。及至明清,思想界方出現(xiàn)變化之端;而除舊更新的巨大轉變及至晚清才出現(xiàn)。明代雖有王陽明學派倡自由、反守舊,但仍未突破過去之羅網(wǎng),直到太平天國始本基督教義,才使中國思想發(fā)生根本轉變。以后,無論是主張革命或維新,不管其主義為何,都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思想并未能演化出一種新型的民主科學思想和現(xiàn)代政治價值觀念。而只有與西方思想的融合,積極吸收西方思想成果,才使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得以更新。概括而言,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具有以下結構性特點,,首先,從研究方法與研究體系的角度看,中國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際”的學問,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會、人生視為一體,政治研究實際上就是將社會視為一個整體(系統(tǒng))的綜合研究。這與西方現(xiàn)代以來明確劃分自然與社會、“神道”與“人道”、“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界限,并將政治主要限定在“人道”社會的“公共領域”形成鮮明對照。,,其次,就研究內容而言,從居于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來看,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特點似可概括為“倫理政治學”。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稱為。大學八目。,這大體上說是對中國政治學理論的最好概括。中國政治學強調正確認識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遠大政治理想,小到個人修身養(yǎng)性,中到家庭/單位治理,大到地區(qū)和國家發(fā)展,治國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賢政治、等級秩序、家庭倫理、忠孝觀念、重民愛民等廣泛內容。三綱五常,被視為維持一個等級尊卑關系的穩(wěn)定和睦的統(tǒng)治秩序的基本原則。,,因此,中國傳統(tǒng)的政治學理論其實就是一個有關華夏文明建設的宏大理論。在這個宏大理論中,“家”的特征明顯,且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統(tǒng)治者被設定為一個“大家長”,這個家長要在道德上為全國臣民做出表率;家長要愛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從家長統(tǒng)治。這與以“國”為特征和單位的西方政治學說也形成明顯對照。在那里,存在著角色和利益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權力的互相制約;在這種利益和權力結構中,君主并不被看成是自然的家長,而是行政管理者。,,最后,從具體的研究角度和成果來看,中國傳統(tǒng)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論要素和理論觀點.君權神授說;解釋權力來源與權力監(jiān)督的最終力量。.圣賢政治觀一種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論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賢才,民眾是愚民。.倫理政治與尊君思想用家庭倫理觀念來規(guī)范社會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長。.重民養(yǎng)民教民思想從防民的角度出發(fā),讓老百姓安居樂業(yè),服從統(tǒng)治。在如何對待臣民的問題上,道家明確提出愚民主張,儒家則強調教民,教民服從,熱愛君主,熱愛大家庭,熱愛等級秩序。中國傳統(tǒng)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來。,,.德刑兼重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統(tǒng)治者兼而用之。依照孔子的說法,乃”“寬猛相濟”。.法、術、勢統(tǒng)治術。這是法家的思想,是統(tǒng)治者的必修課。.重農抑商思想中國的思想家認為太富有的人容易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證之西方歷史,正是如此,商人發(fā)展成資產階級,同封建貴族斗爭。相比之下,中國的思想家聰明絕頂。重農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間產生不了強大的力量來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來自經濟力量的威脅。.天朝大國理想在中國人的國際政治觀念中,中國是世界中心,中華文明是世界之歸依。,,.忠孝觀念,三綱五常主張統(tǒng)治教化從小做起,使人接受服從觀念,尊卑觀念,習以為常,覺得天經地義。在這樣的思想觀念中,追求奇裝異服不被允許,追求個性化也得不到認同,發(fā)明“奇技淫巧”更要受到懲罰。.等級制度,即人際關系上的尊卑觀念春秋大義,名分制度。每個人在制度結構中有一個恰當?shù)奈恢茫荒苡蟹欠种?。.守舊傳統(tǒng),祖宗法制不可更改這表現(xiàn)在以上各個方面的原則之中,也表現(xiàn)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清朝的制度可為這些原則的最佳表現(xiàn),體現(xiàn)在中央集權、君主專制、思想統(tǒng)治、行政監(jiān)察、民族政策等方面。.“湯武革命,應天順人”上述各項理論和原則足以保證國家統(tǒng)治的長治久安。但“變故”也是常有的。社會出現(xiàn)重大變數(shù),改朝換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來。(以上概述主要來自于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專門從事中國政治思想史教學與研究的吳丕教授,待此說明,并表示感謝),二、西方政治研究的發(fā)展歷程,(一)西方政治學的發(fā)展歷程在西方,人們對政治問題的討論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紀的古代希臘社會。此時,希臘社會形成了城市國家(POLLS或CITYSTATE)作為其政治共同體,產生了共同的語言和文化,涌現(xiàn)出一批社會賢達。歷史學家把西方古代文明產生描述為這樣的過程打獵、采集野果時代簡單耕種兩河流域農業(yè)文明戰(zhàn)爭、遷徙文化的傳播希臘文明出現(xiàn)。美國政治哲學教授薩拜因(GEORGEH.SABINE)曾經用圖表方式勾畫了西方文明產生發(fā)展的大致景觀(見“西方文明發(fā)展主要線索”)。,,,西方人對政治的討論最早從神話故事開始。古希臘學者以其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完成了這樣一個轉變;從對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周圍世界的神話認識,過渡到用合理的邏輯方法去認識和解釋周圍的世界。古希臘早期的人物如荷馬(HOMER)、梭倫(SCION)、畢達哥拉斯(PATHAGORAS)、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及芝諾(ZENO)等人,就開始討論政治問題。但他們的主張缺乏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一般認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是西方系統(tǒng)研究政治問題的發(fā)端。按照一般的歷史發(fā)展線索,我們可以將西方政治研究分為不同時期即古希臘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現(xiàn)代時期當代時期。,,1古希臘羅馬時代被稱為“古典政治學時代”(1)時間“古典政治學時代”被分為兩個階段古希臘時期(前500一前200)和古羅馬時期(前200476)。(2)研究主題關于城市國家的觀念和城邦的理論,而后轉變?yōu)殛P于世界國家的觀念和理論。古代希臘以城市國家(CITSTATE)為政治共同體,POLLS是希臘人生活的基本單位。這種城市國家的特點是小國寡民,市民朝夕相見。彼此熟知。城市國家到了希臘末年,無力保護自己的安全,城市國家的觀念也便漸漸地走向衰落。隨著羅馬帝國的日漸擴張,希臘各國最終被征服統(tǒng)一,代替城市國家觀念而興起的就是羅馬帝國的世界國家論。這種觀念由于后來基督教思想的滲入和傳播而逐漸完整,成為整個中世紀的主導思想。,“是城邦給了我生命,使我受到撫養(yǎng)和教育。我首先是城邦的孩子和仆人,比起父母和其他祖先來,城邦更為尊貴,更為可敬,更為神圣,她受到眾神和所有理智的人的尊敬?!碧K格拉底“希臘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識,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現(xiàn)實基礎?!钡聡軐W家卡爾雅斯貝斯“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們有‘執(zhí)于戈以衛(wèi)社稷’的義務,同時有權參加城邦內議事或審判的職能。”顧準希臘城邦制度“人是趨向城邦生活的動物,城邦存在的目是為了優(yōu)良的生活”,“凡有權參加議事和審判職能的人,我們就可以說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歸屬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個鄙夫,那就是一個超人”亞里士多德政治學,,(3)理論內容政治思想與倫理學相結合;以古希臘為代表的早期西方文化和以孔孟為代表的東方文化一樣,都把人類的善、幸福和正義作為社會生活的最高目標和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標。(4)理論貢獻柏拉圖留下三篇關于政治和法律的對話,即理想國、政治家篇和法律篇,成為政治學研究的經典著作。他創(chuàng)立了“理念論”,并由此出發(fā),闡述了社會各等級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職的“理想國”和實現(xiàn)智慧。理性與權威相統(tǒng)一的“哲學王”統(tǒng)治理論(參閱柏拉圖理想國,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這為以后理性主義、絕對主義和專制主義傾向的政治理論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從事城邦政制的實證研究,并專門著有政治學和雅典政制。他區(qū)分了倫理學和政治學的界限,認為倫理學研究個人的善;而政治學則研究人群的善;政治學是人類最高的學問科學,它以研究最高的善為目的,是一門專門研究組織和安排人類群體生活的學問;而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國家,國家是最高的社會團體和組織。此外,他比較了希臘的城邦制度,概括了各種政體形式的不同特點,并深入研究了希臘城邦政體變遷的原因(參閱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亞里士多德為后來政治研究沿著現(xiàn)實主義、歷史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方向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參閱格林斯坦、波爾斯比政治學手冊精選,上卷,11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古希臘時期出現(xiàn)了一大批在政治研究上卓有成就的哲學家及學派,如梭倫、赫拉克利特、畢達哥拉斯學派、德謨克利特、詭辯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其中尤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研究的成就最大,他們奠定了西方政治研究傳統(tǒng)及方法傾向的基礎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哲學思辨方法和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實證比較方法。盡管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政治研究傳統(tǒng)的基礎,但兩人的思想模式各有特點“柏拉圖帶有較多的哲學色彩、懷疑論和理想主義,亞里士多德較為現(xiàn)實、科學和敏感”(D沃爾多語)。柏拉圖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所討論的中心主題是城邦政治,主導范式是倫理世界觀,他們把國家(城邦)存在的目的說成是追求至善,實現(xiàn)正義。,,,蘇格拉底(ΣΩΚΡ?ΤΗΣ,英譯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的父親是石匠和雕刻匠,母親是助產婆。蘇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個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繼承父業(yè),從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來研究哲學。他在雅典和當時的許多智者辯論哲學問題,主要是關于倫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問題。他被認為是當時最有智慧的人。作為公民,他曾三次參軍作戰(zhàn),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得頑強勇敢。此外,他還曾在雅典公民大會中擔任過陪審官。在雅典恢復奴隸主民主制后,蘇格拉底被控,以藐視傳統(tǒng)宗教、引進新神、敗壞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被判處死刑。他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鴆而死。在歐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幾乎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所占的地位相同。多年來他被認為是反民主的、維護反動的奴隸主貴族利益的哲學家,近來已有人對此提出了不同看法。,柏拉圖提出了正義、政治美德、各種政體和它們的變體的命題,這些命題作為政治理論一直延續(xù)到19世紀甚至直到今天。他關于政治穩(wěn)定和政治最優(yōu)化的理論那時就已預見到了現(xiàn)代對民主制度變遷和鞏固的思考,這些理論后來在亞里士多德和波里比阿(POLYBIUS)的著作中被修改并做了詳細的說明。在他的第一本政治著作理想國中,柏拉圖提出了建立在知識和真理基礎上的理想政體模式,這種政體模式以美德為統(tǒng)治的標準。在柏拉圖那里,理想國是處于彼岸的精神王國在變化無常的塵世投下的影子,它有著由哲學家、軍人、工匠和農民所組成的等級結構,每個等級各司其職,正義就實現(xiàn)了。柏拉圖還依據(jù)美德的次序提出了另外四種相關的政體或政制克里特政體、寡頭政體、民主政體和僭主政體。(參見柏拉圖理想國,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313頁),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人類自然是趨向于城邦生活的動物,個人只有在城邦中才能過善的生活。亞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論以柏拉圖對政體的六分法為基礎,又從現(xiàn)實的觀點出發(fā),認為實際上只有四種重要的政體類型寡頭政體和民主政體,大部分希臘城邦將被歸入這兩類中;“政治”或憲制或“混合”政府是寡頭政體與民主政體的混合,是最好的可實現(xiàn)的政府形式(因為它使美德與穩(wěn)定得到了統(tǒng)一);另外再加上一種最壞的形式僭主政體。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整套命題和假說如怎樣使政體穩(wěn)定、什么導致政體變革、政體發(fā)展次序、教育方式等所有這些命題和假說都要求有研究計劃和仔細的數(shù)量分析。亞里士多德的方法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對樣本進行不偏不倚的分類,并在分類時對引起這一類的原因和它將要帶來的后果做出假設,而不對樣本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檢驗。,,古羅馬時代被分為三個時期公元前500年以前;前510前27共和制時代;前27476帝國時代。人們對政治問題的思考主要體現(xiàn)在對國家和法律的研究當中,羅馬的法學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這一時期的主要體現(xiàn)。他們的理論被薩拜因稱為“關于世界社會的學說”(參閱喬治霍蘭薩拜因政治學說史,第二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羅馬共和制和一個地域廣闊的羅馬帝國為政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源和廣闊的思維空間。著名思想家西塞羅(CICERO)超越古希臘城邦觀念,將“國家”(RESPUBLICA)界定為領土廣闊、族群多元的共同體,并提出了由貴族制、君主制和民主制均衡地混合而成的理想政體形式,主張法治與分權制衡。(參閱西塞羅論共和國論法律,3960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羅馬帝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塞涅卡(LUCIUSANNAEUSSESEAECA)建立了世界國家觀。他以斯多葛派(STOIC,創(chuàng)始人為ZENO)的自然法理論為基礎,闡述了世界國家理論。這種理論作為羅馬帝國的政治理念,造成了空前絕后的大一統(tǒng)帝國。,②古羅馬___“共和國”政治共和國政體為什么具有政治意義它本身表現(xiàn)出民主、公平和正義的政治內涵它具有相應的政治制度安排(執(zhí)政官、保民官和元老院)古羅馬共和國政治的特點克制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7
      頁數(shù): 162
      14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初中歷史“同課異構”,案例評析與教學反思,接受習得性學習研究發(fā)現(xiàn)性學習交流分享性學習,,,,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策略建構新模式,從“文藝復興”一課說起,第一次備課提出三個問題1本課教學內容教育價值2本課的歷史認識方法和歷史思想3本課的知識邏輯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關系,從“文藝復興”一課說起,第2次備課教師試講,幾名教研員和教師聽課研討。研討的視角1知識細節(jié);2學生表現(xiàn);3教學設計的整體結構。,從“文藝復興”一課說起,第3次備課1圍繞本課教學內容的價值如何理解“文藝復興”的精神價值尊重人性,精神解放;2學生當下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3教師重點自我反思再次試講之后的學生反映。,從“文藝復興”一課說起,第4次備課教學設計1向學生提供典型事例但丁的神曲、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的微笑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2啟發(fā)學生共同分析、歸納三位文學家和藝術家的作品表達了什么3概括“文藝復興”整個時代的歷史特征及其精神風貌。4進一步分析“文藝復興”產生的時代背景隨著商品經濟發(fā)展所孕育的精神追求與基督教會的專制統(tǒng)治,兩者之間形成了矛盾對抗。5進一步思考如何看待人性自由與社會規(guī)范之間的關系如何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課程改革開始走內涵發(fā)展,1從“觀念轉變”走向“實踐探索”;2從“專家引領”走向“知行互動”;3從“典型示范”走向“同課異構”;4從“比較研究”走向“多元特色”;5從“形式優(yōu)化”走向“內涵發(fā)展”,“同課異構”是什么,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學,積極倡導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按龠M教師成長的最強烈的動機作用,就是教師對于自身實踐的‘省察’與‘反思’,是熟悉該教師之經驗的同事的建議同年級的同事、同學科的同事的見識以及整個學校的專業(yè)文化的成熟度,對于教師的成長具有決定性意義教師只要緊閉自己的教室,不同課堂之外的文化溝通,就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實踐、實現(xiàn)自己的成長?!?“同課異構”是什么,適合于教師或研究人員,針對課堂教學實際,運用比較研究方法,通過合作研討和自我反思,邊行動邊研究,以改善教師教學行為的科學研究方法。是中小學校本培訓、教研活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策略。,“同課異構”是什么,教研活動方式教學比較研究教學行動研究經驗交流分享是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和研究類型。,“同課異構”是什么,“同課”的前提目標要求;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異構”的要素主體教師素養(yǎng);學生需求形式教學預設;課間生成;課后反思“異構”的選擇設計理論根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策略表現(xiàn)師生心理空間;環(huán)境物理空間“異構”的反思效果師生關系狀態(tài);學生認知狀態(tài),“同課異構”的實踐意義,促進對教學問題的深入探討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往往是基于教師的一種理想假設。在比較中更容易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在反思中對教學問題的探討更加會深入和具體。滿足教師教學實踐的實際需求教育理論無法滿足教師教學中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需求。問卷調查顯示83的教師在同課異構中主要收獲是改進了個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營造促進同伴互助的教研文化問卷調查顯示79的教師認為同課異構加強了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同課異構”的三種取向,課程忠實取向基本觀點課程是專家開發(fā)的,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所以是合法的,是教學的方向、目的和內容;教師是在具體教育實踐情境中實現(xiàn)合法化的課程的過程和手段。若干關系教師與行政人員、專家的關系權威與服從、控制與被控制;課程與教學的關系線性的、分離的;目的與手段、內容與過程。課改認識認為課程改革如同技術改進,通過學習改革方案所要求的新的行為和新的組織模式,教師乃至整個學校體系就會自然而然的發(fā)生變革。,“同課異構”的三種取向,課程忠實取向(本質受“技術理性”(工具理性)支配)。特征之一教學完全被客體化,可以被精細地分解,被精確地程序化,教學設計變?yōu)橐环N操作技術;特征之二課程與教學變?yōu)椤霸O計圖紙”與“工程實施”,教學成為技術,教師成為工匠;特征之三學生成為接受者和被加工的對象,盡管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發(fā)揮一定的主動性,卻也是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是被賦予的。特征之四致力于精密的量化研究,測量課程實施過程實現(xiàn)預定課程計劃的程度,致力于提高課程實施對原計劃的忠實程度。,“同課異構”的三種取向,相互適應取向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課程學者伯曼和麥克勞林,最先提出“相互適應”的理念?!罢n程計劃本質上要求實施過程是應用者與學校情境之間的相互適應過程即是說具體項目的目標和方法是由參與者本人最終加以具體化的?!闭n程改革是改革目標計劃與具體實踐情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過程,課改的決策者、計劃制定者與課程實施者之間需要相互理解、相互適應和對變革意義的一致性解釋。,“同課異構”的三種取向,相互適應取向基本觀點課程改革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的和不可預知的過程,決不是一個預期目標和計劃的線性演繹過程。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總是試圖對既定的實施方案和目標要求作出修改,是適合自身的目的。為了使預定課程方案適合具體實踐情境的需要,教師理應對之進行改造。教師對預定課程方案積極的、理智的改造是課程實施成功的基本保證。,“同課異構”的三種取向,相互適應取向(本質受“實踐理性”支配)特征之一課堂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實踐活動。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諸方面在具體教學情境中持續(xù)進行、不斷修改、相互適應的過程。特征之二強調過程性和復雜性,致力于探討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教育問題,意在把握實施過程。特征之三著眼于提高課程實施過程與預定課程計劃相互適應的效果,兩者是非線性的互為目的和手段的關系。特征之四主張通過對社會情境諸因素的剖析,揭示課程變革過程的深層機制。,“同課異構”的三種取向,課程創(chuàng)生取向將處于具體教學情境中的教師和學生在課程開發(fā)、課程創(chuàng)造中的主體性解放出來。,“同課異構”需要考慮的問題,1949年,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現(xiàn)代課程理論之父”;“現(xiàn)代課程論的圣經”)任何課程設計都必須回答以下四個問題為什么教(或學)教(或學)什么怎么教(或學)如何評價教(或學)的效果“同課異構”追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不是刻意追求外在的教學形式。,如何認識歷史課堂教學,如何認識課堂教學,分析課堂教學的兩個角度從宏觀整體上對教學現(xiàn)象進行概括與分析,得出一般性的、概括性的結論,從原則上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方式。但是,若將這些方式運用于實際教學中,卻無法為教師的實際情況提供具體指導;從具體細節(jié)上對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細節(jié)提出問題及解決策略。但由于細節(jié)的復雜性,并且不可能對所有的教學細節(jié)和問題做到兼顧而導致遺漏,或是教師對教學細節(jié)過于關注而缺乏對教學的整體認識。,如何認識課堂教學,從教學理論看是在觀察教學現(xiàn)象的基礎上,依據(jù)某種認識假設,經過一定的邏輯推衍而形成的話語體系,具有抽象性、封閉性和局限性。其功能具有解釋教學現(xiàn)象、預測教學發(fā)展和指導教學實踐。從教學實踐看教學實踐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行為,深受其內部與外部諸多因素制約,常常是在信息不充分和無法預見所有后果的情況下展開的,很難做到完全的嚴密和清晰,其復雜程度是一般的理論邏輯無法清晰完整表達的。具有豐富性、多樣性、復雜性、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如何認識課堂教學,教學理論簡單分類從哲學角度看赫爾巴特傳統(tǒng)教學理論;杜威實用主義教學理論,以“從做中學”為基礎的設計教學法;后現(xiàn)代主義反思性教學理論從心理學角度看(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斯金納程序教學理論;布魯納結構課程和發(fā)現(xiàn)教學理論;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羅杰斯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加涅學習結果分類和信息加工學習模式,教學理論的兩大體系,以“倫理學”和“認識論”為理論基礎的教學理論體系重點關注教學目的與意義;教學任務;教學過程;教學規(guī)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與教學的組織形式以歐洲(尤其是德國、蘇聯(lián))與日本、中國為代表。更多是一般化研究,關注教學原則與思想觀念等問題,缺乏對具體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課堂教學的特殊性研究,在遇到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時,并不能為教師提供可資借鑒的策略性指導。這些方面的研究結論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運用,怎樣才是合理運用等問題,沒有為教師提供合理而具體的指導,導致教學中教師只能依靠自己的理解與經驗進行教學實踐。,教學理論的兩大體系,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教學理論體系重點關注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注重研究學習心得,并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在教學中的運用為重點,一方面關注理論的構建,另一方面關注具體教學背景中的理論的運用。以英語國家(尤其是北美)為代表。,小組討論的組織策略,1分組成員隨機分組;同質分組;異質分組;自主分組(46人最佳)2角色分工召集人;記錄員;發(fā)言人;計時員;噪音控制員(角色要經常輪換)3問題設計問題的數(shù)量(12個);問題的質量(清晰明確;難易適中)4過程監(jiān)控深入小組傾聽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適時引導;5過程組織發(fā)現(xiàn)差異組織組間討論5討論小結歸納要點,糾正問題,啟發(fā)深入,美國傳播學家艾伯特梅拉比安信息的全部表達7語調38聲音55肢體語言目光、衣著、體勢、聲調、禮物、時間、微笑,如何認識課堂教學,西方人眼中的理想教學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離開教室。問題思考沒能完成完成目標要求,或教學內容,是否就不是好課現(xiàn)象分析教師為何拖堂(案例說明一節(jié)與一等獎擦肩而過的課)追求完整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節(jié)思想觀念教師中心;知識中心;科學主義觀念轉變學生主體地位,如何認識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三種效果1教師講完了,學生聽懂了;2教師沒講多少,學生都會了;3下課了,學生卻產生了更多的問題。,美國的一份歷史作業(yè),小剛隨父親來到美國,就讀于美國的中學。有一天,小剛帶回歷史教師布置的歷史作業(yè)你認為托馬斯杰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有什么局限爸爸一看吃了一驚,托馬斯杰斐遜是什么人啊他是美國立國的偉人之一,他是美國精神的代表啊他起草的獨立宣言不僅被視為美國的立國之基,而且是資本主義最經典的法律文本之一,獨立宣言被多少西方學者視為人類高尚道德精神和杰出智慧的結晶啊教師居然要孩子們質疑這樣一部法典爸爸問他“你沒有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局限”小剛說“我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局限,我倒是看到現(xiàn)在人的局限了”幾天后,小剛完成了題為我們今天離托馬斯杰斐遜有多遠的歷史作業(yè),里面充滿了現(xiàn)實批判精神。摘編自高鋼的遭遇美國教育,日本的一道歷史考題,張泉靈的一篇博文這樣下去誰會贏兒子入學家長會,聽校長談教育應有的改革。校長說”一樣考甲午海戰(zhàn),咱中國考學生甲午海戰(zhàn)哪年發(fā)生的它的歷史意義然后老師會總結5點,學生背熟,少答一點扣分。日本會考學生了解了甲午海戰(zhàn)的歷史之后,你認為日中之間還會有戰(zhàn)爭嗎誰會贏你為什么做這樣的判斷”是啊,這樣下去誰會贏中學歷史教育功能教育,重要的不是要使學生知道更多的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由思想、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明辨是非。,,,,學生,社會,學科,歷史課堂教學的三個中心,主體學生主體的需要(學習興趣和社會化成長)社會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繼承文化與創(chuàng)造文化)學科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學科課程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歷史課堂教學的三個中心,主體學生主體的需要(學習興趣和發(fā)展需求)聯(lián)合國給幾個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們出題“請你對世界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笨赐觐}目后,非洲小朋友問什么是糧食歐洲小朋友問什么是短缺美國小朋友問什么是其他國家拉美小朋友問什么是請臺灣小朋友問什么是國家中國小朋友問什么是自己的看法,歷史課堂教學的三個中心,案例研討一近代中國的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教師甲提供圖片或視頻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辛亥革命前后社會生活的基本情況,認識中國近代所發(fā)生的變化。教師乙讓學生課前自主搜集資料,課上展示成果,概括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的基本史實。思考問題該如何讓學生通過感知歷史、積累歷史再上升到理性認識歷史(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個心理化的過程)歷史學科特征既往性、非直觀性、一次性、不可再現(xiàn)性。,歷史課堂教學的三個中心,案例研討一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教師丙自主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問題探究自主發(fā)現(xiàn)將全班分成六個小組提供兩組照片時間19世紀末和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地區(qū)城市與農村;要求將照片中的衣食住行進行歸納。合作交流組內交流,組間交流,教師參與概括問題探究社會生活為何會出現(xiàn)變化(歷史背景)中國當時的農村與城市為何不能同步發(fā)展(深入探究)如何看待當下及未來社會生活的變化(聯(lián)系現(xiàn)實)通過照片,感知歷史;通過交流,積累歷史;通過問題,思考歷史。,學生主體的需要,案例研討一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案例反思知識結果的“確定性”與學生認知的“非確定性”的相互關系。成人社會的知識是在經歷充分社會心理化之后所凝結的結果。學生認知的過程也是心理化的過程。只有學生充分參與學習,對“知識概念”經歷完整的心理化之后,才能凝結成屬于自己的“知識”。需要注意的問題課后需要總結反思探究的過程,總結通過歷史照片發(fā)現(xiàn)歷史、探究歷史、關聯(lián)現(xiàn)實的一般過程和方法。要充分考慮不同學校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歷史課堂教學的三個中心,主體學生主體的需要(學習興趣和發(fā)展需求)案例研討一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社會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社會化成長)案例研討二改革開放,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案例研討二改革開放教師甲列舉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幫助學生認同黨和政府的英明決策。教師乙讓學生收集資料,從自己的家庭生活變化,了解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認識正確的政策方向促進社會進步、國家強盛、民族發(fā)展。杜威反對將外在的目的強加于教育,認為課程目標非但不是對教育的預先具體化,反而是教育經驗的結果。,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教師丙1組織學生搜集自己家庭自1978年后的生活變化(要素變化內容及相應時間);2對全班同學家庭生活變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從衣食住行等方面);3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集中發(fā)生變化的時間段,聯(lián)系我國政府當時已經積極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4體會國家政策對國民生活的直接影響,認識家庭與國家、個人與社會的緊密關系;5了解部分同學家庭生活的實際困難,認識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入推行的積極意義,從而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案例反思學生需要了解社會、認識社會、認同社會,同時完成對自己的確認,逐步形成自我的社會角色意識,為其更好的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即我們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需要培養(yǎng)適合于當代及未來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課的教育價值意義促進學生健康的社會化成長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實社會生活的批判和改造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面向未來社會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樹立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人生理想。,歷史課堂教學的三個中心,主體學生的需要(學習興趣和身心發(fā)展特點)案例研討一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與習俗變遷社會當代社會生活的需要(社會化成長)案例研討二改革開放學科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學科課程內容的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案例研討三我看拿破侖,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歷史教師應具有歷史素養(yǎng)。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教學設計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1)理解思想統(tǒng)一、文化統(tǒng)一對于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tǒng)一具有重要意義。存在的問題缺乏歷史意識善導性原則古巴導彈危機(社會發(fā)展潮流)軍機處的設立(正義與效率)漢初休養(yǎng)生息(現(xiàn)代史學功能),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歷史不是以門類來劃分的學科,而是以對象所處的時段來劃分的學科。主體人、族群、國家、社會、地域內容指過去發(fā)生過的事件,對過去事件的敘述和理解領域對象的廣泛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人物、社群,等等)特征既往性、非直觀性、一次性、不可再現(xiàn)性、性質客觀性、主觀性;反思性、批判性功能群體記憶、社會教化、文化傳承、愛國教育、預見未來屬別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歷史是一門及其復雜的學科,幾乎囊括了我們所有的認知形式和知識品種,這些不同的認知形式生產不同的知識產品,體現(xiàn)不同的學科屬性。,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案例研討三我看拿破侖教師甲了解拿破侖的生平事跡,認識拿破侖的一生功過。(指向對拿破侖形成正確的認識)教師乙組織學生搜集資料,相互交流,發(fā)表意見。(指向學生歷史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本身并不能對我們的社會實踐起到一種限制、約束或糾錯,相反,往往倒是現(xiàn)實的社會實踐糾正了我們某些錯誤的歷史認識和歷史評價。,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案例研討三我看拿破侖教師丙1分組研讀關于拿破侖的不同的生平資料;2各小組分別交流對拿破侖的不同評價;3全班整合各組研究成果,形成“完整”評價結論;4反思各組結論形成差異的原因(認識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搜集資料的廣泛性,合作研究的重要性);5確立歷史人物評價的正確觀點和立場(歷史的評價,全面的評價,發(fā)展的評價),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案例研討三我看拿破侖案例反思問題思考我們是否應該讓學生最終知道,評價拿破侖的正確答案是什么“知識的結果”與“形成知識的過程”哪個更重要我們的考題是否也應該發(fā)生轉向,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案例研討三我看拿破侖杜威“有一種意見認為,一個人所學習的僅是他當時正在學習的特定的東西,這也許是所有教育學中最大的錯誤了?!薄案綆W習”伴隨具體內容的學習而形成的對所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過程本身的情感態(tài)度,這對于未來的價值是更為根本的。以評價拿破侖為例,讓學生反思學習探究過程,從而自我總結經驗,幫助學生形成進行歷史研究和歷史人物評價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歷史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1歷史的理解能力(生活體驗、心靈感受、價值觀念)案例“新文化運動”(新舊文化的界分面對多元文化交匯的態(tài)度)2教學的實踐經驗案例“圓明園是否該燒”(教師為何出現(xiàn)默然)教師為何忽略生成性目標(教學性目標預設限定;生成性目標動態(tài)生成;表現(xiàn)性目標個性差異),“同課異構”重在反思與改進,第一,對教學內容的反思反思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的理解;反思對學情的分析判斷。第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反思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反思教學方法的選擇;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第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反思課前預設的達成效果;反思其他教師的優(yōu)長??朔涷炏拗坪退季S定勢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常常左右著一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反省,別讓習慣牽著走。案例“經濟結構變動”與“洋務運動”,“同課異構”比較研究的五個向度,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1目標定向明確目標,分解目標,檢測目標2系統(tǒng)設計條件分析,內容結構,方案集成3流程控制活動安排,時間分配,工具選用4課堂管理心理氛圍,物理空間,課堂紀律5反饋應用及時反饋,正面指導,變式應用,關于課堂教學評價表,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境等多元主客體復雜互動而創(chuàng)生的結果。(多因素綜合作用)任何“課堂教學評價表”都不可能窮盡課堂教學全部的評價因素和內涵,這是由課堂教學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決定的。,關于課堂教學評價表,三個現(xiàn)實的難題1能否設計出窮盡全部課堂教學評價因素和內涵的評價量表2假使能夠窮盡全部評價內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3一個評價表能否適用于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評價表應當將反映現(xiàn)代課堂教學本質特征的具體化和行為化表現(xiàn)作為評價因素,幫助評價者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真實狀態(tài)和價值取向進行準確地分析和判斷,保證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進行評價分析。,“反體系評價法”,任何方法都有其缺陷,都有其不足之處。當前所有的評價方法都屬于,根據(jù)既定的目標要求而提前預設的。無論其設計如何精細,甚至已經得到檢驗,都不免帶有設計者或使用者的主觀傾向,因此使用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極為容易簡單化。因此,會導致無視課堂教學的復雜性,會束縛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化發(fā)展。如此不利于尊重教師的創(chuàng)造勞動,不利于呵護教師的積極性。,“反體系評價法”,針對這一問題所存在的缺陷,早就有人提出了“反體系評價法”。最大特點“即興、即時、即地”。即在教學實施之后,評價者根據(jù)具體情況,經過與當事人的對話協(xié)商,而后設計出相應的評價量規(guī)。重大意義由“教師關注所評價的”轉變?yōu)椤霸u價教師所關注的”。,“反體系評價法”,例如,在聽完某課之后,評價者與授課教師就本課教學從設計到實施,乃至最終效果感受進行深入溝通,在雙方的認識理解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評價者設計出相應的評價量規(guī),同時進行量性或質性評價,并以此進一步提出有助于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規(guī)劃建議。該方法能夠充分體現(xiàn)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xiàn)出評價者對被評價者理解尊重的人文關懷,能夠充分發(fā)揮出評價激勵作用的價值功能。當然,至于應該如何設計這樣的評價量規(guī),在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從怎樣的基本原則,應該持有怎樣的操作策略,這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研究,需要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創(chuàng)新。,課堂觀察表,學生目標學生課堂行為觀察表教師教師提問記錄分析量表師生關系弗蘭德斯互動分類統(tǒng)計表越來越像自然科學的研究樣式,采用統(tǒng)計、搜集數(shù)據(jù)、定量分析。,教學設計,歷史教學模式的新發(fā)展,教授為主,學習為主,單一化,多樣化,一般化,學科化,案例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師甲列舉大陸不同時期、不同領袖的不同政策教師乙展現(xiàn)臺灣某人的人生經歷,歷史教學方法的主要類型,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情境法;演示法;參觀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yè)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屬于手段而不是目的,意在通過控制而提高效率。但是在教學中,方法本身也同樣具有教育價值。需要思考過程與結果,手段與目的之間的關系問題。分離合一,師生關系的狀態(tài)本身就具有教育價值,定義師生雙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性質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是師生生命價值和生活意義的具體體現(xiàn)。功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手段;是教育活動本身要素物理空間位置;心理空間位置策略強制、勸說、感化,英國小學的課堂,中國小學的課堂,歷史教學之任務,確認歷史事實。(科學的操作程序)合理解釋歷史。(人文價值的理想)科林伍德歷史學的價值就在于,它告訴我們人已經做過什么,因此就告訴我們人是什么。(歷史的觀念)培育時代精神。(歷史教育的最高境界)劉昶歷史認識的進步,并不表現(xiàn)在歷史認識是否接近所謂歷史本體,而主要表現(xiàn)在歷史認識不斷符合社會現(xiàn)實,符合時代的要求和認識水平,也就是說,判斷歷史認識進步與否的標準存在于時代和社會現(xiàn)實之中。(人心中的歷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P353354)案例某教學設計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友觀,個人擇友如同國家外交,要有正確的擇友標準,交友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朋友,贏得尊重。,播放教學錄像,中美兩段教學錄像關于戰(zhàn)爭問題的討論大家共同研討比較中美課堂教學的差異,當前課堂教學仍然存在的問題,2012年江西南昌“全國歷史教學評比”之反思1教學思想上課標意識淡漠,仍然存在“教材中心”和“知識中心”的觀念2師生關系上“教師中心”現(xiàn)象依然嚴重,學生仍然是被教師控制的對象;(學案導學、教學程序)3教學實施中未能專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仍然故意追求擴大知識量和拔高認識高度。,繼續(xù)深化思想觀念轉變,1.知識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探究發(fā)現(xiàn)的起點。2.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積極主動的建構。3.教學方式不是教學手段,而是師生心靈溝通的圖景。4.教學目標不是教學任務,而是教學內容和方向。5.教學設計不是有序教學的控制,而是執(zhí)行教學的參考。6.教學不是學生成長的手段,而是學生生活本身。“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華東師范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譯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教師課堂教學的三個層次,第一我講了,學生明白了。第二我沒講,學生明白了。第三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離開了教室。,歷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路徑,1從知行分離,走向雙向互動;2從教師中心,走向教學相長;3從個體探索,走向團隊合作,
      下載積分: 4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1-06
      頁數(shù): 68
      6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階段質量檢測階段質量檢測五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2小題,共44分人口容量是指一個地區(qū)在一定時期能夠容納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數(shù)量,由于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的差異,圖示的四個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讀圖回答1~2題。1有人口學專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論人口容量,理論人口容量=ABC,其中A為耕地面積,B為熟制,C為每年人均糧食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假設圖示四市耕地面積、年人均糧食消費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該公式估算,四市理論人口容量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各種自然資源中,對人口容量影響最為明顯的是水資源。據(jù)下圖判斷,四市中人口數(shù)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碼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D2C2C第1題,結合理論人口容量公式,在耕地面積、年人均糧食消費量均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理論人口容量與B熟制呈正相關,緯度越低熟制越高,四地中④地緯度最低,故理論人口容量最大。第2題,四個城市中①和④的人均用水總量未超過人均水資源總量,即人口數(shù)量尚未達到人口最大容量。結合加拿大人口、礦產等分布示意圖,回答3~4題。5C6C6C第5題,圖中共劃分了17個年齡組,應該是按5歲一個年齡段分組,M處為31~35歲和36~40歲兩個年齡段,人口比重較低,與當時我國大陸剛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關;E、F兩年齡段相差約20歲,最有可能是E年齡段人口進入生育年齡后生育的子女又形成了人口高峰;我國大陸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因此我國大陸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比印度明顯。第6題,從圖中可看出,印度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為傳統(tǒng)型人口增長模式,而中國已進入現(xiàn)代型模式,這是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人口的主要原因。印度勞動力工資低,不可能吸引大量外來勞動力。目前,印度總人口比中國人口少,但人口自然增長率遠超中國,每年凈增人口多于中國。2019山東日照一模下表是我國某城市常住戶籍人口與就業(yè)人口變化統(tǒng)計表,下圖為該城市某功能區(qū)2015年常住人口年齡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7~9題。城區(qū)郊區(qū)時間年常住戶籍人口萬就業(yè)人口萬常住戶籍人口萬就業(yè)人口萬198015020050101990260350603020003804501007020106207001508820156506004503607表中人口數(shù)量的變化顯示出該市A城區(qū)就業(yè)壓力一直大于郊區(qū)B郊區(qū)增加的人口來自城區(qū)C城市人口增加主要為人口遷移D外來務工人員比例持續(xù)增加8上圖所示功能區(qū)為A商業(yè)區(qū)B工業(yè)區(qū)C住宅區(qū)D文教區(qū)9推測2010年以來,該市郊區(qū)人口迅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是A產業(yè)遷入B新校區(qū)使用C城區(qū)房價高D城區(qū)環(huán)境污染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14
      2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2018年秋期高中三年級期中質量評估年秋期高中三年級期中質量評估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2017年是我國放開二胎的第二個年頭,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人口出生率同比下降了052‰,只有1243‰。下圖示意我國19741994年的人口增長率與20年后1994~2014年的GDP增長率之間的關系。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1圖中人口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是A人口與經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同步變化B經濟發(fā)展變化與人口變化關系不大C經濟發(fā)展變化滯后人口變化20年D人口變化與經濟發(fā)展變化呈負相關2出現(xiàn)圖示變化關系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年齡構成B人口性別構成C就業(yè)人口年齡D老年人口比重3針對材料中出現(xiàn)的人口問題,當前采取的措施最有可能是A調整生育政策B大力發(fā)展經濟C實行晚婚晚育D禁止人口遷移【答案】1C2C3A【解析】【1題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長率與GDP增長率兩條曲線基本平行,呈正相關關系,B、D錯誤。但需注意此圖橫坐標是19741994,根據(jù)材料信息僅對應人口自然增長率,GDP增長率參照的時間段4關于閬中城區(qū)所在地的描述,及有關閬中城區(qū)布局的說法,兩者組合正確的是A河岸坡度大甲地是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區(qū)域B土層深厚,顆粒大丙地為重工業(yè)區(qū)C地下水埋藏較深古城區(qū)布局是受行政規(guī)劃影響D受外力作用影響形成乙地建筑較為密集5從傳統(tǒng)風水學說來看,閬中城所在地是一個風水寶地。下列對其解釋不合理的是A三面環(huán)水,調節(jié)小氣候,氣候要素年較差大B四面環(huán)山,城區(qū)風力較小,熱量不易散失C北方山地阻擋寒冷的偏北風,冬季氣候相對溫暖D植被豐富,水源充足,環(huán)境優(yōu)良【答案】4D5A【解析】【4題詳解】結合等高線數(shù)值,閬中城區(qū)所在地地形較平坦,水流緩慢,河岸坡度小,甲地位于凸巖,左岸,是沿江防洪堤較薄區(qū)域,A錯。水流慢,細小泥沙顆粒也沉積,丙地在城區(qū)內,不可能為重工業(yè)區(qū),B錯。位于四川盆地,濕潤地區(qū),地下水埋藏較淺,古城區(qū)布局因受地形影響而成,C錯。該地是河流泥沙沉積形成,受外力作用影響形成,乙地位于城市中心,建筑較為高大密集,D對?!?題詳解】從傳統(tǒng)風水學說來看,閬中城所在地是一個風水寶地。三面環(huán)水,調節(jié)小氣侯,氣候要素年較差小,A不合理。四面環(huán)山,城區(qū)風力較小,熱量不易散失,B合理。北方山地阻擋寒冷的西北風,冬季相對溫暖,C合理。植被豐富,水源充足,環(huán)境優(yōu)良,D合理。據(jù)此選A?!军c睛】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將河流地貌分為侵蝕地貌和堆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18
      1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單元訓練金卷高三歷史卷(B)第八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24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上世紀五十年代,黨確定了在實現(xiàn)集體化的基礎上實現(xiàn)農業(yè)機械化的路徑。1977年,中共中央在關于1980年基本實現(xiàn)農業(yè)機械化的報告中要求“農、林、牧、副、漁主要作業(yè)的機械化,達到70”??呻S著1980年的臨近,這個聲音卻越來越弱,最后更是悄無聲息。這一政策A符合了當時中國農業(yè)現(xiàn)狀B伴隨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而實現(xiàn)C計劃經濟體制的特征明顯D極大推動了中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水平2下表1949~1965年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三個恢復和增長期1949~1952年1953~1957年1963~1965年工業(yè)36%192%79%農業(yè)14%45%111%出現(xiàn)表所述現(xiàn)象的共同原因是A利用市場調節(jié)手段B改變了所有制結構C改善經濟結構比例D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3“一五”計劃時期蘇聯(lián)援建的工程進入實際施工的共有150項軍工企業(yè)44個,冶金業(yè)20個,化工業(yè)7個,機械加工24個,能源52個,輕工醫(yī)藥3個。這些項目的建設A推動了“一邊倒”外交方針形成B奠定了中國工業(yè)化初步基礎C徹底改變了工業(yè)布局的不合理性D確立了社會主義的經濟體系4有網(wǎng)友從網(wǎng)上找到一部20世紀90年代的著作,據(jù)目錄推測該書的主題應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B制定外向型經濟的發(fā)展戰(zhàn)略C探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發(fā)展方向D總結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成果5下列圖片可以反映建國后土地制度的變遷,在這一過程中,最主要的改變是A土地的使用權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用權D土地的規(guī)模6承包制深得企業(yè)擁護,企業(yè)與國家的關系變得十分簡單,僅是一個交租的關系,國企成為租賃工廠。據(jù)2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統(tǒng)計,到1986年底,預算內工業(yè)企業(yè)的承包比例已達78,大中型企業(yè)已達80。企業(yè)承包制A明確了國企改革的方向B推動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C拓展了市場經濟的空間此卷只裝訂不密封班級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商品零售額95842A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B新解放區(qū)土地改革完成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推進D對外開放局面逐漸形成151962年2月,七千人大會在北京召開。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經濟發(fā)展措施,包括壓縮基本建設規(guī)模,降低工業(yè)發(fā)展速度,精簡職工人數(shù),壓縮教育事業(yè)規(guī)模等。這些措施A標志“八字方針”確立B表明工業(yè)成果顯著C是對“左”傾進行反思D阻礙了城市化進程161960年冬,中共中央指示農村生產隊的產業(yè)永遠歸隊所有或使用,永遠不許“一平(平均主義)二調(無償調撥)”。公共積累不能多,公共工程也一定不能過多。不是死規(guī)定幾年改變農村面貌,而是依據(jù)情況一步一步地改變農村面貌。中共中央這一指示意在A調整農村生產關系B推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C糾正農村右傾錯誤D否定農村人民公社體制171961年6月,中共中央發(fā)出商業(yè)40條和手工業(yè)35條兩份文件,要求把過去撤銷或合并的農村供銷合作社恢復起來,允許個體手工業(yè)者自產自銷,自由支配個人的收人。這些做法A是對三大改造的進一步深化B宣告人民公社體制的結束C調整了相關領域的生產關系D奠定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181953年,國家統(tǒng)配物資和部管物資的種類合計有227種,到1957年,統(tǒng)配物資和部管物資的種類合計已達532種。這一做法A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B擺脫蘇聯(lián)模式束縛C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D保障工業(yè)化的需要19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大范圍的院系調整,如調整后的天津大學下設土木建筑、電信、機械等7個工科系、20個專業(yè)和13個專修科,由綜合型大學轉變?yōu)槎嗫菩怨I(yè)大學。這主要是為了A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B適應國家經濟戰(zhàn)略需要C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yǎng)D推動天津對外貿易發(fā)展20承包制深得企業(yè)擁護,企業(yè)與國家的關系變得十分簡單,僅是一個交租的關系,國企成為租賃工廠。據(jù)2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統(tǒng)計,到1986年底,預算內工業(yè)企業(yè)的承包比例已達78,大中型企業(yè)已達80。企業(yè)承包制A推動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B增加了私營工商業(yè)的比重C明確了國企改革的方向D拓展了市場經濟的空間211979年,中共中央規(guī)定“可以在生產隊統(tǒng)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業(yè)組,聯(lián)系產量計算報酬”。一些生產隊突破禁令,悄悄搞起了包產到戶。到1980年8月,宜賓屏山縣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隊比例達到57。這說明包產到戶A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B擴大了基層自主權C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D推動了城鎮(zhèn)化建設22據(jù)國家統(tǒng)計部門公布的數(shù)字看,至1978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達3624億元,比1965年的1716億元翻了一番還多,年均遞增率達68鋼、原油、煤、糧食產量分別是1965年的26倍、92倍、309倍、16倍。該時期經濟增長歸功于A領導干部的團結奮進B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C鄧小平全面整頓經濟D穩(wěn)定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2319521957年,我國的手工業(yè)總產值從7312億元迅速上升到13367億元;勞動生產率從1952年的9929元人,上升到20476元人。據(jù)此可知A手工業(yè)者的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11
      17人已閱讀
      ( 4 星級)
    •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3
      頁數(shù): 498
      21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南京人文百科一、基本信息地區(qū)生產總值1050357億(2015年)城市精神開明開放、誠樸誠信、博愛博雅、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城市文化寬容、熱情城市象征辟邪母親河秦淮河、長江別稱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頭城、建業(yè)、建鄴、建康、集慶、應天、江寧、天京、六朝古都、博愛之都、開明之城、鐘山風雨帝王城、龍盤虎踞、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
      下載積分: 9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68
      30人已閱讀
      ( 4 星級)
    • 簡介:暋吉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吉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文件吉測聯(lián)字暡2017暢6號關于實施房產面積計算規(guī)則DB22T25732016的通知各市州測繪地理信息局、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局、房產局、公用局、長白山管委會測繪地理信息局、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局各縣市測繪地理信息局、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局、房產局各有關房產測繪單位為進一步規(guī)范全省房產測繪行為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和省住建廳依據(jù)國家房產測量規(guī)范等有關技術規(guī)定聯(lián)合制定的房產面積計算規(guī)則DB22T25732016已經省質監(jiān)局批準發(fā)布吉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關于批準發(fā)布吉林省地方標準的公告2016年第21號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請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吉林省房產測繪實施細則試行吉測管字暡2012暢1ICS07040A78備案號542612017DB22吉林省地方標準DB22T25732016房產面積計算規(guī)則RULESFCALCULATINGTHEAREAOFREALESTATE20161219發(fā)布20170401實施吉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
      下載積分: 6 賞幣
      上傳時間:2024-03-12
      頁數(shù): 24
      16人已閱讀
      ( 4 星級)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機械圖紙源碼,實習報告等文檔下載

    備案號:浙ICP備20018660號